【语文阅读】专题七 古诗文阅读 四年级上册语文阅读方法名师指导(部编版).docx
-
资源ID:39277141
资源大小:49.40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语文阅读】专题七 古诗文阅读 四年级上册语文阅读方法名师指导(部编版).docx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都编版招文图年皴上册阅谈方法揖导专题七百诗文阅谈古诗文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是我们中华民族珍贵的精神财富,需要我 们细细品读、欣赏和传承。在第六专题,我们介绍了现代诗歌。古诗和现代诗有 明显的区别:古诗有固定的语言形式,比方常见的五言诗和七言诗,排列整整齐 齐。我们在小学阶段接触最多的就是格律诗,诗句必须押韵,读起来非常有节奏 感和韵律感。但无论是整齐的古诗,还是自由的现代诗,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写 作目的,就是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文言就是古人使用的语言,跟我们现在使用 的语言很不一样。所以,阅读古诗文最好的方法在于“读:我们可以通过各种 形式的读来理解、积累语言,把握古诗文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本学期涉及 的古诗词是暮江吟题西林壁雪梅出塞凉州词夏日绝句等, 文言文有精卫填海和王戎不取道旁李。一、读通句子,了解大意。初读古诗文,我们不能急于求成。古诗文一般篇 幅较短,但其中的很多用词和语言习惯都和现代汉语不一样,会出现一些我们不 认识或读不懂的字词。第一遍读起来可能会有点困难,不妨多读几遍。我们会发 现,古诗文越读越好读,读出节奏感和韵律感后,我们会越读越爱读。读通句子 后,古诗文的大体意思也就知道了。如精卫填海: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埋于东海。读这篇文章时,应结合注释和资料,把每个字的读音弄清楚。如,“少”读 “shQ。","曰"读“yu铲。“溺”读“帝”,“理”读“yin”。弄清读音后,在熟 读的基础上理解句意。二、读懂句子,把握内容。理解了古诗文的大意之后,我们需要思考它写了 什么。在将古诗文细读几遍后,总结一下;这篇古诗文写了什么,是怎样写的。 “读书百遍,而义自见。”因此,要反复读,读不懂的词句可结合注释或上下句 来理解。如王戎不取道旁李一文:王戎七岁,常与诸小儿游。看道旁李树多子折枝,诸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在理解句意的时候,要结合注释和资料,明白“尝”是“曾经”的含义。“唯” 是“只有”的含义。“竞走”是“争着跑过去”的含义。“信然”是“确实如此” 的含义。理解了这些以后,全文的意思就很容易整理出来。即:王戎七岁的时候, 曾经和几个小孩一起玩耍。他们看见路边李树上果实累累,压得树枝都弯下去了, 那几个孩子都争先恐后地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 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棵李树长在路边竟然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 子。”大家摘来一尝,真的是这样。三、品读想象,体会感情。读懂句子的意思后,我们就要学着去体会古诗文 所表达的情感了。品读时,语速慢一点,一边读一边想象。如读古诗时,可以把 其想象成一幅图画,或者想象成一个故事,这样我们就能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 感了。如暮江吟一诗: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阅读这首诗,我们可以根据诗句想象到这样一幅画面:一道快要落山的夕阳 余晖,柔和地铺在江水之上,晚霞斜映下的江水一半是碧绿的,一半是鲜红的。 九月初三的夜晚是多么可爱啊,岸边草茎、树叶上的露珠像珍珠一样晶莹剔透,而冉冉升起的一弯新月像一把精巧的弯弓O古诗文创作的年代毕竟与现在相去甚远,很多词语的含义和用法都与现在不 一样。因此,在解答有关古诗文的阅读题时,不妨多读几遍古诗文。在答题时, 我们要注意以下四点。一、理解字词。古诗文的语言往往非常简练,但是每一个词都用得非常讲究。阅读古诗文, 我们要从标题开始理解。如通过精卫填海的标题我们就知道本文讲的是炎帝 的女儿精卫填海的故事。阅读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标题我们就清楚本文讲的是 王戎不摘道路旁边李子的故事。另外,古文里有些词语的意思基本是固定的,比 如,"日"在古文里往往是“说”的意思,“乎”也一般表示语气,没有具体的 意思。二、借助注释。阅读古诗文,注释就是我们最好的阅读助手。遇到不懂的字词,我们可以先 看注释,注释中如果没有进行解释,再查找相关资料。如暮江吟一诗: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注释中,“吟”指的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瑟瑟”形容未受到残阳照射的 江水所呈现的青绿色。“可怜”是可爱的意思。“真珠”指的是珍珠。对照注释, 诗句的意思就好理解多了。三、展开想象。阅读古诗文,想象力是非常重要的。古诗文里往往包含着作者的许多想象。 如雪梅中的“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诗人采用拟人手法写梅 花与雪难以评论高下,只得搁笔好好思量。梅花和雪花相互竞争,都认为自己是 最具早春特色的,而且互不认输,这就将早春的梅花与雪花之美别出心裁、生动 活泼地表现出来了。四、体会情感。古诗文和现代诗歌一样,作者创作诗文,都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志向。 如雪梅中的“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这个诗句。这是诗人对梅 与雪的评语。点明了雪和梅的特点,就洁白而言,梅比雪要差一些,但是雪却没 有梅花的香味。“三分”形容差的不多,“一段”将香气物质化,使人觉得香气可 以测量。告诉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长,补己 之短,才能不断进步。五、注意积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可以通过多看与古诗文有关的电视节目,多读与古诗 文相关的书籍助的。来积累一些与古诗文相关的知识。注意摘抄和背诵,这对我 们学习和理解古诗文是很有帮助的。阅读下文,回答以下问题。过零丁洋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注释】此诗是文天祥被元军俘虏的第二年正月过零丁洋时所作。零丁洋: 即“伶有洋”,现在广东省珠江口外。干戈:两种兵器,这里代指战争。寥 落:稀少,指宋朝抗元战事逐渐消歇。四周星:四年,文天祥从1275年起兵 抗元到被俘,恰是四周年。絮:柳絮。萍:浮萍。惶恐滩:在今江西万安 赣江中,水流满急,极为险恶。1277年,文天祥被元军打败后,曾从惶恐滩一 带撤退。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丹心:红心,比喻忠心。汗青:这里特 指史册。1 .以下对前两句诗赏析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诗人一开始回顾身世,意在暗示自己久经磨练,无论什么艰难困苦都无所 畏惧。B.诗人由科举进入官场,后却抗元被俘,表现出了诗人愁怨、悔恨的心情。C.写自己步入仕途和四年抗敌的经历,“辛苦”和“寥落”两个词道尽诗人 坎坷的人生际遇,感情深沉,悲郁感人。【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的是结合背景理解古诗。这首诗见于文天祥文山先生全 集,当作于公元1279年。公元1278年(宋祥兴元年),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北五 坡岭兵败被俘,押到船上,次年过零丁洋时作此诗。随后又被押解至崖山,张弘 范逼迫他写信招降固守崖山的张世杰、陆秀夫等人,文天祥不从,出示此诗以明 志。选项B错误,诗人并没有表示出愁怨、悔恨的心情。2 .画线的诗句主要运用了()的修辞手法。A.比喻 B.反问C.拟人D.设问【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修辞手法的辨析。“人生自古谁无死? ”解释为: 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这里是运用到了反问(反问句就是用疑问的句式, 表达肯定的观点。反问句外表看来是疑问的形式,但实际上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 答案就在问句之中。反问的形式比一般的陈述句语气更加强烈,更能引起人们的 深思与反思。反问句是修辞手法中的一种。)的修辞。3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案】这首诗充分表达出诗人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诗人情感的辨析。可以结合古诗的背景和诗句含义 进行辨析。这首诗饱含沉痛悲凉,既叹国运又叹自身,把家国之恨、艰危困厄渲 染到极致,但在最后一句却由悲而壮、由郁而扬,迸发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 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慷慨激昂、掷地有声,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语调显示 了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4 .你想用哪些四字词语来形容诗人文天祥?【答案】大义凛然、坚贞不屈。【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的辨析,“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 打萍”,这里的“风飘絮”、“雨打萍”、“惶恐滩”、“零丁洋”都是眼前景 物,信手拈来,对仗工整,出语自然,而形象生动,流露出一腔悲愤和盈握血泪。 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是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崇高表现。可以运用词语大义凛然(意思是由于胸怀正义而 神态庄严,令人敬畏。)或者坚贞不屈(意思是坚定而有尊严,绝不向邪恶势力 屈服。)用来形容文天祥,赞美他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