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名师教学教案-01.docx
-
资源ID:39288673
资源大小:18.18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六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名师教学教案-01.docx
语文园地七教学目标1 .学习交流做课堂笔记的方法。2 .通过交流,懂得一些和戏曲有关的词语,了解戏曲。3 .学习运用合适的语言把要说明的事情讲清楚讲准确。4 .理解并积累一些与艺术有关的成语。教学重点难点:5 学重点1.学习运用准确的说明语言。6 .理解并积累与艺术有关的四字词语。教学难点 运用合适的语言把要说明的事情写得清楚明白。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我们经过几天的学习,今天我们来到了语文园地,共同积累了一些与戏曲和艺 术相关的词语;了解戏曲艺术的博大精深,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语文园地。出示课题。二、自主预习朗读课文,思考:1 .学习过程中,你们是怎么做课堂笔记的呢?2 .如何改写说明书,说明更清楚?三、互动课堂(-)交流平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做课堂笔记,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习惯,帮助记忆,促进 思考。1 .学习过程中,你们是怎么做课堂笔记的呢?生1:第一种笔记是我们在课堂上经常记录的,也就是老师讲的重要内容。我自己就经 常会在课本上对应的地方写上相关内容。生2:第二种笔记是我们预习课文时会写的,查找相关资料的工作最好放在课前预习时 来做。有些课文中有些难以理解的词语,比方我们这个单元学习的京剧趣谈,里面有些 戏曲方面的词语我就非常陌生,我会提前查查资料,这样课堂学习时就不会不理解了。生3:第三种笔记与老师讲解的内容无关,但是也很重要,把听课过程中产生的想法 记录下来,一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二是稍后还可以把自己的想法与同学或老师交流。3. 阅读下面的一段话,谈谈场面描写的作用。2 .课堂笔记的应记的主要内容?(1)记“新二新的内容要记清记全。(2)记“少”,记录自己“缺少”的内容,通过记笔记来弥补自己知识上的缺漏。(3)记“实用”,如自己在训练或考试中容易出错的知识点。(4)记“法”,即记下那些带有规律性的知识点。明确:在课堂上做笔记难免有缺漏和笔误,因此在课后要趁热打铁,对照书本及时回忆 有关信息,对笔记中出现的缺漏、跳跃、省略、简记等补充完整,对笔误的地方及时纠正, 对错误之处或不够确切的地方进行修改。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提高并巩固 记忆的效果,还可以培养我们严谨而周密的学习习惯。小结: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眼过千遍不如手写一遍”“行为可以播种习惯, 习惯可以播种性格,性格可以播种人生”。就让我们养成做笔记的好习惯吧,它一定会让我 们受用无穷!(-)词语段运用A.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一些词语与戏曲有关。读一读,和同学交流它们的意思。再选一 两个说句子。亮相行当压轴捧场行头跑龙套 唱白脸 花架子 对台戏 打圆场粉墨登场字正腔圆曲终人散有板有眼科班出身1 .注意读音。hong dang zhou xing tou san行 当压轴 行 头曲终人散2 .查字典,理解词义,有不懂的地方与同桌交流。亮相戏曲演员上下场时或表演舞蹈时由动的身段变为短时的静止的姿势,目的是突 出角色情绪,加强戏剧气氛。行当戏曲演员专业分工的类别,主要根据角色类型来划分,如京剧的生、旦、净、丑。压轴一次演出的戏曲节目中排在倒数第二的一出戏,现也指一场演出排在最后的较 精彩的节目。捧场指特意到剧场去赞赏某位戏曲演员的表演。行头戏曲演员演出时用的服装,包括盔头、靠、衣服、靴子等。跑龙套在戏曲表演中扮演随从或兵卒。现在也指电影中不起眼的小角色。唱白脸在传统戏曲中勾画白色脸谱扮演反面角色,比喻在解决矛盾冲突的过程中充 当严厉或令人讨厌的角色。花架子戏曲舞台上演武将的角色中专门的一个行当,是“花脸”的一种,观众所欣 赏的重点之一就是他的功架(也称“架式”)。对台戏两个戏班为了互相竞争,同时演出的同样的戏。也指一组可供同时演出的舞 台和一种流传的剧种形式。打圆场戏曲舞台上指演员按规定动作圆圈绕行,速度多为由慢到快,又称跑圆场。 粉墨登场指演员化装上台演戏。字正腔圆说或唱的字音准确,腔调圆润。曲终人散乐曲终了,听众散去。比喻事情结束,人们各自离去。有板有眼形容言语行动有条不紊,富有节奏或章法。科班出身比喻具有受过正规教育或训练的资格。3 .我发现上面的词语中跟戏曲的化妆艺术有关,如,唱白脸、粉墨登场,等。上面的词语中跟戏曲的动作有关,如,亮相、花架子等。上面的词语中跟戏曲的舞台表演有关,如,对台戏、有板有眼,等。上面的词语中跟戏曲的唱腔、唱词表演有关,如,字正腔圆、曲终人散,等。上面的词语中跟戏曲的演员身份有关,如,跑龙套、科班出身,等。4 .我的收获这些很戏曲有关的词语,有的可以用于描写人物的神态,如,唱白脸。这些很戏曲 有关的词语,有的可以用于描写人物的动作,如,亮相。这些很戏曲有关的词语,有的可 以用于描写一件事情,如,曲终人散。5 .练习运用我会写:从上面选择两个词语各写一句话。(1)我在挨批评的时候,爸爸唱白脸,批得我一无是处;妈妈出来打圆场,唱红脸,让 我心里感到无比温暖。(2)我们班的节目是本次文艺演出的压轴戏。该我们登台亮相了,同学们唱得有板有眼, 字正腔圆,赢得了前来捧场的家长们的阵阵喝彩声。B .同学根据下面的说明书,做成了图中的小台灯。小台灯有一处做错了,跟说明书写 得不够清楚有关系。读读说明书,把写得不清楚的地方画出来,再改一改。玩具小台灯制作说明书材料:半个乒乓球,一个瓶盖,一段铅丝,一块橡皮泥做法:1 .在半个乒乓球中间钻个小洞,做灯罩。2 .在瓶盖中间钻个小洞,从洞中穿进铅丝,铅丝一端弯一点儿,钩住盖底。在靠近洞的 盖面和盖底处用橡皮泥把铅丝粘牢。3.把铅丝的另一端插入乒乓球的小洞里。把洞的两边粘牢。铅丝的头上用红橡皮泥做一个小灯泡。我的发现图中小台灯的支柱从灯罩中间穿过,这是个错误。制作说明书的第3条“把铅丝的 另一端插入乒乓球的小洞里”和“铅丝的头上用橡皮泥做一个灯泡”这两句话写的不很清楚, 描述不很准我的收获制作说明书的每一条都要写得清楚,描述准确,才会有指导意义,制作时才不会出错误。练习运用我会写:读读说明书,把写得不清楚的地方画出来,再改一改。把铅丝的另一端,从乒乓球的顶端外面插入小洞里。铅丝的头上用橡皮泥做一个灯泡, 安装在乒乓球的凹面底端。(四)日积月累高山流水 天籁之音 余音绕梁 黄钟大吕轻歌曼舞行云流水巧夺天工惟妙惟肖画龙点睛 笔走龙蛇 妙笔生花 栩栩如生1 .注意读音:籁(Idi) 曼(mdn) 肖(xiao) 栩(xS)2 .我理解【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天籁之音】形容声音十分动听悦耳。【余音绕梁】形容歌声或音乐优美,余音回旋不绝。也比喻诗文意味深长,耐人寻味。【黄钟大吕】黄钟,我国古代音韵十二律中六种阳律的第一律。大吕,六种阴律的第一 律。形容音乐或言辞庄严、正大、高妙、和谐。【轻歌曼舞】轻快的音乐,柔美的舞蹈。【行云流水】像天上的流云,江河中的流水。借以形容文章自然不受约束,就像漂浮着 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有时也比喻武功。泛指诗文纯任自然,毫无拘执。【巧夺天工】巧,精巧;夺,胜过、压倒。意为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借以形容技艺十 分巧妙,专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制成。【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画龙点睛】画龙之后再点上眼睛,原为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借以比喻在关键地方简明 扼要地点明要旨;使内容生动传神,亦比喻在整体中突出重点。【笔走龙蛇】笔一挥动就呈现出龙蛇舞动的神态。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风格洒脱, 也指书法速度很快,笔势雄健活泼。【妙笔生花】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栩栩如生】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3 .我会造句高山流水这位钢琴家演奏的乐曲,有如高山流水,听得人如痴如醉。天籁之音她的歌声犹如天籁之音,把人们的思绪带进了那广阔无边的美丽草原余音绕梁-一曲唱完,但她美妙的歌声却余音绕梁,使人久久地沉浸其中。黄钟大吕老人朴实的话语如黄钟大吕敲醒为名利不择手段的人们:踏踏实实做人。轻歌曼舞这朵莲花,好似亭中妩媚的女子,在轻歌曼舞。行云流水这篇文章,形散意不散,文字如行云流水一般自然畅快,值得一读。巧夺天工公园里的假山,结构新奇巧妙,真可以说是巧夺天工。惟妙惟肖卢沟桥上的那些石头狮子被雕刻得惟妙惟肖,吸引了很多游客来观看。画龙点睛最后的这段话十分精彩,在文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笔走龙蛇张爷爷的书法如同笔走龙蛇,怪不得他在书法界这么有名呢!妙笔生花一个普通的荷塘在朱自清的笔下却充满了诗情画意,这可真是妙笔生花 啊!栩栩如生画儿上的鸟儿栩栩如生,似乎要展翅飞翔。我的积累: 丝丝入扣天马行空轻车熟路 炉火纯青运用自如 鬼斧神工出神入化 四、课堂总结别具匠心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叹为观止空前绝后 目无全牛胸有成竹 出神入化登峰造极今天这节课我们交流了一个学习的好方法一一做课堂笔记。积累了一些与戏曲和艺术相 关的词语;学习了如何阅读说明书、如何写出严谨的说明书。希望大家能背下来,以后把 这些知识应用实际生活中,为我们的生活添彩!五、布置作业1.抄写、朗读这些词语。语文园地板书设计:交流平台词语段运用日积月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