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课:活板-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各课生字词+同步练习+思考探究解析+课外阅读.docx
-
资源ID:39294728
资源大小:23.72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第25课:活板-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各课生字词+同步练习+思考探究解析+课外阅读.docx
第25课活板【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选择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1) A.括(kud)B.括(kue)C.括(kub)D.括(kud)昇(shBng)炀(ydng) 砥(zi)昇(shOng) 昇(shQng) 昇(sh6ng)炀(ydng)炀(yang)炀(tdng)砥(di)砥(di)砥(di)(2) A.瞬(shun) 韵(yUn) 贮(chu)B.C.D.2.瞬(shuen) 瞬瞬huVn) 瞬(shun)韵(yun) 韵(yun) 韵(yun)贮(zhu)贮(zhu) 贮(zhu)燔(fan)燔(fan)燔(fan)燔(fan)选出对加粗字解释正确的一项(1)唐人尚未盛之火烧令坚蜡和纸灰之类冒之那么以一铁范置铁板上()A.B.C.D.崇尚 还 高尚 还让让让命令蒙、盖蒙、盖冒犯蒙、盖框子框子框子典范(2)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已自布字那么第二板已具()A.B.C.D.全部排满排满排满烤 烧 烤 烤另外 另外 别自 另IJ自准备好准备好具有准备好(3)更互用之瞬息可就兼与药相粘有奇字素无备者()A.B.C.D.3.如 像 如 如一点一点特别一点算是 算是 算是 做立即立即旋转立即翻译以下句子。此印者才毕,那么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A.交替成并且奇特B.更加完成并且生僻C.轮流成就并且生僻D.交替完成并且生僻(4)不假设燔土殊不沾污未为简易旋刻之()不用,那么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那么高下不平,兼与药相沾不可取。二、阅读理解(-)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 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腊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那么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 持就火炀之,药稍熔,那么以一平板按其面,那么字平如砥。假设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假设印数十百千本, 那么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那么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 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那么以纸 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 理有疏密,沾水那么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苦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 殊不沾污。1 .活板的主要特征是()A.印刷速度快B.印刷质量好C.制版比拟容易D.印完,可以拆版E.发现错误可以改正F.活2 .说明活板印刷的局部可分为三层:第一层(其法火烧令坚)说明 o第二层(先设一铁板那么字平如砥)说明 o第三层(假设止印三二本瞬息可就)说明 O3 .这段文字说明的顺序是()A.时间顺序B.空间顺序C.逻辑顺序D.程序顺序4 .这段文字中介绍活板的排版先后有五个步骤,它们的正确顺序是怎样的?请将它们的字母按顺序写在横线上:A.以火熔化B.用药物蒙盖铁板C.按平版面D.设置铁板E.排列字印5 .这段文字中说明活板印刷速度快的原句是:o6 .这段文字的句说明的是()A.每一字皆有数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B. “之” “也”等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C.活字的存放。D.活板对印刷中会遇到的一板内有重复的字和生僻字的问题是如何解决的。7.活字的印模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这种材料有什么优越性?(二)工之侨为琴工之侨得良桐焉,斫(zhu(5,砍削)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 大常,使乐工视之,曰:“弗古!”还之。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zhudn,雕刻文字)工,作古款焉;匣而埋诸土。 期年(一周年。期,ji),出之,抱以适市。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乐官传视,皆曰: “希世之珍也。”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而不早图之,其与亡矣 !”注释工之侨名字叫做侨的技艺工人。良桐:上等桐木,即泡桐,木质疏松,轻而不曲,是制乐器的 好材料。金声而王应古代奏乐,用钟(铜合金)发声定音,用玉磐收韵。这里形容琴声到达相当完 美的程度。太常官名,掌管宗庙礼仪,兼掌选试博士。乐工指王宫里掌管工艺的人。古 款古代款式。这里指在器物、乐器上雕刻某地某年某时所造的字样。而假如。图之考虑设法 改变这种现象。其语气词,表示推测,可译为“恐怕”“大概”等。“与”字后省略“之”。阅读提示同是一张琴,却得到两种完全不同的待遇。本文开始一段,主人只是试出是最美好的琴,献给朝廷,得到的回答是“弗古”,被退了回来。后来, 他注重加以包装(作“断纹”、“古款”、“埋诸土” ), 一年后抱到市场去卖,被人以一百两金子买走, 献上朝廷,都说:“世上少有宝物啊! "教学设计文章最后发出感叹:“岂独一琴哉?”现实中确实常 有这样的怪事。好与不好,要合乎某些人所定下的标准。按照这个标准。进行各式各样的包装;从而助长 了不重实际、弄虚作假的风气。同时,本为“金声而玉应”的良琴,却无人问津,还被斥责为“弗古”, 一些出类拔萃的人才不能发挥自己的才能,却受到压制和打击,不是和这张良琴同样的命运吗?1 .解释加粗的同,并说明用法不相同的是哪个词。弦而鼓之匣而埋诸土2 .具体解释句中的“诸”、“焉”二字。谋诸漆工断纹焉3 .下面各句中的“之”各指代什么,请具体指明。献之太常“弗古!”还之期年,出之而不早图之4 .翻译各句,补出各句中省略的词。献之太常工之侨以归抱以适市其与亡矣5 .翻译以下各句。易之以百金,献诸朝。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参考答案一、1、(1) C (2) D 2. (1) B (2) D (3) D (4) A 3.这一块刚印完,那一块巳经排好了版,两块交替使用,很短时间就可以印完(一本书)。活字不用时,就贴上纸签标明,并按照字的韵局部开, 分别存放在木格子内。字印所以不用木料来刻,是因为木料的纹理疏密不匀,一沾水就会变得高低不平, 再加上跟松脂等物粘在一起,拆版时不易拿下。二、(-)1. F 2.第一层:制作活字。第二层:活板用法。第三层:活板功效。3. D 4. D、B、 E、A、C 5.极为神速,瞬息可就。6. D 7.活字印模是用胶泥制作的,它的优越性是遇水不变形,不 与药物相粘,拆板方便。(二)1.安上琴弦弹奏装在匣中“鼓”,动词,其余为名词作动词。2 . “诸”是“之于”合用,“之”,代琴,“于”,向。焉,等于“于之”,即“在琴上”。3 .琴工之侨琴这种现象4.把琴献(给)太常工之侨把(琴)带回抱着(琴)到市场去 恐怕要与(这种风气)一起灭亡5.拿百金买这张琴,把它献到朝廷上。这个世道真是可悲啊! 难道只是一张琴吗?没有什么不是这样啊!课外阅读:仁人之馈【品一一培养语感利断句】孔子之楚而有渔者献鱼焉孔子不受渔者曰天暑市远无所鬻也思虑弃之粪壤不如献之君子故敢以进焉于 是夫子再拜受之使弟子扫地将以享祭门人曰彼将弃之而夫子以祭之何也孔子曰吾闻之惜其腐 而欲以务施 者仁人之偶也恶有受仁人之馈而无祭者乎孔子家语致思第八【读一一熟读成诵意自知】孔子之楚,而有渔者献鱼焉,孔子不受,渔者曰:“天暑市远,无所鬻也,思虑弃之粪壤,不如献之 君子,故敢以进焉于是夫子再拜受之,使弟子扫地,将以享祭。门人曰:“彼将弃之,而夫子以祭之, 何也? ”孔子曰:“吾闻之,惜其腐 而欲以务施者,仁人之偶也,恶有受仁人之馈而无祭者乎? ”孔子家语致思第八【练练牢基础傲高考】1 .对以下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孔子之楚(到)B.无所鬻也(买)C.夫子再拜受之(两次)D.仁人之偶也(同类)解析:选B鬻:卖。2 .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而有渔者而献鱼焉/故敢以进焉8 .而夫子以祭之/验之以事,合契假设神C.惜其腐勺念而欲以务施者/恶有受仁人之馈而无祭者乎D.于是夫子再拜受之/彼将弃之解析:选c A项,均为句末语气助词;B项,均为介词,译为“用”;C项,连词,表顺承;连词, 表转折;D项,均为代词,代“鱼”。9 .与“恶有受仁人之馈而无祭者乎”中“恶”的意思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恶贯满盈B.恶!是何言也C.恶足道哉D.深恶痛绝解析:选c C项与例句相同,译为“哪”“哪有";A项,犯罪的事,极坏的行为;B项,叹词,表示 惊讶;D项,厌恶。10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天暑市远,无所鬻也,思虑弃之粪壤,不如献之君子,故敢以进焉。译文:参考答案:天热市场又远,已经无法卖了,我想扔到粪堆上,不如献给君子,所以敢于进献给您。【译一一素材积累助写作】孔子到楚国去,有一位打鱼人献给他一些鱼,孔子不接受。打鱼人说:“天热市场又远,已经无法卖 了,我想扔到粪堆上,不如献给君子,所以敢于进献给您。”于是孔子拜了又拜,接受了这些鱼,让弟子 将地清扫干净,准备祭祀。弟子说:“打鱼人本来要扔掉这些鱼,而老师却要用来祭祀,这是为什么呢? ” 孔子说:“我听说,怕食物变质而想把它送给别人的人,是仁人一类的人,哪有接受了仁人的馈赠而不祭 祀的呢?”【思考探究】一、答案庙僧和讲学家都犯了脱离实际的错误,只有老河兵根据实践经验,将石性、沙性、水流 运动等因素全面综合起来考虑,做出了正确的推断。解析这此题旨在考查通过外表探究本质的能力。可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分析理解。二、答案铁牛的位置应该与铁牛的重量,水流的大小缓急程度,河道的宽窄,河底的结构等有关系, 不能独立的看待问题。解析这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三、答案提示:可以本文的写作顺序来理解全文。然后背诵。第一种是石兽“顺流下”,第二种反 驳第一种观点,认为石首“渐沉渐深耳”,第三种运用逻辑,先说水流的反冲力,使石兽上游“坎穴”,然 后石兽“导掷坎穴中”,“石又再转”。然后最后一句总结全文。解析这此题旨在考查学生背诵文言文的能力。四、答案1.阅:经历。2,终了,最后。3 .事物的道理、规律。4 .侵蚀,冲刷。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五、答案例如:1.寻根究底刨根究底盘根究底2 .唯命是从3 .孤陋寡闻 耳不忍闻 耳闻眼睹 耳闻目染 骇人闻见 闻名不如见面4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解析这道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以及撰写成语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