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微专题课时训练: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docx
新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微专题课时训练Na2CO3和NaHCO3一、选择题(共15题)1、下列关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A.两者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同,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钠B.两者热稳定性不同,碳酸钠的热稳定性小于碳酸氢钠C.两者都能与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等质量时生成CO2的量一样多D.两者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2、有关NaHCO3和Na2CO3与盐酸的反应,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等质量的NaHCO3和Na2CO3与足量盐酸反应,在相同条件下Na2CO3产生的CO2体积小B等物质的量的两种盐与同浓度盐酸完全反应,所消耗盐酸的体积Na2CO3是NaHCO3的两倍C等质量的NaHCO3和Na2CO3与盐酸完全反应,前者消耗盐酸较多D等物质的量的NaHCO3和Na2CO3与足量盐酸反应,二者产生的CO2一样多3、如图所示是某化学兴趣小组根据教材知识设计的能说明Na2CO3与NaHCO3热稳定性的套管实验。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甲为Na2CO3,乙为NaHCO3B要证明NaHCO3受热能产生水,可在小试管内放置沾有少量无水硫酸铜粉末的棉花球C加热不久就能看到B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整个实验过程中A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4、碳酸钠俗名纯碱或苏打,在外观上与食盐相似,可用于洗涤,如清洗厨房用具的油污等。区分厨房中的食盐和碳酸钠的方法有很多,下列方法中不能区分两者的是()A分别取少量两种物质,尝一下两者的味道B分别取少量两种物质于试管中,滴加醋酸溶液观察现象C分别取少量两种物质于试管中,加蒸馏水溶解,用pH试纸分别测两种溶液的pHD分别取少量两种物质于试管中,加蒸馏水溶解,再加AgNO3溶液观察现象5、有两支试管分别装有Na2CO3和NaHCO3溶液,下列操作或判断正确的是()选项操作判断A分别加入澄清石灰水产生沉淀的为Na2CO3B分别加入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盐酸反应较剧烈的为Na2CO3C分别加入CaCl2溶液产生沉淀的为Na2CO3D逐滴加入等浓度的稀盐酸立即产生气泡的为Na2CO36、不能用来鉴别Na2CO3和NaHCO3两种白色固体的实验操作是()。A.分别加热这两种固体物质,并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B.分别在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加入CaCl2溶液C.分别把等物质的量的这两种固体物质加入同浓度的稀盐酸中D.分别在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7、向NaOH和Na2CO3混合溶液中滴加0.1 mol·L1稀盐酸,CO2的生成量与加入盐酸的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在Oa范围内,只发生中和反应Bab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2H=CO2H2OCa0.3D原混合溶液中NaOH与Na2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8、为除去括号内的杂质,下列所选用的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ANa2CO3溶液(NaHCO3),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BNaHCO3溶液(Na2CO3),通入过量的CO2气体CNa2O2粉末(Na2O),将混合物在氧气中加热DNa2CO3溶液(Na2SO4),加入适量的Ba(OH)2溶液,过滤9、如图是钠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Na2O2NaNaOH2OHNa2CO2CO3NaHCO3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反应表明CO2具有酸性氧化物的性质B反应说明NaHCO3的稳定性强于Na2CO3C反应可用于潜水艇中氧气的供给D上述转化中发生的反应有分解反应、化合反应、置换反应10、NaHCO3(过量)和Na2O2混合,在密闭容器中充分混合加热后,最后排出气体,残留的固体是()ANaOH BNa2CO3CNaOH和Na2CO3 DNa2CO3和NaHCO311、以不同类别物质间的转化为线索,认识钠及其化合物。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反应表明CO2具有酸性氧化物的性质B反应说明NaHCO3的稳定性强于Na2CO3C反应说明Na2O2可用于潜水艇中氧气的供给D上述转化中发生的反应有分解反应、化合反应、置换反应等12、有两份质量相同的NaHCO3,向第一份中加入盐酸使其充分反应;将第二份加热使其完全分解,冷却至原温度再加入相同浓度的盐酸,充分反应,则它们所耗用的盐酸的体积比为()。A.21 B.11C.12 D.4113、为了测定NaCl、Na2CO3·10H2O和NaHCO3的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取一定质量的混合物,通过测量反应前后装置和质量的变化,测定该混合物中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装置中可以依次盛装碱石灰、碱石灰、无水CaCl2B硬质玻璃管加热前,应关闭b,打开a,缓缓通入空气,直至a处出来的空气不再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为止C若将装置换成盛放NaOH溶液的洗气瓶,则测得的NaCl含量偏低D实验过程中一直通入空气,停止加热后再停止通入空气14、两份质量均为m g的Na2CO3、NaHCO3固体混合物,充分加热第一份后得到CO2的质量是x g,向加热后所得固体中加入足量盐酸得到CO2a g;向第二份中直接加入足量盐酸得到CO2的质量是b g。则x等于( )A2b B2a Cb2a Dba15、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加入盐酸的体积和生成CO2的物质的量的关系是( )。二、非选择题(共5题)16、有4种钠的化合物W、X、Y、Z,它们之间存在如下关系:WX+H2O+CO2Z+CO2X+O2Z+H2OY+O2X+Ca(OH)2Y+CaCO3试回答下列问题。(1)W、X、Y、Z的化学式分别是:W ,X ,Y ,Z 。 (2)以上4个化学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填反应序号),反应中氧化剂是 (写化学式),还原剂是 (写化学式)。 17、Na2CO3和NaHCO3是重要的化工原料,请回答:(1)两物质的水溶液分别与足量盐酸混合,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_、_。(2)除去Na2CO3固体中少量NaHCO3的方法,写出化学方程式_。(3)两物质的焰色反应分别为_色、_色。(4)检验某盐中含有钾元素的方法是_,具体操作为_。18、分别取等物质的量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各100 mL,再通入一定量的CO2,随后分别各取20 mL溶液,向其中逐滴滴入0.2 mol·L1的盐酸,在标准状况下产生CO2的体积(y轴)与所加入盐酸的体积(x轴)的关系如图(分A、B两种情况):(1)在A情况下,溶质是_(填化学式),其物质的量之比为_。(2)在B情况下,溶质是_(填化学式),其物质的量之比为_。(3)原氢氧化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19、某学生拟用50 mL NaOH溶液吸收CO2制备Na2CO3溶液。为防止通入的CO2过量生成NaHCO3,他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用25 mL NaOH溶液吸收过量的CO2,至CO2不再溶解;小心煮沸溶液12 min;在得到的溶液中加入另一半(25 mL)NaOH溶液,使溶液充分混合。(1)他能否制得较纯净的Na2CO3? ;理由是 。 (2)按他的设计,第步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装置A使用的试剂是石灰石和盐酸。能否使用纯碱代替石灰石? ,原因是 。 装置B使用的试剂是 ,作用是 。 (3)有人认为实验步骤、的顺序对调,即先混合,再煮沸,更合理,你认为对吗? ;为什么? 。 20、有一含NaCl、Na2CO3·10H2O和NaHCO3的混合物,某同学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通过测量反应产生的CO2和H2O的质量,来确定该混合物中各组分的质量分数。A B C D E(1)实验步骤:按图(夹持仪器未画出)组装好实验装置后,首先进行的操作是_。称取样品,并将其放入硬质玻璃管中;称量装浓硫酸的洗气瓶C的质量和装碱石灰的U形管D的质量。打开活塞K1、K2,关闭K3,缓缓鼓入空气数分钟,其目的是_。关闭活塞K1、K2,打开K3,点燃酒精灯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打开活塞K1,缓缓鼓入空气数分钟,然后拆下装置,再次称量洗气瓶C的质量和U形管D的质量。(2)关于该实验方案,请回答下列问题。若加热反应后不鼓入空气,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是_。E处干燥管中盛放的药品是碱石灰,其作用是_,如果实验中没有该装置,则会导致测量结果NaHCO3的质量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答案与解析1、D解析:Na2CO3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NaHCO3;两者等质量时与足量盐酸反应,NaHCO3生成CO2的量多。2、C解析:由题意可知,发生的反应为Na2CO32HCl=2NaClCO2H2O,NaHCO3HCl=NaClCO2H2O,解答此类题目用归“1”法。A项,假设二者均为1 g,则n(NaHCO3)n(CO2) mol,n(Na2CO3)n(CO2) mol,正确;B项,假设二者均为1 mol,则消耗的HCl的物质的量:Na2CO3为2 mol,NaHCO3为1 mol,正确;C项,假设二者均为1 g,则Na2CO3消耗HCl的物质的量为2× mol mol,NaHCO3消耗HCl的物质的量为 mol,错误;D项,假设二者均为1 mol,则均产生1 mol CO2,正确。3、A解析:甲为NaHCO3,乙为Na2CO3,A项错误;无水硫酸铜遇水变成蓝色,B项正确;NaHCO3不稳定,受热分解产生的CO2进入B中,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项正确;Na2CO3稳定,受热不分解,A中的澄清石灰水不会变浑浊,D项正确。4、D解析:在厨房中,各取少量品尝味道,有咸味的是食盐,有涩味的是碳酸钠,能区分,故A正确;食醋与碳酸钠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与食盐不反应,能区分,故B正确;食盐溶液呈中性,碳酸钠溶液呈碱性,两种溶液的pH大小不同,能区分,故C正确;食盐溶液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氯化银沉淀,碳酸钠溶液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白色碳酸银沉淀,实验现象相同,不能区分,故D错误。5、C解析: A项,发生的反应分别为Na2CO3Ca(OH)2=CaCO32NaOH,2NaHCO3Ca(OH)2=CaCO3Na2CO32H2O,二者现象相同,都产生白色沉淀;B项,加入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盐酸时,NaHCO3溶液反应更剧烈;C项,Na2CO3与CaCl2发生反应:Na2CO3CaCl2=CaCO32NaCl,产生白色沉淀,NaHCO3与CaCl2不反应;D项,逐滴加入等浓度的稀盐酸时,NaHCO3立即产生气泡,Na2CO3开始无气泡产生,过一会儿才产生气泡。6、D解析:A项,加热时只有NaHCO3分解:2NaHCO3Na2CO3+H2O+CO2,产生的CO2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可用来鉴别;B项,NaHCO3溶液与CaCl2溶液不反应,而Na2CO3溶液与CaCl2溶液反应生成CaCO3沉淀,故可用来鉴别;C项,NaHCO3与稀盐酸的反应比Na2CO3与稀盐酸的反应快,故可用来鉴别;D项,Ca(OH)2溶液与Na2CO3、NaHCO3溶液均能反应生成CaCO3沉淀,故不能用来鉴别。7、C解析:在Oa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OHH=H2O、COH=HCO,不仅仅发生中和反应,A项错误;ab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COH=CO2H2O,B项错误;根据离子方程式HCOH=CO2H2O可知,生成0.01 mol CO2,消耗盐酸的物质的量为0.01 mol,故a0.3,C项正确;根据离子方程式和图像可知Na2CO3的物质的量是0.01 mol,共计消耗盐酸0.02 mol,所以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盐酸是0.04 mol0.02 mol0.02 mol,则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0.02 mol,因此,原混合液中NaOH与Na2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D项错误。8、D解析: Na2CO3和Na2SO4均能与Ba(OH)2反应,且加Ba(OH)2会引入新的杂质,不能达到除杂的目的。9、B解析:反应:2NaOHCO2=Na2CO3H2O,NaOH为碱,Na2CO3为盐,因此CO2具有酸性氧化物的性质,A项正确;反应:2NaHCO3Na2CO3CO2H2O,说明Na2CO3比NaHCO3稳定,B项错误;反应分别是2Na2O22H2O=4NaOHO2、2Na2O22CO2=2Na2CO3O2,因此反应可用于潜水艇中氧气的供给,C项正确;反应为分解反应,反应为化合反应,反应为置换反应,D项正确。10、B解析:加热时碳酸氢钠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和水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可继续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氢钠过量时,生成的二氧化碳、水均过量,则反应后生成的固体中不可能存在过氧化钠和氢氧化钠,则最终产物为碳酸钠,故选B。11、B解析:与碱反应生成盐与水的氧化物为酸性氧化物,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则反应表明CO2具有酸性氧化物的性质,故A正确;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则反应说明Na2CO3的稳定性强于NaHCO3 ,故B错误;过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反应说明Na2O2可用于潜水艇中氧气的供给,故C正确;是分解反应,是化合反应,是置换反应,故D正确。12、B解析:本题可从Na+守恒角度考虑。无论NaHCO3是直接与盐酸反应,还是先加热分解后再与盐酸反应,Na+的量不变,生成的NaCl的量相等,则消耗盐酸的量相等。13、A解析:根据实验目的和装置的连接顺序可知,装置用于吸收空气中的CO2和水蒸气,可以使用碱石灰;装置用于吸收Na2CO3·10H2O和NaHCO3分解生成的水蒸气,可以使用无水CaCl2;装置用于吸收碳酸氢钠分解生成的CO2,可以使用碱石灰,A项错误;实验前必须将装置中的水蒸气和CO2赶尽,避免影响测定结果,硬质玻璃管加热前,应关闭b,打开a,缓缓通入空气,直至a处出来的空气不再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为止,B项正确;若将装置换成盛放NaOH溶液的洗气瓶,则会增加水的质量,使测得Na2CO3·10H2O和NaHCO3的含量偏高,NaCl的含量偏低,C项正确;实验过程中一直通入空气,停止加热后再停止通入空气,使H2O和CO2被充分吸收,D项正确。14、D解析:由C原子守恒知,两份固体混合物中的C原子质量是相等的,第一份固体混合物中的C原子分两步反应全部转化为CO2:第二份固体混合物直接与足量盐酸反应,C原子全部转化为CO2,由两份固体混合物完全反应后放出的CO2质量相等,得xab,即xba。6.将0.4 g NaOH和1.06 g Na2CO3混合并配成溶液,向溶液中滴加0.1 mol·L-1稀盐酸。15、C解析:向NaOH和Na2CO3的混合液中滴加盐酸时,盐酸首先与NaOH反应生成水和氯化钠,当滴入0.1L时,两者恰好反应完全;继续滴加时,盐酸与Na2CO3开始反应,首先发生反应:HCl+Na2CO3=NaHCO3+NaCl,不放出气体,当再加入0.1L时,此步反应进行完全;继续滴加时,发生反应:NaHCO3+HCl=NaCl+H2O+CO2;此时开始放出气体,分析图像,可知C项正确。16、 答案:(1)NaHCO3Na2CO3NaOHNa2O2(2)Na2O2Na2O2解析:反应为NaHCO3的分解反应:2NaHCO3Na2CO3+H2O+CO2,该反应是非氧化还原反应。由X(Na2CO3)逆推可知Z为Na2O2,Y为NaOH:2Na2O2+2CO2=2Na2CO3+O2,2Na2O2+2H2O=4NaOH+O2,以上两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且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这样,反应为Na2CO3+Ca(OH)2=CaCO3+2NaOH,该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17、答案:(1)CO2H=CO2H2O HCOH=CO2H2O(2)2NaHCO3Na2CO3CO2H2O (3)黄 黄(4)焰色试验 用洁净的铂丝蘸取样品,在无色火焰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有紫色火焰则证明样品含有钾元素18、答案:(1)NaOH、Na2CO311(2)Na2CO3、NaHCO311(3)1.5 mol·L1解析:(1)对于A情况,V1100 mL,V2(150100)mL50 mL<V1,据此判断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NaOH和Na2CO3。根据NaOHHCl=NaClH2O,Na2CO3HCl=NaHCO3NaCl,NaHCO3HCl=NaClH2OCO2可知,NaOH和Na2CO3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消耗盐酸的体积之比,则n(NaOH)n(Na2CO3)(100 mL50 mL)50 mL11。(2)对于B情况,V150 mL,V2150 mL50 mL100 mL>V1,据此判断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Na2CO3和NaHCO3。根据Na2CO3HCl=NaHCO3NaCl,NaHCO3HCl=NaClH2OCO2,可知NaHCO3和Na2CO3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两个过程分别消耗盐酸的体积之比,则n(NaHCO3)n(Na2CO3)(150 mL50 mL50 mL)50 mL11。(3)当加入150 mL盐酸时,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溶液中溶质为NaCl。据物料守恒有n(NaOH)n(Na)n(Cl)0.2 mol·L1×0.15 L0.03 mol,所以原氢氧化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5 mol·L1。19、答案:(1)能实验生成NaHCO3,其中过量溶解的CO2气体煮沸时已除去,在实验中NaHCO3恰好与NaOH完全反应,转化为Na2CO3(2)不能纯碱与盐酸反应太快,不利于CO2的吸收饱和NaHCO3溶液除去HCl(3)不对若不先除去溶液中溶解的CO2气体,实验加入的NaOH溶液将有一部分消耗于与CO2的反应,使NaHCO3不能完全转化为Na2CO3解析:反应原理是:一部分NaOH与过量CO2反应生成NaHCO3,使生成的NaHCO3恰好与另一部分NaOH反应生成Na2CO3:NaHCO3+NaOH=Na2CO3+H2O。20、解析:(1)组装好实验装置后首先应检查装置气密性。由于装置中存在CO2和水蒸气,应先除去装置中的CO2和水蒸气。由物质的性质可知,在加热时该装置中发生的反应为2NaHCO3Na2CO3H2OCO2、Na2CO3·10H2ONa2CO310H2O。(2)加热后有部分CO2和水蒸气会残留在装置中,必须鼓入空气使其完全被吸收,若不鼓入空气,则测得的NaHCO3和Na2CO3·10H2O的质量分数偏小,NaCl的质量分数偏大。装置E是防止空气中的CO2和水蒸气进入装置D,如果没有该装置,会使测得的NaHCO3的质量偏大。答案:(1)检查装置气密性 除去装置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2NaHCO3Na2CO3H2OCO2,Na2CO3·10H2ONa2CO310H2O(2)Na2CO3·10H2O和NaHCO3的质量分数测定结果偏小,NaCl的质量分数测定结果偏大防止空气中的CO2和水蒸气进入装置D中影响测定结果 偏大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