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测试题--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
-
资源ID:39379848
资源大小:251.80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4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测试题--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单元检测)1下列事件按因果关系排列应为( )两税法实行 土地兼并严重 均田制被破坏 租庸调制无法维持ABCD2观察下图,这一对峙局面结束于:A公元前3世纪末期B公元5世纪末期C公元6世纪初期D公元6世纪末期3这一制度“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规定“夏税限六月纳毕,秋税十一月纳毕”。该制度是A均田制B租调制C两税法D租庸调制4下图是被称为“千古第一后”“文明皇后”的冯太后,有关对她的表述,正确的有()听政20年间,主持了前期改革,为孝文帝全面改革奠定了基础培养孝文帝,使他具有深厚的汉文化底蕴,为他推行全面彻底汉化奠定了基础临朝听政,积极推动北魏统治者学习汉族先进文化484年,下诏实行俸禄制,同时制定了惩治贪污的办法,使吏治有所好转ABCD5如图所示农具,设计巧妙,轻便灵活,可自如地控制入土深浅,适于精耕细作,它的发明大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这一农具是( )A汉代的耧车B唐代的筒车C唐代的曲辕犁D宋代的秧马6齐民要术·序中有“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的话,但在全书中却详细描述了栽种蔬菜瓜果、植树营林、养鱼、酿造等多样经营、市场售卖的相关内容。这说明该书作者A主张兼顾经济效益B忽视粮食作物种植C关注农业精耕细作D提出工商皆本思想7“它是政治的附庸,政治家们用它辅助治理国家;它是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一端连着华夏中原沃土,一端连着西域中亚文明;它是艺术的瑰宝,赋予山川岩石灵动的生命。”“它主张禁开杀戒,接受世间的痛苦可得来世欢乐。”材料中的“它”是指中国古代的A佛教B儒家思想C道教D法家思想8费正清所著的中国新史中引用研究者的观点称:“中国算盘的计算效率尽管惊人,却只限于十二位数左右一次数组计算,不能做高级代数计算。中国在十四世纪中叶至十七世纪这段时期比较欠缺数学上的创新,可能正是为算盘便利好用付出的代价。”这一观点认为A算盘限制了古代中国数学发展B算盘的普遍使用开始于明朝C算盘便利了古代中国商品交易D算盘是外国传入的计算工具9隋朝时,科举制度形成。唐朝时,继承并完善科举制度。与九品中正制相比,科举制度A按品德和家世选拔人才B扩大了人才的选拔范围C摆脱了地方势力的影响D实现了人才选拔公平公正10魏晋南北朝时期,孝道思想逐步发展超越了忠君的思想,成为士人阶层安身立命的最高追求。这主要是因为( )A为了维护士族门阀政治合理性的需要B孝道思想成为唯一主导思想C儒家思想开始成为传统文化主流思想D为维护君主专制制度的需要11两晋时,“学者以庄老为宗,而黜六经”。社会上“崇饰华竞,祖述虚玄,摈阙里之典经,习正始之余论”。这说明,当时A佛教流行B儒学得到发展C玄学盛行D士人生活奢靡12孟德斯鸠说:“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的。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下列最能佐证引文中“稍许差些”的是A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B元朝实行行省制度C明朝废除丞相制度D清朝设置军机处13钱穆国史大纲中谈到中国古代的一种政治制度时说:“遂破以军功封侯拜相之成例,而变相之贵族擅权制,终以告歇。自此以往,入仕得官,遂有一公开客观之标准。王室与政府逐步分离,民众与政府则逐步接近。政权逐步解放。”这种制度最有可能的是A军功制B客卿制C察举制D科举制14褶,北方游牧民族传统服装的一种,短身、细袖、左衽之袍。考古资料表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褶,既有左衽也有右衽,还有对襟样式;袖子有短小窄瘦的,也有宽松肥大的;衣身有短小紧窄的,也有宽博的。这一服饰现象折射出当时A文人雅士不拘礼法B儒学地位受到冲击C各地政权长期并立D民族文化交流融合15唐代统治者鼓励儒、道、佛之间相互论辩。德宗贞元年间,儒、道、佛论辩于麟德殿,“始三家若矛楯然,卒而同归于善”。文宗太和元年,儒、佛、道御前论辩,其情形被载人白居易的三教论衡。据此可知,在唐代A三教并行且相互吸取B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C“三教合一”趋势明显D文化心态呈现保守趋向16在汉代选官制度中,有一定的试职规定。汉桓帝本初元年诏云"孝廉、廉吏皆当典城牧民,禁奸举善,兴化之本,恒必由之。其令秩满百石,十岁以上,有殊才异行,乃得参选。"材料表明汉代选官制度A强调以孝悌为选官唯一标准B重视考察官吏实际治理能力C注重选拔人才的公平与开放D控制录取比例阻止贵族入仕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唐代宋代学子出身门第势力正盛,应考者多是门第子弟应考的多数是寒窗苦读的书生考试形式“公卷”,是由考生把平日诗文成绩遍送政府中能文章有学问的先进大僚阅看;“通榜”是考后出榜,即据社会及政府先辈舆论来拔取知名之士“糊名”,所凭则真是考试成绩。故有主考官存心要录取他平日最得意的门生从学,而因是糊名,寻觅不出该人之卷选拔依据未考以前,早已有许多知名之士获得了客观的地位,不专凭考试之一日短长考试成绩一日之短长据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整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官员选拔制度与唐代相比出现的新变化,并说明这些变化造成的影响。18孝文帝改革是北魏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南朝梁武帝派大臣陈庆之出使北魏,他在宴会上大言不惭:“魏朝甚盛,犹曰五胡。正朔相承,当在江左”,言词中充满对北魏的蔑视,自以为长江以南才是“正朔”的所在。但是当他亲眼目睹洛阳旧貌换新颜,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回到梁朝后观点大变:“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承认南朝自愧不如。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材料二 孝文帝不加扬弃的全盘汉化,也为北魏后期的统治埋下了无穷的隐患,特别是孝文帝大定姓族,移植门阀士族制度,在经济利益上一味向鲜卑贵族让步,这对尚无文化积淀可言的鲜卑贵族来说,无疑是给了他们滋生腐化的肥沃土壤。凡此种种,消蚀了北魏统治者的锐气与活力,激化了社会矛盾与冲突,致使北魏统治迅速由盛转衰,归于灭亡。摘编自郝松枝全盘汉化与北魏王朝的速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经验与教训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陈庆之在出使前后对北魏的看法有何变化,结合时代背景说明北魏社会变化的主要原因。(2)材料二的观点与材料一有什么差异?你是否同意材料二的说法,请简要说明理由。5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参考答案:1D2D3C4B5C6A7A8A9B10A11C12A13C14D15A16B17变化:从学子出身看,宋代应考的门第子弟较少;从考试形式看,宋代“糊名”取士(或答考试制度更完善);从选拔依据看,宋代主要依据考试成绩(或答更加强调公平竞争)影响:若从扩大了统治基础,巩固了封建统治;增添了政治活力;提升了官员的文化素质;淡化了门第观念,使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促进了儒学的发展(巩固了儒家思想的主导地位);促进了教育的发展:促进了北宋的文化发展.18(1)变化:从蔑视北魏野蛮落后到承认它礼仪兴盛原因:孝文帝改革,北魏接受了汉族先进文化,促进了民族融合。(2)差异:材料一肯定了北魏孝文帝改革推动了北魏发展进步,材料二认为全面汉化的改革导致北魏的速亡。同意:全面的汉化消磨了北魏政权的活力,滋生腐败,加速了北魏政权的灭亡。不同意:经过孝文帝改革,北方经济逐渐恢复,促进了民族融合,为隋唐大一统和经济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是否同意及理由:同意或不同意均可,但理由必须与态度一致,只表明态度不得分。)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