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课后习题--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

    • 资源ID:39380251       资源大小:66.38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4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4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课后习题--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

    第8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基础巩固一、选择题1.“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A.宗法制B.禅让制C.郡县制D.察举制2.殷商崇尚“天命”,最终走向残暴而导致国家灭亡。周人在吸取商朝灭亡教训的基础上,制定了以敬天保民、明德慎罚为主导的礼乐文化。这一变化反映出()A.周人沿袭了商朝的治国理念B.周人治国有更多的人文色彩C.儒家思想已被统治者所推崇D.神学思想对政治影响加深3.先秦诸子百家既相互辩驳,也相互影响。儒家与法家主张的共通之处是()A.重农抑商B.强调制度与秩序C.厚古薄今D.重视道德与人伦4.萧公权曾说:“儒家之政治思想,态度本为乐观至桓谭、王符、崔寔、荀悦诸人始渐露悲观之意,不复坚持圣君贤相、归仁化义之崇高理想,而欲以任刑参霸之术为补绽治标之方。”萧公权认为桓谭诸人()A.仁义观念淡化B.崇尚法家思想C.主张儒法并用D.反对儒学独尊5.晋律在刑法方面的适用原则:亲属相犯(如杀、伤等),以卑犯尊者,处罚重于常人,关系越亲,处罚越重;若以尊犯卑者,处罚轻于常人,关系越亲,处罚越轻。这反映出当时()A.律令儒家化B.伦理是定罪的唯一依据C.儒学法律化D.以礼入法的特点开始出现6.下面为唐律疏议所列出的道德原理图,这表明()A.法律体系走向完备B.三教合一趋势明显C.德主刑辅治国理念D.儒学独尊地位受到冲击7.朱熹的著述中,童蒙读物占很大比重,如论语训蒙口义易学启蒙小学四书集注等;特别是小学四书集注,一直被元明清统治者作为正统教材。这反映出()A.宋朝重视道德教化的通俗化、普及化B.朱熹认为只有儿童才能接受天理C.道德教化应以书院教育为主要方式D.宋朝官方开始重视儿童启蒙教育8.宋朝,由理学家撰写的乡约是很多士人用儒家思想教化乡民的重要工具。明清时期,地方官广泛推行乡约制度,宣讲皇帝的“圣谕”成为乡约的重要内容。这反映出明清时期()A.皇权借助儒学进一步扩张B.国家权力全面深入基层社会C.理学逐渐成为官方哲学D.儒学丧失了社会道德教化功能二、非选择题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孔子认为,礼乐制度的松弛、崩坏,导致社会动荡,他极力主张“道(导)之以德,齐之以礼”,重建社会秩序。孔子曾把重建礼乐秩序的希望寄托在统治者身上,称:“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他一度入仕为官,以求实现其治国理想。他还提倡“学而优则仕”,其弟子亦多有入仕者。孔子认为一个人要成为完美的人,必须用礼乐规范个人的言行举止。个人“不学礼,无以立”,在言行上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摘编自王钧林中国儒学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孔子关于礼的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关于礼的主张。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浙江浦江郑氏家规(部分)第12条每天早上击钟二十四声,家众入有序堂后要朗诵男女训诫,男训为“居家则孝悌,处事则仁恕,凡所以济人者皆是也”,女训为“事舅姑以孝顺,奉丈夫以恭敬,待娣姒以温和,接子孙以慈爱”第86条既仕,须奉公勤政,毋踏贪黩,以忝家法。仍用一遵家范,违者以不孝论第128条子孙不得与人眩奇斗胜两不相下,彼以其奢,我以吾俭摘编自尹超凡郑氏家规的伦理价值探析材料二王阳明平定南赣盗贼之患后,制定乡约告谕乡民,以“和尔邻里,齐尔姻族”“死丧相助,患难相恤,善相劝勉,恶相告戒,息讼罢争”。在乡约中,王阳明要求乡民做“一念而善”的善人,注重修身,内察自省,防止“一念而恶”成为“恶人”。针对民众过恶,王阳明的惩戒方法不在于“请兵灭之”,而在于使乡约之民“兴其善念”。王阳明镇守南赣三年,“赣俗丕变,赣人多为良善”。摘编自王雅克等王阳明<南赣乡约>的基层社会治理思想研究(1)根据材料一,归纳郑氏家规对族人的伦理教化要求,并分析这些要求对郑氏家族的积极影响。(2)根据材料二,概括王阳明制定和推行乡约的社会价值。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乡约所体现的王阳明的思想主张。能力提升一、选择题1.据尚书记载,西周的刑罚制度已很完备,墨、劓、剕、宫、大辟五刑的惩罚极其残酷;而周礼中明确规定贵族犯法一般能通过缴纳罚金免刑。由此可知当时()A.礼乐制度并不完备B.宗族治理建立起来C.出现礼法并用思想D.社会等级色彩明显2.汉书·艺文志评价某学派:“信赏必罚,以辅礼制。及刻者为之,则无教化,去仁爱,专任刑法而欲以致治,至于残害至亲,伤恩薄厚。”该学派是()A.道家B.儒家C.墨家D.法家3.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表明孔子()A.主张严格社会等级B.重视社会道德构建C.认同社会贫富分化D.反对百姓追求财富4.战国末期的思想家韩非集法家思想之大成,将法、术、势三者糅合为一。下列思想主张中,最能体现出韩非对“势”的重视的是()A.加强君主专制B.厉行赏罚C.法不阿贵D.事异则备变5.萧公权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中指出:“昔日维系社会之纲纪逐渐失效,且诸侯强大之事实,与攻伐兼并,互为因果。于是君权之扩张遂同时成为政治上之需要与目的,而政治思想亦趋于尊君国任法术之途径矣。”这一观点可以说明()A.法家思想兴起的客观背景B.董仲舒改造儒学的动机C.百家争鸣产生的历史必然D.大一统局面形成的原因6.据云梦睡虎地秦简记载,秦朝曾用明确的法律条文规定了农耕播撒种子的数量:稻、麻一亩播种二又三分之二斗,谷子、麦子一亩播种一斗,大豆一亩播种半斗。这反映出秦律()A.重视保护农民的私有财产B.条目繁杂,刑罚极其残酷C.关注民生与社会实际问题D.剥夺贵族特权,适应社会转型7.汉武帝“尊崇儒术”后形成了德主刑辅、先礼后刑的法律观念。东汉末年,在法律思想上出现了刑、礼比较的争论。曹操不单纯强调刑为先或礼为先,主张“治定之化,以礼为首;拨乱之政,以刑为先”。这反映了当时()A.儒学正统地位受到冲击B.法律更加注重以人为本C.儒学哲学化倾向日趋明显D.礼法并施思想有所发展8.唐律疏议载:“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这表明()A.德礼是刑罚的本体B.德礼相较于刑罚无足轻重C.刑罚是德礼的体现D.德礼和刑罚对政教皆不可缺9.唐律规定,“诸主殴部曲(类似于奴隶)至死者,徙一年”,而部曲即使是过失杀死主人,也要处以绞刑。这说明唐律()A.极力维护封建伦理道德B.体现了“礼别贵贱”的思想C.定罪缺乏客观的标准D.违背了儒家的仁政思想10.宋朝“事亲孝,为兄友,处族义,与乡和”被认为是为人处世的天理。一些地方开始实行乡约制度,制定规约并建立民间组织和相关的赏罚制度,以求扬善惩恶;各地方家族也纷纷制定族规家训,建家祠修族谱,规范族人言行。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理学的世俗化趋势B.家族控制地方权力C.新兴市民阶层崛起D.宗法制度重新建立11.据统计,明朝有社学1 438所,遍布城乡,其中1 330所为官办,占总数的92.49%。社学以朱元璋的御制大诰、明朝律令、小学孝经孝顺事实百家姓千字文等为主要教材。明朝社学的兴办()A.有利于加强教化以巩固统治B.使儒、法思想走向合流C.促进了程朱理学的新发展D.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12.朱元璋认为,“礼乐者,治平之膏粱;刑政者,救弊之药石”“刑政二者,不过辅礼乐为治耳”。这表明他()A.强调严刑峻法的统治方式B.重视礼乐制度的教化作用C.宣扬休养生息的政治主张D.兼采儒法二家为统治思想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公元前536年的“铸刑鼎”把惩治犯罪的刑律铸在金属鼎上,向全国老百姓公布。这是中国政治史、法制史的一件大事。春秋时期,上层贵族社会认为刑律越秘密越好,决不能让国人知道。这样才有利于贵族随意处置老百姓,增加专制的恐怖和神秘。子产这个做法,遭到很多贵族反对。晋国大臣叔向专门为此给子产写了一封措辞严厉的信。信中说,本来民众怀着恐惧之心,不敢随便乱来。你把法律公布了,民众就会钻法律的空子,争相琢磨怎么做坏事而不至于被制裁,这样就不怕长官了,反而会导致犯法的事情越来越多,腐败贿赂到处泛滥子产给叔向回了一封信表示要坚定不移公布法律。结果犯罪案件减少了。晋国在子产“铸刑鼎”之后20多年,也把刑法铸在鼎上,向社会公布了。可是孔子认为这样做不对。在晋国公布了法律之后,孔子说,晋国大概因此要灭亡了。人民知道了法律,只看鼎上的条文,不看贵族脸色,怎么能显出贵族的尊贵?马立诚子产铸刑鼎(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春秋时期郑国和晋国“铸刑鼎”改革的实质及遭到反对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子产“铸刑鼎”改革的影响。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乡约是宋朝地主阶级士大夫在社会变迁面前提出的挽救社会危机的基本建制,其途径就是通过士大夫自觉地义务地在乡村建立起开展思想教化的组织或机构,向全体民众宣传传统政治统治的合理性。陕西蓝田的吕大钧兄弟撰写了吕氏乡约。该乡约规定:“在地方上推举年高德劭者一人为都约正,另外推举两位有学行者为约副。每月另选一人为直月。”年高有德、堪身体力行之人是可能被推举为乡约正副的基本条件,即声望和学识是乡约凝聚力之形成的基本要求,其主要任务是扬善惩恶,对乡里社会实行教化,在乡里社会提倡互敬互爱、患难与共的淳朴社会风气。这本是过去历朝乡里制度所一贯坚持的宗旨,汉朝至唐朝的三老教化属于官方控制,但到了宋朝,这一任务却日渐转由吕氏乡约这样的民间组织加以执行。摘编自王日根论明清乡约属性与职能的变迁材料二下面是清朝时期某地刘氏族规的节选内容:一、敦孝悌:孝悌为人之本,人惟孝悌为先。孝在养其身而顺其心,悌在不藏怒而不宿怨。四、严家教:子弟一言一行俱要端庄。妇女声音不闻于外,性情正而品节明。五、笃宗族:族中我果有余,多方设法,分润族人,将见祖宗,默佑其衷。七、务本业:读书明理,自是有用,农工商贾亦自成一家。人必有业,务业须正。十、重名节:族中如有贞女节妇,孝父母、立节操,请旨旌奖,以培风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乡约制度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刘氏族规的出现与哪些因素有关。基础巩固1答案:A2答案:B解析:周人吸取殷商崇尚“天命”,走向残暴而导致国家灭亡的教训,制定了以敬天保民、明德慎罚为主导的礼乐文化,体现了人文色彩,故选B项;周人制定了礼乐文化,没有沿袭商朝崇尚“天命”的治国理念,排除A项;儒家学派的创立者是生活于春秋时期的孔子,排除C项;由题干材料“以敬天保民、明德慎罚为主导的礼乐文化”可以看出,神学思想对政治影响逐渐减弱,排除D项。3答案:B解析:先秦诸子百家本质上都是治世之学,都是为治理国家出谋划策,所不同的是治理国家的方法,儒家主张以德治国,强调仁和礼,法家主张实行君主专制,强调法治,B项正确。重农抑商在先秦时期是法家的思想主张,A项错误。厚古薄今是儒家的历史观,C项错误。重视道德和人伦是儒家的观点,D项错误。4答案:C解析:“圣君贤相、归仁化义”为儒家典型的治世之道,“任刑参霸之术”反映了法家的思想主张,萧公权认为桓谭等人主张儒法并用,C项正确。5答案:A解析:题干材料表明西晋时期将儒家伦理引入法律,即儒家思想被加以改造和利用成为统治工具,故选A项;题干材料仅表明伦理是定罪的重要依据,并没有体现出其是唯一依据,排除B项;题干材料体现的是法律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排除C项;以礼入法自汉朝就已经开始,排除D项。6答案:C解析:题干材料无法体现出唐朝法律体系走向完备,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涉及的是儒家、道家和法家,与“三教合一趋势”无关,故B项错误;根据题干材料“德礼(主)阳”“刑罚(从)阴”,可以得出以儒家德治为主、法家法治为辅的治国理念,故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佛道思想冲击下的儒学危机,故D项错误。7答案:A解析:将理学抽象的理论以通俗的形式向儿童灌输,是道德教化通俗化、普及化的表现,A项正确。8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宋朝的乡约更多地体现士人教化乡民的目的,宣扬儒学是主要目的。明清时期的乡约更多地体现为宣讲“圣谕”,实际是皇权扩张的表现,A项正确。9参考答案:(1)背景: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礼崩乐坏;思想活跃。(2)主张:重建礼制社会;希望主政者能担当重建礼乐秩序的大任;积极入仕,以礼治国;人人都践行周礼。10参考答案:(1)要求:孝义传家;清廉立身;节俭生活。影响:弘扬传统美德,家庭成员道德和举止规范;和谐家族关系,增强家族凝聚力。(2)社会价值:宗族互助,和谐乡里;教化百姓,移风易俗;奖善劝诫,稳定秩序。思想主张:知行合一;致良知。能力提升1答案:D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西周平民和贵族在法律的适用性方面的差异,这说明西周社会等级色彩明显,D项正确。西周时已建立起比较完备的礼乐制度,且题干材料并不涉及西周的礼乐制度,排除A、C两项;西周的宗族治理与题干材料中的刑罚制度无关,排除B项。2答案:D解析:题干材料“专任刑法”体现了法家学派的思想主张,故选D项。3答案:B解析:题干材料“君子喻于义”“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说明孔子强调道德,鄙视无道德的富贵,故选B项;题干材料主要论述的是社会道德构建,而不是主张严格社会等级,排除A项;孔子否定的是无道德的富贵,而不是认同贫富分化或者反对百姓追求财富,排除C、D两项。4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势”指君主的权威、力量,故A项正确;“厉行赏罚”是“术”的内容之一,故B项错误;“法不阿贵”是“法”的内容之一,故C项错误;“事异则备变”是韩非的历史观,故D项错误。5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君权之扩张遂同时成为政治上之需要与目的,而政治思想亦趋于尊君国任法术之途径矣”,可知加强君权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这是法家思想兴起的客观背景,故A项正确。6答案:C解析:题干材料中秦朝以法律条文的形式规定了农耕播撒种子的数量,以指导人民进行农业生产,说明秦律关注民生与社会实际问题,故选C项。7答案:D解析:汉武帝以思想的大一统来巩固政治的大一统,他“尊崇儒术”后形成了德主刑辅、先礼后刑的法律观念。曹操生活于东汉末年,他不单纯强调刑为先或礼为先,而是根据具体情况有所变通,礼法并用,这体现出礼法并施思想有所发展,D项正确。8答案:D解析:题干材料论述了德礼和刑罚的关系是两者相互依存,两者对立统一成为一个整体,D项正确。9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律对主人和部曲量刑上的不同,体现了儒家贵贱有序的思想。故选B项。10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题干材料中“为人处世的天理”和乡约、族规家训的内容都体现了理学的观点,将理学的内容贯彻到社会生活中,是理学世俗化的表现,A项正确。11答案:A解析:由题干材料可知,社学主要由政府兴办,以朱元璋的御制大诰、明朝律令、小学等为主要教材,这有利于加强明朝政府对基层社会的教化,稳定社会秩序,A项正确。12答案:B解析:由题干材料可知,礼乐是“治平之膏粱”,而刑政是用来辅佐礼乐的,故B项正确,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休养生息政策和儒法的治国思想,故排除C、D两项。13参考答案:(1)实质:否定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原因:公布法律损害了贵族的利益;守旧大臣担心公布法律会引起社会动荡(社会混乱或违法、腐败贿赂等现象严重);孔子主张克己复礼,公布法律与之矛盾。(2)影响:使民众有法可依,是中国法制史的一大进步;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有利于郑国社会秩序的稳定;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推动了晋国等其他诸侯国的改革。14参考答案:(1)特点:自觉性(民间性、自治性);义务性;侧重道德教化;选贤任能。原因:士大夫的积极推动;社会变迁(商业和城市的发展)冲击传统伦理道德;挽救社会危机,加强基层管理的需要;民间自治的传统;宗法性社会结构的延续。(2)因素: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观念(宗法制的影响);儒家思想的发展,理学居统治地位并向基层渗透;社会经济(特别是工商业)的发展。10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注意事项

    本文(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课后习题--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为本站会员(ge****by)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