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水利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docx
江门市推进水利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 治水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进一步落实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 民政府关于推进水利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加快推进我市水利高 质量发展,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 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积 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 聚焦广东水利高质量发展“851”蓝图,认真落实市委“1+6+3”工作 部署,紧扣江门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坚持完整、准确、全面 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水和谐共生、系统治理,坚持以水定城、 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节水为重,坚持立足大局、服 务大局,系统构建“水安全有效保障、水资源可续利用、水生态文 明健康、水管理智能高效、水经济蓬勃发展、水文化传承弘扬” 体系,走出一条具有时代特征、江门特色的水利高质量发展之路, 为江门奋力打造珠江西岸新增长极和沿海经济带上的江海门户、 构建新时代侨都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提供更加坚实的水利支撑。(二)目标任务。谋划推进“651”水利高质量发展蓝图,加快各县(市、区)党委和政府要把推进水利高质量发展作为调 结构、稳增长、惠民生的重要任务,切实加强领导,落实主体责 任,定期研究水利建设发展各项工作。各县(市、区)河长制工 作领导小组、水利重大项目建设指挥部要牵头抓总,协调解决重 大问题,统筹推动工作落实。水利部门要加强系统谋划,各相关 单位要各司其职、各尽其力,协同配合,形成强大工作合力。(二十一)加大水利投入和投融资力度。发挥各级政府投资 带动作用,建立健全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充分调动市场主体 及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建设,规划总投资234.52亿元项目,“十四 五''期间完成水利建设投资175亿元以上。对获得中央预算内投资 资金支持的政府投资水利项目,符合省认定条件的,在市级涉农资 金分配给予倾斜支持。按规定整合使用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 村的资金,保障农村水利建设。依法合规拓宽水利投融资渠道, 探索将公益性项目适度捆绑经营性项目及资源,拓展水利建设市 场化投融资,同时探索水利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 及生态为导向的EOD等新兴投融建设模式。合法合规、积极盘 活水利资产,探索水利资产资源化、水利资源产品化、水利资产 证券化,完善优惠和扶持政策,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水利项目建设 运营。(二十二)加强项目落地要素保障加强水利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衔接。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 对重点水利建设项目用地、用林、用海等予以优先配置、强化保障。规范项目实施,形成水利项目储备和滚动接续机制。加大水 利项目前期工作投入力度,保障前期工作经费,优化审批流程程 序,做到储备一批、成熟一批、开工一批。(二十三)强化考核激励。坚持高质量发展考核导向,科学 制定水利高质量发展考核评价标准,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各县(市、 区)人民政府要在每年2月底前向市人民政府报告上年度水利高 质量发展工作。对在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工作中表现突出、成效 明显的集体和个人,按规定给予表彰激励。(二十四)坚持开门治水。健全政府主导、专家论证、公众 参与的河湖治理机制。持续引进优秀人才,组建壮大专家河长“智 囊团高质量建设水文化科普教育阵地,积极申报国家水情教育 基地,打造侨乡水文化“国字号”品牌。常态化组织节水护水、巡 河护河等志愿服务活动,营造全社会支持参与水利高质量发展良 好氛围。实施防洪能力提升工程、水资源保障能力建设工程、农村水利保 障工程、河湖生态修复与治理工程、智慧水利建设工程、水利治 理能力提升工程等6大工程,建设可续高效的水资源配置网、江 河安澜的水安全保障网、秀水长清的幸福河湖网、优质普惠的农 村水利保障网、协同高效的智慧水利网等5张网,实现我市水利 现代化水平走在全省第一梯队。到2025年,江门水网初步形成, 初步构建标准较高、功能齐全、节约高效、保障有力的现代水安 全保障体系;防灾减灾体系更加完善,水旱灾害防御能力进一步 增强;水生态安全格局更加优化,河湖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水 资源高效利用体系更加完善,水资源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农村水 利基础设施更加夯实,水利保障能力显著提升;水利治理体系更 加完善,行业监管能力持续增强。到2035年,江门水网全面建成, 形成与我市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相适应的水安全保障体系, 水利现代化水平走在全省前列。二、强化节水优化配置,建设可续高效的水资源配置网(三)优化水资源配置立足流域整体和水资源空间均衡配置,依托西江、潭江等主 要江河,配合省推进珠中江供水一体化工程的规划建设,构建水 资源配置骨干网,2022年前,完成江门市水资源配置专项规划 的编制。加快推进新会区新建甜水水库等工程规划建设,着力提 高广海湾经济开发区、银湖湾滨海新区水资源保障能力。加强水 库挖潜增效及河库连通,实现各区域供水水源联合调配,完善江门市水资源配置格局。(四)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严格实施 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加强规划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严格实 施跨行政区域江河水量分配方案,健全用水总量管控指标体系和 管控机制。严格水资源开发利用强度控制、用途管制及监督考核。 加强地下水监管和综合治理,实施地下水取水总量、水位双控制 度。(五)深入实施节水行动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强化计划用水和用水定额管理, 从严控制高耗水行业用水定额。严格执行节水评价制度。加强节 水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全面推进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 城镇节水降损,鼓励非常规水源利用。推动各县(市、区)积极 创建广东省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到2025年,全市7个县(市、 区)均完成广东省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推动重点用水企业 实施水效领跑者引领行动,加快五邑大学等节水型高校建设。完 善应急备用水源建设,推动县级以上城市、供水规模10万人以上 的城镇实现双水源、多水源供水,促进水资源共建共享。三、补强防洪短板,建设江河安澜的水安全保障网(六)完善防洪挡潮排涝安全体系加强堤防达标加固建设,到2025年我市城市中心区防洪(潮) 标准不低于100年一遇。建立水库常态化除险加固机制,2023年前完成现有103宗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2024年前完成现 有4宗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2025年完成新增病险水库 除险加固任务。加快推进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或重建项目建 设。完成中小河流治理(二期)工作,推进7宗中小河流治理(三 期)项目建设。大力实施农村易涝区综合治理,加快涝区内河湖 的生态治理,增加河流、湖泊的调蓄功能。重点做好蓬江区天河 围涝区、新会七堡联围、鹤山古劳涝区等12宗涝区的排涝能力建 设。(七)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建设推动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提档升级,围绕指挥调度、预报预警、 预演预案、抢险保障等维度开展标准化体系建设,2022年6月前 完成鹤山市、新会区试点县及14个试点镇建设任务,试点先行推 动全市2022年前完成所有建设任务,夯实水旱灾害防御应对能 力。高质量推进海绵城市、韧性城市建设,建立完善流域、区域、 县市协同匹配的防洪排涝体系,2022年前建成“水系畅通、机制 高效、科学精细''的江门城区水系综合调度体系。四、强化河湖生态修复,建设秀水长清的幸福河湖网(八)强化河湖系统治理加快推进西江潭江流域跨县重点支流综合治理工程,2025年 前,全面完成西江潭江流域跨县重点支流综合治理工程(一期) EPC+O项目,组织实施西江潭江跨县重点支流综合治理工程(二 期)项目,提升西江、潭江全流域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质量。大力推进鹤山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县项目,打造水美侨 乡特色亮点项目。积极推动各县(市、区)争创全国水系连通及 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县,示范推动全市幸福河湖建设工作。加强河 湖生态监测与健康评价,逐步开展河湖水域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 工作,2022年前完成市级党政领导担任河长的河湖岸线保护与利 用规划工作。积极稳妥推进小水电清理整改,有序推动自然保护 区内小水电站的退出,开展小水电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和绿色小 水电创建工作。加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推进水土保持林、水源 涵养林、重点生态区域校树改造等项目建设。2025年前,完成4 宗清洁小流域治理工程建设。(九)推进绿色水经济充分利用万里碧道、中小河流治理、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等 建设成果,带动沿线产业升级和城市功能提升,引入有实力的文 旅开发企业,规划建设休闲观光、文化旅游、健康康养等绿色产 业,推动“以水养水''新业态。深入挖掘碧道的经济内涵,探索推 进蓬江碧道房车旅游基地、潭江碧道文化旅游等产业的发展,打 造江门生态活力滨水经济带。探索水库融合发展模式,以大沙河 水库为试点,打造环水库美丽乡村示范片。开发利用锦江水库等 优质水资源,引入饮料、矿泉水等企业,谋划建设大湾区水资源 特色产业园。(十)高质量打造侨乡碧道以碧道建设为牵引推动水安全补短板和水污染治理,打造安全行洪通道、自然生态廊道、文化休闲漫道,实现生态环境优美、 共建共治共享的滨水生态活力经济带。加快特色生态廊道建设, 2022年前全面完成364公里碧道建设,打造高品质节点,构建“两 廊一带串联五邑侨都、双湾荟萃铺展山海画卷”的侨乡碧道网。加 强碧道建后运行管护,强化碧道水质监测管理,提高碧道信息化 智慧化管理水平。五、夯实农村水利基础,建设优质普惠的农村水利保障网(十一)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工程持续实施农村供水工程提质增效,重点开展千人以下供水工 程消毒设施改造、老旧管网更新和供水水厂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切实抓好水源地环境整治,确保农村群众饮上“安全水” “放心 水”。做好农村供水工程建设与管护工作的有效衔接,落实农村 供水工程县级统管,推进“三同五化”农村供水网络体系建设, 逐步实现城乡供水同标准、同质量、同服务,推动规模化发展、 标准化建设、专业化运作、一体化管理、智慧化服务。到2025 年,农村自来水普及率稳定在99.5%以上,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 合格率稳定在90%以上。(十二)推进中型灌区现代化改造大力实施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推动中型灌区有 效灌溉面积优先建成高标准农田,加大灌区灌溉水源到田头的灌 溉用水保障,构建科学高效的灌区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体系,不断 提升灌区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努力建成“节水高效、设施完善、管理科学、生态良好”的现代化灌区。开展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及 运行管理示范创建工作,探索数字化灌区试点。深化农业水价综 合改革,完善农业供水计量设施,建立水权分配制度,探索终端 用水管理新模式。到2025年,全面完成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 化改造。(十三)打造水库移民美丽家园全面落实国家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结合乡村振兴战略, 整合资源加大移民村建设投入,加强移民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居 环境整治,提升移民村特色风貌,倡导文明新风。畅通增收渠道, 扶持发展生产经营项目,探索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引导移民参加 技能培训,提升就业创业能力。采取“以点带面、突出特色、整体 推进”方式,因地制宜、分批推进,每年创建5个以上移民美丽家 园特色村,持续改善移民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六、强化智能融合,建设协同高效的智慧水利网(十四)加强水利信息化基础建设强化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李生、5G等新一代 信息化技术与水利业务的深度融合,加强基础数据收集、通信网 络升级、感知监测完善、数据汇聚治理、业务流程化、数字模型 等基础设施建设。探索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功能和数字李生在精准 化决策上的应用,推进水旱灾害防御、水资源管理和调配、水工 程建设和运行等业务实现智能化。(十五)构建“智慧水利”大平台-7 -对标国内省内先进地区,推动我市智慧水利建设走在全省前 列。初步完成江门市“智慧水利” 1.0版建设,2023年前完成潭 江流域综合预报调度系统、江门市城区水系智慧调度建设项目, 以及江门市智慧水利平台等建设,为江门数字政府市域治理“一 网统管”水利专题建设提供可靠、精准、可逐级下钻的数据支撑。七、提升水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十六)推进依法治水管水深化水利行业“放管服”改革。加强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审查, 定期开展规范性文件清理。加强水政执法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执 法机制,推进多部门联合执法,推动执法重心下移,形成执法合 力。全面落实行政执法公示、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行政执 法决定行为法制审核“三项制度。推行行政执法减免责清单制度。 加强水利重点项目建设过程中质量监督巡查。创新质量监督检查 方式,规范我市质量监督行为,推动质量监督能力建设。(十七)持续擦亮河湖长制金字招牌深入推动河湖长制“有名”“有实”“有能”“有效”。创新完善河 湖长制考核、河湖长制工作述职考评、水质监测考核奖惩、第三 方明查暗访等制度,倒逼各级各部门履职尽责。进一步完善河湖 长制配套制度及河湖长履职工作规范,认真落实联合巡河、交叉 巡河、云端巡河、“六步法”巡河等工作机制,推动河湖长巡河规 范化常态化。开展幸福河湖评选活动,以点带面,以评促建,评 选一批河湖综合治理好样板,推动全市河湖面貌整体提升。(十八)打造水利工程管理示范标杆对标国内省内先进地区,探索符合新时代标准的水利工程管 理示范之路。落实乡镇(街道)对小型水利工程的管护责任,加 强基层水利管理能力建设,提升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能力。深化 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小型水库专业化管护模式, 推动各县(市、区)争创全国深化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样板县。 持续开展我市中型灌区、中型灌排泵站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创建工 作,推动一批典型示范项目,实现灌区、泵站管理质的提升。(十九)强化水利人才队伍与科技支撑坚持党管人才,加强政治引领,积极推进“人才倍增”工程。结合基层水利人才队伍实际,以吸引优秀人才服务基层水利事业 为重点,采取多种形式实施人才引进工作。大力培养基层技术干 部,提高基层水利管理水平。加强水利人才队伍建设,一方面鼓 励基层水利单位人员采用函授或者网络学习的形式提升专业学历 水平,另一方面推动各县(市、区)水利单位加强对水利职业技 能人才的培训,鼓励参与水利部、省水利厅组织的各类专业技能 竞赛,培养一批全国水利技术能手、广东省水利技术能手。落实 技能人才相关待遇,全面提高水利领域人才队伍素质,不断提高 适应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能力和水 平。八、保障措施(二十)加强组织领导一 9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