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版生物必修二遗传规律习题集(含答案解析)(20页).doc
-
资源ID:39487814
资源大小:388.50K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人)版生物必修二遗传规律习题集(含答案解析)(20页).doc
-(人)版生物必修二遗传规律习题集(含答案解析)-第 20 页遗传规律1已知基因型为BbVv的雌果蝇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如右图所示染色体行为的细胞比例为20。基因型均为BbVv的雌雄果蝇交配,若后代中基因型为bbvv个体比例为0,则表现型为B_V_的比例为( )A.20% B.40%C.50% D.70%2现有一只黑色直毛雌家兔和一只白色直毛雄家兔杂交,后代的雌雄家兔都表现为黑色直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家免性状的遗传只受遗传物质控制,与环境条件无关B.假设后代的数量足够多,可以判断黑色对白色为显性,直毛对卷毛为显性C.根据上述杂校实验可以判断控制毛色的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D.这两对相对性状,可能是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3某学者对一羊群的部分性状进行了研究,他选用甲、乙、丙、丁、戊五只羊作亲本,对它们几年来的四种交配繁殖情况进行统计,结果如下表,则这五只亲本羊的基因型(分别用A、a和B、b表示两对基因)分别是亲本组合子代表现型及比例弓腿毛膝甲×弓腿毛膝乙3/4弓腿毛膝,1/4弓腿无毛膝弓腿毛膝乙×弓腿毛膝丙3/4弓腿毛膝,1/4内翻腿毛膝弓腿无毛膝丁×内翻腿无毛膝戊1/2弓腿无毛膝,1/2内翻腿无毛膝弓腿毛膝乙×内翻腿无毛膝戊1/4弓腿毛膝,1/4弓腿无毛膝,1/4内翻腿毛膝,1/4内翻腿无毛膝AAaBB、AABb、aaBB、Aabb、aabb BAABB、AaBB、AABb、Aabb、aabbCAABb、AaBb、AaBB、Aabb、aabb DAABb、AaBb、AAbb、Aabb、aabb4海洋中专营群居生活的红鲷鱼有一种奇怪的现象,即在缺少雄性红鲷鱼的雌鱼群体中,总会有一条雌鱼变成雄鱼,且身体也变得比其他雌鱼健壮。为解释这一现象,有人做了如图所示的两组实验(注:两组红鲷鱼生长状况、条件及时间都相同)。该实验可说明( )A生物的性状表现由环境因素决定 B生物的性状表现由遗传物质决定C生物的性状表现是基因型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D雌性红鲷鱼由雌性转雄性与鲷鱼的激素调节有关5对下图所表示的生物学意义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图甲表示雄果蝇染色体组成图,图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B对图乙代表的生物测交,其后代中,基因型为AADD的个体的概率为0C图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DNA数均为8条D图丁所示家系中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患者,该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6获得2006年国家最高科技奖的育种专家李振声,长期从事小麦与偃麦草远源杂交和染色体工程育种的研究。他与其他育种专家经过20多年的努力,培育出了高产、抗病性强的小麦新品种。对小麦新品种的染色体组成研究发现,偃麦草具有抗病基因的染色体片段移接到普通小麦的染色体上了。下图示意他们育种的主要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此育种过程中获得的杂种种植后性状一定会出现 。大面积种植杂种的目的是要获得具有 遗传的小麦新品种。 (2)在小麦新品种选育的过程中,特殊的气候条件起到了 的作用。 (3)小麦与偃麦草杂交培育出小麦新品种的事实,突破了 。 (4)科学家发现具有抗病的小麦的抗性基因和影响产量(高产和低产)的另一对等位基因的传递符合孟德尔的遗传规律。 将大面积种植前的抗性小麦与普通小麦杂交,其后代中抗性小麦与不抗性小麦数量之比为 。 若该抗性小麦自交,则其后代性状表现及分离比为 。 (5)从个体水平检测,可采用 方法可以鉴定出抗病植株。7请利用遗传学和生物进化知识回答下列有关金鱼的问题。(1)实验证明,任何一种金鱼都可以与野生鲫鱼杂交,其后代都能正常繁殖,说明金鱼与野生鲫鱼之间不存在_现象。(2)金鱼的每一种变异性状(如透明鳞、龙眼),最初都来自于_。(3)金鱼的性别决定属于XY型。金鱼育种专家培育出了名为“蓝剑”的新品种,只有雄鱼表现出该品种特有的性状。经检测该品种雄性金鱼性染色体组成为XYY,则该新品种产生有可能是亲本中_个体在减数分裂第_次分裂中遗传物质分配异常所造成的。与基因突变不同的是这种变异可以通过_检验。(4)现有基因型为AaBb的雌性金鱼(两对非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与另一雄性金鱼杂交:若子代中A_:aa=3:1,B_:bb=1:1,则另一雄鱼的基因型为_;若子代中雌鱼全部表现为B_,雄鱼既有表现为B_又有表现为bb的,则基因B位于_染色体上。(5)金鱼的个体一般比较小,要获得体型较大的“超级鱼w.w.w.k.&s.5*u.c.om”,方法之一就是通过转基因技术培养,一般可采用_技术将外源DNA分子转移到_(细胞)中。8正常小鼠体内常染色体上的B基因编码胱硫醚裂解酶(G酶),体液中的H2S主要由G酶催化产生。为了研究G酶的功能,需要选育基因型为BB一的小鼠。通过将小鼠一条常染色体上的B基因去除,培育出一只基因型为BB一的雄性小鼠(B+表示具有B基因,B一表示去除了B基因,B和B一不是显隐性关系)。请回答: (1)B基因控制G酶的合成,包括 和 两个基本步骤。胱硫醚在G酶的催化下生成H2S的速率加快,这是因为 。 (2)上图表示不同基因型小鼠血浆中G酶浓度和H2S浓度的关系。BB一个体的血浆中 没有G酶而仍有少量H2S产生,这是因为 。通过比较B+B+和BB一个体的基因型、G酶浓度与H2S浓度之间的关系,可得出的结论是 。 (3)以该BB一雄性小鼠与正常小鼠B+B+为亲本,进行杂交育种,选育BB一雌性小鼠, 请将育种过程补充完整。 第一步:(用遗传图解表示,其中表现型不作要求)第二步:(用遗传图解和相应的文字说明,其中表现型不作要求) 第三步:从子二代雌性小鼠中选出BB一小鼠,选择的方法是检测小鼠体内H2S的含量。9果蝇是很好的遗传学实验材料,某小组以果蝇为材料进行了下列相关实验。(1)如果将孵化后4-7d的长翅果蝇幼虫放在35-37环境下(正常培养温度为25)处理6-24h,结果培养出的成虫中出现了一定数量雌雄皆有的残翅果蝇,这些残翅果蝇在正常环境温度下产生的后代仍然是长翅果蝇,此现象说明表现型是 作用的结果。(2)实验小组在对果蝇体细胞中的染色体和基因进行研究时,绘制出如图20所示图像,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填写字母序号)A此果蝇体内除精子外,其余细胞内均含有两个染色体组B位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均能在Y染色体上找到相应的等位基因C若此果蝇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产生了一个DX的精子,则另 外三个精子的基因型为DY,dx,dYD果蝇的一个染色体组含有的染色体是、X或、Y(3)已知果蝇中灰身与黑身、截刚毛与正常刚毛、对CO2敏感对CO2有抗性为三对相对性状,三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其中控制正常刚毛和截刚毛的基因位于X和Y染色体上,现选取果蝇的两个纯系品种进行两组杂交,其杂交方式及结果如下:根据以上试验结果分析回答;对CO2有抗性的遗传方式属于 遗传。研究发现,果蝇对CO2有抗性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控制对CO2敏感的基因上由一个碱基被替换,从而使相应蛋白质的第151位丝氨酸被脯氨酸替代,已知丝氨酸的密码子是UCU、UCC、UCA、UCG、AGU、AGC,脯氨酸的密码子是CCU、CCC、CCA、CCG,由此推测DNA模板链上决定第151位氨基酸的有关碱基 被 替换如果控制正常刚毛和截刚毛的基因用A、a表示,控制灰身和黑身的基因用B、b表示,上述杂交二中F1代的灰身、正常刚毛的果蝇基因型是 和 。(4)基因突变大多数对生物有害,甚至导致死亡。在做果蝇实验时发现了一只由于单基因突变从而表现突变性状的雌蝇(简称为突变型),让这只雌蝇与1只野生型的雄蝇进行交配(Y染色体上无相关基因),F1中野生型与突变型之比为21。且雌雄个体之比也为21。请你用遗传图解对这个现象进行解释并作说明(相关基因用R、r表示,要求写出亲代的基因型、表现型以及子代所有的基因型和表现型。)10小鼠是生物学研究中重要的实验材料,下列是利用小鼠所做的有关研究。请回 答: (1)一雄性小鼠的一条染色体上基基因发生了突变,使之由野生型变为突变型。该突变型小鼠与野生型雄鼠杂交,后代既有野生量也有突变型。 在小鼠的野生型和突变型这一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是 。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能否确定突变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简要说明理由。 (2)小鼠的体色灰色与白色是一对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某校生物科研小组的同学饲养了8只小鼠(编号),同时进行了一次杂交实验。下表是杂交组合及所得第一胎子鼠的体色情况。请分析后回答问题杂交组合亲本子代雌雄灰白灰白56白灰46灰灰110白白09该小组同学认为,上述实验结果不能确认哪个性状是显性性状。需重新设计杂交组合,以确定这对性状的显隐性。请你利用表中所给的亲本简要写出最合理的实验方案,并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实验方案:预测结果及结论: II为了使某种植物具有抗旱性状,科技人员将抗早基因转移至土壤农杆Ti质粒上,通过土壤农杆菌将抗旱基因转入植物细胞并整合到植物基因组中中,其过程如图所示,回答相关问题:(1)为得到转基因抗旱植株,在培养外植体的时应加入 。(2)将上述外植于含某种抗生素的合适培养基中进行筛选,发生转化的外植体开始增殖。形成愈伤组织。其细胞特点是 。通过产生不定芽和体细胞胚再长出整个植株。(3)基因转入是否成功表达。可以直接在 方面对转基因植物与转基因植物进行比较,然后通过 方法得到纯合体植株。11人类遗传病发病率逐年增高,相关遗传学研究备受关注。根据以下信息回答问题:(1)上图为两种遗传病系谱图,甲病基因用A、表示,乙病基因用B、b表示,-4无致病基因。甲病的遗传方式为_,乙病的遗传方式为_。-2的基因型为_,-1的基因型为_,如果-2与-3婚配,生出正常孩子的概率为_。(2)人类的F基因前段存在CGG重复序列。科学家对CGG重复次数、F基因表达和遗传病症状表现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调查研究,统计结果如下:CGG重复次数(n)n<50n150260n500F基因的mRNA(分子数/细胞)50505050F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分子数/细胞)10004001200症状表现无症状轻度中度重度此项研究的结论:_。推测:CGG重复次数可能影响mRNA与_的结合。(3)小鼠常被用作研究人类遗传病的模式动物。请填充观察小鼠细胞减数分裂的实验步骤:供选材料及试剂:小鼠的肾脏、睾丸、肝脏,苏丹染液、醋酸洋红染液、詹纳斯绿B(健那绿)染液,解离固定液。取材:用_作实验材料制片:取少量组织低渗处理后,放在_溶液中,一定时间后轻轻漂洗。将漂洗后的组织放在载玻片上,滴加适量_。一定时间后加盖玻片,_。观察:用显微镜观察时,发现几种不同特征的分裂中期细胞。若它们正常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是_。右图是观察到的同源染色体A和A的配对情况。若A1正常,A2发生的改变可能是_。.12(1)水稻杂交育种是通过品种间杂交,创造新变异类型而选育新品种的方法。其特点是将两个纯合亲本的_通过杂交集中在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2)若这两个杂交亲本各具有期望的优点,则杂交后,F1自交能产生多种非亲本类型,其它原因是F1在_形成配子过程中,位于_基因通过自由组合,或者位于_基因通过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进行重新组合。(3)假设杂交涉及到n对相对性状,每对相对性状各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彼此间各自独立遗传。在完全显性的情况下,从理论上讲,F2表现型共有_种,其中纯合基因型共有_种,杂合基因共有_种。(4)从F2代起,一般还要进行我代自交和选择。自交的目的是_;选择的作用是_。12回答下列有关遗传的问题。(1)图1是人类性染色体的差别部分和同源部分的模式图。有一种遗传病,仅有父亲传给儿子不传给女儿,该致病基因位于图中的 部分。(2)图2是某家族系谱图。1)甲病属于 遗传病。2)从理论上讲,-2和-3的女儿都患乙病,儿子患乙病的几率是1/2。由此可见,乙病属于 遗传病。3)若-2和-3再生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同时患两种病的几率是 。4)该家系所在地区的人群中,每50个正常人中有1个甲病基因携带者,-4与该地区一个表现正常的女孩子结婚,则他们生育一个患甲病男孩的几率是 。(3)研究表明,人的ABO血型不仅由位于9号染色体上的IA、IB、i基因决定,还与位于第19号染色体上的H、h基因有关。在人体内,前体物质在H基因的作用下形成H物质,而hh的人不能把前体物质转变成H的物质。H物质在IA 基因的作用下,形成凝集原A;H物质在IB基因的作用下形成凝集原B;而ii 的人不能转变H物质。其原理如图3所示。 1)根据上述原理,具有凝集原B的人应具有 基因和 基因。2)某家系的系谱图和如图4所示。-2的基因型为hhIBi,那么-2的基因型是 。3)一对基因型为HhIAi的夫妇,生血型为O型血的孩子的几率是 。13大豆是两性花植物。下面是大豆某些性状的遗传实验:(1)大豆子叶颜色(BB表现深绿;Bb表现浅绿;bb呈黄色,幼苗阶段死亡)和花叶病的抗性(由R、r基因控制)遗传的实验结果如下表:组合母本父本F1的表现型及植株数一子叶深绿不抗病子叶浅绿抗病子叶深绿抗病220株;子叶浅绿抗病217株二子叶深绿不抗病子叶浅绿抗病子叶深绿抗病110株;子叶深绿不抗病109株;子叶浅绿抗病108株;子叶浅绿不抗病113株组合一中父本的基因型是_,组合二中父本的基因型是_。用表中F1的子叶浅绿抗病植株自交,在F2的成熟植株中,表现型的种类有_,其比例为_。用子叶深绿与子叶浅绿植株杂交得F1,F1随机交配得到的F2成熟群体中,B基因的基因频率为_。将表中F1的子叶浅绿抗病植株的花粉培养成单倍体植株,再将这些植株的叶肉细胞制成不同的原生质体。如要得到子叶深绿抗病植株,需要用_基因型的原生质体进行融合。请选用表中植物材料设计一个杂交育种方案,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选育出纯合的子叶深绿抗病大豆材料。(2)有人试图利用细菌的抗病毒基因对不抗病大豆进行遗传改良,以获得抗病大豆品种。构建含外源抗病毒基因的重组DNA分子时,使用的酶有_。判断转基因大豆遗传改良成功的标准是_,具体的检测方法_。(3)有人发现了一种受细胞质基因控制的大豆芽黄突变体(其幼苗叶片明显黄化,长大后与正常绿色植株无差异)。请你以该芽黄突变体和正常绿色植株为材料,用杂交实验的方法,验证芽黄性状属于细胞质遗传。(要求:用遗传图解表示)14正常小鼠体内常染色体上的B基因编码胱硫醚裂解酶(G酶),体液中的H2S主要由G酶催化产生。为了研究G酶的功能,需要选育基因型为B-B-的小鼠。通过将小鼠一条常染色体上的B基因去除,培育出了一只基因型为B+B-的雄性小鼠(B+表示具有B基因,B-表示去除了B基因,B+和B-不是显隐性关系),请回答:(1)现提供正常小鼠和一只B+B-雄性小鼠,欲选育B-B-雄性小鼠。请用遗传图解表示选育过程(遗传图解中表现型不作要求)。(2)B基因控制G酶的合成,其中翻译过程在细胞质的 上进行,通过tRNA上的 与mRNA上的碱基识别,将氨基酸转移到肽链上。酶的催化反应具有高效性,胱硫醚在G酶的催化下生成H2S的速率加快,这是因为 。(3)右图表示不同基因型小鼠血浆中G酶浓度和H2S浓度的关系。B-B-个体的血浆中没有G酶而仍有少量H2S产生,这是因为 。通过比较B+B+和B+B-个体的基因型、G酶浓度与H2S浓度之间的关系,可得出的结论是 。15水稻动态株型与正常株型是一对相对性状。动态株型的主要特征是生长前期长出的叶片与茎杆夹角较大,叶片伸展较平展,生长后期长出的叶片直立(与茎杆夹角较小)使株型紧凑,呈宝塔型,而正常株型前后期长出的叶片都较直立。动态株型产量比正常株型高20。为研究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科学家做了以下实验,结果如表所示。组别杂交组合总株数表现型动态株型正常株型A动态株型×动态株型1841840B正常株型×正常株型1920192C动态株型()×正常株型()1731730D动态株型()×正常株型()1621620EC组的F1自交390290100FC组的F1×正常株型405200205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属于正交与反交的杂交组合是 两组,因水稻是两性花,为避免自花传粉,需 。正交与反交的结果说明动态株型与正常株型这一对相对性状是受 (细胞核或细胞质)基因控制的。理由是 。(2分) (2)由C组和D组杂交结果可以说明动态株型为 性。还可通过分析 组组的子代比例判断显性与隐性。 (3)E组的子代具有两种表现型,此遗传现象称为 。 (4)F组的杂交方式称为 。因为一方为隐性,产生的配了只有隐性基因,不改变子代表现型,子代表现型的类型及比例即为 的类型及比例。此特点可用于间接验证 定律。 (5)在不改变某种优质牧草的主要遗传特征的前提下,使该牧草也具有以上动态株型,较好的育种方法是 。15右图是甲病(基因用A、a表示)和乙病(基因用B、b表示)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 请据图回答:(1)3和8均无乙病致病基因,则甲病的遗传方式为 。 乙病的遗传方式为 。 (2)11和12分别与正常男性结婚,她们怀孕后进行遗传咨询,了解到若在妊娠早期对胎儿进行检查,可判断后代是否会患这两遗传病。可供她们选择的胎儿检查措施如下: ( ) A染色体数目检测 B性别检测 C基因检测 D无需进行上述检测 请根据系谱图分析: 11采取什么措施? (填序号),原因是 。 12采取什么措施? (填序号),原因是 。 (3)人类的F基因前段存在CGG重复序列。科学家对CGG重复次数、F基因表达和遗传病症状表现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调查研究,统计结果如下:CGG重复次数(n)n<50n150n260n500F基因的mRNA(分子数/细胞)50505050F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分子数/细胞)10004001200症状表现无症状轻度中度重度 此项研究的结论: 。 推测:CGG重复次数可能影响mRNA与 的结合。16已知H抗原是ABO血型的基本分子,等位基因H、h及复等位基因IA、IB、i共同控制ABO血型(IA对i为显性、IB对i为显性、IA与IB为共显性,基因型为ii的人表现为O型血),形成过程如下图。其中基因H、h和IA、IB、i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1)基因H通过控制催化前体物质合成H抗原的_,从而控制ABO血型。 (2)下图是一个孟买型个体的家族系谱及相关血型,其中4号个体为孟买型。 4号个体的h基因来自_,l号个体的基因型是_,4号个体的基因型为_。 若孟买型在该地区出现的概率为11000 000,则6号个体与一位血型为非孟买型的男性结婚生育,预期生出一个孟买型孩子的概率为_ 。 17图1曲线表示各类遗传病在人体不同发育阶段的发病风险,图2是患甲病(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和乙病(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为b)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1)据图1分析:多基因遗传病的显著特点是_。染色体异常遗传病风险在出生后明显低于胎儿期,这是因为_。克莱费尔特症患者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父亲色觉正常(XBY),母亲患红绿色盲(XbXb),生了一个色觉正常的克莱费尔特症患者,运用有关知识进行解释: 母亲减数分裂 ,形成 卵细胞(1分);父亲减数第 次分裂时异常,形成 精子 (1分);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基因型为 。为避免生出克莱费尔特症患者,该母亲怀孕后应及时接受产前检查。检查方法是抽取羊水获得胎儿细胞,运用_技术大量扩增细胞,用_使细胞相互分离开来,制作临时装片进行观察。(2)图2中甲病为 遗传病。 假设II3不是乙病基因的携带者,则乙病为 遗传病。若III9与III12结婚,生育的子女患病的概率为 。(3)目前已发现的人类遗传病有数千种,预防遗传病发生的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是 。如果进行染色体分析,通常选用处于 (时期)的细胞,主要观察染色体的 。如果要诊断某个体是否携带致病基因,通常采用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是_。18.雄果蝇的X染色体来自亲本中的 蝇,并将其传给下一代中的 蝇。雄果蝇的白眼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 染色体上没有该基因的等位基因,所以白眼这个性状表现伴性遗传。.已知果蝇刚毛和截毛这对相对性状由X和Y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刚毛基因(B)对截毛基因(b)为显性。现有基因型分别为XBXB、XBYB、XbXb和XbYb的四种果蝇。(1)根据需要从上述四种果蝇中选择亲本,通过两代杂交,使最终获得的后代果蝇中,雄性全部表现为截毛,雌性全部表现为刚毛,则第一代杂交亲本中,雌性的基因量是 ,雌性的基因是 第二代杂交亲本中,雄性的基因型是 ,雌性的基因型是 ,最终获得的后代中,截毛雄蝇的基因型是 ,刚毛雌蝇的基因型是 。(2)根据需要从上述四种果蝇中选择亲本,通过两代杂交,使最终获得的后代果蝇中,雌性全部表现为截毛,雌性全部表现为刚毛,应如何进行实验?(用杂交实验的遗传图解表示即可)参考答案CDCCD6(1)性状分离 高产抗病且能稳定(不完整不得分)(2)选择(3)不同物种间存在生殖隔离(或远源杂交不亲和的障碍)(4)1:1 抗性小麦:不抗性小麦=3:1 (不完整不得分) (5)病原体感染7(1)生殖隔离 (2)基因突变 (3) 雄性 二 显微镜观察(4) Aabb X (5)显微注射 受精卵8(1)转录;翻译;酶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 (2)血浆中的H2S不仅仅由G酶催化产生(2分);基因可通过控制G酶的合成来控制2S浓度 (2分) (3)取F1中的BB雌性小鼠和BB雄性小鼠杂交9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答案合理即可)(2分) D(2分)细胞质(2分);A(2分);G(2分) 遗传图解:(6分) P 雌性突变型 雄性野生型 XRXr × XrY F1 XRXr XrXr XRY XrY 雌性突变型 雌性野生型 雄性突变型 雄性野生型 (死亡) 1 : 1 : 1 : 1 说明: 由于XRY个体死亡,后代中雌:雄=2:1,野生型:突变型=2:1(2分,答案合理即可10I.(1)突变型 不能,突变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和在X染色体上这两种情况下,突变与野生型杂 交后代都可能有两种类型(用遗传图解说明也可)(¥分) (2)实验方案:让与杂交,与杂交,观察后代体色情况(4分) 结果及结论:如果与所得后代既有灰鼠又有白鼠,与的后代全为白鼠,则灰色为显性性状;如果与所得后代全为灰鼠,与的后代既有灰鼠又有白鼠,则白色为显性性状。(4分) II.(1)Ti质粒上有抗旱基因的土壤农杆菌 (2)高度液泡化的呈无定形状态的薄壁细胞 (3)表型(蛋白质)自交11答案:(1)常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 伴X隐性遗传病 AaXbY aaXBXb 7/32(2)CGG重复次数不影响F基因的转录,但影响翻译(蛋白质的合成),并与该遗传病是否发病及症状表现(发病程度)有关 核糖体(3)(小鼠)睾丸 解离固定液 醋酸洋红染液 压片 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精原细胞 缺失解析:(1)题考查遗传病方式的判断和患病概率的计算。由图示难以推断甲病是显性还是隐性遗传病(不满足有中生无和无中生有的任何一个规律)。这样我们可以直接来看-2病而I1未病(男病女未病),排除是伴X显性遗传病,-3病而-5未病(女病男未病),排除是伴X隐性遗传病,同时显然也不可能是伴Y遗传病,那么只能是常染色体上的遗传病。如果是常染色体的隐性遗传病,则-4为携带者,有致病基因,所以甲病是位于常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乙病由I-1、I-2无乙病生出-2患乙病的(无中生有),判断乙病属于隐性遗传病,同样如果是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则-4为携带者,有致病基因,所以判断乙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进一步较易推断出-2的基因型是AaXbY,-1的基因型是aaXBXb,-2的基因型AaXBY, -3的基因型是1/2AaXBXb或1/2AaXBXB,这样分以下两种情况:-2(AaXBY)与-3(1/2AaXBXb)生出正常的孩子的不完整的基因型为aaXB_,概率是1/2×1/4×3/4=3/32-2(AaXBY)与-3(1/2AaXBXB)生出正常的孩子的不完整的基因型为aaXB_,概率是1/2× 1/4×1=1/8,所以二者生出正常孩子的概率是3/32+1/8=7/32。(2)图表形式呈现一定的信息,要求学生据表格数据得出结论并作出相关推测由图标中的数据发现CGG重复次数不影响F基因的mRNA数,即不影响F基因的转录,但影响F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数,即影响翻译的过程,从而推测很可能是由于CGG重复mRNA与核糖体的结合进而影响了蛋白质的合成。(3)本题考察了减数分裂观察实验,比较贴近课本。首先学生要对课本上关于有丝分裂实验中的系列步骤要熟知,取材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观察。然后将知识迁移到减数分裂实验观察中12答案:(1)Y的差别(2)1)常染色体隐性 2)X连锁显性(伴X染色体显性)3)1/44)1/200 (3)1)H 2)Hh 3)7/16解析:本题综合考查遗传相关知识。(1)Y的差别部分指只位于Y染色体上,只能由父亲传给儿子不能传给女儿;(2)由1和2不患甲病而2患病可以推断甲病为隐性遗传病,2是女患者但其父亲不患病则致病基因应位于常染色体上;对于乙病1和2患病而1正常,应为显性遗传病,再根据子代男女患病率不同可知应为X连锁;根据遗传系谱图,2基因型为aaXBXb3基因型为AaXBY(2/3)或AAXBY(1/3)(A,a代表甲病致病基因,B,b代表乙病致病基因)子代患甲病的概率为2/3*1/2=1/3,患乙病的概率为3/4,则同时患病的概率为1/3*3/4=1/4;4基因型为 aa,正常女子是携带者(Aa)的概率为1/50,子代为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2*1/50*1/2=1/200;(3)解题关键是仔细阅读题中相关信息,H物质在IB基因作用下形成凝集原B;2的表现型为AB型,既有凝集原A又用凝集原B,应有H基因同时又会由2继承一h基因,则基因型为HhIAIB;该夫妇所生孩子中O型血所对应的基因型为HHii、Hhii、hhIAIB、hhIBi、hhii和hhIAi,几率为7/16。13(1) BbRR BbRr 子叶深绿抗病子叶深绿不抗病子叶浅绿抗病子叶浅绿不抗病 3:1:6:2 80 BR与BR、BR与Br 用组合一的父本植株自交,在子代中选出子叶深绿类型即为纯合的子叶深绿抗病大豆材料。 (2)限制性内切酶和DNA连接酶 培育的植株具有病毒抗体 用病毒分别感染转基因大豆植株和不抗病植株,观察比较植株的抗病性 (3) 14(1 )C和D 人工去雄 细胞核 正交和反交的子代具有相同的表现,不符合细胞质遗传特点(2分) (2)显性 E (3)性状分离 (4)测交 F1配子 基因的分离 (5)基因工程育种15(1)常染色体显性(答全给1分),伴X隐性(答全给1分) (2)D(1分) 11号基因型为aaXBXB,与正常男性结婚,后代均正常(1分) B和C(1分) 12号基因型为aaXBXB或aaXBXb,所生女孩均表现正常,男孩有可能患乙病。若是男性,可做进一步基因检测(1分) (4)CGG重复次数不影响F基因的转录,但影响翻译(蛋白质的合成),并与遗传病是否发生及症状表现(发病情况)有关。(2分) 核糖体(1分)16(1)酶 (2) 1号和2号个体 Hhii hhIBi 1/2000 (2分)17(1)成年人发病风险显著增加(或成年人随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