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课本上册高一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单元检测题及答案.doc
-
资源ID:39516811
资源大小:26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高一语文课本上册高一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单元检测题及答案.doc
高一语文课本上册高一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单元检测题及答案在考试即将到来之际,学生们你们准备好了复习工作了吗?让我们来做一套试题卷吧!下面是WTT整理的高一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单元检测题以供大家阅读。高一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单元检测题1、以下词语中,加点宇的注音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喟(kuì)然 衣(y)帛食肉 千乘(shèng)之国 鸡豚(tún)狗彘B、数(cù)罟(g) 孝悌(tì) 养生丧(sng)死 涂有饿莩(pio)C、参(cn)省(_ng) 洿(w)池 家畜(_ù)畜(_ù)养 庠(_iáng)序之教D、槁(go)暴(pù) 假(ji)舆马 中(zhòng)规中矩 不可胜(shèng)食2、 指出以下句子(或句中加横线局部)的句式类型。王如知此,那么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 )木直中绳,鞣以为轮 (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 )闻道百,以为莫己假设者 (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 )以吾一日长乎尔 ( )3、对以下各句中加点宇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异乎三子者之撰(才能,这里指为政的才能)子曰:“何伤(损伤)乎,亦各言其志也!”弃甲曳(拖着)兵而走(逃跑)涂有饿莩(饿死的人)夫子何哂(嘲笑)由也王无罪岁(年成)声非加疾(强)也舍瑟而作(起)河内凶(年成不好,荒年)君子生(生形)非异也A、 B、 C、 D、4、解释以下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把答案写在句后的括号里。鼓瑟希 ( )摄乎大国之间 (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因之以饥馑 ( )填然鼓之 ( )故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 ( )5、解释以下各句中“然”的词性和意义。河东凶亦然 (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 )填然鼓之 ( )鞣使之然也 (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6、对以下各句中的“焉字进展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假设不阙秦,将焉取之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斯天下之民至焉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非曰能之,愿学焉 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A、/ B、/c、/ D、/7、把从以下各句中概括出的成语写在后面的括号里。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那么何如?(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假设而叹曰.(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8、“青,取之于蓝,而膏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一句所要说明的道理是( )A、学习必须重视打根底 B、学习不可半途而废C、学习可以使人获得真知 D、学习可以使人有所开展,有所进步9、对“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辕使之然也”所说明的道理理解准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学习可以使人培养正直的品格 B、学习可以使人改正错误后不再重犯C、学习可以改造人并造就人才 D、学习可以使人弃恶扬善10、判断以下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打“∨”,错误的打“_”。孔于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核心是“仁”,其政治主张是要以德服人。 (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是孔子一生心血的结晶,它是孔子政治失意以后“退而著述”的成果。 ( )孟子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最有权威的代表人物,因此被人们称为“亚圣”。孟子思想中最富有积极意义的是他的“以民为本”民贵君轻”和提倡“仁政”的思想。 ( )庄子名周,是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文章喜设譬喻,多用寓言,并且想象奇幻,极富浪漫色彩,秋水逍遥游庖丁解牛都是他的重要作品。 ( )荀子主张“性,善说”,他认为人生而具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每个人只要保持了这些,就可以在道德方面具备“仁、义、礼;智”;从而在社会生活中成为有所作为的人。 ( )论语孟子庄子荀子等著作,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非常鲜明,语言或简朴或生动或绚丽或气势纵横,对后世具有重大影响,这些著作被后人称为先秦诸子散文。 ( )11、对以下句子涉及到的文化常识的讲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乘”是量词,春秋时,一车四马,配甲士三人,步兵七十二人,称一乘。)B、“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冠者”指成年男子,古时男子20岁行加冠礼,标志着已是成人。)C、“河内凶,那么移其民于河东”(这里的“河”特指黄河,“河内”指黄河以南的地方,“河东”指山西境内黄河以东的地方。)D、“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庠”和“序”都是古代学校的名称,商代叫“序”,周代叫“庠”。)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假设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注;耦(6u)而耕:两人并肩耕作。耰(扣u):播种以后,用土盖上。12、据语境解释以下加点词的意思。问津( )执舆( )不辍( )怃然( )13,指出以下两个句子中的通假宇,并解释词义。而谁以易之 通 ,词义: 。从辟人之土 通 ,词义: 。14、对“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谗以易之”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如今)天下大乱,到处都是如此,然而谁来处理这件事呢?B、洪水到处泛滥,然而谁能来治理它呢?C、(如今)天下大乱;到处都是这样,你们将和谁去治理改变这乱世使它太平龙?D、洪水来了,铺天盖地都是,谁能改变得了它呢?15、对“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翻译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天下有道理存在,我不敢参与改变它的工作了。B、要天-卜的人都懂得道理,我孔丘认为不是容易做到的。C、(假如)天下的政治上了轨道,我也就不参与治理(改变)天下的事情了。D、使天下的政治走上轨道,我认为是很不容易做到的。16、体会下面两句话的言外之意,并指出它们表现了说话者的什么态度或精神。 (长沮)曰:“是知津也”A、言外之意 ;B、表现长沮 的态度。(孔子)曰:“鸟兽不可与同群.”A、言外之意 ;B、表现孔子 的精神。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那么必餍酒肉而后反。其妻问所与饮食者,那么尽富贵也。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那么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吾将瞷良人之所之也。”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卒之东郭墦闲,之祭者,乞其余;缺乏,又顾而之他,此其为餍足之道也。其妻归,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今假设此。”与其妾讪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由君子观之,那么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矣。17、对以下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那么必餍酒肉而后反(吃饱) B、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通“早”)C、卒之东郭土番间之祭者(最后) D、与其妾讪其良人(诽谤)18、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A、而未尝有显者来 或五十步而后止B、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 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C、此其为餍足之道也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D、而相泣于中庭 吾非至于子之门19、对以下各句在文中的意思的理解,不正确的二项是( )A、缺乏,又顾而之他一一没吃饱,又回转身而往其他地方去。B、施从良人之所之-悄悄地跟踪丈夫看他到什么地方去。C、循国中无与立谈者-全城里没有人站着说话的。D、骄其妻妾-在他的妻妾面前显得自满自足,非常得意。20、指出文中划线句子的句式特点,并译为现代汉语。句式特点:翻译:21、孟子借齐之“良人”挖苦当时社会中哪一种人( )A、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的人 B、欺上瞒下骄傲自满的人C、好吃懒做投机取巧的人 D、追求“富贵利达”而不择手段、寡廉鲜耻的人22、对本文的写作特色表述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先叙后议,借虚构的寓言故事来说明道理 B、夹叙夹议,以问答法呈现主旨C、叙议结合,善用名言典故以加强论证 D、通篇记叙,表达中包含着憎爱之情阅读下面的文盲文,完成后面各题。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省力行重於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正义谓己谦让,非云功能。语不及之,即危行。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以此三世显名於诸侯。越石父贤,在縲绁中。晏子出,遭遇涂,晏子解左骖赎之,载归。弗谢,入闺。久之,越石父请绝。晏子戄然,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於厄,何子求绝之速也?”石父曰:“不然。吾闻君子诎於不知己而信於知己者。方吾在縲绁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縲绁之中。”晏子於是延入为上客。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后夫自抑损。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23、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摄衣冠谢曰 谢:抱歉B、固不如在缧绁中 缧绁:拘系犯人的绳子,引申为囚禁。C、弗谢,人闺 闺:女子居住的内室D、其后夫自抑损 抑损:谦恭,让步24、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A、何子求绝之速也 寡人之于国也B、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 河内凶,那么移其民于河东C、知己而无礼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D、以节省力行重于齐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25、以下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顶是( )A、身相(于)齐国,名显(于)诸侯 B、石父弗谢,(晏子)人闺C、(晏子)解左骖赎之,载(之)归 D、晏子荐(之)以(之)为大夫26、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可以表现晏子“惜才”的一组是( )解左骖赎之- 何子求绝之速也 常有以自下者晏子怪而问之 晏子荐以为大夫 晏子于是延人为上客A、 B、 C、 D、27、以下对原文内容的表达,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为哪一项( )A、晏子正道直行,刚直不阿,国君能行正道,就服从命令去做;国君不能行正道时,他就经常违抗命令,坚决不执行。B、晏子事齐三世,节省力行,严于律己,三世显名于诸侯。C、晏子贵为国相,却擅长发现和爱惜贤才。即使越石父身在囚禁申,也要想方法挽救他,并非常尊重他。D、晏子荐贤不拘一格。对于一个地位卑贱的车夫,得知他知过能改,也予以推荐,让他做了大夫。28、把文中两处画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a处:b处:29、把以下课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子路、曾皙、冉有,公酉华侍坐)译文: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寡人之于国也)译文: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译人: 。30、名句名篇填空。(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 ,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 。(劝学)(2)学而不思那么罔, 。(论语•为政)(3) ,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31、作文(两题任选其一)(1)请就寡人之于国也)一文表达的思想的某一方面(如:“保护生态”,“重视农业,开展消费、”“重视教育,兴办学校”、“孝敬老人,关爱百姓”等)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2)以“永远的学习”为正题,以“劝学读后”为副题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600字。高一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单元检测题答案I、B(A项“衣”“yì”,c项“家畜”“chù”,D项“胜”“shng”。状语后置否认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 省略句定语后置 否认句宾语前置 被动句+状语后置 状语后置3、c 4、(见教材注释)5、指示代词,这样 连词,然而 助词,无实义 指示代词.这样 指示代词,这样6、B【按顺序为:兼词(指示代同兼介词)/语气助词/疑问代词 有讲为助词,可讨论】7、五十步笑百步 青出于蓝 望洋兴叹 贻笑大方 8、D 9、c lO、_1l、C 12、渡口 拉着马缰绳 停顿 怅然假设失的样子13、“而”通“尔”,第二人称代词“你们” “辟”通“避”,避开,躲避14、c(本句用洪水横渡喻社会的纷乱)15、C(注意“道”、“与”、“易”的意义) 16、A谓孔于周游列国,应熟知道路,不用问别人。B对孔于的不满与讥讽 A孔于不愿意过隐居的生活,B“知其不可为而为之17、D(应是“讥讽”意)18、C(动词,是)19、C(全城的人没有谁停下来与他打招呼交谈的。) 20、否认句宾语前置 可是(她们的)丈夫不知道这件事。2l、D22、A23、C(上圆下方的小门,或:门)24、C25、D26、C27、A28、a晏子在朝上.国君同他说到的事情,便直接说明自己的看法(直言劝说);国君没有同他说到的事情,他亲自秉公而行。国君能行正遭,就按命令行事;国君昏庸,就衡量利害然后行动。 b.我听说君子在不理解自己的人那里受到委屈而在理解自己的人面前意志就会得到伸张。29,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你们不要认为这样就不说了。 国君不要归咎于年成,那么,天下的百姓都会来归顺了。 借助船只的人,不是(他)能游水,却渡过江河。30-31、(略) 看了“高一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单元检测题及答案”的人还看:第 16 页 共 1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