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课程教学大纲.docx
中国近代史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信息二、课程目标课程代码(COURSE CODE)304B1058课程名称(COURSE TITLE)中国近代史课程性质(COURSE CHARACTER)专业必修课学分(CREDIT)5学时(CONTACT HOURS)96先修课程(PRE-COURSE)中国古代史、世界古代史课程负责人(COURSE COORDINATOR)适用专业历史学(师范)课程简介:中国近代史课程为历史学专业必修课程,也是专业核心课程之一。通过教学,学 生能够系统地认知1840年以来中国社会发生的重大社会转型及历史变迁;建构课程学习的方法 与路径,对近代历史开展脉络及历史事件进行解读、研判、评估,得出可信的、有独创性的见解 和认知。该课程以1840年鸦片战争至1919年五四运动近代中国发生的历史事件为基本教学内容, 包括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太平天国 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北洋军阀统治、新文化运动等。通过教与学的良性互动,学生在读、思、写与说等方面的综合能力有明显提升;形 成强烈的爱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担当意识,树立报效社会的实践理想,利用所学去实现民 族复兴,实现人生价值。1系统地认知1840年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生的重大社会转型及历史变迁,较好地识 记近代历史开展进程中所呈现的基本概念、理论、历史活动、历史人物及相关的历史知识O2建构近代史课程学习的方法与路径,查阅与梳理相关历史文献,对中国近代历史 开展脉络及历史事件进行解读、研判、评估;学会从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及社会风俗 等方面立体考察近代历史的变迁;善于从历史比拟和分析视角,对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特点、规 律以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等方面包括与世界历史开展进程的互动等方面有基本的认知与理解,形 成良好的学科素养与历史研究能力。3具有自我学习和持续开展的能力,能够关注国内外中国近代史学科的研究动态,不断 更新学科知识,拓宽学习与研究视野,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历史教学与研究工作及社会开展需 求。4进一步提升沟通与合作的能力,能够在课程教学安排相关活动中,诸如分组研讨 、学科文献资料阅读、小论文写作、学术研究综述撰写、交流发言等环节,提升团队合作意识,与 团队成员保持良好合作,胜任团队角色。5具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而努力奉献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将中国近代这 段特殊的历史时段与现实有机结合,形成强烈的爱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担当意识,树立报效社会 的实践理想,利用所学去实现民族复兴,实现人生价值。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毕业要求毕业要求指标点课程丽1课程 甑2课程丽3课程 同示4课程 丽5毕业要求3毕业要求指标点3.1H毕业要求指标点3.2HHH毕业要求指标点3.3HH毕业要求4毕业要求指标点4.1L毕业要求6毕业要求指标点6.2L毕业要求7毕业要求指标点7.1M毕业要求指标点7.2H毕业要求8毕业要求指标点8.1M毕业要求指标点8.2L三、教学内容与预期学习成效知识单元对应课程目标知识点预期学习成效课程教学内 容概述课程目 标 2、3、4、51 .中国近代史的学科对象及分期问题;2 .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主要内容及特点;3 .学习中国近代史的目的、意义、方法及基本史料。1 .理解与认知中国近代史的2 及历史分期、基本线索;2 .正确地认识与把握近代中: 性质及特点;3 .掌握中国近代史学习方法,明 意义。1.鸦片战争课程目 标 1、2、 4、51 .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基本进程;2 .两次鸦片战争及不平等条约的影响;3 .鸦片战争失败原因;4 .湘军、淮军与清朝统治格局的变化。1 .能够合理分析与认知鸦片工 的背景;2 .能够客观分析中国战败的原3 .深刻解析与评估两次鸦片工 国近代社会的影响;4 .理解与辨析湘军淮军的崛3 治的关系。2 ,太平天国 农民运动课程目标 1、3、41 .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发生的背景;2 .天朝田亩制度;3 .天京事变与资政新篇;4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评价。1,正确认识太平天国农民运, 社会背景;2.评估天京事变原因及影响;3,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及资 分析,客观地评价太平天国农1 动的历史意义。3 .洋务运动 与中国早期 现代化的开 端课程目标 1、2、3、41.洋务运动相关概念;2洋务运动发生背景、指导思想、主要内容;3 ,洋务运动成效。1 .认知洋务运动发生的背景;2 .评析洋务运动指导思想;3 .识记与把握洋务运动主要内:4 .理性评估洋务运动的成效。、成绩评定及考核方式4.边疆危机及 中法、中日战 争课程目有1、2、3、5、1.19世纪60-90年代边疆危机的主要表现;2 .反洋教斗争基本情况;3 .中法战争与“不败而败”;4 .马关条约与甲午战争的影响。1 .正确认知边疆危机对中国近,2 .分析中法、中日战争失败原3 .评估甲午中日战争对近代 刻影响。5 .戊戌变法 与义和团运 动课程目 标 1、2、 4、51 .戊戌变法的背景;2 .变法运动的代表人物及思想;3 .变法运动的评价;4 .义和团运动发生的背景;5 .义和团运动评价及辛丑条约影响。1 .变法运动背景认知;2 .合理评价戊戌变法运动;3 .结合义和团运动的背景及基庠 评价与把握其对近代中国社会#6 ,资产阶级 民主革命的 兴起课程目 标 1、2、 3、51 .清政府“新政';2 .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形成;3 .同盟会成立与“三民主义”政纲。1.清政府“新政”的评估与认知;2, 了解孙中山革命思想形成的;3.客观评析中国同盟会与“三民37 .辛亥革命 与南京临时 政府成立课程目 标 1、2、 3、41 .立宪运动;2 .武昌起义;3 .南京临时政府;4 .辛亥革命评价。1 .清政府“预备立宪'实质评析及二 效评估;2 .武昌起发生背景理解与认;3 .正确评估南京临时政府;4 .具体解析辛亥革命失败原因, 代中国社会的影响。8 .北洋军阀 时期的中国 社会课程目 标 1、2、 3、51 .袁世凯称帝及护国运动;2 .军阀割据及护法运动;3 .军阀统治对中国社会的影响;4 .新文化运动.1 .正确认识与把握军阀割据1 统治时期复杂的政治斗等 代中国社会的影响;2 .识记与分析相关历史事件、,3 .正确认识新文化运动对近1 远影响。犯知识单元对应课 程目标考核方式成绩评定1 .鸦片战争课程目标1、2、4、5课堂或课后书面作业:鸦片战争失败原因研讨。1 .总体描述:中国近代史课程作业形式力求多样屡次, 分学期作业、长时段作业、 阶段性作业和课堂即时 作业等。成绩评定按平时作 业和作业的有效投入时间 及期末考核结果,按比例折算 计入学生学期成绩。具体比 例划分如下:平时作业占比2 .太平天国 农民运动课程目标1、3、4课堂或课后书面作业: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 比拟分析。3 ,洋务运动 与中国早期 现代化的开 端课程目标1、2、3、4课后分组作业研讨及交流:洋务运动与日本明治 维新比拟。4.边疆危机 及中法、中 日战争课程目标1、2、3、5、课堂交流作业:中日关系讨论。5 .戊戌变法 与义和团运 动课程目标1、2、4、5课堂或课后书面作业: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 动比拟分析。6 ,资产阶级 民主革命的 兴起课程目标1、2、3、5课堂教学互动研讨:近代革命与改良关系进行探 讨。7 .辛亥革命 与南京临时 政府成立课程目标1、2、3、4课堂探究:如何理解南京临时政府“次长内阁” 设置及其“过渡性政府”的认识?8.北洋军阀 时期的中国 社会课程目标1、2、3、5课堂教学探究:就辛亥以后共和与复辟主题进行 研讨40%;期末占比60% o需 要说明的是,屡次作业布置, 可以择优统计发挥较好 的作业成绩,是为了兼顾学生 个性差异与能力提升,提供学 生纠错机会,增强学习自信心; 平时作业中有一次学期作业不能替代,必须纳入平时总成绩计算。2.具体分为:学期作业(学术综述撰写)课堂考核; 课后书面作业;小组研讨;期末考试等。3 .平时成绩占比40%o.期末考试占比60%o五、课程建议教材及主要参考书(-)建议教材中国近代史编写组.中国近代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7.(二)主要参考书1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2 .陈旭麓.中国近代史M.北京: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3 .丁名楠.帝国主义侵华史(第1、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 1986 年.4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M.上海:三联书店,1995年.5 .茅家琦.太平天国通史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6 .夏东元.洋务运动史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1992年.7 .戚其章.甲午战争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8 .汤志钧.戊戌变法史稿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9 .廖一中.义和团运动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10 .章开沅.辛亥革命运动史稿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1L李新.中华民国史M.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12 .来新夏.北洋军阀史稿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3年.13 .曾业英.五十年来的中国近代史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14 .李侃等.中国近代史(第四版)M.北京:中华书局,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