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车库顶板加固专项方案(7页).doc
-地下车库顶板加固专项方案-第 5 页目 录目 录1一、工程概况1二、地下室顶板施工荷载计算的依据1三、地下室顶板加固部位及支撑计算2四、支撑搭设方法及细部构造5五、地库上临时施工道路安全保障技术措施5六、附图6一、工程概况建设单位:宁波立成置业有限公司勘察单位:浙江华展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设计单位:中国联合工程公司监理单位:宁波和兴工程监理公司施工单位:宁波建工股份有限公司建设地点:宁波市江北区,西至康庄南路,南至规划路,北临北环北路。本工程标段主要子项包括:天水家园以北地段-2a地块项目位于宁波市江北区,西至康庄南路,南至规划路,北临北环西路。总建筑面积14.76万平米,包括10幢1418层高层、1幢3层幼儿园,2层商业用房,其中高层住宅地上部分96767平米,幼儿园3195平米,商业用房1525平米,地下室3.8万平米,地下人防约6180平米。二、地下室顶板施工荷载计算的依据1、建质【2009】87号文件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4、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5、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30-2011);6、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7、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模板支架技术规程DB33/1035-2006;8、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9、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年版10、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2)11、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1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13、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15、本工程的设计图纸、岩土工程勘察报告16、其他有关的规范、规程、及参考资料文献资料17、设计院给出的加固处理意见18、其它同类工程的加固经验。三、地下室顶板加固部位及支撑计算地下车库底板面标高为-5.100m, 板厚200mm;地下一层标高为-1.400m,板厚2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C35。-1层顶板梁、板配筋情况:地库顶板上部双向通长配筋为:T:X&Y10180由于现场狭小,在地下室顶板上需堆放建筑材料,行使重型机械设备(如砼搅拌车、钢筋运输车、施工电梯等),地上部分混凝土施工时需要在顶板上停置满载40t商砼车,为了不造成地下室顶板因施工荷载或堆载大于顶板设计荷载时,顶板挠曲变形或裂缝,故本工程要对地下室顶板进行支撑加固,拟采用钢管支撑在-1层范围撑顶,将受力传到基础底板,并在-1层顶板上拟设计的8米宽行车道上增加100厚C25混凝土保护层,内配置一层6300双向防裂构造钢筋。临时道路局部区域有后浇带贯穿部分,在道路使用前封闭。临时通道尽量选择图纸上设计的消防通道路线。具体范围见附图。据厂家提供的技术参数,商砼车为容量9立方,砼净重约22.5吨,空车重约17.5吨,总重约40吨。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P197页对轮压荷载的分析,前轴重为8吨,后轴重为2*16吨,4组后轮压作用尺寸均为0.2m*0.6m,每组后轮承受重量为8吨。以最不利的后轮组合荷载进行计算,两排后轮的中心距离为1.2米,左右两组轮的中心距离为1.8米,故取沿道路纵向不超过1.2米,横向不超过1.8米的立杆间距进行控制计算,并假设计算单元范围内结构自重及车载重量全部作用在下面的支撑立杆上进行验算,通过计算-1层的受力情况,本方案取直径48*3钢管纵向间距0.8米、横向间距0.8米(详见平面布置图)。 地下车库顶板支撑加固平面布置图(注:阴影部分为后轮轮胎与顶板的计算接触面)设计验算1、立柱计算:计算单元为:以每组后轮承受的8吨重量为集中力,即N=8*9.8=78.4KN,单位面积下有4根立杆,每根立杆承受的力n=78.4KN/4=19.6KN,受力全部由单位面积立杆承受为不利受力,进行验算支撑的稳定性。取立杆的计算长度l0为-1层支撑全高3.70-0.20=3.50m48*3圆钢管的截面面积:回转半径:长细比查规范JGJ162-2008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附录D表D得稳定系数;查规范JGJ162-2008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附录A表A.1.1-1得f=190N/mm2满足要求。 3.2、顶板配筋验算取4根支撑间的板为计算单元,取最大后轮压作用在中间时弯矩最大为最不利受力验算结构板的配筋强度。每组后轮荷载8t=78.4kN图示单元板面积:0.8×0.8= 0.64m2单元板钢筋砼自重:25 kN/m3×0.8×0.8×0.2=3.2 kN单元板中心处集中力N=78.4×1.4+3.2×1.2(系数) = 113.6kNq=113.6/0.8根据建筑结构静力计算手册lx/ly=0.8/0.8=1,查表得最大弯矩系数为0.1534MMax()=0.1534*113.6/0.8*0.8213.94kN.m另有h0 = 200-25 = 175mm,则则每米板带配筋 227/0.8 =284mm2/m,因施工图中地下室顶板配筋最小的LB1为 B:X&Y10180,即实际每米板带配筋393mm2/m,故原设计顶板配筋可满足要求。3.3、顶板抗冲切验算V=0.7×ft×m×h0=0.7×1.5×2720×175/1000=499.8kN>N=160.64kN故顶板抗冲切验算可满足要求。四、支撑搭设方法及细部构造支撑形式 (1)采用 48*3钢管根据楼层板底(或梁底)的空间高度,现场放线定位, (2)排架立杆沿道路方向横向间距为800mm,纵向间距为800mm。其它部位的材料堆放、加工场地范围,根据平面位置及尺寸,设置立柱支撑,其纵横间距不大于800mm。(3)为保障立杆在受力和振动后整体的稳定性,在立杆离地面及顶板底 200mm 处,适当用10钢筋进行点焊拉接(或用膨胀螺栓将杆件上下两端固定在结构板上),以约束立杆水平位移,确保整体安全稳定。五、地库上临时施工道路安全保障技术措施 1、在地库上的临时出入口与转弯处,悬挂限重、行驶路线标识。 2、大型运输车辆如混凝土搅拌车、钢筋运输车需地磅过磅。确认驶入地库上临时道路的每辆总重量控制在40吨以内。必要时,驳运超重材料再行驶。 3、在混凝土浇捣时,运输车辆较多,现场配设调度一人,确保地库顶板上的道路,只能停一辆混凝土运输车。划分混凝土泵车停放区域,每个泵车支撑脚下设置枕木。 4、每天做好车辆进入与地库顶板观测记录。 5、以下几种情况,车辆严禁行驶。 (1)地库顶板砼强度未达到100%。 (2)临时道路两侧未设置行走路线。 (3)未过磅的大型运输车辆。 (4)加强对观测地库顶板的变形观测,如沉降、裂缝等。6、根据设计院对行车道顶板加固方案的审核意见,设计要求:在设计的8米宽临时行车道范围内,其车库顶板上增设100厚C25内配置一层6300双向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在2-C1D-Y与D-19D-20之间的车库顶板上,纵横双向附加10360,钢筋堆放、加工场区及其它材料集中堆放区其顶板下参照行车道支撑加固,行车道遇后浇带处采用厚度大于10的钢板铺设。7、使用起止时间:约为2014.3-2015.6,即上部主体工程开始施工至土建工程全部完成,顶板覆土后,安全拆除。8、钢管支撑件在使用前做好防锈处理,以防因地下室湿度大,使用周期长造成锈蚀而影响受力和材料浪费。六、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