恙虫病护理及相关知识.docx
恙虫病护理及相关知识亦称丛林斑疹伤寒,是由恙虫病东方体所致的急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鼠类是主要传染源,通过恙蛾叮咬而传播。病原学恙虫东方体呈球状或球杆状,专性细胞内寄生,用吉姆萨染色呈紫蓝 色。恙虫东方体的抵抗力弱、可自然失活,不易保存。对一般消毒剂敏感, 加热至5610分钟或0. 5%苯酚均可杀灭。流行病学此病主要流行于亚洲太平洋地区。1 .传染源 鼠类是主要传染源。国内以褐家鼠、黄毛鼠等为主。2 .传播途径 通过恙螭叮咬而传播。恙螭是此病的传播媒介,也是恙 虫病东方体的原始贮存宿主。3 .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从事野外工作者、青壮年等因暴露机会多 而发病率较高。病后可获得对同株病原体的持久免疫。4 .流行特征 南方多于夏秋季发病,常为散发,以6 8月为高峰, 与降雨量集中的季节扩散有关。北方多发于秋冬季,发病以912月 为多见,与恙螭及野鼠的密度增加有关。发病机制与病理改变此病的基本病变为全身小血管炎、血管周围炎及单核一吞噬细胞增生。 被恙螭叮咬的局部皮肤先有充血、水肿,形成小丘,继而变成水疱, 然后水疱中央坏死和出血,形成黑色痂皮,称焦痂焦痂脱落后 形成溃疡。焦痂(溃疡)附近的淋巴结显著肿大。真皮内小血管炎、 血管周围炎,或伴有出血引起皮疹的发生。肝脾因充血及单核一吞噬 细胞增生而肿大。临床表现潜伏期4 21天,一般为1014天。1 .全身表现包括发热及全身毒血症状。急起发热,体温可在12天 内迅速上升至3940以上,呈驰张热型,常伴有畏寒或寒战、头 痛、全身酸痛、疲乏、食欲减退等非特异性急性感染症状。体征可有 面色潮红、结膜充血、焦痂或溃疡、淋巴结肿大、皮疹、肝脾肿大等。2 .焦痂与溃疡焦痂对诊断最具特征性,其外观呈圆形或椭圆形,直 径315nllri,焦黑色,边缘整齐稍隆起呈堤围状,周围有红晕,如无 继发感染,则不痛不痒,无渗液。痂皮脱落后,中央凹陷形成溃疡, 基底部呈现淡红色肉芽创面。多数病人只有一个焦痂(或溃疡)。焦 痂(或溃疡)多见于腹股沟、肛周、会阴、外生殖器、腋窝等处。3 .淋巴结肿大 焦痂(或溃疡)附近的局部淋巴结明显肿大,可大如 核桃,有压痛,可移动,不化脓,消退较慢(可借肿大的淋巴结寻找 其附近的焦痂或溃疡)。全身浅表淋巴结可呈轻度肿大。4 .皮疹常出现于病程第46天,为暗红色斑丘疹,直径约0.2 0.5cm。多为充血性,少数呈出血性,不伴瘙痒,多散发于躯干,向 四肢扩展,面部很少,手掌和足底缺如。皮疹持续37天后消退, 可遗留少许色素沉着。部分病人于病程710天可在口腔软、硬腭及 颊部黏膜上发现黏膜疹或出血点实验室及其他检查1 .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减少或正常,有并发症时则增多。2 .免疫学检查变形杆菌OXk凝集反应(外斐反应):病人最早可于 病程第4天出现阳性。一般凝集效价在1: 160以上才有诊断意义, 双份血清抗体效价有4倍升高有诊断意义;斑点免疫法、ELISA 法、免疫测定(EIA)等免疫学检查特异性IgM抗体:早期可有70% 以上的阳性率,且特异性强,可区分各种血清型。3 .病原学检查病原体分离;动物实验接种,分离恙虫病东方体; 分子生物学检查:PCR技术检测血液中恙虫病东方体核酸,有助于 早期诊断。诊断要点根据流行季节,发病前3周内有户外工作、露天野营或在田边草上坐、 卧休息等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为急性起病,发热、特异性焦痂或溃 疡、淋巴结肿痛、皮疹、肝脾大等可作临床诊断;外斐反应阳性有辅 助诊断价值。小白鼠接种分离到病原体可明确诊断。治疗要点氯霉素有特效,用药后体温1-3天内降至正常。成人2g/d,儿童 2540mg/(d.kg),分四次给药,口服或静滴,退热后剂量减半,再用 7-T0天。四环素中多西环素较好;罗红霉素亦有较好疗效。常用护理诊断/问题、措施及依据体温过高:与恙虫病东方体血症有关。皮肤完整性受损:与恙螭叮咬后导致焦痂形成、皮疹有关。如无自觉不适时,皮疹无须特殊处理。保持局部皮肤清洁,防止继发 感染是集痂、溃疡护理的关键,可用75%乙醇涂擦溃疡周围皮肤, 用过氧化氢溶液、生理盐水涂擦溃疡面,然后用庆大霉素注射液湿敷 创面,每天3次,直至痊愈。护理:病人不必隔离,接触者不检疫。用药护理:遵医嘱使用氯霉素或四环素族药物。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 反应,如使用氯霉素时应注意观察血象的变化,若有粒细胞及血小板 减少或皮肤紫瘢等出血倾向时,应通知医生。服用四环素族抗生素(多 西环素)应观察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纳差等,还应注意有无 过敏反应。四环素族药物易与牛奶,钙、镁、铁、铝、秘等生成不溶 性的络合物,故不宜与上述食物或含上述成分的药物同服。此外四环 素族药物还能影响婴幼儿骨骼生长、牙齿釉质发育不良、致畸,故孕 妇及7岁以下儿童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