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022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规划 .pdf
-
资源ID:39707130
资源大小:48.67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年2022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规划 .pdf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建设规划一、专业现有的基本条件(一)历史沿革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的前身为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专科),成立于2000 年,2010 年升格为本科专业,现设有软件工程、蒙古文信息处理和计算机教育三个专业方向。每年招收35 个班(100 至 150人左右),目前在校的本科学生共80余名。(二)师资状况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现有专职教师23 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 3 人,讲师 12 人;符合出位任职资格的主讲教师数为78.2%,具有研究生学历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17%,是一支具有较强发展潜力的师资队伍。(三)教学与实验条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现有操作系统实验室、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室、微机接口实验室、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微机系统维护实验室、数字逻辑实验室 6 个专业实验室,多媒体微机室9 个,拥有各类微机近500 台,校外实习实训基地3 处。(四)教研和科研情况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已经承担完成或参与完成的科研、教改项目10余项,其中国家项目4 项,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研究项目6 项,学院科学技术研究项目3 项,获国家科研成果奖1 项、学院教学成果奖1 项。发表科研、教改论文60 余篇,编辑出版教材10 余部。(五)图书资料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1 页,共 6 页 -目前,学院馆藏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各类图书30000 余册,专业期刊 20 余种。二、专业建设的基本思路(一)专业定位本专业秉承“以人为本,特色立校,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的办学理念,注重民族性、区域性和应用性特色,以“培养民族人才、发展民族文化、服务民族经济”为宗旨,从学院各学科协调发展的地方性普通高校的实际出发,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努力拓展发展空间,集中精力追求内涵发展,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千方百计在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上下功夫,确立适合自身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具有时代特征的、具有地区特点和民族特色的专业定位;立足内蒙古、面向蒙古语文协作省区,推进产学研相结合,建设在内蒙古地区有一定实力和影响的、其毕业生受社会广泛欢迎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1办学层次定位:坚持以本科教育为主,兼办专科教育。2培养目标定位:适应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具有创新精神的、蒙汉兼通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高级专门人才。3人才知识结构定位: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科学理论、计算机软件/硬件系统及应用知识,使其基本具备本领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实践技能。4人才面向定位:能够在科研机构、教育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科学研究、应用和教学工作的、蒙汉兼通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高级专门人才。5服务面向定位:立足内蒙古,面向蒙古语文协作省区,服务“三农三牧”。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2 页,共 6 页 -(二)建设思路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完善和创新,进一步明确办学思路: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体现“三个面向”的时代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科教兴国”战略,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不断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牢固树立人才培养质量是专业发展的生命线的观念。2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不断推进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积极探索与教育国际化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3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校内与校外结合”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4坚持学研产结合,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专业的学科地位、不断提高办学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5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建立与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课程体系,不断提高专业的整体实力,确保专业的良性、可持续性发展,在竞争中进一步突出自己的办学特色。6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提高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自律意识。积极进行教学制度改革,建立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教学运行与管理机制。三、建设的主要内容(一)师资队伍建设建设一支思想作风过硬,业务素质精、数量足、质量高、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学缘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是搞好专业建设的首要任务,也是办好专业的根本保证。以全面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为核心,按照“充实数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造就名师”的思路,采取培养、引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3 页,共 6 页 -进、稳定、整合相结合的方式,建立促进教师资源合理配置和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有效机制,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教学效果好、科研水平高的师资队伍。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师德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通过教育帮助教师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水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教师深刻领会和自觉贯彻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育人”为己任,全面加强素质教育;强化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意识,提高教师率先垂范、为人师表的自觉性。要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队伍建设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新问题,积极探索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充实新的内涵,讲究实效性、针对性和生动性。2.加大教师培训工作的力度,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业务水平和业务能力。必须高度重视教师培训工作,根据学院发展要求,着力实现教师培训工作的三个转变:培训工作重点在继续抓好基础培训、学历补偿教育的同时转变到以更新知识、全面提高教师素质为重点的继续教育上来;从以理论培训为主转到以提高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为重点的能力教育上来;培训机制从主要依靠学院行为转变到学院行为和个人行为相结合上来。3.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积极构筑人才高地。从学院专业发展需求出发,加大人才的引进力度,三年内,引进和聘请高层次人才不少于3 名,要迅速采取措施,加快人才引进和聘请步伐。特别要注意引进和聘请具有学科(专业)拓展能力、具有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的拔尖人才。4.切实加强专业带头人及人才梯队的建设。专业是高等学校的基本要素,必须以专业为中心来构建师资队伍。实施“名师工程”,培养一批在同类学校中专业成就突出,具有一定声望的教师。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4 页,共 6 页 -通过以上措施,经过三年努力,使专职教师数达28 至 30 人,符合出位任职资格的主讲教师数为90%以上;具有研究生学历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达 30%以上。(二)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和创新为了更好的适应新世纪教育、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出全面发展的,有较高综合素质及创新能力,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的专业人才,要适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按照本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知识、能力与素质要求,构建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强化基础课,增加专业选修课,拓宽专业基础,增加技术基础及专业基础课的覆盖面,以确保毕业生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及宽广的知识视野,以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1.围绕市场调整专业方向。根据自身的办学优势,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分为软件工程、蒙古文信息处理、计算机教育等专业方向。2.围绕特色定位培养目标。培养目标要充分体现民族性、区域性和应用性。3.按照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进一步优化课程结构,修订与完善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及实验教学大纲。(三)课程建设重点加强主干课程的建设,三年内争取有23 门课程成为院级精品课程。加大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力度,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研究,确保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四)实验室建设1.进一步加大建设力度,稳步改善实验和教学条件。经过三年的努力,使教学用微机数量要略高于国家标准,确保实验开出率达到100%;加大具有开发性实验室的建设力度,为教师科研、学生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条件。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5 页,共 6 页 -2.对现有实验室进行升级和扩建的同时,新建综合布线实验室、嵌入式实验室、电路分析实验和计算机软件开发实验室。3.建立相对稳定的专业实习实训基地6 处以上,确保实习实训达到预期效果。(五)教学研究与科学研究积极鼓励和支持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以科研促教学,形成以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为龙头,以具有中级职称的教师为骨干,以具有初级职称的教师为后补力量的合理学术梯队,为专业的纵深发展奠定基础。围绕学科建设,制订科研规划,通过加强科学研究工作的组织和引导,进一步确定研究方向。争取每年发表学术论文10 篇以上,至少保证1项自治区高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获得立项,编辑出版教材1 部以上。(六)教材建设经过三年努力,所有专业课程均使用“21 世纪规划教材”、省部级优秀教材或国内学界公认的高水平教材。同时组织力量编写特色教材,使专业课程中完全或部分使用特色教材的课程要达到5 门左右。(七)图书资料经过三年努力,力争使学院馆藏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各类图书60000余册,专业期刊30余种。(八)教学运行管理与质量监控教学质量的监控体系是整个教学工作的试金石,是保证学院教育教学健康、稳定、协调发展的关键。进一步建立健全教学管理规章制度,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教学质量的监控体系。采取毕业生质量跟踪、教学质量分析、教学过程评估、听课、评课、检查、试卷分析等措施保障教学的正常有序运行,达到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6 页,共 6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