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LTE基站端上行无线资源分配架构研究 .pdf
-
资源ID:39719333
资源大小:1.92M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年LTE基站端上行无线资源分配架构研究 .pdf
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1 页,共 7 页 -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2 页,共 7 页 -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3 页,共 7 页 -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4 页,共 7 页 -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5 页,共 7 页 -LTE 基站端上行无线资源分配架构研究作者:范晓雯,黄伊,石晶林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刊名:移动通信英文刊名:MOBILE COMMUNICATIONS年,卷(期):2010,34(2)被引用次数:0次参考文献(7条)1.3GPP TR 36.211: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E-UTRA);Physical Channel and Modulation2.3GPP TS 36.321: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E-UTRA);Medium Acces Control(MAC)protocol specification3.3GPP TS 36.213: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E-UTRA);Physical layer procedures4.3GPP TS36.300: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E-UTRA)and Evolved Universal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E-UTRAN)overall discription5.王东洋 3GPP LTE上行链路关键技术研究 20076.Fan Xiangning.Li Yuanjie.Li Mingqi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sc-fdma schemes 3G LTE20077.Myung H G.Junsung Lim.Goodman D J Single carrier FDMA for uplink wireless transmission 2006(3)相似文献(2条)1.学位论文高红伟 LTE UPA 系统链路自适应技术研究2007 移动通信中的链路自适应技术作为 3G 和B3G 移动通信技术中的一项关键技术目前正在受到广泛的研究,链路自适应技术是指在通信过程中根据无线信道环境的变化,自适应地调整链路参数,如发射功率、调制(解调)方式、编码速率、重传次数等,以适应信道环境的变化,充分利用无线信道资源,获得最佳链路性能的技术。目前得到应用的链路自适应技术主要包括功率控制、自适应调制编码(AMC)、混合重传(HARQ)、动态无线资源分配等技术。功率控制技术是较早采用的链路自适应技术,它主要应用于电路话音业务;AMC和HARQ技术是近年来得到广泛关注的技术,主要应用于在3G 增强型系统中的高速分组数据业务。动态资源分配技术是对无线资源动态优化的分组调度技术。本文以LTE UPA系统为背景,研究分析了功率控制、传输带宽分配技术、AMC和HARQ技术的原理、实现和性能表现。全文的内容如下:第2章简要介绍了 LTE UPA系统及其关键技术,描述了仿真系统及在这个仿真系统中如何实现功率控制技术、AMC和HARQ技术、自适应分配传输带宽技术。第3章首先分析了功率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讨论了LTE UPA系统功率控制的主要目的和闭环功率控制技术的实现方案,然后在闭环功率控制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自适应功率控制技术,最后通过仿真,研究其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第4章首先分析了 AMC技术的原理,讨论了 AMC技术以及联合 HARQ技术的实现方案,然后通过仿真,研究了AMC技术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另外,本章还提出了一种自适应调整 MCS选择门限的 MCS选择算法。这种算法根据信道环境的变化动态改变MCS选择门限,来选择使传输吞吐量最大的MCS作为AMC当前传输使用的 MCS。仿真结果分析显示,自适应调整门限算法可获得较好的系统性能。第5章分析了资源调度中的传输带宽分配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案,并提出了一种自适应分配传输带宽的方法,最后研究仿真了其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总结。2.学位论文李柯漫 铁路环境下基于LTE 的分布式MIMO无线通信系统研究2010 为了满足铁路运输向高速化、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的需求,铁路通信技术也需要向数字化、无线移动化、综合业务化及宽带化方向发展。目前我国铁路系统正在使用基于 2G(2rd Generation)技术的 GSM-R(GSM for Railway)通信平台,但 GSM-R通信系统仅能支持速率为 9.6kbs的话音传输,无法满足未来对高速数据传输的需求。此外,铁路环境中的无线信道有其特殊性,具有多径环境简单、直射波占主导位置、多普勒频移较大等特点。LTE(Long Term Evolution)是常被人们称作“3.9G”的五个无线传输标准中的一个,其性能优势主要包括:更低的比特开销、提供更好的服务、更加灵活的带宽分配策略、更简单的网络结构和频谱利用率的提升。MIMO(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做为LTE 的关键技术之一,可以有效地利用信道的随机衰落和多径传播,在不额外增加功率和带宽条件下成倍增加传输速率和大幅度改善链路质量。因此研究MIMO技术在铁路通信中的应用对寻找下一代铁路无线通信技术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研究了 MIMO信道建模,从模型分类、天线间空间相关矩阵计算方法、参数设置等方面,对基于Kronekcer 积的空时相关统计特性建模(KBSM,Kronekcer-based Spatial Model)方法进行详细的阐述,并进行了仿真。给出了信道时间色散特性、频率相关性、空间相关性以及多普勒功率谱等信道特性,论证了 KBSM建模的合理性。其次,本文参照 LTE 标准内容,介绍了 LTE 下行信道的帧结构和下行物理信道处理过程,并对下行物理信道处理过程进行仿真。然后还讨论了三种 MIMO检测技术:迫零算法,最小均方误差算法和串行干扰消除算法,对它们的理论进行了推导,并进行了仿真比较,仿真结果表明将串行干扰消除算法与ZF(Zero Forcing)和MMSE(Minimum Mean Square Error)算法相结合,可以有效的提高系统的误码率性能,且算法复杂度较低、耗时较少、易于实现。本文主要贡献是基于列车车身较长的特点,讨论了一种适用于列车的分布式MIMO系统。与一般讨论较多的发射端天线为分布式的系统不同,列车的分布式MIMO系统采用发射端单 MIMO组,而在列车上分布多个 MIMO天线组。根据此分布式 MIMO的特点研究了两种基于范数的方法进行MIMO天线组选择并对其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采用分布式MIMO系统可以大幅度提升误码率性能,对信道容量也有一定的提升,且算法简单易于实现。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6 页,共 7 页 -本文链接:http:/ 年2月23日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7 页,共 7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