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高频考点专项练习:专题十六 其他植物激素及应用(B卷).docx
-
资源ID:39727786
资源大小:341.52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高频考点专项练习:专题十六 其他植物激素及应用(B卷).docx
【配套新教材】新高考生物高频考点专项练习:专题十六 考点46 其他植物激素及应用(B卷)1.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基因突变导致脱落酸受体与脱落酸亲和力降低时,种子休眠时间比野生型延长B.赤霉素受体表达量增加的大麦种子萌发时,胚乳中淀粉分解速度比野生型更快C.细胞分裂素受体表达量增加的植株,其生长速度比野生型更快D.油菜素内酯可促进茎、叶细胞的扩展与分裂,促进花粉管生长、种子萌发2.茉莉酸是一种可抑制种子萌发的植物激素。AOC是茉莉酸合成途径的关键基因,转录因子bZIP72与AOC结合可促进AOC基因转录,脱落酸使转录因子bZIP72磷酸化,使其作用增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茉莉酸和赤霉素通过协同作用调节种子的萌发B.种子的萌发过程在根本上是植物激素调节的结果C.脱落酸通过促进茉莉酸合成来抑制种子萌发D.高温多雨后出现谷穗上发芽的现象仅与脱落酸有关3.脱落酸与赤霉素对种子的休眠、萌发具有重要调控作用。环境因素会使种子内脱落酸和赤霉素的含量发生改变。当种子内赤霉素与脱落酸含量的比值增大到一定数值时,种子会由休眠状态进入萌发状态,反之,种子则处于休眠状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赤霉素通过为种子细胞提供能量来促进种子的萌发B.脱落酸和赤霉素调控种子萌发的作用效果相反C.种子内脱落酸的合成和降解过程受环境因素的影响D.脱落酸和赤霉素含量的比值会影响黄瓜花的雌雄比例4.在水稻花期,分别喷洒一定浓度的生长素、赤霉素和乙烯利(释放乙烯)。成熟期测定单位面积水稻产量和成熟度,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处理浓度每穗粒数(个)干粒重(g)产量(kg)成熟粒率(%)对照11525766180生长素5ppm14627841589赤霉素30ppm13228821585乙烯利20ppm11026749987A.三种处理中5ppm生长素促进水稻增产的综合效果最好B.20ppm乙烯利处理可以促进水稻籽粒的成熟C.30ppm赤霉素可使水稻籽粒增重,从而提高产量D.此例中生长素与乙烯调节籽粒成熟的作用是相互拮抗的5.某研究小组探究了生长素类似物NAA对某植物扦插枝条生根效果的影响,获得如图所示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清水组中的插条也可以生根,与其自身可以产生NAA有关B.NAA的浓度及处理时间均会影响该植物扦插枝条生根的效果C.促进该植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NAA浓度为50mg·L-1D.结果显示,随NAA浓度的升高,对扦插枝条生根的抑制作用增强6.下列有关“探索生长素类调节剂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探究过程中进行预实验需要设置空白对照,而在预实验的基础上的正式实验可以不设置空白对照B.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每组需要选取多个插条进行实验C.浸泡法适用于较低浓度溶液,并且最好是在空气湿度较大和遮阴的环境下进行处理D.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调节剂溶液处理插条,生根数量一定不同7.某同学为了验证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根生长的影响,将若干小麦种子浸润萌发,待根长到35cm后,在根尖的“某一区域”剪取10mm长的根段若干,分别浸泡于等量含不同浓度生长素的培养液中一段时间,测量根段的长度,记录的实验结果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生长素浓度(ppm)010-510-410-310-210-1两天后根段的平均长度(mm)1515.516.215.814.614.2A.表中数据可以体现生长素在浓度较低时促进根生长,在浓度过高时抑制根生长B.由表中数据可以确定生长素促进根生长的最适浓度C.生长素浓度为0ppm的这组实验可以省略D.生长素浓度超过10-3ppm后,对根的生长起抑制作用8.科研工作者研究了两种生根剂ABT和NAA在不同条件下对紫叶紫薇扦插枝条生根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T组随浸泡时间增加,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促进作用增强B.两种生根剂的处理时间属于无关变量C.该实验体现了NAA对扦插枝条生根的影响具有较低浓度促进、过高浓度抑制的特点D.该实验的不科学之处在于涉及两个自变量,违背单一变量原则9.下列关于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无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因此植物正常生命活动都是通过激素调节实现的B.激素的产生和分布是基因表达的结果,也受到环境的影响C.光、重力和温度等因素对植物生长发育也具有调节作用D.环境变化调控基因表达及激素产生、分布,最终表现在器官和个体水平上10.某些植物必须经过春化作用才能开花结果。如表是对冬小麦进行春化处理的研究结果,以下对研究结果的分析错误的是( )处理方式未经低温处理(第1组)经低温处理(第2组)先低温处理后高温处理(第3组)检测结果没有某些特殊蛋白质有某些特殊蛋白质出现某些特殊蛋白质,高温处理后这些蛋白质消失现象不能抽穗开花抽穗开花不能抽穗开花A.温度是决定冬小麦抽穗开花的环境因素B.高温可以解除冬小麦的春化作用C.春化作用产生的特殊蛋白质是低温诱导基因突变的结果D.未经低温处理,北方春季补种的冬小麦只会长苗,不会开花结果11.某科研小组进行如下实验:将100粒莴苣种子放置在适合生长的恒温条件下,并在黑暗中吸收足够的水分,如下图中的所示,通过图中不同组合的光照条件处理,48小时后,检查发芽率(发芽种子的比例),得到下图所示结果。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不同光环境对莴苣种子发芽率的影响B.光直射和黑暗下种子能萌发是因为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了ATP、NADPHC.由图中实验可知,影响发芽率的关键因素是黑暗处理前是否进行光直射D.莴苣种子萌发需要合适的温度、水分和氧气等,图中组发芽率理论上是100%12.下列关于温度对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年轮是由于不同季节的温度不同引起植物细胞分裂快慢和细胞体积大小不同而产生的B.一些植物在生长期需要经过一段时期的低温诱导之后才能开花的现象叫作春化作用C.温度可以通过影响种子萌发、植株生长、开花结果等生命活动参与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D.植物的所有生理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的,植物分布的地域性由光照决定13.长日照植物是指在24h昼夜周期中,日照长度长于一定时数才能开花的植物;短日照植物是指日照长度短于一定时数才能开花的植物。某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将菊花顶部花芽附近的叶片去掉,并对顶部花芽和下部的叶片作以下四组不同处理,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对此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光周期处理部位,因变量是植物是否开花B.由实验结果可知,只要是用短日照处理,植物都会开花C.由实验结果可知,菊花是长日照植物,要使其提前开花,可以延长光照D.本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菊花开花感受光周期的部位是植物体的下部叶片14.植物激素或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生产、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提高培养基中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间含量的比值可促进愈伤组织分化出根B.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未受粉的番茄雌蕊,可获得无子番茄C.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处理休眠的种子可促进种子萌发D.利用成熟木瓜释放的乙烯可催熟未成熟的柿子15.下面左图表示的实验结果是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某植物乙烯生成的影响,以及对成熟叶片脱落的影响。右图表示某些植物激素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图中示不同的植物激素。(1)由上图左图可知生长素对成熟叶片脱落的影响是_。(2)科学家在对黄化豌豆幼苗切段的实验研究中发现,的浓度增高到一定值时,就会促进切段中的合成。而含量的增高,反过来又抑制了促进切段细胞伸长的作用,以上实例说明植物激素调节也存在_调节机制,图中表示的植物激素是_。(3)激素的名称是_,激素的主要合成部位除幼芽和幼叶外,还有_。(4)激素调节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_的结果。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A解析:脱落酸的主要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维持种子休眠,当基因突变导致脱落酸受体与脱落酸亲和力降低时,维持种子休眠的效果减弱,种子休眠时间比野生型短,A错误。2.答案:C解析:茉莉酸抑制种子萌发,而赤霉素促进种子萌发,两者表现为拮抗关系;种子的萌发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脱落酸是通过促进茉莉酸合成来抑制种子萌发的;高温多雨后出现谷穗上发芽的现象与脱落酸等多种植物激素有关;故选C。3.答案:A解析:植物激素是调节生命活动的信息分子,不能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4.答案:D解析:A、表中信息显示,5ppm生长素处理组的每穗粒数、产量和成熟粒率均高于对照组和其他实验组,仅千粒重略低于30ppm赤霉素处理组,据此可知5ppm生长素促进水稻增产的综合效果最好,A正确; B、与对照组相比,20ppm乙烯利处理组的成熟粒率较高;20ppm乙烯利可释放乙烯,而乙烯可以促进水稻籽粒的成熟,B正确; C、与对照组相比,30ppm赤霉素处理组的水稻千粒重和产量均较高,且三种处理中30ppm赤霉素处理组的水稻千粒重最高,说明30ppm赤霉素可使水稻籽粒增重,从而提高产量,C正确; D、根据表格的信息无法判断二者调节籽粒成熟的作用是相互拮抗的,D错误;故选:D。5.答案:B解析:NAA是生长素类似物,属于人工合成的物质,植物体内不能产生NAA,A错误;由实验结果可以看出,NAA的浓度及处理时间均会影响该植物扦插枝条生根的效果,B正确;本实验中没有NAA浓度小于50mg·L-1的实验数据,所以不能确定促进该植物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NAA浓度为50mg·L-1,C错误;与清水组对比,本实验中不同浓度的NAA对该植物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均为促进,D错误。6.答案:D解析:本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素类调节剂的浓度,预实验时生长素类调节剂的浓度梯度较大,需要以蒸馏水处理组作为对照组,来确定生长素类调节剂促进插条生根的浓度范围,由于预实验确定的浓度范围都可促进生根,因此正式实验时可不设置对照组,A正确;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减少实验的偶然性,每组需要取多个插条进行实验,B正确;浸泡法要求溶液的浓度较小,并且最好是在遮阴和空气湿度较大的地方进行,这样可以避免由于水分蒸发而导致生长素类调节剂浓度增大,C正确;由于生长素在浓度较低时促进生长,在浓度过高时抑制生长,在最适浓度的两侧,存在作用效果相同的两种不同的生长素浓度,因此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调节剂溶液处理插条,生根数量可能相同,D错误。7.答案:A解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素浓度,因变量是根段的平均长度,与对照组相比,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增加,根段的平均长度先增加后降低,且最终低于对照组,说明生长素在浓度较低时促进根生长,在浓度过高时抑制根生长,A正确;表格数据显示,生长素浓度为10-4ppm时,根段的平均长度最大,说明促进根段生长的最适浓度在10-4ppm左右,但无法确定生长素的最适浓度,若要探究最适浓度,还需要在10-510-3ppm之间缩小浓度梯度做进一步实验,B错误;实验遵循对照原则,生长素浓度为0ppm为对照组,不可以省略,否则实验不具有科学性,无法判断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根段生长的作用是促进还是抑制,C错误;生长素浓度超过10-3ppm后,由于10-3ppm与10-2ppm之间还有一系列浓度数值,因此对根的生长不一定是抑制作用,该实验可以确定的是生长素浓度超过10-2ppm后对根的生长起抑制作用,D错误。8.答案:A解析:据图可知,ABT组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促进生根的效果逐渐增强,A正确;据图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有生根剂的种类、浓度及处理插条的时间,B错误;图中显示,NAA组随着浓度的增加,促进作用逐渐减弱,但生根率都高于清水对照组,不能体现NAA对扦插枝条生根率的影响具有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特点,C错误;该实验涉及三个自变量,但都单独统计结果,所以没有违背单一变量原则,D错误。9.答案:A解析:植物没有系统,植物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是由基因表达调控、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调节共同实现的,A错误;激素的产生和分布是基因表达的结果,也受到环境的影响,B正确;光、温度和重力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作用很重要,C正确;植物生长、发育、繁殖和休眠,实际上是植物响应环境变化,调控基因表达及激素产生、分布,最终表现在器官和个体水平上的变化,D正确。10.答案:C解析:第1组未经低温处理,冬小麦不能抽穗开花,而第2组经低温处理,冬小麦抽穗开花,说明温度是决定冬小麦抽穗开花的环境因素,A正确;第2组经低温处理,冬小麦抽穗开花,而第3组先低温处理后高温处理,冬小麦不能抽穗开花,说明高温可以解除冬小麦的春化作用,B正确;细胞中原来就存在控制这些特殊蛋白质合成的基因,这些基因在低温条件下进行了选择性表达,而不是基因突变的结果,C错误;北方春季补种的冬小麦只会长苗,不会开花结果,是因为没有经过低温处理,D正确。11.答案:B解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等;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含有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等。题述实验的目的是研究不同光环境对莴苣种子发芽率的影响,A正确;光直射下种子能萌发可能与光谱、光直射量等能促进种子萌发有关,未萌发的种子不能进行光合作用,B错误;根据图中实验对比分析可知,影响发芽率的关键因素是黑暗处理前是否进行光直射,C正确;莴苣种子萌发需要合适的温度、水分和氧气等,根据影响发芽的关键因素是黑暗处置前的光直射处理,组黑暗前有直射光照射,故图中组发芽率理论上是100%,D正确。12.答案:D解析:年轮是由于不同季节的温度不同引起植物细胞分裂快慢和细胞体积大小不同而产生的,春夏季节细胞分裂快、细胞体积大,在树干上形成颜色较浅的带,在秋冬季节,细胞分裂慢、细胞体积小,在树干上形成了颜色较深的带,A正确;一些植物在生长期需要经过一段时期的低温诱导之后才能开花的现象叫作春化作用,B正确;植物的所有生理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的,温度可以通过影响种子萌发、植株生长、开花结果和叶的衰老、脱落等生命活动,从而参与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C正确;植物分布的地域性很大程度上是由温度决定的,D错误。13.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植物光周期现象。该实验的自变量应该是光周期和光周期处理部位,因变量是植物是否开花,A错误;无论是长日照还是短日照处理顶部,只有用短日照处理下部叶片,植物才开花,说明菊花开花感受光周期的部位是植物体的下部叶片,B错误,D正确;由题图中实验结果可以推知,菊花是短日照植物,要使其提前开花,应该缩短光照时间,C错误。14.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植物激素或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的综合运用能力。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含量的比值高时有利于愈伤组织分化形成芽,A错误;给未受粉的番茄雌蕊柱头涂上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可获得无子番茄,B正确;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处理休眠的种子可解除休眠,促进种子萌发,C正确;乙烯可促进果实的成熟,D正确。15.答案: (1). 低浓度促进落叶,高浓度抑制落叶 (2). (负)反馈 乙烯 (3). 赤霉素 发育着的种子 (4). 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解析: (1)结合分析可知,生长素浓度较低时,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增加,脱落率增加;在生长素浓度较高时,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增加,脱落率下降,因此,生长素在低浓度时促进落叶,高浓度时抑制落叶。(2)科学家在对黄化豌豆幼苗切段的实验研究中发现,生长素的浓度增高到一定值时,就会促进切段中乙烯的合成。而乙烯含量的增高,反过来又抑制了生长素促进切段细胞伸长的作用,以上实例说明植物激素调节也存在负反馈调节机制,激素是乙烯。(3)结合分析可知,激素的名称是赤霉素,激素生长素,是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而来,它的主要合成部位除幼芽和幼叶外,还有发育着的种子。(4)激素调节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