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节教案 .pdf
-
资源ID:39745696
资源大小:76.27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年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节教案 .pdf
三、比例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内容:P3234 教 学 目 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正确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过程与方法:2、通过引导、探究、概括归纳、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3、使学生初步感知事物间是相互联系、变化发展的。教 学 重 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 学 难 点: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判段两个数能否成比例,并正确的组成比例。课型与课时:新课两课时教 学 手 段:教学常用工具、有关教学课件教 学 方 法:引导法、探究法、概括归纳法、讨论法、合作学习法教 学 过 程:第一课时一、回顾旧知,复习铺垫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学期我们学过的比的知识,谁能说说什么叫做比?并举例说明什么是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1 页,共 8 页 -教师把学生举的例子板书出来,并注明比的各部分的名称。2、我们知道了比的前后项相除所得的商叫做比值,你们会求比值吗?教师板书出下面几组比,让学生求出它们的比值。12:16 43:81 4.5:2.7 10:6 学生求出各比的比值后,再提问:哪两个比的比值相等?(4.5:2.7的比值和 10:6 的比值相等。)教师说明:因为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所以这两个比也是相等的,我们把它们用等号连起来。(板书:4.5:2.710:6)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什么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比例的意义)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1、教学比例的意义。(1)出示 P32例 1。每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分别是多少?指名分别算出一面国旗长和宽的比。5:310 2.4:1.6 60:40 15:10 每面国旗长和宽的比值有什么关系?(都相等)5:310=2.4:1.6 60:40=15:10 2.4:1.6=60:40 象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比例也可以写成:4060=10156.14.2=4060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2 页,共 8 页 -(2)我们也学过不同的两个量也可以组成一个比,如:一辆汽车第一次2 小时行驶80 千米,第二次5 小时行驶200千米。列表如下:时间(时)2 5 路程(千米)80 200 指名学生读题。教师:这道题涉及到时间和路程两个量的关系,我们用表格把它们表示出来。表格的第一栏表示时间,单位“时”,第二栏表示路程,单位“千米”。这辆汽车第一次2 小时行驶多少千米?第二次 5 小时行驶多少千米?(边问边填写表格。)“你能根据这个表,分别写出第一、二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第一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80:2 第二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200:5 让学生算出这两个比的比值。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80:240,200:5 40。让学生观察这两个比的比值。再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这两个比的比值都是40,这两个比相等。)教师说明:因为这两个比相等,所以可以把它们用等号连起来组成比例。(板书:80:2 200:5)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3 页,共 8 页 -指着比例式4.5:2.710:6提问:“谁能说说什么叫做比例?”引导学生观察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然后板书: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并让学生齐读一遍。“从比例的意义我们可以知道,比例是由几个比组成的?这两个比必须具备什么条件?因此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关键是看什么?如果不能一眼看出两个比是不是相等的,怎么办?”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小结: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比例是由两个相等的比组成的。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时,关键是看这两个比是不是相等。如果不能一眼看出两个比是不是相等,可以先分别把两个比化简以后再看。例如判断10:12 和 35:42 这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先要算出 10:1265,35:42 65,所以10:12=35:42。(以上举例边说边板书。)(3)比较“比”和“比例”两个概念。教师: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比”,现在又知道了“比例”的意义,那么“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呢?引导学生从意义上、项数上进行对比,最后教师归纳: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有两项;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项。(4)巩固练习。用手势判断下面卡片上的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能,就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4 页,共 8 页 -用张开拇指和食指表示;不能就用两手的食指交叉表示。)6:3 和 12:6 35:7和 45:9 20:5和 16:8 0.8:0.4和 0.3:0.6 学生判断后,指名说出判断的根据。做 P33“做一做”。让学生看书,不抄题,直接把能组成比例的两个比写在练习本上,教师边巡视边批改,对做得不对的,让他们说说是怎样做的,看看自己做得对不对。给出 2、3、4、6 四个数,让学生组成不同的比例(不要求举全)。P36练习六的第12 题。对于能组成比例的四个数,把能组成的比例写出来。组成的比例只要能成立就可以。第 4 小题,给出的四个数都是分数,在写比例式时,也要让学生写成分数形式。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5 页,共 8 页 -第二课时2、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1)教学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教师:同学们能正确地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了,那么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请同学们翻开教科书P34,看看什么叫比例的项、外项、内项。指名让学生指出板书中的比例的外项、内项。(2)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师:我们知道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那么比例有什么性质呢?现在我们就来研究。(在比例的意义后面板书:比例的基本性质)请同学们分别计算出这个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和两个外项的积。教师板书:两个外项的积是805 400 两个内项的积是2200 400“你发现了什么?”(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板书:8052200“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是这样的呢?”让学生分组计算前面判断过的比例式。通过计算,大家发现所有的比例式都有这个共同的规律,谁能用一句话把这个规律说出来?最后教师归纳并板书出: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6 页,共 8 页 -项的积。并说明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质又是怎样的呢?”(指着80:2 200:5)教师边问边改写成:280=5200“这个比例的外项是哪两个数呢?内项呢?”“因为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所以,当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等号两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的积怎么样?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质就是等号两端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积相等。3巩固练习。前面要判断两个比是不是成比例,我们是通过计算它们的比值来判断的。学过比例的基本性质以后,也可以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判断两个比能不能成比例。(1)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3:4 和 6:8 能不能组成比例。(2)P34“做一做”。三、巩固深化,拓展思维1、说说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2、填空5:2=80:()2:7=():5 1.2:2.5=():4 3、先应用比例的意义,再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那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7 页,共 8 页 -(1)6:9和 9:12 (2)1.4:2 和 7:10 (3)0.5:0.2和85:414、下面的四个数可以组成比例吗?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2、3、4 和 6 四、全课小结,提高认识通过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什么是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做什么?板书设计:P3234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比例也可以写成:4060=10156.14.2=4060布置作业:课后反思: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8 页,共 8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