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研究与区域规划教学大纲-(7页).doc
-区域研究与区域规划教学大纲-第 7 页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课程教学大纲(Regional Analysis and Planning)一、课程基本情况开课单位:设计系课程代码:082033课程学时:96课程学分:6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经济学基础、城市地理学、环境规划学适用专业:城乡规划专业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1.区域研究与区域规划,杨培峰、甄峰、王兴平、江苏,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1.22.区域研究与区域规划,彭震伟,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社,1998.83.区域分析与规划,吴殿廷,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4.区域规划原理与方法,魏清泉,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45.城市社会学,顾朝林,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二、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的区域研究与区域规划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一门应用性理论课程。是在学习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经济地理学等专业基础课程的基础上而开设的。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为今后学习有关专项规划等方面的后继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有关区域发展、区域规划方面的基本知识,为从事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打下基础,也可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三、课程内容、基本要求和学时(一)课程内容和基本要求第一章 绪论(14课时)第一节区域及相关概念(2课时)1. 掌握区域的概念划分及特性2. 了解区域研究的发展第二节区域研究及区域规划的任务(4课时)1.掌握区域研究的意义、任务,区域规划的任务,区域研究与区域规划的关系第三节区域规划与其他层次规划的关系(4课时)1.理解区域规划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关系,区域规划与国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区域规划与其他规划的关系第四节区域规划的发展回顾及展望(4课时)1.了解区域规划的演变历程,区域规划的趋势及展望第二章 区域规划理论(16课时)第一节区域规划理论的框架及演进(4课时)1.理解区域规划理论特征,结构框架及演进特征第二节区域规划理论体系(6时)1.理解区位论的发展阶段及各阶段特征2.理解区域发展理论,区域规划程序理论第三节区域规划理论新发展6课时)1.理解信息化、全球化及其他重要因素对区域规划理论发展的影响2.理解及掌握区域规划理论的发展态势第三章 区域研究及区域分析( 18课时)第一节区域系统及其发展要素(2课时)1.理解区域系统及发展要素第二节区域经济发展分析(4课时)1理解按不同的标准对社会各行各业进行归并分类方法2.理解围绕产业结构合理性为中心的,对影响区域产业结构的因素、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条件、产业结构演化的趋势等问题的分析第三节区域社会发展分析(4课时)1.掌握人口结构的概念、分类及城市化的定义、类型与测度2.掌握劳动力的概念及其构成3.掌握社区的概念、类型、分类及社区的发展分析第四节区域发展支撑系统分析(4课时)1.掌握对区域发展各支撑系统的分析第五节区域研究的主要方法(4课时)1.掌握区域研究的主要方法第四章 区域规划编制内容与程序( 18课时)第一节概述(4课时)1.掌握区域规划编制的内容、重要性、区域规划编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区域规划编制的重点第二节主要内容(6课时)1.理解区域发展的SWOT分析2.掌握区域发展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发展战略、总体布局、整成系统、空间管制、及规划实施第三节工作程序(4课时)1.掌握区域规划编制的工作程序及其内容第四节成果表达(4课时)1.掌握区域规划的成果表达第五章 区域规划主要类型与案例( 20课时)第一节区域规划类型(4课时)1.掌握区域规划按照不同的规划区域和规划主体划分的类型第二节综合规划(8课时)1.掌握国土规划的概念、发展及演变1.掌握我国国土规划的编制内容和程序1.掌握城镇体系规划的概念、发展、地位与作用及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内容1.掌握当前的区域规划的特点、编制内容及程序第三节专项规划(8课时)1.掌握产业及产业规划的概念、区域产业结构的演变、产业规划的性质与地位与其他规划的关系及目前存在的问题2.掌握产业规划编制的原则、程序、主要内容及其发展趋势3.掌握不同尺度的空间发展规划的内容4.掌握我国空间发展规划的内容和方法5.掌握土地利用规划的概念、分类和原则,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原则及内容6.掌握区域交通规划的概念、构成要素及各子规划的规划内容和原则7.掌握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第六章 区域规划管理与法规( 10课时)第一节区域规划法制建设(2课时)1.理解国外区域规划法制建设过程第二节我国区域规划相关法律法规(4课时)1.理解我国城乡规划法制建设过程2.理解我国城乡规划法和区域规划法制建设的关系第三节区域规划管理(4课时)1.理解区域规划管理的程序(二)学时分配章次一二三四五六合计学时14161818201096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由于在教学内容上,区域分析与规划突出区域经济学、地理学、管理学等相关区域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课程的理论新、信息量大,有利于学生基本理论学习的提高。要求学生多浏览相关书籍如:经济学基础、人文地理学、城市地理学、环境规划学土地利用与评价等书籍。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强调课堂教学与学生大量阅读有关文献、课堂讨论的有机结合。在教学手段上,引进调查研究、分析软件等手段辅助课堂教学。五、其他说明撰写人: 齐霁 教研室主任: 姜杨 系主任: 卞伟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课程教学大纲(Regional Analysis and Planning)一、课程基本情况开课单位:设计系课程代码:082033实验学时:96课程学分:6实验属性:非独立设课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经济学基础、城市地理学、环境规划学适用专业:城乡规划专业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1.区域研究与区域规划,杨培峰、甄峰、王兴平、江苏,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1.22.区域研究与区域规划,彭震伟,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社,1998.83.区域分析与规划,吴殿廷,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4.区域规划原理与方法,魏清泉,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45.城市社会学,顾朝林,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二、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的区域研究与区域规划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一门应用性理论课程。是在学习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经济地理学等专业基础课程的基础上而开设的。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为今后学习有关专项规划等方面的后继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有关区域发展、区域规划方面的基本知识,为从事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打下基础,也可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三、课程内容、基本要求和学时表一:实验项目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学时实验基本要求实验类型备注1交通条件的改变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掌握区域的支撑系统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综合型2区域规划文本的编写掌握区域规划文本的编写内容综合型3如何在土地利用规划中有效的协调生态、环境和资源掌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原则综合性表二:实验教学仪器设备情况序号主要仪器设备、软件台(套)数备注1A3纸张,针管笔,word12A3纸张,针管笔,word13A3纸张,针管笔,word1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通过快题设计训练和评析整合课程体系完成教与学的过程。采用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的办法,注重实务教学。要抓住课堂教学这一主要环节,注意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必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做到既注视理论教学,又注重实务操作,根据课程内容,有计划地布置课内作业和案例,锻炼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五、其他说明撰写人: 齐霁 教研室主任: 姜杨 系主任: 卞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