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复习备考冲刺:2022年浙江高考诗歌鉴赏题复习策略.docx
高考诗歌复习备考冲刺:2022年浙江高考诗歌鉴赏题复习策略诗歌理解与鉴赏是高考语文必考题型,也是新课标语文课程“综合性与实践性” 特点的集中表达,在考题难度和复杂性方面师生都不可掉以轻心。因此,在高考备考 中要严阵以待,全面准备,专业应答;防止简单套作和片面解读。形式:预计今年将维持诗歌考查形式的稳定,即对内容理解和艺术鉴赏方面进行 考查,分值不变(2+4=6分)。方向:预计将继续遵循“整体性” “复合性” “综合性”的思路。一、“整体性”:看一首诗歌不能只看一个意向、一个句子,要从整首诗去把握。 比方诗歌的题目与主题的关系,诗歌结构与手法的关系,诗歌形象与手法的关系,情 感与表现说法的关系等。切记从整体感知,不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2018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2个小题。送王昌龄李顽漕水东去远, 淹留野寺出, 前望数千里, 夕阳满舟楫, 举酒林月上,送君多暮情。向背孤山明。中无蒲稗生。但爱微波清。解衣沙鸟鸣。夜来莲花界,梦里金陵城。叹息此离别,悠悠江海行。【注】莲花界:佛寺,诗中指洛阳白马寺。19 .“淹留野寺出” 一句中“淹留”的意思是 ,表达出诗人 的心情。20 .这首诗与柳永雨霖铃词都运用了点染手法,试赏析本诗的点染手法。(2)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所蕴含的思想情感。(4分)【参考答案】(1)流水;白云(2分)(2)点明渔父(隐土)居住的环境是与世隔绝、远离红尘的“世外桃源”,表 现其对所处环境的喜爱、自豪之情;写出渔父(隐士)超然尘世的情怀和隐逸的情 趣。(4分)2007年高考浙江卷】16.阅读下面三篇作品,然后回答以下问题。(6分)乌衣巷/ (唐)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人月圆/(金)吴激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中吕山坡羊燕子/(元)赵善庆来时春社,去时秋社,年年来去搬寒热。语喃喃,忙劫劫,春风堂上寻王谢, 巷陌乌衣夕照斜。兴,多见些;亡,都尽说。注北宋亡后,吴激被迫仕金。在一农宴喜上.偶遇流落为歌姬的宋朝宗室 女子,遂有此作。春社、秋社:古时祭祀土神一般在立春和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 分别称春社和秋社。劫劫:匆忙急切的样子。这三篇作品均通过_的意象,表达了深沉的之感。(2分)(2)请简要赏析这三篇作品的表现手法及语言特色。(4分)【参考答案】(1)燕子;兴亡(2)刘诗今昔对照,寓情于景,含蓄深沉,表达了咏史诗的特色。吴词剪裁 唐人诗句抒亡国隐痛,温婉悲凉,凸显婉约词的正宗风韵。赵曲以议论作结,点破 兴亡,明快直露,有浓郁的散曲风味。【2008年高考浙江卷】16.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以下问题。(6分)日幕倚杖水边(金)王寂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慢迟。注此诗为王寂被贬官至河南蔡州时所作。(1)此诗颔联以 和 两位被贬异乡的古人自况,用典精当, 对仗工整。(2分)(2)指出“羁绪”在全诗中的具体内容,并简要赏析首联在写法上的特点。(4 分)【参考答案】屈原;白居易内容:漂泊的旅思;谪官的愁思;秉道直行的信念和内心不被理解的苦 闷;年华易逝的伤感;宦海浮沉的厌倦。特点:触景生情,以萧瑟凄清之景引发诗人的纷乱愁思;以“羁绪”领起全 篇。2009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223题。(6分)踏莎行雪中看梅花(元)王旭两种风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萼。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虽是一般,惟高一着。雪花不似梅花薄。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注】萼:花萼。这里指花瓣。22 .词中的“两种”指的是 , “一家”指的是o (2分)23 .指出这首词的写作手法并简析作者的情感。(4分)【参考答案】24 .梅花与雪花大自然25 .手法:比照(反衬)情感:对梅与雪的品格有所褒贬,突出了对梅花的喜爱和赞赏之情。2010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223题。(6分) 定林 宋王安石 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 因脱水边屐,就敷岩上衾。但留云对宿,仍值月相寻。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注】定林:寺院名,位于金陵(今南京)。作者罢官后常到此游憩。仍:又。26 .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3分).诗人为什么认为“悲虫”也会有“好音”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3分) 【参考答案】22 .运用拟人手法,诗人把“云”、和“月”人格化。诗人欲和白云对宿,又逢明 月向寻,写出在定林流连忘返的愉悦心境。23 .诗人罢官后,寄情自然,认为只要超越凡尘,便能随处得到自己的快乐,即使 悲鸣的虫声也是美妙的音乐。2011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2题。(7分)蝶恋花-出塞清纳兰性德今古河山无定拒,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21 .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 (3分)22 .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4分)【参考答案】23 .总领全词,点明主旨;议论开篇;奠定感情基调。24 .以情相问,以景作答化抽象之情为形象之景,增强了全词的抒情效果“深山” “夕照”“秋雨”二个意象连用,委婉地表达出词人心中的孤寂、惆 怅之情。2012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2122题。(7分)未展芭蕉(唐)钱翊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金)元好问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21 .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工状态的植物,均以 一词表达诗人的爱怜之情。(2分)22 .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5分)【参考答案】23 .还未展开;芳心24 .第一首诗巧妙运用比喻,如将未展芭蕉比作未燃的蜡烛、未拆封的书札,又把 它比较成芳心未展的少女。用“东风暗拆”想象芭蕉终于展开,不仅传神,而且传达 出美好的情思。第二首诗运用衬托、比较、比照等手法,不仅表现了海棠的天然之美, 更赋予海棠一种沉稳独立、自主自爱的品格。2013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122题。(7分)秦中吟歌舞唐白居易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贵有风雪兴,富无饥寒忧。 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朱轮车马客,红烛歌舞楼。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秋 宫为主人,廷尉居上头。日中为一乐,夜半不能休。岂知阕乡狱,中有冻死囚。【注】阕(w6n)乡:旧县名。白居易有奏阕乡县禁囚状,详述了无辜妇孺 被关进阕乡狱并遭受迫害的惨状。21 .这首诗揭露了中唐尖锐的社会矛盾,表现出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情,与杜甫名 句“,” 一脉相承。(2分)22 .赏析这首诗比照艺术的特色。(5分)【参考答案】23 .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2分)24 .从结构上看,开头两句兴起全篇,接下来十四句详写统治者骄奢侈靡的生 活,而结尾仅用两句描述“冻死囚”,文势陡急,有一落千丈之势。从艺术效果看, 前面十四句通过层层铺叙、渲染,为结尾一幕作艺术的铺垫,前后构成强烈、鲜明的 比照,震撼人心。(5分)【2014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2122题。(7分)溪行逢雨与柳中庸唐李端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三峡吟南宋徐照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注】上有青枫林:楚辞招魂中有“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 心”句。21 .这两首诗都以 来写愁。(2分)22 .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抒情手法的差异。(5分)【参考答案】23 .猿声解析此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两首诗都是借物抒情,它们共有的意象是猿, 并且都提到了猿声。24 .第一首寓情于景,“昏”“繁”二字点明了愁;第二首景不显愁,借典故写愁。第一首以“那堪”唱叹抒情;第二首以理写愁,辨析猿声“不自愁”,愁在人心。解析此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从表现手法上看,第一首 借景抒情,第二首可以根据注解的提示,使人想到化用前人诗句,化用前人诗文也是 用典。从表达方式上看,第一首未着一 “愁”字,比较内敛;第二首末句表达情感明 朗,议论与抒情兼而有之。【2015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2题。(7分)木兰花慢-赠弹琵琶者爱当坤年少,将雅调,寄幽情。尽百喙春和,群喧夜寂,老凤孤鸣。都来四条弦 里,有无穷、旧谱与新声。写出天然律吕,扫空眼底藁筝。落红。天气暖犹轻。洗耳为渠听。想关塞风寒,涪阳月色,似醉还醒。轩窗静来 偏好,到曲终、怀抱转清楚。相见今朝何处,语溪乍雨初晴。注:律吕,此指乐律或音律。藁,一种弦乐器,如筝。 语溪,溪水名,在今浙 江桐乡。21 .下片“涪阳月色”语出白居易琵琶行,写出白诗中与此句匹配的相关诗句。(2分)(1)(2)22 .分析上片与下片对琵琶演奏描写角度的差异。(5分)【参考答案】23 .潺阳江头夜送客(谪居卧病潺阳城/渭阳地僻无音乐)别时茫茫江浸月(唯见江心秋月白/绕船月明江水寒/春江花朝秋月夜)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熟悉白居易琵琶行的相关语句,从中找出和“潺阳” “月”相关的诗句。24 .上片从乐曲方面来描写(乐曲的演奏者、乐曲旋律的复杂变化、乐曲声律 的高雅等),侧重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下片从听者方面来描写(气氛感受、典故联想、景色渲染等),侧重侧面描 写、间接描写。解析解答此题,要在读懂诗句大意的基础上进行,注意根据词的上下阙描写的 内容进行分析,注意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2016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2题。(7分)北来人二首/ (宋)刘克庄试说东都事,添人白发多。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胡运占难久,边情听易讹。凄凉旧京女,妆髻尚宣和。十口同离他,今成独雁飞!饥锄荒寺菜,贫着陷蕃衣。甲第歌钟沸,沙场探骑稀。老身闽地死,不见翠銮归!【注】东都:指北宋都成汴梁。宣和:宋徽宗年号。25 .赏析第一首中的画线句。(3分)26 .这两首诗在叙事上有何特色?试作简要分析。(4分)【参考答案】27 .运用对仗(对偶)、拟人的手法,借陵园、宫殿的荒凉残破之景,抒亡国之 痛,情景交融。解析综合赏析诗句注意从意境的创设、构思的精巧、手法的运用和情感的表达 的角度进行分析。鉴赏文学作品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8 .以比照加强叙事的抒情效果。用权贵歌舞宴饮,不问军情与百姓心系故国 作比照,表达忧国忧民之情;以主人公一家亡国前后境况的比照,表现百姓流离之苦。 以“北来人”的口吻叙事,表达情感显得更真实、自然。叙事中流露出个人的情 感。如“今成独雁飞”流露了主人公家破人散的凄凉与孤独。解析注意叙事过程中运用的手法和叙事的顺序等。鉴赏文学作品形象、语言和 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017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以下这首诗,完成1920题。(8分)采地黄者/白居易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 采之将何用,持以易 备用粮。凌晨荷插去,薄暮不盈筐。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与君啖肥马,可使 照地光。 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注】地黄:玄参科植物名,其根可入药。插:也同“锚” 。铁锹。19 .本诗前八句叙写,后六句叙写 ,反映了中唐时期悲惨的社会现实。(2分)20 .这首诗的表达与比照手法特色鲜明,试做赏析。(6分)【参考答案】19 .采地黄卖地黄20 .表达:以采地黄者的口吻表达,虽无一字怨语,读来却愈觉辛酸。以时间顺序来表达事情开展过程,层层深入,脉络清楚,给人以清晰而深刻的 印象。从头到尾都是客观表达。诗人寓情于事,貌似不动声色却渗透自己的爱憎之情。比照:朱门与农家、白面郎与采地黄者、肥马食地黄与采地黄者饥肠无食等对 比,揭露了贫富差距。着重突出“人不如马”,加强了比照效果,揭露深刻,批判的锋芒更加犀利。解析19.试题分析:此题既考查分析诗歌的结构思路,又考查评价诗歌的思 想内容的能力,因题干中已经指出“前八句”和“后六句”,所以此题侧重考查对诗 歌内容的理解和归纳。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0.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018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2个小题。(8分)送王昌龄李顽漕水东去远,淹留野寺出,前望数千里,夕阳满舟楫,举酒林月上,夜来莲花界,送君多暮情, 向背孤山明, 中无蒲稗生, 但爱微波清, 解衣沙鸟鸣, 梦里金陵城叹息此离别,悠悠江海行。【注】莲花界:佛寺,诗中指洛阳白马寺。19 .“淹留野寺出” 一句中“淹留”的意思是_A,表达出诗人 的心情。20 .这首诗与柳永雨霖铃词都运用了点染手法,试赏析本诗的点染手法。 【参考答案】19 . (1)久留(逗留)(2)依依不舍(2分)20 .“送君多暮情”句点出了伤别之情。“淹留野寺出”至“梦里金陵城” 十句,层层铺写暮景,满篇幽淡惆怅,字字都是“暮情”,有力渲染烘托了离情。 结尾“叹息此离别”再次点明别离之情,“悠悠江海行”表达对朋友孤身远去的不舍。(6分)2019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920题。(8分)早秋过龙武李将军书斋(唐)王建高树蝉声秋巷里,朱门冷静似闲居。重装墨画数茎竹,长著香兼一架书。语笑侍儿知礼数,吟哦野客任狂疏。就中爱读英雄传,欲立功勋恐不如。19.诗题中“过”字的意思是o首联中“” 一词点出了李将的地位。(2分)20.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塑造李将军的独特形象的?请结合诗句分析。(6 分)【参考答案】19.造访;朱门20.通过环境描写,如“高树蝉声” “冷静似闲居”和“重装墨画” “香兼一 架书”,分别写出了将军住处的清幽安静和书斋的素净雅致,表现了将军的文人趣味。 运用衬托,用“侍儿知礼数”衬托将军的文化修养。通过“吟哦”“任狂疏”“爱 读英雄传”等动作、神态描写,写出了李将军的豪放和志趣。解析19.此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借助诗歌的词、句 理解诗句大意,然后才能准确作答。题目的意思是,早秋时节去到龙武李将军书斋去 拜访他,“过”的意思为“拜访”。首联的意思是,蝉声从树梢传来,深巷中的红漆 大门前如此的冷清,好像主人在闲居之中。“朱门”指贵族豪富之家,这一词点出了 李将军的地位。20.此题考查鉴赏作品文学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应先明确人物描 写手法直接描写和侧面烘托,然后结合相关诗句,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特点。诗歌 前两联属于环境描写,首联描写了李将军宅院的外部环境,“蝉声”“秋巷”“冷静” 渲染了清幽宁谧的气氛,从而烘托出宅院主人的闲适高雅;颔联描写室内家居布置, “数茎竹” “一架书”表现了室主人的高雅意趣;而颈联第一句描写有礼节的侍从, 是为了衬托李将军的知礼有涵养。这些诗句都属于侧面描写。最后三句那么是对李将军【参考答案】19 .(1)久留(逗留)(2)依依不舍20 .“送君多暮情”句点出了伤别之情。“淹留野寺出”至“梦里金陵城” 十句,层层铺写暮景,满篇幽淡惆怅,字字都是“暮情”,有力渲染烘托了离情。 结尾“叹息此离别”再次点明别离之情,“悠悠江海行”表达对朋友孤身远去的不舍。【分析点染手法其实要指出哪里是“点”哪里是“染”,即点题句和渲染或铺叙 句,这就必须从全诗来看。此题已经变相涉及主题(感情)和技法两方面。】2019年浙江卷分析李将军形象也是要从整体关照的,这样的例证非常多。二、“复合性”:考查的时候不是考查一种表现手法,而是考查两种手法;或者 考查诗歌之间的比较,或者诗歌内部首尾或前后之间的比较。1.考查两种表现手法2017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以下这首诗,完成1920题。(8分)采地黄者/白居易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 采之将何用,持以易 可用粮。凌晨荷插去,薄暮不盈筐。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与君啖肥马,可使 照地光。 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注】地黄:玄参科植物名,其根可入药。插:也同“锚”。铁锹。20.这首诗的表达与比照手法特色鲜明,试做赏析。(6分)【参考答案】20.表达:以采地黄者的口吻表达,虽无一字怨语,读来却愈觉辛酸。以时间顺序来表达事情开展过程,层层深入,脉络清楚,给人以清晰而深刻的 印象。从头到尾都是客观表达。诗人寓情于事,貌似不动声色却渗透自己的爱憎之情。比照:朱门与农家、白面郎与采地黄者、肥马食地黄与采地黄者饥肠无食等对 比,揭露了贫富差距。着重突出“人不如马”,加强了比照效果,揭露深刻,批判 的锋芒更加犀利。的直接描写,“吟哦” “任狂疏”这些动作描写写出了李将军的洒脱豪放,“爱读英 雄传”“欲立功勋恐”写出了李将军的远大理想和追求。总之,这首诗通过直接描写 和侧面烘托两种手法,塑造了一位情趣高雅、知礼有涵养、洒脱豪放、心怀远大理想 和追求的将军形象。据此组织答案即可。2020年高考浙江卷】(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920题。(8分)秋江送别唐王勃归舟归骑俨成行,江南江北互相望。谁谓波澜才一水,已觉山川是两乡。送柴侍御唐王昌龄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19 .这两首送别诗在情感上,秋江送别突出 ;而送柴侍御突 出 ,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假设比邻”情怀类 似。(2分)20 .前人评送柴侍御“翻新脱妙”。比较秋江送别与送柴侍御两诗 的后两句,分析后者写法的妙处。(6分)【参考答案】19. (2分)感伤;达观20. (6 分)意象运用上,王勃诗的意象隐于句内;王昌龄诗将青山、明月两个意象前置, 形象鲜明突出,富有象征意义(青山象征思念,明月暗示友情),意境开阔。空间处理上,王勃诗化近为远,强调心理距离之远,为送别诗传统写法(如谢 跳诗有“何况隔两乡”);王昌龄诗那么化远为近,强调心理距离之近,是创新性的表 达。抒情方式上,王勃诗以议论直接表达,意尽句中;王昌龄诗融情入景,反诘收 尾,余韵悠长。2021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1920小题。意难忘-山家清吴伟业村坞云遮,有苍藤老干,翠竹明沙。溪堂连石稳,苔径逐篱斜。文木几,小窗纱, 是好事人家。启北扉,移床待客,百树梅花。衰翁健饭堪夸。把瘦尊茗碗,高话桑麻。穿池还种柳,汲水自浇瓜。霜后橘, 雨前茶,这风味清佳。喜去年,山田大熟,烂煽生涯。【注】瘦尊,即瘦樽 用鹿瘤状木根所制的酒杯。19 .词中“衰翁”的身份是o下片中“” 一词点出山家的生活状态,可谓词眼。20 .分别赏析上片的写景艺术和下片的叙事艺术。【参考答案】19 . (1)隐土(农夫)(2)烂漫20 .写景艺术:由远及近,由外到内。从村坞、山家到室内,步移景换。意 象丰密,色彩和谐。“苍藤老干” “翠竹明沙”,构成明净清幽之境。以动写静, 动静结合。如“苔径逐篱斜”。叙事艺术:比照衬托。如“蓑翁”与“健饭”。铺陈写实。如“高话”以下, 一一叙写山家生活。以农家话语写自适情态。如“汲水自浇瓜”。【此题目考查了表达与比照两种手法。】2.考查两首诗歌的比较【2020年高考浙江卷】(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920题。(8分)秋江送别唐王勃归舟归骑俨成行,江南江北互相望。谁谓波澜才一水,已觉山川是两乡。送柴侍御唐王昌龄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19 .这两首送别诗在情感上,秋江送别突出_;而送柴侍御突出,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假设比邻”情怀类似。(2分)20 .前人评送柴侍御“翻新脱妙”。比较秋江送别与送柴侍御两诗 的后两句,分析后者写法的妙处。(6分)【参考答案】19. (2分)感伤;达观20. (6 分)意象运用上,王勃诗的意象隐于句内;王昌龄诗将青山、明月两个意象前置, 形象鲜明突出,富有象征意义(青山象征思念,明月暗示友情),意境开阔。空间处理上,王勃诗化近为远,强调心理距离之远,为送别诗传统写法(如谢 月兆诗有“何况隔两乡”);王昌龄诗那么化远为近,强调心理距离之近,是创新性的表 达。抒情方式上,王勃诗以议论直接表达,意尽句中;王昌龄诗融情入景,反诘收 尾,余韵悠长。【此题目考查了主旨(情感)方面两首诗的不同,以及写作手法的妙处。】3 .考查诗歌内部首尾或前后的比较2021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意难忘山家清吴伟业村坞云遮,有苍藤老干,翠竹明沙。溪堂连石稳,苔径逐篱斜。文木几,小窗纱, 是好事人家。启北扉,移床待客,百树梅花。衰翁健饭堪夸。把瘦尊茗碗,高话桑麻。穿池还种柳,汲水自浇瓜。霜后橘, 雨前茶,这风味清佳。喜去年,山田大熟,烂煌生涯。【注】樱尊,即瘦樽,用瘦瘤状木根所制的酒杯。19 .词中“衰翁”的身份是 。下片中“” 一词点出山家的生活状态,可谓词眼。20 .分别赏析上片的写景艺术和下片的叙事艺术。【参考答案】.隐士(农夫);烂漫19 .写景艺术:由远及近,由外到内。从村坞、山家到室内,步移景换。意象 丰密,色彩和谐。“苍藤老干” “翠竹明沙”,构成明净清幽之境。以动写静,动 静结合。如“苔径逐篱斜”。叙事艺术:比照衬托。如“蓑翁”与“健饭” o铺陈写实。如“高话”以下, 叙写山家生活。以农家话语写自适情态。如“汲水自浇瓜”。【此题考查了上片的写景艺术和下片的叙事艺术,是对诗歌全面的考查,也是变 相的比较考查。】三、综合性:赏析类题目要关注内容、手法和效果,不能仅仅就某一个方面分析, 需要综合考虑艺术效果(主题、意图、作用与阅读感受、意境气氛)及达成方式。【2019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920题。(8分)早秋过龙武李将军书斋(唐)王建高树蝉声秋巷里,朱门冷静似闲居。重装墨画数茎竹,长著香兼一架书。语笑侍儿知礼数,吟哦野客任狂疏。就中爱读英雄传,欲立功勋恐不如。19 .诗题中“过”字的意思是o首联中“_” 一词点出了李将 的地位。(2分)20 .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塑造李将军的独特形象的?请结合诗句分析。(6 分)【参考答案】21 .造访;朱门22 .通过环境描写,如“高树蝉声” “冷静似闲居”和“重装墨画” “香兼一 架书”,分别写出了将军住处的清幽安静和书斋的素净雅致,表现了将军的文人趣味。 运用衬托,用“侍儿知礼数”衬托将军的文化修养。通过“吟哦”“任狂疏”“爱 读英雄传”等动作、神态描写,写出了李将军的豪放和志趣。【考查诗歌手法和塑造形象之间的相关知识和效果。这类鉴赏题往往既要分析手” “形象生动” “形象生动”法,还要答出具体的效果,切忌贴标签,扣帽子,如仅答“深化主题“突出强调”,缺乏具体对应的内容。】另外,需要注意的是:1 .内容理解题要结合上下文等语境以及题目、注释等隐性信息作答。如2019年 的“早秋过龙武李将军书斋”中的“过”带了 “书斋”这样的宾语,自然是“造 访、拜访”的意思。再如2021年的“衰翁健饭堪夸。把瘦尊茗碗,高话桑麻。【注】 瘦尊,即瘦樽,用瘦瘤状木根所制的酒杯”等信息(“健饭” “瘦尊”“话桑麻”) 可以推测“衰翁”是农夫。2 .艺术欣赏题要有观点,有分析,有依据。一般先概括后分析,写出效果。如2021 年赏析下片的叙事艺术。答案为“叙事艺术:比照衬托。如蓑翁'与健饭'。 铺陈写实。如'高话'以下,一一叙写山家生活。以农家话语写自适情态。如汲 水自浇瓜'。”再如2019年“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塑造李将军的独特形象的?请 结合诗句分析”。答案为:通过环境描写,如“高树蝉声”“冷静似闲居”和“重 装墨画”“香兼一架书”,分别写出了将军住处的清幽安静和书斋的素净雅致,表现 了将军的文人趣味。运用衬托,用“侍儿知礼数”衬托将军的文化修养。通过“吟 哦”“任狂疏” “爱读英雄传”等动作、神态描写,写出了李将军的豪放和志趣。3 .切忌狭隘理解诗歌及诗歌鉴赏,相关知识体系要健全,注意具体诗歌特点。如 内容方面不仅关注意象,手法方面不仅关注修辞手法、借景抒情等,表达方式不仅关 注抒情方式,还有叙事、议论、描写等方面。如2020年高考浙江卷第2题可以从内容 (意象及处理方式)、情感(心理)、手法(表达方式、句式和语序、语气、语言色 彩等)等方面分析。如果看见是写景抒情诗就机械地罗列“借景抒情” “比照衬托” “比喻拟人”那么往往南辕北辙、文不对题。诗歌特点,在体裁方面,除了关注我们熟悉的抒情诗,还有关注叙事诗;除了关 注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还要关注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讽 喻诗。(1)怀古诗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 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人遭遇,理 想和现实的矛盾,年过半百,功业无成。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 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表达,诗 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如,刘禹锡的乌衣巷, 今昔比照,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2)咏物诗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 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 比等表现手法。(3)山水田园诗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开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 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 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4)边塞诗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开展到唐代,由于战争仍频,统治者重 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 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开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 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5)行旅诗和闺怨诗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 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 中怀人。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或托物传情,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6)送别诗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兴旺,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 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 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 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说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 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抚慰,有的兼而有之。(上面蓝色字体局部摘录自“百度知道诗歌分类有哪些?”。地址 s :/zh i dao. baidu. com/quest i on/1890951 776491 225548. html )高考诗歌题充分表达了新课标语文课程“综合性与实践性”的特点,其难度不能 低估。滴水藏海,诗歌是语言王冠上最璀璨的明珠,其浓缩性、深邃性、丰富性和艺 术性不容小觑。即使是写景艺术也与远近、内外、高低、点面等视角方面的技巧,还有动静、疾 徐、冷暖等感受方面的技巧,以及意象疏密、色彩浓淡和谐,描写点染、勾描,选景 冷峻壮阔,抒情曲直显隐等知识与技法。诗歌不仅是语言内容的艺术,还是语言形式的艺术,其节奏感和音乐性不可忽视, 如叠词双声、铿锵婉转、押韵平仄、整齐匀称与参过失落、口语平易与雅言精巧等也 要准备。附录:浙江省高考语文诗歌题汇编(2004-2021年)2004年高考浙江卷】16.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以下问题。(6分)菩萨蛮/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 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2分)(2)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 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参考答案】“空字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 主题更加鲜明。游子思归乡: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 家人盼望自己归去的情景;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 思 妇盼归人:上片写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念游子;最后两句写思妇设想游人归途艰难,感叹相逢无期。二者兼有:全词以游子思归 乡和思妇盼归人相互渲染,传达了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思。2005年高考浙江卷】16.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以下问题。(6分)齐安郡中偶题/杜牧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暮热游荷池上/杨万里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_A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 为诗歌的主要意象。(2分)(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 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参考答案】16. (1)黄昏西风(2分)(2)拟人表现手法。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 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消沉。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 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4分)【2006年高考浙江卷】16.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以下问题。(6分)正官叨叨令/无名氏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青山隔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说与你 寻不得也么哥,寻不得也么哥,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注侬:我 鹦鹉洲:此处为“渔父居处”的代称。(1)本曲前四句运用丰富的意象勾勒出一幅美丽的自然图景,其中 意 象表达出温润柔美的特征,而 意象那么给人以飘逸渺远的感受。(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