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策略研究》结题报告.docx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策略研究研究报告课题立项单位:*县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 课题负责人:*县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 *课题组成员:*县*镇中*县*实验学校*县*乡一初中*结题时间:二o一七年十二月各位同学:你们好!我们正在对初中语文课堂导入的特点及方法开展调查研究, 为更好地了解语文课堂导入的教学效果,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同学们的 学习成绩,本课题组特设计了此份问卷,希望你们能协助我们完成这份问 卷。该问卷大约需要花费15分钟,希望你能认真地完成全部问卷。谢谢支 持!1 .你对语文感兴趣吗?()A、非常感兴趣B、兴趣一般C、不太感兴趣D、一点也不感兴趣2 .上语文课时你能很快进入到学习状态么?()A、很快B、一般C、较慢D、很长时间3 .你的语文老师在刚刚开始上课时,一般是如何引导:()A、直接让同学们打开书本,讲新课B、简要复习上节课内容C、先给我们讲讲故事或做些有趣的事D、先问我们一些与新课文有关的问题4 .你知道课堂导入是什么吗?()A、老师在上新课前的小故事之类的B、老师强调上课的纪律要求C、老师在上课时先出示课堂目标D、与课文有关的音乐、图片、视频等5 .你认为老师在上课前有必要导入吗?A、非常有必要B、一般C、没有必要,直接读书就好D、无所谓6 .你的语文老师上课时是否善于运用各种导入方法?()A、善于B、有导入,但没新意C、偶尔有导入D、滥导误导学生7 .你的语文老师在上课时所用的导入,你听得懂吗()A、都听得懂B、想一下才明白C、有时候听不懂D、常常不知道他说什么8 .你的语文老师在上课时所用的导入,你喜欢吗?()A、都很喜欢B、有趣的就喜欢C、一般般D、不喜欢9 .当语文老师在导入新课时,你一般()A、聚精会神地听 B、在找语文课文C、在开小差D、在想课间的活动10 .导入新课,你喜欢哪些方法?(可多选) ()A、故事导入B、设疑导入 C、音乐导入D、视频导入E、其他11 .语文课堂导入应该具备哪些特点?(可多选)()A、启发性B、趣味性C、新颖性D、审美性E、其他12 .你的语文老师在上课时所用的导入,能否激发你学习这节语文课的兴趣?()A、完全激发B、有点兴趣C、没变化D、更加没兴趣13 .当你解决了导入所设计的问题还有兴趣听课吗?()A、当然有兴趣B、有点兴趣C、一般般D、没兴趣了14 .你觉得你的语文老师的导入时间()A、时间很长B、时间刚好C、时间太短了D、没有导入15 .你认为语文课导入应该用多长时间比较合适?()A、3分钟以内B、3-5分钟C、5T0分钟 D、10分钟以上16 . 一般说语文老师的导入对你这堂课学习有用吗?()A、很有用B、有点用C、没变化D、说不准17 .你认为语文老师的导入跟所学课文内容有关系吗?()A、很有关联B、有点联系C、很少联系D、没有关系18 .当老师在导入时,你是否能猜到老师的目的?()A、完全可以 B、常常可以C、一般可以D、不能19 .你希望你的老师有课堂导入吗?()A、非常渴望B、希望有C、没有关系 D、不希望,浪费时间20 .你有没有曾经向老师提出过参与导入的设计?()A、常常B、有时候C、很少D、从不21 .老师有没有找同学来配合他的导入:()A、常常B、有时候C、很少D、从不22 .你发现,在老师导入完时,同学们()A、很有兴趣上课B、都在思考老师的问题C、还是吵吵闹闹D、没变化23 .在你们的语文课堂上,同学们()A、都很活跃B、只有几个人活跃C、大家都在抄笔记D、没有理睬老师24 .在语文课堂上,你经常回答问题吗?()A、经常B、有时C、从不爱发言D、随声附和25 .你认为现阶段语文课堂的主要缺点是()A、课堂气氛不够活跃B、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C、教学方法单一D、不知道26 .你认为什么样的语文课堂导入才能激发你的学习兴趣?27 .请你举出一次自己印象最深的精彩的语文课堂导入,并简单谈一 谈你的理由。28 .请举出一次你认为效果不好的语文课的导入,并说说你的看法。本次问卷调查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共收回答卷2808份。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校语文课有导入的占72%,课堂气氛活跃的占55%,导入有新颖性、 启发性、趣味性的占52%,有导入但没有新意的占55%,偶尔有导入的占36%, 导入超过5分钟的占25%,没有导入,课堂上乱哄哄的占28%, 80%的学生 认为导入可以调动自己的学习积极性,90%的学生最喜欢激发兴趣和讲故事 导入,50%60%的学生认为课堂导入对自己有吸引力,2030%的学生认为 导入对自己无关紧要。针对以上问卷调查数据分析,我们深刻认识到学生对课堂导入的期待 很高,认为导入能提高学习兴趣。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我校部分 缺乏经验的教师导入时经常会走入一些误区,在导入环节中存在一些突出 问题,一是导入针对性不强。二是导语缺乏启发性、激励性。三是导入方 法与课型对应关系模糊。四是缺少对课堂导入效果的评价办法。为此,我们下步在初中语文课堂导入策略研究课题实验中,要坚 持以授课内容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有效性为原则,针对不同类型课 的特点,加强课堂导入有效性的研究,力争探索总结出适合不同类型课特 点的有效导入方法和教学策略。第三阶段:个案分析教学实验行动研究活动(三)活动时间:2017年3月一2017年4月活动地点:*县城关镇第一初中活动目标:开展课堂教学实验,探索总结初中语文课堂导入的原则、 方法和不同类型课选择导入方法的切入点等教学策略。课题组成员在前一阶段学习课改理论,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的基础上, 这一阶段结合初中语文教材特点,选择七年级1、3、5三个班为实验班, 进行集体备课,分头深入课堂讲授实验课。课题组成员认真研究分析初中语文教材,认为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 元,作为七至九年级阶段语文学习的入门单元,它具有定位、定势的意义, 影响深远。怎样开个好头,怎样引导新生从学会到会学,让学生成为课堂 真正的主人是一个课题组必须考虑和研究的事情。语文教学三个维度中情 感价值目标的设计给课题组成员启发很大。对于进入一个新的学习环境的 初一学生来讲,他们面对着不少的改变:思想认识、学习方法等尤为突出。 加之这一单元都是抒写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课题组成员一致认为应先从 学生的现有生活体验入手,设计一些激趣、质疑的氛围情境、谈话式的导 入方法是非常可行的。课题组长尚兴文在讲授在山的那边一课时,课前导入语是这样设 计的:“同学们,每个人在童年时代对生活都有着美好而奇妙的梦想', 对未来,都有热烈的企盼与遐思。那么,生活在大山深处的孩子,他们又 在想些什么呢?'山'那边是海吗?他们的想法,给我们又会带来怎样 的启示呢?今天,我们学习诗歌在山的那边,和山里的孩子一起,去探 寻山外那美好的世界吧”,不断的质疑和启迪,即刻引发了学生欲知下文 的强烈愿望,激起了学生的好奇感和求知欲,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学起 于思,思起于疑”,这样的课前导入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营造了和悦有 趣的课堂学习氛围,进而使学生明白了要实现理想是需要坚定的信念和不 屈的精神的人生哲理。尚兴文讲授第二篇课文时,对学生说:“同学们:你们进入了中学, 便开启了人生旅途的新起点。在这个起点上,相信你们已经有了新的憧憬 和希望,但是生活的道路往往充满了艰难与险阻,比如,家境窘困,父母 离异,智不如人,身体残疾等面对这些不利因素,你们也许感到无奈, 也许感到茫然,其实,人生路上遇到困难是很正常的,可怎么去解决呢? 今天,就让我们去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中找寻克服困难的 方法好吗? ",毕竟是孩子,话音未落异口同声“好!”这样很自然的走 近文本。通过前两课的学习,课题组成员王森对教材内容做了一下调整,在上 童趣一课时,导入语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前几天我们学的两篇文 章有些严肃,今天轻松轻松,我们还是难忘童年美好的岁月和那点点滴滴 的回忆。哪个同学想跟老师和同学说说你的童年趣事?有胆大的孩子先讲 了自己的故事,她以鼓励为主表扬一番后踊跃者不断出现。说了五、六个 趣事后她打住了: “暂停,同学们想不想了解清朝一位大文学家的童年趣 事啊? ”,可爱的同学们高高兴兴的应诺愿意,这样就顺利的转入第五课 童趣的学习。接下来课题组成员尚广义在讲短文两篇时,开始就问孩子们:沈复先 生小时候得饶蛙处且饶蛙,境界可嘉,哪位同学能告诉老师什么原因呢? 答案众说纷纭,最终有环保意识的学生说:要保护小动物。关老师以此引 发开来,可不就是珍爱生命嘛。今天,咱们一块学习蝉和贝壳从 两个小动物身上去悟出一些深刻的哲理吧。课题组成员宋清华在讲授紫藤萝瀑布时,利用多媒体展示直观图 片再与文本比较学习,学生兴趣浓厚,积极投入,整个课堂气氛浓烈,学 生主动参与的劲头十足。有同学说:老师,我们最爱上你的课了。课题组成员通过实验课教学,深刻体会到优秀的课前导入语,是上好 一节高效语文课的关键,语文教学只要紧扣教材,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课前导入中善于启发引导学生全身心的投入思考,就是一个很好的开端, 学生获得的知识很有可能影响他们的一生。课后反思:语文课堂教学有效导入应坚持以下五项基本原则:L启发性和递进性原则。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 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 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可见,能否 给学生造成“悬念”,启发他们感到“新奇”,从而激发他们自主探究是 导入成败的关键。“不愤不启,不俳不发”可以说是大教育家孔子对启发 性原则所作的精辟的阐述。所谓启发性原则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 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获得知识、发展 能力,以达到知识的正迁移。递进性原则就是指教学要循序渐进,而非跳 跃式的,要有助于启迪学生举一反三,自行类比,自行探讨,使学生“跳 一跳,摘桃子”。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并逐渐 把学生带入最佳学习状态,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潜能,是导入的的效果 最大化。2 .目的性和针对性原则。课堂导入要紧紧围绕课文中心问题,其目的性要 明确,要有助于学生初步明确本节课将要学什么、怎么学、为什么要学, 要针对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与本班学生实际,要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的 特点、心理状况、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兴趣差异等实际情况特点来设计 合适的导入形式,斟酌恰当的导入用语,采取适当的导入方法。3 .趣味性和艺术性原则。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 就会表现得主动、积极和自觉,学习时轻松愉快,学习效率就高。所以, 教师如果讲究导入的语言艺术,使导入的设计新颖有趣、生动活泼、引人 入胜,使其以鲜活轻灵的面貌出现在学生面前,使课的开始扣人心弦,并 充分发挥语文这一充满文化底蕴的独特艺术魅力去感染学生,体现语文课 堂教学的“全息性和审美化”原则,就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调 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激起思维的浪花,为整个课堂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4 .简洁性和灵活性原则。从课堂的整体结构来看,导入只是一堂课的引子。 所以导语要短小、简洁、精练,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提高课 堂教学效率。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导入语时要语言简洁,篇幅短小,切忌 冗长拖沓、繁琐复杂。一般以3分钟左右为宜,最长也不超过5分钟。时 间过长就会喧宾夺主。“导入”有法,但无定法,在教学过程中切忌生搬 硬套。在导入方式上,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本着语文课堂教学”实 践性和创造性”原则,以创新思维设计导入的内容和方式方法,既要灵活 多样,又要讲究综合,针对不同的主体变换课堂导入的方法,不能老用一 种模式,否则就起不到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导入自然就无效了。5 .关联性与机智性原则。导入的内容要与新课的重点紧密相关,能揭示新旧知识的联系。课堂是一个动态的、充满变化的环境,要善于根据课堂的 心理气氛、学生的即时状态以及教学任务和内容的变化,以旧拓新,温故 知新,合理运用教学机制,调整教学的行为方式,切忌按部就班。行动研究活动(四)活动时间:2015年5月一7月活动地点:*县城关镇第一初级中学活动目标:讲授县级观摩课、优质课,深入探索总结初中语文课堂教 学导入的方法、策略。课题组成员在总结前段讲授实验课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发扬成绩, 整改完善,以八年级语文教材为主,集体备课,讲授观摩课,优质课。课题组成员这一阶段,先在校内讲授公开课、观摩课,邀请语文学科 组全体教师参加听课、评课,然后踊跃参加县级观摩课、优质课竞赛。课 题组集体备课时,分单元研究,设计每节课课堂导语,深入探索不同类型 课导语的设计方法。例如;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堂导语是这样设计的:课题方法概括与定位导入具体描述解说16大自然 的语言师生问答导入课题同学们,前面我们学过春和 济南的冬天这两篇课文,你们还 记得里面是怎样描写小草的吗? (学生回答后老师归纳)春天小通过回忆,学生走进 文本,生活记 忆与阅读体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策略研究研究报告摘要本课题以初中一、二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紧扣语文新教材的 基本特点和教学目标,采用行动研究法,实施学习理论、教学实践、个案 实验、讨论分析、归纳提炼等步骤,探索掌握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应 遵循启发性和递进性、目的性和针对性、趣味性和艺术性、简洁性和灵活 性、关联性与机智性等五项基本原则,实施对比导入法、谈话导入法、以 旧拓新法、激趣导入法、情感共鸣法、设疑质疑法、谜语故事法、形象导 入法、即兴应变法、多媒体导入法等十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的导入方法和 四种不同文体教学导入切入点。上述五项基本原则、十种导入方法和四种不 同文体教学导入的切入点适应于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的要求。关键词语文课堂 教学导入 策略研究一、问题的提出(一)课题研究的背景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精彩恰当的课堂导入不仅带 给学生养眼、舒心、悦耳的享受,更如磁石一般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激 发着学生的求知欲,刺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为后面开展的教学奠定良好基础。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材编排的内 容比较多,容量大和教学课时紧张,很多老师对导入环节简单化处理,甚 至认为导语是可有可无的,走上讲台就单刀直入开始上课。结果使本应精 彩的导入像白开水一样,淡而无味,失去了光彩。本课题正是在这样的背 景下,为纠正导入环节存在单刀直入、呆板生硬、晦涩难懂、简单随意等 种种弊端,积极探索总结科学、艺术、精彩的导入策略而开展实验研究的。(二)概念界定草嫩嫩的,绿绿的;冬天草色暗 黄。从绿绿的知道春天到了,从 暗黄知道冬天已经来临,大自然 仿佛会告诉我们气候的信息似 的。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学习 的大自然的语言这篇课文,将给 我们解释其中的道理。验衔接,引发新的思考。17奇妙的 克隆由电视剧引入西游记大家都很熟悉, 其中孙悟空有个绝活让我们羡慕 不已一一他经常在紧要关头从身 上拔一把猴毛变成一大群和他一 模一样的猴子。当然这只是我国 明代大作家吴承恩奇妙想象下的 精彩描写。但这一想象却在今天 成了可能,这就是克隆。(交流 资料)今天我们就一起到奇妙的 克隆领域去探究一番。有大家 所熟悉的事 物导入引起 兴趣,激发思 考。18阿西莫 夫短文 两篇教师讲解导入新课6500万年前,在地球上生活 了 1.6亿年的恐龙突然灭绝了, 这成了生物史上的谜。不同地域 恐龙化石的发现意味着什么?导 致恐龙灭绝的原因是什么?阿西科学之谜的叙述,问 题的发现引 入探究。莫夫的两篇短文对此分别作了回 答。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恐龙无 处不在和被压扁的沙子。19生物入 侵者激情演讲秋天风采动人心教师展示一组可爱的巴西龟 的图片,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给他 起名字,鼓励学生发表有创意的 想法。教师严肃的指出巴西龟被有 关专家命名为生物入侵者,而且 是全球最危险的100个入侵物种 之一。实物展 示学生观察 产生疑惑激 发探究欲望。20落日的 幻觉图片导入展示图片一:略请学生仔细数一数,图中共 有多少个黑点。展示图二:请学生仔细数一 数,图中共有多少个转动的飞轮。没有,一个也没有。分明没 有,却看见有;分明不是却看成 是,用一个心理学专业术语就叫 幻觉。今天这堂课和幻觉有 关,我们一起来学习有黄天祥先 生所写的落日的幻觉追求导 入艺术化,为 课堂教学整 体艺术化创 造一个良好 开端。再如:课题组成员尚广义在参加县级优质课竞赛,讲白杨礼赞一 棵时,采取师生问答与播放歌曲相结合的方法设计导语。导语是:“同学们 好!今天学习白杨礼赞一棵。树是大自然中一道美丽的风景,我们欣 赏过'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柳的风韵,我们瞻仰过大 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松的雄姿,我们也遥望过'墙角数枝梅,凌寒 独自开'的梅的倩影。这节课我们将走近白杨树的生命。白杨树是极易见 的一种树,房前、屋后、河畔,公路旁都有它的身影。这些画面给你什么 样的感受?优美、宁静:下面让我共同欣赏歌曲小白杨学生 听完歌曲小白杨后,师问:“歌中小白杨有何象征意义? ”归结:象征 守卫边疆的战士:象征边防战士的坚强意志等。今天,我们学习现代文学 大家茅盾的散文白杨礼赞(板书:白杨礼赞),体会作者为什么要赞美 这平凡的白杨树。但是这节课,我们却要随着茅盾的笔回到抗日战争的年 代,到西北高原去走一走,看看那儿生长的白杨树是一种什么样的英姿。课题组这一阶段通过讲授校级、县级公开课、观摩课、优质课,对各 类课型导入方法、技巧进行了反复探索实验,在此基础上取得以下几个方 面成果:(一)理解掌握了语文课堂教学导入的基本结构。不同类型的导入,都有下列相似类型的结构:引起关注一一组织指导 建立联系。1 .引起关注。引起学生关注学习课题的策略主要有:提供组织注意的线 索、给教学内容增加一些刺激要素,以起指导和控制作用,根据知觉与注 意的特征,组合各种刺激。2 .组织引导。导入要给学生指明学习任务、范围与要点、思路与方法、 程序与进度。3 .建立联系。导入所采用的资料和内容与课堂教学的中心问题联系紧密, 这是确保课堂导入有效性的前提,否则导入再新颖、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 和惊奇都是无意义的,甚至反而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枝节问题,收不到良 好的效果。(二)选准不同课型导入的切入点是实现课堂教学优质高效的基本途径七年级语文主要以记叙文为主,八年级语文加入说明文的教学,九年级 语文则以议论文为主。不同年级,不同课型课堂教学导入的切入点也不同。1 .叙事类文体教学,要以文中的主要事件或情节作为切入点来设计导 语,层层深入,逐步挖掘,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背影一文, 朱自清以背影为线索行文,表达了真挚的父子之情。文章按照“点背影一 一写背影(望父买橘)一一别背影(车站送别)一一忆背影(北京思父)” 来组织材料。抓住背影的刻画来体会父子感情应是本文教学的切入点,本 课的导语我们便这样设计:播放歌曲父亲,“可怜天下父母心,可敬 天下父子情”,试问同学们,有哪一位父母不爱自己的子女。回顾你的成 长之路,父母为我们呕心沥血,辛苦操劳,付出一生,何等伟大。今天, 让我们来看看现代散文家朱自清怎样从父亲的背影中体会到父爱的?2 .写景类文体教学应从描写层次、描写角度等方面选择切入点、使用多 媒体辅助教学来设计导语。如:春是朱自清先生的写景名篇,其最大 特点就是抓住不同的事物多侧面地进行描绘,通过春草图、春花图、春风 图、春雨图和迎春图五福主要画面,赞美春天给人带来的活力、希望和力 量。实际教学时,我们采用分组分节的形式引导学生边读边悟,这一点很 重要。于是,我们就可以这样设计导语:一提到春天,我们就会想到春光 明媚,绿满天下,鸟语花香,万象更新。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用彩笔 描绘它,歌颂它。现在我们就欢快地生活在阳春三月的日子里,但是我们 往往知春,而不会写春,那么请看朱自清先生是怎样来描绘春景?教学济 南的冬天时,运用动画展示济南冬天的美景,配以班德鸠钢琴曲雪, 从视听感三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让学生从文本中找出与图画相关的句 子(课文的重点)朗读,从而展开对本课的教学活动。3 .说明类文体教学应从说明对象的特点、说明的顺序、说明方法等方面 来选择切入点来设计导语。如:苏州园林是介绍多景点的说明文,作 者先从大处介绍了园林中的亭台轩榭、假山池沼、花草树木、近景远景四 个方面之后,作者又从细处落笔,解说了园林的角落美、门窗图案美、油 漆的色彩美,从而全面把握说明对象的特点。我们可以先播放苏州园林录 像的精彩图片,然后从苏州园林特点入手来设计导语: “上有天堂,下有 苏杭”,苏州园林更值得我们去欣赏,她景点众多,设计也颇具匠心,亭 台轩榭、假山池沼、花草树木、门窗图案、油漆色彩都很讲究。今天,让 我们拜读叶老的文章,去了解苏州园林建筑群的整体特点。4 .对于议论文,则要先摆名论点,理清论点论据论证的关系;练习课, 要把知识系统的复习一遍,做到目标明确,心中有数,一课一得,增强练 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复习课的导入,主要是目标明确,有讲有练,让学 生学有所得。(三)归纳总结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十种有效导入方法1 .对比导入法。对比导入法就是通过学生所见所感,结合课文内容及其 特点进行对比来导入新课的一种方法。例如:在讲授济南的冬天一课 时,使用对比导入:同学们有没有在冬天见过雪呀?你是在哪里看到的?济南的冬天和我们这里有什么不同呢?大家可以对照我们这里的冬天,来 看看济南的冬天,看看济南的冬天和我们这里冬天的不同之处?2 .谈话导入法。谈话导入法就是利用谈话的方式导入新课,可以拉近师 生之间的距离。对学生获得新知识起着重要作用。例如:讲苏轼的水调 歌头-丙辰中秋一课时,可以这样谈话导入:“我国有许多别具民族特色 的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元霄节等。中秋节时我国仅次于 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早在唐朝初年就成了固定的节日。中秋节月亮圆 圆的,象征团圆,这一天人们家家欢欢喜喜聚在一起,赏月、吃月饼,因 此中秋节叫团圆节。中秋节又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富有诗情画意、最富有 人情味的节日,历史上流传许多脍炙人口的优美诗句。”今天我们一起来 学习苏轼的水调歌头-丙辰中秋这篇优美的词,看看苏轼在丙辰中秋这 天想了些什么,又做了些什么?3 .以旧拓新法。这是一种较常用的也较简单的导入方法,就是以旧知识 为基础发展深化,在复习旧知的同时引导学生去明确探索目标,进入新授 环节。如教学故乡后再教学我的叔叔于勒,可以从前面学习故 乡的方法导入:“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小说通过什么手法来塑造人物 形象?塑造了哪几个人物形象?小说的主题是什么? ”这样的导语可以引 起学生对问题的高度注意,激发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兴趣,使学生从已知 领域较容易地进入未知领域,全力以赴地投入到探求新旧知识间矛盾的学 习中去,总结出同类型课题的学习规律。4 .激趣导入法。激趣导入法,就是教师充分利用自己较为广博的知识, 组织成生动优美的教学语言,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方法。例如: 讲女蜗造人这篇课文时,可以这样激趣导入:”从古到今,对于“人 是从哪里来的? ”这个有趣话题,人们展开了丰富想像与严密推测,猜想 着人类诞生。同学们你们能不能先谈谈你们了解了几种人类诞生说法?(同 学们可以用简短的语句将自己收集到的资料阐述给大家,如:伊甸园说、 女婿造人、海猿说、外星人说)今天,我们来看看我国远古时代的人们 对人类诞生的看法女婿造人(板书课题)。5 .情感共鸣法。情感共鸣法就是教师在导入新课时,用深情的语言把自 己的情感与文章的情感溶化在一起,来打动学生的心,激发学生的情,使 文章与学生的“心”,教师与学生的“心”,发生共鸣,形成一个情感交 融的教学氛围。例如:在学习艾青的我爱这土地时,可以这样导入: “土地,万物生灵的根基。曾有人掠夺它而百般蹂蹦,曾有人捍卫它而披 肝沥胆。在它的脊梁上演绎着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在它的肌肤上烙印着 多少眷恋情结。谁不钟爱自己的土地,谁不爱恋大地母亲,让我们深情吟 唱艾青诗人的我爱这土地,随着诗中所迸发的爱国情感的火花而燃烧 在课文教学中还可以这样导入:“诗人呼喊道:“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 在土地里”,这里诗人所表达出来的就是一种刻骨铭心、至死不渝的最伟 大、最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然后,作者笔锋一转,“为什么我的眼里常 含泪水”,这样一个静态的特写,表现了一种悲愤痛苦的情感久久的萦绕 在“我”的心中,“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此时,其情之切怎能不 引起我们中学生的强烈共鸣呢? ”6 .设疑质疑法。设疑质疑法是指结合课文内容架假设问题,引导学生通 过教师提出的问题学习课文,引发思考。例如:在教学梁启超的敬业与 乐业时,可以这样导入:“同学们,请反思一下自己的学习精神和生活 态度。在你的学习过程中,是否能做到全神贯注、心无旁鹫呢?你怎样才 能把学习当一件乐事呢?为此,梁启超先生提出了 “敬业与乐业”的生活 原则。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七十多年前,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 一次讲演,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七十多年了,但梁启超先生所讲的内容对我 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文章敬业与乐业, 在这里老师抓住课题,通过引导学生审题,明确了学习重点,从而自然地 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又如:在讲解鸿门宴一文时,这样导入:“在我 国古代农民战争中有一位领袖人物,他骁勇善战,屡建奇功,沉重打击了 王朝的统治基础,'力拔山河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骗不逝;雅不逝兮可奈 何,虞兮虞兮乃若何。'这首垓下歌既有他英勇气概的写照,也有他 英雄没落的哀鸣,他就是西楚霸王项羽。那么,他是怎样落入穷途末路的 呢?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鸿门宴会告诉你其中的原因。”这样的导 入语学生听后会思考:项羽这么勇猛,怎么会兵败垓下,在乌江自刎呢? 带着这一系列的问题,学生就会情不自禁的进入新课的学习。这就是设疑 质疑法,即悬念式导入语,就是利用学生渴望了解事情的真相、结局的心 理,诱导他们集中注意力,积极思考,能够较快到达教学目的。7 .谜语故事法。谜语、故事导入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枯燥的课 堂活跃,充满乐趣。例如:在讲解标点的用法,通过故事导入:从前, 一个豪绅请了一个家庭教师,教师知道豪绅很吝啬,就对他说:“我没有 什么特殊要求,你们吃什么我就吃什么。"豪绅很高兴,让他立字据,教 师写道:“无鱼肉也可无鸡鸭也可青菜萝卜万不可少不得工钱。”豪绅一 看很高兴,天天让老师吃萝卜青菜。老师生气了,对豪绅说:“我不爱吃 萝卜,你为什么天天给我吃?立的字据怎么反悔了呢? ”教师把字据拿来 读给豪绅听,听后,豪绅目瞪口呆,有苦难言。原来,他的理解和教师不 一样,大家想一想,教师的真正意思是什么?(教师:无鱼,肉也可;无 鸡,鸭也可;青菜萝卜万不可,少不得工钱。学生们情趣高涨,认识到了 正确使用标点的重要意义,本来是枯燥乏味的内容,这时候也充满了乐 趣。)这个故事本身与标点的有重大关系,让同学们在思考的时候,又能 明白标点的重要性,本来是枯燥乏味的内容,这时候也充满了乐趣。8 .形象导入法。适当的直观教学对学生常常有很大的吸引力,能诱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导入新课时,如果能根据学生好奇心理特征,借助 实物、图片、模型、多媒体课件、录音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借助歌曲、图 片等媒介,把干巴巴的说教变得生动形象,就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唤 起学生求知的积极性。如在讲授黄河颂这篇课文时,可以向学生展示 黄河波涛汹涌的画面,配上震撼的音乐,并伴有生动的导入:“同学们, 当一个民族处于危急存亡的时刻,我们实在需要没有母亲河召唤!当抗日 烽火燃遍中华大地时,诗人光未然随军行进在黄河岸边。雄奇壮丽的山河, 英勇抗敌的战士,使他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于 是,他向着黄河母亲,唱出了豪迈的颂歌! ”这样一来就能够较容易地将 学生引入到课本的角色中去,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9 .即兴应变法。在上课之前,有时会突然出现一些有利于设计导语的事 件或背景,教师应充分利用、即兴应变,以调动学生学习新课的主动性和 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如:在讲授卖炭翁时,时值雪止天晴, 教师走上讲台开始了讲课:“同学们,断断续续、飞舞了近一周的雪花停 下了。今天,阳光照耀,天气暖和,是我们盼望多日的好天气。但是,很 久很久以前,有一个穿得十分单薄的老人,却不喜欢这样的天气,总是期 待朔风凛冽、大雪纷飞,他,就是白居易笔下的卖炭翁(板书课题), 卖炭老人为什么有这样反常的心理呢? ”这样,教师巧妙地借景引入课题, 使学生以常人的体验不能理解卖炭翁的反常心理,从而激发起学生探究的 欲望,收到好的效果。10 .多媒体导入法。多媒体教学图文声像并茂,能突破视觉、时空的限制, 调动学生的情感和注意力;它的高密度和大信息容量,加快了师生间的信 息传递,有利于高效组织课堂教学;它的动态画面,有利于改进传统教学 中枯燥、单调的教学方式,优化教学过程。正是由于这众多优势,多媒体 教学的深入开展,是新课改的必然趋势。教学济南的冬天时,运用动 画展示济南冬天的美景,配以班德鸠钢琴曲雪,从视听感三觉吸引学 生的注意力,再让学生从文本中找出与图画相关的句子(课文的重点)朗 读,从而展开对本课的教学活动。导入的方法还有很多,如笑话导入法、录像导入法、幻灯导入法等等, 有的大同小异,我们可以由此及彼;有的形式相近,我们可以举一反三。 只要我们勤于动脑,肯于钻研,新颖别致的导入方法是不难设计的。但我 们一定要注意导语的科学性、时间性,一定要精练、灵活,不要哗众取宠, 更不能喧宾夺主。要紧扣课堂教学中心,简明、实用,这样,才能充分发 挥导入方法的艺术作用,使之符合教学的目标。三、研究结果与分析行动研究活动(五)活动时间:2017年8月一10月1 .课堂教学的导入,是指教师在一个新的教学内容或活动开始时,运 用建立情境的方式,利用学生的旧知、经验和各种教学媒体,激发学生兴 趣,启迪学生思维,并使学生主动学习新知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其目的 是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进入课堂学习的最佳状态,并激发他们对更高层次 的学习需求。2 .初中语文课堂的导入,则是针对初中学生的知识结构,心理特点, 接受知识的范围和能力,在每一节语文课的开始,设定情境,激发学生学 习语文的兴趣,并使他们在最短时间内进入课堂学习的最佳状态,激发他 们对语文进一步进行探究的需求。3 . 本课题以初中一年级、二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针对本阶段学生 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主要研究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策略。(三)课题研究的意义1 .通过本课题实验,加强对课堂导入原则、功能、方法、类型、技巧 性等的研究,积极探索并灵活运用课堂导入的技能技巧,构建师生情感交 流的桥梁,使师生共同进入和谐愉悦的教学环境,达到“转轴拨弦三两声, 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2 .通过本课题研究,对引领语文教师提升教研和科研能力,丰富课堂 教学经验,促进个人教学艺术风格形成,更好地驾驭课堂,从容施教,唤 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启迪学生的思维,打造高效课堂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3 .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对指导和引领其他学科教师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提升课堂教学效能也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推广价值。(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活动目标:收集资料,归纳整理,分析论证,撰写结题报告。本课题通过以上几个阶段的研究实验,基本实现了研究方案中确 定的目标任务。一、探索掌握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应坚持的五项基本原则L启发性和递进性原则。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 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 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可见,能否 给学生造成“悬念”,启发他们感到“新奇”,从而激发他们自主探究是 导入成败的关键。“不愤不启,不俳不发”可以说是大教育家孔子对启发 性原则所作的精辟的阐述。所谓启发性原则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 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获得知识、发展 能力,以达到知识的正迁移。递进性原则就是指教学要循序渐进,而非跳 跃式的,要有助于启迪学生举一反三,自行类比,自行探讨,使学生“跳 一跳,摘桃子”。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并逐渐 把学生带入最佳学习状态,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潜能,是导入的的效果 最大化。2 .目的性和针对性原则。课堂导入要紧紧围绕课文中心问题,其目的性要 明确,要有助于学生初步明确本节课将要学什么、怎么学、为什么要学, 要针对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与本班学生实际,要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的 特点、心理状况、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兴趣差异等实际情况特点来设计 合适的导入形式,斟酌恰当的导入用语,采取适当的导入方法。3 .趣味性和艺术性原则。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 就会表现得主动、积极和自觉,学习时轻松愉快,学习效率就高。所以, 教师如果讲究导入的语言艺术,使导入的设计新颖有趣、生动活泼、引人 入胜,使其以鲜活轻灵的面貌出现在学生面前,使课的开始扣人心弦,并 充分发挥语文这一充满文化底蕴的独特艺术魅力去感染学生,体现语文课 堂教学的“全息性和审美化”原则,就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调 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激起思维的浪花,为整个课堂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4 .简洁性和灵活性原则。从课堂的整体结构来看,导入只是一堂课的引子。 所以导语要短小、简洁、精练,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提高课 堂教学效率。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导入语时要语言简洁,篇幅短小,切忌 冗长拖沓、繁琐复杂。一般以3分钟左右为宜,最长也不超过5分钟。时 间过长就会喧宾夺主。“导入”有法,但无定法,在教学过程中切忌生搬 硬套。在导入方式上,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本着语文课堂教学“实 践性和创造性”原则,以创新思维设计导入的内容和方式方法,既要灵活 多样,又要讲究综合,针对不同的主体变换课堂导入的方法,不能老用一 种模式,否则就起不到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导入自然就无效了。5 .关联性与机智性原则。导入的内容要与新课的重点紧密相关,能揭示新 旧知识的联系。课堂是一个动态的、充满变化的环境,要善于根据课堂的 心理气氛、学生的即时状态以及教学任务和内容的变化,以旧拓新,温故 知新,合理运用教学机制,调整教学的行为方式,切忌按部就班。二、实验总结出十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导入方法1 .对比导入法。对比导入法就是通过学生所见所感,结合课文内容及其 特点进行对比来导入新课的一种方法。例如:在讲授济南的冬天一课 时,使用对比导入:同学们有没有在冬天见过雪呀?你是在哪里看到的?济南的冬天和我们这里有什么不同呢?大家可以对照我们这里的冬天,来 看看济南的冬天,看看济南的冬天和我们这里冬天的不同之处?2 .谈话导入法。谈话导入法就是利用谈话的方式导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