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治幽门螺杆菌的是与非.ppt
根治幽门螺杆菌的是与非现在学习的是第1页,共31页一、幽门螺杆菌的发现1979年,澳大利亚病理学家沃伦,他在观察病理切片的时发现胃黏膜有一些螺旋状的微生物,他考虑是细菌,但是一直没有得到别的医生的公认。至到1981年,澳大利亚的一个年轻的医生马歇尔跟沃伦医生合作,研究胃内是否有细菌,他认为,胃内是存在这种细菌的,存在于胃炎,所有的十二指肠溃疡以及大部分的胃溃疡的患者中,另外还发现在有一半的胃癌病理标本中发现有这种细菌。现在学习的是第2页,共31页幽门螺杆菌的发现 他在一半胃癌的患者的胃粘膜中发现了这种细菌存在。但他发现这种细菌得不到别的学者的公认,那么,他接下来的工作是做细菌培养,但多次培养都不成功,他很懊恼。有一次的是他把培养标本放到了一个角落,放在一个角落里头结果给忘了,已经超过了我们正常的细菌培养时间,用五到七天的时间,他那天突然又想起来,他在那个角落那个地方有一堆乱七八糟的东西盖着的还有他的标本,结果一看,发现细菌培养成功了。现在学习的是第3页,共31页幽门螺杆菌的发现 现在我们知道幽门螺杆菌培养很不容易成功,主要是因为它是一种微需氧菌,所以说他是在就是氧充分的条件下不能培养,在厌氧氧的条件下也不能成功,当时的马歇尔医生不经意的放在那个角落里,可能无意中给创造一个微需氧的环境,那么这种细菌就培养成功了。现在学习的是第4页,共31页幽门螺杆菌的发现 培养成功了,他还是得不到大家的公认,因为这个细菌到底能不能治病、动物接种怎么做也不知道。当时的马歇尔医生很有献身精神,为了证实它的致病性,他把自己培养成功的这些幽门螺杆菌自己口服下去,很快他就得了一个非常严重的急性胃炎,这样就证实了它的致病性。然后他投了一篇文章,在1983年柳叶刀杂志发表了一个短篇报道。又时隔一年,1984年柳叶刀杂志才发表了一个这么一篇正式的论文,由此大家都公认了有幽门螺杆菌的存在。现在学习的是第5页,共31页 由于幽门螺杆菌的发现,沃伦和马歇尔获得了2005年的诺贝尔医学奖,这是我们医学界一个最大的奖项,现在学习的是第6页,共31页二、幽门螺杆菌的流行病学情况幽门螺杆菌流行病学,就是它的人群感染的情况。它的小孩感染比较低,但小孩的感染目前我们国家还没有做具体的统计。但是一般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每年要增加百分之一的感染率,它的感染途径靠接触传染,口对口传播,粪口途径传播,还有口-胃的传播。有人说口腔中也可能会感染幽门螺杆菌。另外它与环境和卫生习惯有密切的关系,另外与中国这个饮食习惯有关,幽门螺杆菌在一个家庭聚集的现象非常明显,就是说有可能一家人都得病。我们考虑那可能跟我们国家共餐有明显的关系。现在学习的是第7页,共31页 幽门螺旋杆菌在世界不同种族、不同地区的人群中均有感染,可以说是成年人中最广泛的慢性细菌性感染。总的趋势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发展中国家约为80%,发达国家约为40%,男性略高于女性。我国的感染年龄早于发达国家20年左右,20岁-40岁感染率为45.4%-63.6%,70岁以上高达78.9%。另外,我国北方地区的感染率高于南方地区。现在学习的是第8页,共31页三、幽门螺杆菌与哪些疾病相关 慢性胃炎 最重要的是幽门螺杆菌跟我们所谓的上胃肠道疾病。也就是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疾病相关。最明显的是慢性胃炎,慢性胃炎的病人HP感染率高的时候会超过95%。另外,HP感染率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可以引起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窦炎还有很多灶性萎缩性胃炎等。有人认为,HP感染的胃炎会引起肠上皮化生,是胃肠道对HP感染的一种适应现象。现在学习的是第9页,共31页 胃十二指肠溃疡 在它引起的第二疾病就是胃十二指肠溃疡,HP的发现应该是消化性溃疡发病机制和病因学上的一场革命性的变化,因为在HP发现之前,我们的经典的认为就是无酸无溃疡,那么HP发现以后,尤其是被确定为是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因素以后,我们的说法就是:没有HP就没有溃疡的复发,幽门螺杆菌做治疗根除以后,现在的消化性溃疡发病率大大的降低了。现在学习的是第10页,共31页 所以现在,我们如果有一个胃十二指肠溃疡的病人的话,给他治疗一定要检测幽门螺杆菌,在根除幽门螺杆菌的基础上再给加上抑制胃酸和胃黏膜保护的治疗。现在学习的是第11页,共31页胃癌幽门螺杆菌与胃癌,当然现在我们认为,胃癌的发病,原因依然不十分明确,有很多因素可以导致胃癌,包括饮食和生活习惯等等,但是幽门螺杆菌在胃癌的发病中起了一个重要的作用还是比较公认的。流行病学研究者认为胃癌是与幽门螺杆菌高感染率有正相关的关系,就是胃癌高发区这个幽门螺杆菌感染发病也是高,而且HP的高感染与胃癌的发现都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另外就是人的胃癌的好发部位都是胃窦。而幽门螺杆菌也是寄生在胃窦里面。所以都认为胃癌与胃癌有明确的关系。现在学习的是第12页,共31页 MALT 跟胃肠道上胃肠道疾病另外一个就是叫粘膜相关性淋巴组织淋巴瘤,缩写为MALT,这种淋巴瘤比较公认的是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系,非常早期的这种淋巴瘤局限于粘膜层的,在国外有HP根除以后淋巴瘤缩小甚至消失的一些报道。现在学习的是第13页,共31页 缺铁性贫血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在血液系统里头目前证明两个病跟幽门螺杆菌有关系,如果是阳性的话就需要进行治疗,一个是不明原因的缺铁性贫血,确定贫血找不到原因,要是有幽门螺杆菌的话就要进行治疗,还一个就是不明原因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找不到其他原因的话,根除幽门螺杆菌可以获得缓解,这也是国外首先报道的。现在学习的是第14页,共31页最新国外调查研究发现,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对青春前期学生的身高增长会产生不良影响。研究对象为554名7岁的在校学生。研究结果发现,在714岁这7年期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学生身高的增长,比没有感染者平均减少了1.1厘米(0.32.0厘米)。尤其在受到感染的女学生中,身高增长明显减慢,平均减少了1.6厘米。因此,患胃炎、溃疡病的儿童,经医院检查有幽门螺杆菌 感染者,应积极治疗,用抗生素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以免影响身高的增长。现在学习的是第15页,共31页 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人血糖易高据美国科学日报最新报道,美国传染病杂志刊登纽约大学医学中心科学家完成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在体重超标的人群中,导致胃溃疡的幽门螺旋杆菌也会导致2型糖尿病危险大大增加。新研究由美国纽约大学环境医学教授陈宇博士和医学系主任马丁J布莱瑟博士共同完成。结果发现,非糖尿病成人一旦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其血糖水平会高出没有感染该菌的人。对此,科学家表示,根治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抗生素能帮体重超标者预防糖尿病。幽门螺旋杆菌可能会改变两种重要消化激素饿素和瘦素水平,降低饿素水平,提高瘦素水平,从而成为糖尿病发生的“幕后杀手”。科学家表示,这项新研究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糖尿病发病风险因素。现在学习的是第16页,共31页四、幽门螺杆菌的检测方法我们把幽门螺杆菌的检测方法分为两大类,一个就是有侵入性的,就是有创的检测,另一个就是非侵入性的检测,不需要对人体有创伤。有创的检测,就是我们要通过胃镜,取些胃黏膜来进行检测,包括快速尿素酶实验,病理的染色及PCR检测,甚至要做幽门螺杆菌的培养,但培养是绝大多数医院做不了。非侵入性检测,就是无创伤检测,常用的是13C及14C尿素呼吸气实验,这个实验原理就是用同位素标记的尿素,因为幽门螺杆菌能分解尿素,这样我们呼出的气体中就含有同位素标记的二氧化碳,我们就检测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这个操作方法非常简单;另外一种无创方法是检测粪便中的幽门螺杆菌抗原,有的医院能做,有时候由于试剂会断货,不一定保证天天都能做。两个检测方法在效果上没有什么差别。但是13C一点放射也没有,14C呢,有微量放射性,但是是在安全范围之内。只是国家要求做完14C呼气实验标本一定要回收。现在学习的是第17页,共31页五、何人该“除菌”1,慢性胃炎症状重,又经过系统中西医治疗仍然无效时,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进行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可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如果幽门螺杆菌阳性,又做了病理切片,报告有活动性炎症,即便临床症状并不重,也应该根治幽门螺杆菌,因为炎症是会发展的。现在学习的是第18页,共31页 2.幽门螺杆菌阳性的十二指肠溃疡病、胃溃疡病;3.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溃疡病出血、梗阻、穿孔者;4.幽门螺杆菌阳性胃癌患者手术以后,早期胃癌非手术治疗者,都应该根治;5.胃黏膜相关性淋巴瘤,胃癌高发地区幽门螺杆菌阳性的萎缩性胃炎,幽门螺杆菌阳性的儿童发作性腹痛,重度营养不良,都有根治后获得较好疗效的报告。现在学习的是第19页,共31页 6.Hp 阳性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现在学习的是第20页,共31页 7 早期胃肿瘤已行内镜下切除或手术胃次全切除:早期胃癌手术或内镜下切除后5 年乃至10 年生存率很高,因此仍存在再次发生胃癌的风险,根除Hp 可显著降低这一风险。不仅胃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异型增生)内镜下切除者根除Hp 对预防胃癌也是有益的。现在学习的是第21页,共31页 8 计划长期服用非甾体消炎药(NSAIDs)(包括低剂量阿司匹林):Hp 感染和服用NSAIDs(包括阿司匹林)是消化性溃疡发病的两个独立危险因素。Hp 感染、服用NSAIDs 和(或)低剂量阿司匹林者发生胃十二指肠溃疡的风险增加;在长期服用NSAIDs 和(或)低剂量阿司匹林前根除Hp 可降低服用这些药物者发生胃十二指肠溃疡的风险。现在学习的是第22页,共31页 19个人要求治疗:情况和获益各异,治疗前应经过医师严格评估。年龄 45 岁且无报警症状者,支持根除Hp;但年龄45 岁或有报警症状者不予支持根除Hp,需先行内镜检查。在治疗前需向受治者解释清楚这一处理策略潜在的风险,包括漏检上消化道癌、掩盖病情、药物不良反应等。现在学习的是第23页,共31页六、幽门螺杆菌感染要不要全部都治疗 首先是卫生经济学问题。我国居民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达60%70%,要让近10亿民众都使用抗生素治疗,恐怕人力、物力皆有不济。在国际上,也没有全民治疗的先例可循。现在学习的是第24页,共31页 其次,已有报道,在经抗幽门螺杆菌治疗的患者中,食管下段疾病如胃食管反流所致的炎症,乃至腺癌等,都有增加之势。现在学习的是第25页,共31页 其三,虽然抗菌治疗不难,但再感染、复发的机会很多。许多研究表明,人的牙垢中往往藏有幽门螺杆菌,而此处的细菌很难清除。即使胃中的细菌杀灭了,口腔的细菌又会顺流而下。更何况,国人经常一起用餐,数人甚至数十人在一个盘子里吃饭,在一个碗中喝汤,口中的细菌自然会相互感染。现在学习的是第26页,共31页 慢性浅表性胃炎症状原不重,也没经过系统治疗,虽然幽门螺杆菌阳性,却并非一定要根治细菌,可以先对症治疗。近来临床上不少专家认为,如果慢性胃炎症状重,又经过系统中西医治疗仍然无效时,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进行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可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如果幽门螺杆菌阳性,又做了病理切片,报告有活动性炎症,即便临床症状并不重,也应该根治幽门螺杆菌,因为炎症是会发展的。现在学习的是第27页,共31页七、幽门螺杆菌预防 高盐饮食增加幽门螺杆菌毒性 美国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饮食中过多摄入盐分会使胃肠内的幽门螺杆菌毒性增加,进而导致胃溃疡等疾病的发病率。这使高盐饮食有害健康的观点又多了一项证据现在学习的是第28页,共31页 幽门螺旋杆菌病病是后天传染的,这一点已是各国学者的共识。其传播方式还不十分明确,但最可能的途径是口对口、粪对口传播.同其它消化道传染病一样,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预防的关键是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如要做到饭前便后洗手,饮食尤其是进食生冷食品要讲究卫生,集体用餐时采取分餐制是明智的选择,家里有幽门螺旋杆菌病患者时应该暂时采取分餐,直至完全治愈。现在学习的是第29页,共31页 经常吃过酸甜、辛辣食物的人,幽门螺杆菌感染几率较高。这是因为酸甜食物可促使幽门螺杆菌大量繁殖,辛辣食物可形成刺激而损伤胃黏膜,使幽门螺杆菌乘虚而入,引起黏膜损伤而致炎症及溃疡。有长期饮酒习惯的人,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也比较高。这是因为饮酒一方面会对胃黏膜形成刺激而引起损伤,另一方面它还会影响黏膜血液供应,降低局部抵抗力,加重感染。现在学习的是第30页,共31页 平时可多吃点大蒜、蜂胶等,有一定预防效果。现在学习的是第31页,共3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