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智慧校园方案(271页).docx

    • 资源ID:39884224       资源大小:4.08MB        全文页数:27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智慧校园方案(271页).docx

    -智慧校园方案-第 269 页XXXX智慧校园项目深化设计方案武汉XXX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2018 年 8 月目录第一章 智慧校园的建设概述61.1 项目建设背景61.2 教育信息化特点61.3 智慧校园发展目标71.3.1 一个信息标准体系81.3.2 两个基础管理平台81.3.3 三个网络运营平台81.4 智慧校园建设效果81.5 智慧校园建设指导9第二章 XXXX智慧校园项目总体规划122.1 项目概述122.2 建设思路122.3 总体规划172.4 应用价值182.4.1 校内应用182.4.2 校外应用182.5 建设内容192.5.1 智慧基础设施202.5.2 智慧应用202.5.3 其他智慧业务202.6 设计规范20第三章 XXXX智慧校园设计-基础设施233.1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233.1.1 建设标准233.1.2 系统概述243.1.3 产品特点243.1.4 系统设计253.1.5 产品选型303.2 中心机房设计313.2.1 模块化机房应用的优点313.2.2 机房平面规划323.2.3 主要设备及模块333.2.4 装饰系统343.2.5 机房电气系统403.2.6 空气调节系统503.2.7 数据中心微模块系统523.2.8 机房综合布线系统573.2.9 机房环境集中监控系统603.2.10 机房视频监控系统753.2.11 气体消防工程793.3 网络(安全)设计853.3.1 系统概述853.3.2 建设目标863.3.3 设计原则873.3.3 校园网网络设计883.4 安防设计973.4.1 建设标准973.4.2 设计概述993.4.3 视频监控系统1003.4.4 全景监控系统1013.4.5 张力电子围栏系统1023.4.6 安防中心设计1033.5 一卡通设计1133.5.1 建设标准1133.5.2 电子卡(电子校徽)1143.5.4 门禁管理系统1153.5.5 考勤管理系统1173.5.6 智慧班牌系统1183.6 IP 广播系统设计1243.6.1 建设规范1243.6.2 设计依据1253.6.3 使用需求分析1263.6.4 各项功能需求实现1273.6.5 IP 网络广播系统配置1293.7 电子公告设计1303.7.1 设计原则1313.7.2 主要功能实现1313.7.3 系统组成1323.8 多媒体教室设计1333.8.1 建设标准1333.8.2 建设内容1343.8.3 总体框架1353.8.4 实现目标1363.9 语音云教室设计1643.9.1 语音云教室1643.9.2 数字图书馆1643.9.3 设计方案1653.10 录播教室设计1703.10.1 建设规范1703.10.2 设计标准1723.10.3 录播系统设计1733.10.4 互动系统设计1773.11 阅览室设计1803.11.1 设计内容1803.12 多功能报告厅设计1803.12.1 设计原则1803.12.2 建设内容1813.13 楼宇自控系统设计1843.13.1 需求分析1843.13.2 网络结构分析1843.13.3 系统功能分析1853.13.4 系统规划1853.13.5 系统架构1863.13.6 控制模块点位表1883.14 能源管理系统设计1913.14.1 项目实施意义1913.14.2 建设目标1913.14.3 系统拓扑结构1913.14.4 能耗管理平台功能1943.14.5 数据接口2023.14.6 数据安全设计2023.15 设计优势总结205第四章 XXXX智慧校园设计-智慧应用2064.1 智慧管理设计2064.1.1 基础支撑平台2064.1.2 校园信息门户2084.1.3 行政管理2174.1.4 教务管理2204.1.5 财务管理2224.1.6 人事管理2224.1.7 学生管理2234.1.8 后勤管理2264.1.9 教育评价2264.2 智慧教与学设计2304.2.1 网络协同备课2304.2.1 网络互动教研2314.2.1 智慧课堂教学2334.2.2 微课制作与学习2384.2.3 名师同步课堂系统2394.2.4 资源管理系统2424.2.5 教学资源库2434.3 智慧生活系统2444.3.1 家校互通服务系统2454.3.2 公众号资讯2464.4 智慧文化系统2464.4.1 校园新媒体系统2474.4.2 新型德育活动2474.4.3 校园阅读活动2484.4.4 专题教育活动2484.5 设计优势总结249第五章XXXX智慧校园设计-其他智慧业务2505.1 校园可视化管理平台2505.1.1 建设目标2505.1.2 项目建设必要性2505.1.3 建设内容2515.1.4 建设方案2555.2 校园电视台系统2655.3 设计优势总结268第六章附件:设备清单269第七章附件:图纸269第一章 智慧校园的建设概述1.1 项目建设背景根据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 年) ,到 2020 年,全面完成纲要所提出的教育信息化目标任务,形成与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基本实现所有地区和各级各类学校宽带网络的全面覆盖,基本建成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教育信息化整体上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其次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支撑与引领作用充分显现。习总书记在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与中国政府共同举办的“首届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的贺信中指出:要因应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培养大批适应信息社会所需要的创新人才。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战略,教育信息化就是“互联网+”在教育领域具体体现。1.2 教育信息化特点图 1经过多年发展,校园信息化建设取得了较大的进步,校园网络基本普及,信息化应用已逐步深入到教学、管理、服务等各个领域,日益成为师生获取信息、丰富知识、学习交流的重要渠道,在推动教育改革发展、促进思想文化交流、丰富师生精神生活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智慧校园改造的信息化存在以下问题与不足:1) 信息化基础设施尚不完备,信息化教学探索不足;2) 适切性信息资源缺乏,资源共享机制并未建立;3) 校园信息需要统一整合分析,促成智能化校园管理。智慧校园的建设,是当今信息技术创新应用趋势,提高现代教育技术水平,规模 培养掌握信息技术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紧迫任务,将极大地推动学校信息化建设, 对学校各项工作、教师和学生的工作、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促进学校办学水平的提 高,显著推动学校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通过统一的数据标准和体系建设,进行长远的规划,提供相互数据交换的功能, 建设智慧校园,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及规范,实现校园数据的共建共享,协同发展。建设意义重大:(1) 有利于实现数据共享,避免信息孤岛智慧校园的建设目标之一就是要实现学校各项业务的信息化管理,搭建各部门间信息共享的桥梁,保证学校各项数据的权威和质量,为学校领导的决策提供数据支持。(2) 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信息化应用水平构建智慧校园应用系统,将有利于突破传统的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实现部门之间和部门内部的数据、资料、文件等的共享,也提高了教职工自身的信息化应用水平。(3) 有利于推进教育改革,提升教学质量智慧校园的建设,将推动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工具的变革,普及多媒体教学、网络远程教学,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4) 有利于提升学校形象,增强综合竞争力和影响力智慧校园建设是学校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和经常性的工作,是学校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水平是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学校形象和地位的重要标志。1.3 智慧校园发展目标从硬件层面来说: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教室、图书馆、食堂、停车场、校门、实验室、会议室、 校车、宿舍楼等各楼宇物体、区域并连接它们,形成所谓“物联网”。并通过“校园网”利用“计算机”和“云计算服务中心”将“物联网”和“软件应用系统平台”整合起来,实现通信服务、 教学工作、学习活动、安全管理工作与学校设施的整体结合。从软件层面来说:“智慧校园”的发展目标是:一个信息标准体系、两个基础管理平台、三个网络运营平台。1.3.1 一个信息标准体系实现校园各种信息和数字资源的统一化、标准化和集成化管理,为建立校园各种数字资源的共建共享打下良好基础。1.3.2 两个基础管理平台建设校园基础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和维护校园标准信息体系的信息共享与交换平台;建设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以校园网格为载体建立覆盖全校的网格管理信息系统, 加强校园所有资产和事件的信息采集、共享和利用,有效提高校园管理的信息化和精 细化水平。1.3.3 三个网络运营平台建设高性能光纤网络,实现千兆到桌面、覆盖全校园;建设“无线校园”,形成覆盖全部校区的高速无线网络,实现移动应用、网络应用和数字教学资源的随手可及;建设全校统一的传感终端应用网络、校园物联数据专网、无线宽带专网及物联网安全保障体系。1.4 智慧校园建设效果泛在的网络学习:无时无刻的沟通,无处不在的学习 4A 学习(Any one, Anytime , Any where , Any device)透明高效的校园治理:多级多部门协同联动、精细化管理 和谐稳定的安全校园:视频监控全覆盖、周界张力电子围栏绿色环保的节能校园:能耗管理、智能节能减排方便周到的校园生活:智能终端推送服务、一卡走遍校园展现多彩的校园文化:通过多途径(数字广播、信息发布、校园电视台)多方式(文字、图片、视频、音频)展现校园文化。1.5 智慧校园建设指导智慧校园综合管理平台的建设须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整合资源、共享数据、突出应用”的指导思想。(1) 统一规划智慧校园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与网络工程、软件工程、项目管理等多个方面,具有投资大、建设难、周期长、涉及部门和人员多等特点,因此建设之前必须站在整个学校的顶层层面,做好项目分析和规划设计工作,整体考虑、统一规划,确保统一的信息标准、统一的技术路线、统一的基础架构和统一的组织管理。(2) 分步实施智慧校园建设是一个建设周期比较长的项目,涉及到需求调研、方案论证、系统选型、部署与集成、人员培训、推广应用、运行反馈、修改完善等多个过程,因此整个建设过程必须统筹安排、分步实施,确保项目的进度和质量、降低项目失败的风险。(3) 整合资源智慧校园是一个庞大的系统,综合管理平台建设必须不断整合已有的信息资源、开发新的资源,建设集中的信息资源管理机制。(4) 共享数据大部分学校原有的多个应用系统不能互联互通、不能共享数据,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导致重复建设、重复工作,严重影响了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和日常管理工作。因此,数字校园建设必须确保各个应用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与实时交换。(5) 突出应用智慧校园建设的核心目的就是“应用”,使各个职能部门实现信息化,实现上下级部门之间更简便 的沟通,实现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与交换,提学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减员增效,形成充满活力的新型管理机制;为广大师生提供个性化的综合信息服务。因此,智慧校园建设必须时刻坚持以应用为主导、优先确保应用系统建设,加强应用、以“应用起来”为主要目的。在XX省智慧校园建设指导意见中提出智慧校园是教育信息化的更高级形态,是数字校园的进一步发展和提升。它综合运用智能感知、物联网、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社交网络、虚拟现实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感知校园物理环境,识别师生群体的学习、工作情景和个体特征,将学校物理空间和信息空间有机衔接,为师生建立智 能开放的教育教学环境和便利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提供以人为本的个性化创新服务。智慧校园的目标是基于“互联网+”的思维方式和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教育的思维方式和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为基础,以教育数据的汇聚、分析和动态评价核心,全面打造网络化、智能化、泛在化的智慧学习环境,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学生学习与考试的创新与变革,实现个性化教与学,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和智慧发展。智慧教育通过智能化技术构建智能化环境,让师生施展灵巧的教与学方法,使其由不能变为可能,由小能变为大能,促进学习者进行智慧学习,从而提升成才期望, 即培养具有良好价值取向、较高思维品质和较强施为能力的高智能与创造力的人,利用适当的技术智慧地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并不断地创造制品和价值,实现对学习环境、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灵巧机敏的适应、塑造和选择。智慧课堂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的智能、高效的课堂。基于动态学习数据分析和“云、网、端”的运用,实现教学决策数据化、评价反馈即时化、资源推送多元化,变更传统课堂的教学结构,创设有利于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的学习环境,通过智慧高效的教与学,促进全体学生实现符合个性特征的智慧发展。基础设施设备是智慧校园建设所必须具备的基本信息化基础设施条件,包含校园网络、网络多媒体教室、计算机网络教室、智慧教室等;教学资源是智慧课堂教育资源的主要获取途径,主要包含教学资源、资源管理、图书资源、名师课堂、专递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等;信息素养是智慧教育教学顺利进行的有效保障,主要包含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管理应用能力等;智慧应用是智慧校园建设的核心,须围绕学校治理和育人过程,面向学校管理者和师生开展智能化信息服务,主要包含智慧教学、智慧管理、智慧研修、智慧服务、辅助管理系统等;保障体系是智慧校园建设和应用中的具体保障措施及要求,包含机制保障、组织保障、网络安全、学校安全等。智慧学校建设应采用“云-网-端”架构模式:“云”由上级主管部门或教育企业统一提供、管理和维护;“网”要支持无处不在的互联网接入,各级各类学校可以通过固定宽带、移动宽带、教育城域网等多种渠道接入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端”作为信息化具体应用的载体,提供优质教学、学习、管理、生活、文化等应用服务, 培养师生的信息化素养,有效提升教育质量。智慧学校建设以智慧教学、智慧学习、智慧管理、智慧生活、智慧文化为突破口, 以基础环境建设和人才队伍为支撑,构架“5 项基本业务+2 项支撑条件”的智慧学校结构,形成智慧学校生态体系。第二章 XXXX智慧校园项目总体规划2.1 项目概述根据XX省中小学校信息化基本标准(修订)、XX省中小学智慧学校基础环境建设指南(最终定稿)、XX省中小学智慧学校建设指导意见(2018-2022 年)标准内容,XXXX智慧校园系统定位于开放的、可扩展的、可持续提供服务的信息化平台,同时,以应用为导向,基于智慧的软硬件环境,结合当前领先的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VR 等技术为管理者、师生、家长和相关联的社会群体提供智慧服务,XXXX智慧校园的建设要求有一定的超前性、引领性与创新性,同时需要充分考虑信息化的实用价值,将对我市、我省的校园信息化建设能起到示范作用。XXXX新建校区位于XX市XX路与XX路交叉口东南侧,主要建筑包括 1 栋 4 层综合楼,1 栋 4 层行政楼,1 栋 E 型 4 层教学楼,1 栋 2 层食堂,1 栋 2 层艺体楼,地下室 1 层,1 个体育场及其附属设施,其中:1) 综合楼一栋,四层,建筑面积约 4385.76 平方米,内设图书馆、科学教室、综合实践活动室、美术教室、音乐教室、语言实验室、语音云教室等;2) 行政楼一栋,四层,建筑面积约 1967.56 平方米,主要为教研室与行政用区域;3)教学楼栋一栋,E 型,四层,建筑面积约 7911.47 平方米,内设教师办公室 3间及 46 人普通教室 57 间;4) 食堂一栋,二层,建筑面积约 2968.49 平方米,内设操作间及 1304 座位餐厅;5) 艺体楼一栋,二层(含夹层),建筑面积约 3411.01 平方米,内设大型报告厅与室内标准篮球场;6) 地下室一层,建筑面积约 3436.4 平方米,设有 99 车位。本次设计方案为XXXX新建校区智慧校园的深化设计方案。方案分XXXX智慧校园总体规划、XXXX智慧校园设计-基础设施、XXXX智慧校园设计-智慧应用、XXXX智慧校园设计-其他智慧业务,附件设备清单、附件图纸几个章节。2.2 建设思路XXXX是一所新建学校,XXXX智慧校园项目是教育局在智慧教育领域打造的重点工程,旨在打造成XX市乃至XX省智慧教育的样板工程。本次设计XX二小主要建设思想:1、智慧基础平台智慧基础平台实在XX省关于智慧校园建设的指导性意见中提出的建设基础环境支撑部分呈现出来。2、五大类智慧应用系统智慧应用系统从智慧教学、智慧学习、智慧管理、智慧生活、智慧文化 5 项基本业务来阐述。(1) 智慧教学教师在智慧学校建设环境支撑下,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促进信息技术和学科课程深度融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实现教学全程智能化。依托智能化教学平台,实现云端优质资源到书到课与智能推送,助力精准备课和有效导学;以贯穿课堂教学全过程的学习诊断与评价为载体,促进数据支撑的针对性教和个性化学,实现多元化交流互动、即时化评价反馈,着力打造智能、高效的课堂;基于线上线下作业测评系统, 实现对学生作业和测试的自动批改与分析。利用师生教与学行为的伴随式数据采集与大数据分析工具,完成科学的学习诊断和教学评价,实施个性化的学习辅导,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实现教学手段多样化。依托学科教室、创新实验室等各种新型教学环境,利用智能移动终端、3D 打印机、机器人、VR、AR、人工智能(AI)等新型教学设备,探索跨学科学习(STEAM)、创客教育等新兴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实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促进学生信息素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实现教研方式网络化。创设融合备课教研、数据采集分析、设施设备应用和管理机制为一体的教研环境,利用备课教研系统,结合区域教研数据,实现基于网络的集体备课、评课与议课。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泛在化教研模式,即时提出、诊断并解决教学问题,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常态化的动力支持。鼓励教师利用现有平台注册的教师空间,积极参与网络协同教研。实现教育资源特色化。充分利用国家、省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平台,各级优质课评选、微课大赛等教学教研活动的生成性资源以及丰富多样的校本化资源,汇聚融合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教育资源库。紧密结合“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等,加强学校间的网络交流合作,促进优质学校带动薄弱学校,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2) 智慧学习学习者在智慧教育环境下的学习新方式,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下的学习者高度自主的学习活动。实现学习方式灵活化。通过现有空间、资源、平台、各种智能终端, 积极开展翻转学习、移动学习、协作学习、碎片化学习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实现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通过自动测评和及时反馈,智能主动推送适合学生学习能力、兴趣、进度的学习资源和学习任务,主动提醒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自主学习、自助服务的自适应学习能力。实现学习活动自主化。充分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智能化优势,引导学生实现学习活动的自主安排,学习内容和资源的自主选择,学习过程的自主调控,学习活动的自主反思,培养学生乐学、善学的学习品质,促进自主学习的充分落实。实现学习评价智能化。建立智能化学习分析系统,形成学生学习全过程的动态评测数据,改变以考试为主要手段和教师为单一评价者的“结果性评价”,更加注重学生学习与成长过程,生成学生个性化成长记录,实现动态、持续、隐形的过程化数据采集,全面感知和记录教与学的“大数据”并进行分析,设置数据分析模型和评估指标体系,精准评估学习绩效。实现学习成果呈现多样化。通过新型学习方式丰富学习成果呈现和分享的多样化。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多种形式的线下线上展示,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等多元主体的互动分享,对于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再学习、延伸拓展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智能化。建立学生档案,收集学生日常行为数据,帮助学校更全面地了解学生,跟踪学生成长,支持学生成长过程中各种信息的记录和存储。采用科学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自动化、智能化和可视化。(3) 智慧管理利用信息技术建立的服务于学校管理全流程的综合应用系统,可以实现学校校务、教务、师生发展等管理的高效化、智能化、精细化,为学校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整合多平台的校务管理。提供综合办公自动化管理服务,高效开展公文流转、知识共 享、信息发布、公文审批等校务办公活动。提供人事管理服务,支持学校管理全体学 生及教职工信息,帮助学校管理者及时、迅速、准确了解师生的出勤及人员信息情况。 提供财务管理服务,支持学校开展信息化环境下的财务管理、监督和控制。提供设备 资产管理服务,完善固定资产的信息内容,实现高效管理各类设备和资产。实现智能化的教务管理。支持学校开展选课、排课、评课、成绩采集等教务活动,对课程选修、班级选定、学生对教师评价进度、教师对学生评价进度等提供清晰、直观的可视化数据分析结果。尤其是通过智慧学校平台,实现中心校与教学点的一体化管理,优化乡村学校及教学点的教学教研、学习、评价、管理和服务等过程。开展教师专业成长智能管理。支持基于网络的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新模式,对教师参加专业发展活动、日常教学行为进行记录和数据统计,建立教师成长记录电子档案袋,实现档案管理的智能化,为制定教师培养策略提供支撑依据。搭建教师专业发展管理平台, 引导教师在提升师德素养、落实教书育人的同时,开展积极的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 主动取长补短,促进终身学习。开展学校发展规划与督导评价智能管理。充分利用国家和省级管理信息系统开展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建立学校特色个性化的业务系统,形成全面整合、集中一致的教育管理和决策基础数据库,实现基于大数据的“多元化、生成性、发展性”的诊断评价,进行数据驱动的学校发展性评价与科学决策,支持基于校情的学校发展性指标要素的动态督导评估和综合分析,为教育教学管理和发展提供科学决策依据。(4) 智慧生活具有信息化时代特征的学校生活新方式,为日常生活构建便捷的感知体系。构建互联互通的智慧生活环境。利用校园一卡通、手机芯片等智能化设施方便师生的校园生活,将其融合到师生日常的工作、学习、生活中,实现师生食、住、行的舒适与便捷化,包括校园门禁、考勤记录、食堂就餐、超市消费、图书借阅等;实现校内各种学习、生活、视频安防平台系统的互联互通,能够实现对师生线上线下行为进行数字化记录与大数据分析,提供及时的校园生活指导建议。引导健康绿色的智慧生活方式。树立环保、节约的生活理念,利用智能化设备实现校园节能控制;养成健康、绿色的学习、生活习惯,利用智能化装备记录日常生活中的学习、锻炼、睡眠、饮食等实时状态,及时进行健康提醒,通过数据指导生活,优化日常作息规律;开展积极、安全的网络活动,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网络环境,促进学生网络学习,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完善智能高效的校园安防机制。利用视频监控、智能传感器和入侵报警系统等实现学校重点区域的安全监测与管理的全覆盖;利用智能感知设备进行车牌识别等, 实现对进出校园车辆、人员的全程监控;借助心理测量和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关注特殊群体,提供实时服务支持;提供家校互通服务,帮助家长实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及在校表现,加强家长与教师、学校管理者之间的互动交流,实现家校共育。(5) 智慧文化具有信息化时代特征的学校文化建设新形态。整合智慧化的学校环境文化。完善学校文化环境建设,建立各类信息发布平台,逐步配置包括电子班牌在内的各类公共交互式终端、户外大屏、电子屏幕文化墙等设施,整合利用学校校园网络、综合办公平台、微信微博、校园电视台、校园广播等载体,实现学校信息发布和校务公开渠道多样化,提供各类信息资讯服务,反映丰富多彩的师生校园生活,弘扬社会主流价值观,传递学校发展正能量。构建智慧化的学校制度文化。借助于信息化手段,实现既有传统制度规范动画、视频、图文并茂的可视化处理,和多平台、多终端灵活呈现, 提高师生日常行为规范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效果,进一步发挥学校制度规范的激情、明理、导行教育。适应信息时代数字化公民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建设新要求,与时俱进,不断建立完善与智慧校园建设发展相匹配的学校新制度规范。催生智慧化的学校行为文化。利用完善的视频监控系统和智能感知终端,掌握学生特定区域的活动轨迹,实现校园行为全纪录,引导学生自主开展日常行为管理,强化美德行为, 促进数据支撑下的不良行为的自我矫正。实现网络实名认证和多平台互通互联,强化学生线上行为记录管理,培养良好的上网习惯,开展积极的网络活动;加强校园心理健康教育,通过线上线下疏导教育和针对性辅导,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凝练智慧化的学校精神文化。结合学校的办学理念,进一步构建适应信息化时代发展新要求的学校主流价值观。坚持寓教育于活动,充分利用省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平台和丰富多彩学校校本资源,科学获取使用网络资源,线上线下结合,开展丰富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系列化主题教育活动,全面落实学校德育工作指南的部署和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发展实际,充分发挥智慧校园建设优势,开展具有特色化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丰富师生精神文化生活,培育健康、向上、创新、发展的学校主流价值观,逐步形成既植根于学校发展传统又呼应智慧学校建设需要的学校精神和学校特色文化。建成后的XXXX智慧校园将实现物联网的全实时信息采集体系;实现将互联网与本校教育的深度融合和应用创新,形成网络化教育新模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服务于校内,提升信息化在推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中的效能。本项目将以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学质量为目标,以教育信息化服务平台为载体, 以信息化手段汇集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全区域教育体制改革,推动教育均衡化、优质化、特色化发展。项目将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总体思路,通过对目前信息化现状与实际需求的全面分析及思考,结合教育云平台的建设目标,有步骤、分层次地构建开放性、协同化、信息化公共服务支撑体系,以满足本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服务与生活的数字化需求。2.3 总体规划通过建设统一标准的公共服务平台,将贯穿在教育日常工作中的学生、教师、资产和管理等基础数据,按规范格式统一保存在数据中心,在技术支撑服务平台基础上, 统一建设各类教育信息化应用,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的统一数据管理,便于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进行数据管理和统计分析。本期项目将融合云计算理念进行架构设计,主要分为基础设施层、平台服务层、软件服务层、客户端服务层:(1) 基础设施层(IaaS):包括网络基础设施、软硬件基础设备等。(2) 平台服务层(PaaS):建立以学校为中心的全区域数据中心,通过数据整合与共享实现区域各级教育机构的数据交换,并实现与上级平台的数据交换,形成包括组织机构信息、教职员工信息、学生信息的教育基础信息库及教育教学资源库。(3) 软件服务层(SaaS):建立一系列教育管理、教育教学、教育资源等各种信息化服务。(4) 客户端服务层:为各类用户提供教育信息服务的统一门户、总入口。图 22.4 应用价值智慧校园应用系统的建设,从应用范围来讲包括校内和校外两个部分。校内应用以满足管理者、教师、学生、在学校的教学、教务、行政、德育、科研、总务等各种应用需求,而校外应用部分将扩展到广大家长和社区公众,以信息资源的共享、交流、互动为主要内容,实现智慧校园向社区、家庭的延伸扩展。2.4.1 校内应用2.4.1.1 对管理者教育:了解学校文化活动开展情况,了解学生综合素质成长教学:了解教师专业发展情况,了解学生生活和学习情况,了解学校教育质量达到情况管理:了解学校办学条件建设情况,了解学校办学满意度,了解学校师资建设情况,了解学校教师整体情况,了解学校经费使用情况办公:日常事务审批、查阅、统计及应用2.4.1.2 对教师教育:对学生日常行为表现评价,关注学生每天的成长,组织学生评优和学生校园文化活动教学:实施学科教学,协同备课,了解教学质量达成情况,教学资源的创建和使用,对学生学业和学习表现评价教科研:参与教科研课题,发表论文著作,教师培训,教师专业发展档案办公:日常事务处理,设备维修,固定资产管理,人事管理,教务管理和学生安全管理等。2.4.1.3 对学生教育:参加校园活动,日常行为管理,参加评优,关注学生安全教学:学科学习,拓展学习,作业,了解学业目标达成情况教务:学籍,课程安排2.4.2 校外应用2.4.2.1 对管理者管理:学校办学理念、校园文化的宣传推广,校园品牌建设沟通:了解社区满意度,家长满意度,作为平等参与者及时与教师、学生、家长进行互动,了解对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真实想法2.4.2.2 对教师教育:配合家庭教育,学校德育活动在校外的延伸教学:拓展课程教学,课外学习,学校教学活动在校外的延伸沟通:家长-教师互动,师生互动,跨校域的互动2.4.2.3 对学生教育:参与学校德育活动,课外活动和学生上学、放学安全教学:课外学习,课程作业提交沟通:师生互动,同学互动,学生-家长互动2.4.2.4 对家长教育:了解孩子在校表现,家长评价,接受家庭教育指导教学:了解孩子学业目标达成情况,了解孩子作业情况,了解孩子课程内容和进度沟通:家长-教师互动,家长间互动,家长-学生互动,校长信箱2.4.2.5 对公众教育:了解学校文化建设情况,参与学校特色文化活动教学:了解学校科学质量,优质精品课程学习沟通:校长信箱2.5 建设内容按照XX省中小学校信息化基本标准(修订)、XX省中小学智慧学校基础环境建设指南(最终定稿)、XX省中小学智慧学校建设指导意见(2018-2022 年)标准内容,以遵循于标准并高于标准的设计标准来将XXXX建设为真正的智慧校园。2.5.1 智慧基础设施智慧集成设施是综合运用云计算、移动互联、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等环节深度融合,逐步形成“可感知、可诊断、可分析、可自愈”的新型校园生态。包含:综合布线系统 1 套、中心机房 1 套、网络安全 1 套、安防周界 1 套、一卡通 1 套、IP 广播 1 套、楼宇自控 1 套、能源管控 1 套、电子公告 1 套、电子班牌 1套、多媒体教室 48 间、语音云教室 4 间、录播教室 2 间、阅览室 2 间、报告厅 1 间等。2.5.2 智慧应用智慧应用以面向师生个性化服务为理念,促进教学、学习、管理、生活和文化的流程再造与系统重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育管理决策水平。包含:智慧管理 1 项、智慧教与学 1 项、智慧生活 1 项、智慧文化 1 项。2.5.3 其他智慧业务其他智慧业务是指智慧校园应用外的一些智慧亮点业务。包含:校园可视化管理平台 1 套、校园电视台系统 1 套。2.6 设计规范Ø 信息化建设类n 2018 年:XX省中小学校信息化基本标准(修订)n 2018 年:XX省中小学智慧学校基础环境建设指南(最终定稿)n XX省中小学智慧学校建设指导意见(2018-2022 年)Ø 机房类规范n GB50174-2017数据中心设计规范n GB50462-2015电子信息系统机房施工及验收规范n GB/T2887-2011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n 09DX009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工程设计与安装国家标准设计图集n 本设计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其他技术要求Ø 电气类规范n JGJ16-2008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n GB50052-2013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n GB50054-2011低压配电设计规范n 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n GB50343-2012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n GB50034-2013建筑照明设计标准n GB50053-201320kV 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n GB50303-2015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n GB50116-201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n GB50260-2013电力设施抗震设计规范n GB50055-2011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n GB50058-2014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n GB50169-201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n GB50217-2007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n GB50150-201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n GB12158-2006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n GB14050-2008系统接地的型式及安全技术要求n GB50981-2014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Ø 智能化类规范n GB50314-2015智能建筑设计标准n GB50311-2016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n GB50312-2007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n GB50348-2004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n GB50394-2007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n GB50395-2007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n GB50396-2007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n GB50198-2011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n GB50200-94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n GB50526-2010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规范n GYJ25-86厅堂扩声系统特性指标Ø 暖通空调类规范n GB50736-2012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n GB50243-2016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n GB50019-2015工业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n GB50015-2003(2009 年

    注意事项

    本文(智慧校园方案(271页).docx)为本站会员(1595****071)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