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说课稿.doc

    • 资源ID:40015477       资源大小:433.50KB        全文页数:7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说课稿.doc

    全册说课稿第一章 机械运动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第1节的内容。本节的主要内容为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让学生通过对长度和时间这两个物理量的了解,了解国际单位制并学会基本的测量方法,第一次科学正确的对物体进行测量并且读数,而且在中考中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为后面运动的快慢的学习做好铺垫。2教材的特点教材从测量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入手,通过“测量活动”贯穿教学。“测量活动”的选择可以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参考。本节给出了一些具体的测量活动,如用刻度尺测量长度。鉴于初中生已具有一定的测量知识和技能,教材编写的'思路是以“测量活动”为核心展开。使学生在测量的实践中,通过教师指导、阅读以及师生之间的讨论与交流等方式进行教学。3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长度的国际单位及单位换算;(2)会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3)知道测量的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4)知道测量有误差。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明确测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通过实际测量,让学生体会正确使用刻度尺,正确记录测量结果;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1)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2)培养动手、动脑的好习惯,体验成功的快乐。4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1)刻度尺的正确使用和长度的测量;(2)误差和错误的区别二说教法和学法突出物理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仔细观察,勤于思考,倡导学生的主动学习、乐于探究、勤于动脑、善于表达、体现教育的全面性、个性化。教学重视三性:生活性、主体性、实践性。即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需要引出测量的实质创设教学情境,充分开发学生的生活经验。尽量利用学生身边的物品为材料探究长度测量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从生活到技术多角度、全方位认识长度的测量,在动手操作实践中发展学生探究、分析、归纳、迁移的能力。三、说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通过问题导入法引入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进而引入新课(二)讲授新课问题一: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常用的长度测量的工具,教师总结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如直尺、卷尺、三角尺问题二:请学生回顾小学所学到的长度单位及其换算,教师补充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1米,课桌的高度约0.75米。长度和时间的侧量3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它们关系是:1千米=1000米=103米;1分米=0.1米=10-1米1厘米=0.01米=10-2米;1毫米=0.001米=10-3米1米=106微米;1微米=10-6米。问题三:请学生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和宽,教师总结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会认、会放、会看、会读、会记。认:认清刻度尺上标注的单位、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的位置。放:刻度尺要放正并使有刻度值的一侧紧贴被测物体。看:视线应垂直于被测物体及刻度尺读:读出准确值,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记:记录的数据要有数字和单位。问题四:让学生回答裁判是怎么判断出长跑运动中的冠亚军的,教师总结5时间的测量时间的单位:秒(s)、分(min)、时(h)测量的仪器:秒表、电子表、钟问题五:让学生回答我们测量所得的值就一定和真实值完全一样吗?教师总结并引入误差6、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种差别就是误差。错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两者区别:误差不能消除,但可以减小,例如多测量几次错误可以消除。(三)课堂小结(四)课堂巩固练习(五)学后反思(六)板书设计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长度的测量1测量工具直尺、卷尺、三角尺2单位国际单位米1千米=1000米=103米;1分米=0.1米=10-1米1厘米=0.01米=10-2米;1毫米=0.001米=10-3米1米=106微米;1微米=10-6米。3刻度尺的正确使用会认、会放、会看、会读、会记二时间的测量时间的单位:秒(s)、分(min)、时(h)测量的仪器:秒表、电子表、钟三误差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错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两者区别:误差不能消除,但可以减小,错误可以消除。第2节 运动的描述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参照物的概念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2过程与方法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学重点:参照物的概念、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教学难点:认识物体运动和静止相对性教学方法:提问讨论法教学用具:挂图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组织同学阅读课本节前大"?"的内容。提问:飞机在天空中飞行,子弹在运动吗?飞行员为什么能顺手抓住一颗飞行的子弹呢?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就要认真学习有关物体运动的知识。二、新课教学1什么是机械运动?物理学里讲的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同学们骑自行车时,人和自行车对地面或路旁的树都有位置的变化;飞机在天空中飞行,它相对于地面有位置的变化。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提问并组织学生回答:举例说明我们周围的物体哪些是在做机械运动。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1)组织学生看挂图,讨论:乘客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让学生充分说明自己的看法。小结:首先明确本问题中研究对象是汽车中的乘客,这位乘客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其次根据前面所学机械运动的知识,判定汽车、司机和乘客都在做机械运动。但是司机和男孩所说乘客是静止的.或是运动的说法都有道理。因为他们在研究乘客的运动情况时,选定的作为标准的物体不同。问:司机看到乘客没动是静止的,是以什么为标准的?答:以车厢为标准,乘客相对于车厢没有位置的改变,所以说乘客是静止的。问:男孩看到乘客运动得很快,他是以什么为标准的?答:男孩以路面或路旁的树木、房屋为标准,乘客相对于路面有位置的改变。所以他说乘客是运动的。教师小结:在描述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定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提问:看课本图12.1-3,卡车和联合收割机在农田里并排行驶,受油机与大型加油机在空中飞行,说它们是运动的,你选什么物体为参照物。答:选大地为参照物,它们是运动的。教师追问:在甲图中如果选卡车或收割机为参照物,在乙图中如果选受油机或加油机为参照物,另一物体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答:另一物体是静止的。因为它们相对于参照物没有位置的改变。教师小结:像卡车和收割机这样两个物体以同样的快慢,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相对位置不变,则称这两个物体相对静止。提问:请你解释法国飞行员能顺手抓住一颗子弹的道理。要求学生用相对静止的道理予以解释。教师指出: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在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常选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举例说明当所选的参照物不同时,物体的运动情况一般不相同。例如列车中的乘客以地面为参照物是运动的,以车厢为参照物是静止的。三、小结:四、布置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板书设计:第一节运动的描述一、什么是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二、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1参照物:在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假定不动的物体。2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第3节 运动的快慢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运动的快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效果这几方面对本节进行阐述。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上一节讲述的是“运动的描述”,通过这一节学生知道了“什么是运动”,而本节课教材通过“想想议议”栏目提出问题(“哪些方法可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引入课题,并且学生讨论总结后直接得出速度的定义及计算公式,这样安排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在小学数学课中,学生学习过计算速度和路程的问题,对这些知识并不陌生,初中物理从简单的运动开始,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来逐步展开对物理的学习。二、学生分析中学生对速度、路程等物理概念都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学生对本节课还是喜欢物理又害怕难,喜欢的是以前接触过速度的计算,怕的是利用物理公式解决速度问题还是第一次,特别是数学底子薄的学生。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加强自信显得特别的重要。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喜欢看鲜明、生动、不平常的现象的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教学目标: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4、粗略研究变速直线运动,能用平均速度描述直线运动的快慢四、重点难点重点:建立速度的概念和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方法。难点:应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五、教学方法1、观察比较法:通过对生活当中实际事例的比较,理解速度的'概念和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2、练习法:通过学生练习,学会应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和速度单位的换算。六、教学程序设计(一)课题引入通过多媒体展示“2004年奥运会上刘翔夺冠”的实录引入课题。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具体事例导入课题,更具有吸引力,效果要比教材“想象议议”引入更好。教师提问:刘翔用了12秒88跑完了110米,你们想知道他有多么快吗?(二)新授课程1、首先学生看教材“想想议议”栏目中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充分讨论。教师也可以提出以下问题,以启发学生的思路。蜗牛在地面沿直线爬行、自行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飞机在空中沿直线飞行,他们的运动情况有何区别?学生很容易得出结论“他们运动的快慢不一样”。然后让学生继续讨论:生活中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待充分讨论后,师生共同归纳出几个办法。(1)相同时间内,通过路程远的运动的快。如,二人同时同地出发,走在前面的运动的快。(2)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短的运动得快。如,百米赛跑,先到终点的运动的快。(3)时间、路程都不相同时,1s内通过路程远的运动的快。从而引入速度的概念,引入时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学生对速度的认识:(1)物理意义(2)定义(3)公式(4)国际单位、常用单位然后指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图1.3-2,认识汽车的速度表。让学生阅读小资料,了解一些物体运动的速度。并让学生进行单位换算练习,如:1m/s=_km/h;5m/s=_km/h;72km/h=_m/s2、在生活中,做机械运动的物体的运动情况相同吗?机械运动时怎样分类的?哪类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想想议议”,学生会发现,甲图中的汽车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运动的路线是直线,乙图中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运动的路线也是直线。在此基础上,引出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还应让学生了解,物体做直线运动时,若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这样的运动叫变速直线运动,可以用公式v=s/t计算出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平均速度。3、讲解教材中的例题,学会使用公式v=s/t及变形公式s=vt、t=s/v解决简单的问题。在练习过程中,应规范学生的解题过程。养成先分析,在解题的良好习惯。4.小结:新授课后,组织学生讨论“是否还有疑点?”,并对本节课做简单的总结。5、完成达标测试,展示答案,集体纠正。6、作业布置动手动脑学物理七、板书设计运动的快慢一速度二匀速直线运动1物理意义1概念2定义2变速直线运动3公式:v=s/t3平均速度4单位:1m/s=3.6km/h八、教学效果本节通过教材及身边的实例,科学、规范的引入速度的概念。通过这样的学习过程,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素的概念,同时也提高了运用数学工具处理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领悟了建立速度概念的思想方法。对于速度的公式进行计算大部分学生能完成并掌握,但解题时过程不规范还应课下加强训练。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我将从以下几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一、说教材首先分析教材。本节是学生的第一次分组实验课。教师通过这节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巩固前面学习的刻度尺和停表的使用方法,测出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而且要让学生知道平均速度的数值在不同的时间内或不同的路程中其大小会不同。学生通过亲身参与整个实验过程,体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量物理量的科学方法。由于本节课是学生的第一次分组实验课,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遵守实验室的要求,认真按照规则做好实验的习惯。在认识了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后,分析本节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2)过程与方法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和正确、实事求是记录测量数据的严谨作风。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确定本节的重难点。1、会用刻度尺和停表测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是本节的重点。通过实验,让学生学会使用停表,按一下开始计时,再按一下停止计时,再按一下回零。外面的长针走一圈是30秒,长针走两圈里面的短针走一格是一分钟。利用刻度尺侧长度时,测量的结果要有准确值和估计值。2、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和如何计时,是本节的难点。利用启发式教学,通过学生分组实验,测量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时间,计算平均速度。在斜面上标注出起点,利用金属片指示终点,便于计时和测量长度。由于通过下半段路程的时间较短,不易测量,引导学生利用测量较长的时间,间接求出,即,利用总时间减去前半程的时间。再分别计算下半程和全程的平均速度,进行比较。从而强调出,平均速度是物体在哪一段时间内或哪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由于小车从斜面滑下较快,到撞击金属片之前的时间不好测量,在学生分组实验后,教师利用位移传感器和计算机进行演示,将小车的运动记录下来,得到小车运动的st图像,进行简单介绍,选取其中一段时间对应的图像,求出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可选取不同时间段进行计算,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同时也可得到所选取的研究区域的vt图像,直观的看出小车的速度的变化情况。二、说教学方法根据新课程基本理念“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以及初二学生年龄特点,在本节课教学中,我们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以学生为主体,采取探究式教学方法,按照“提出问题实验探究交流评价分析应用”的物理课堂教学模式,它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对身边现象的已有观察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和猜想,进而自行设计实验、验证假设、交流评价、归纳总结、最后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并结合计算机辅助教学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把科学知识的获得与思维能力的培养有机的结合起来,充分强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获取物理知识、培养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三、说教学过程依据本节教材编排的顺序,依据学生是认识规律,我设计了下面的教学程序:1、导入新课【演示】在上课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实验。(让小车从斜面上滑下来)设疑,提出问题:小车在前半程运动的快,还是后半程运动的快?学生猜想回答。教师总结:要想知道哪一段运动的快,就要比较平均速度。速度又怎么知道呀?用路程除以时间,路程用刻度尺来测,时间要用停表来测,那具体应测哪些物理量呀?今天我们就要用实验测出在斜面上各路段的平均速度,从而来验证物体在前半程快还是后半程快。板书课题:测量平均速度(大约5分钟)2、新课教学向学生介绍实验器材。要求同学们以组为单位,先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测量前半程的平均速度,画出实验表格,进行分组实验,收集数据最后计算得出结论。请同学们拿出实验报告,分组讨论并完成实验报告。(实验前先让学生练习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约10分钟)拿出一组同学的实验报告进行展示。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那么后半程的时间如何测量呢?总结:可以用总时间减去前半程的时间。那停表又如何使用呢?请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继续进行实验,测量后半程的平均速度,把数据填在表格里。(约10分钟)实验结束把一组同学的报告展示出来,进行交流讨论,从而比较出哪一段运动的快。在实验过程中提醒学生:长度测量的结果要有准确值和估计值。共同总结,我们通过这个实验就验证了,物体从斜面上运动下来时,后半程比前半程的速度快。教师接着提问:你们能比较出哪一组的小车运动的快吗?有什么办法吗?引导学生完善实验方案,算出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全程的平均速度。再拿两组实验报告比较一下,哪一组小车运动的快。(约4分钟)从而可知,讲平均速度或计算平均速度时,必须强调是物体在哪一段时间内或哪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否则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接下来老师利用位移传感器和计算机将小车的运动情况演示,记录下来,这样可以直观的看出小车的速度的变化情况,比较出哪一段运动的快。(约8分钟)3、小结:为使学生所学知识具有稳定性。学生共同总结测量平均速度的方法和对平均速度的理解,强调重难点;再完成课堂反馈题,对其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讲评,掌握学生的学习趋势,及时调控,以巩固教学目标,强化重点,深化难点。(约3分钟)4、布置作业:完成实验报告四、说板书设计由于板书对学生的视觉刺激作用明显,恰当的板书有助于教师阐述和讲解教学内容,使学生容易接受新知识,因此在黑板上保留时间较长。第二章 声现象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每一部分都是以问题开始,通过实验与观察,得出结论,再与生活和自然相联系。对于声音的产生,教材通过学生熟悉的声现象创造声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出声音的产生等问题。接着通过实验分析归纳出声音产生的原因,反过来再用归纳出的结论解释自然和生活中的现象,以进一步检验结论的可靠性。在声音的传播部分,通过真空不能传声的演示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进而通过实验与分析,归纳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和“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感悟到物理学的美,激发起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比较、归纳总结的能力和探究意识、创新意识。二、学情分析“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这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联,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现象之一,但学生对声现象的认识大都属于生活层面的感性认识。另外,由于初二学生刚刚接触“科学探究”这种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能力还没有得到有效的培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对声现象的感性认识,在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基础上,使他们经历提出问题、制定简单的实验方案、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评估等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培养他们提出问题以及对探究过程和探究结果进行分析、评估的能力,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初步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并最终将学生的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2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历“问题思考探究实验结论”的实践过程,提高学生的主动探究的意识;2在分析实验现象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3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四、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声音产生的原理和声音传播需要的介质;难点: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声音传播条件,解释生活中的声传播现象。五、教学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创设教学情境,提出探究的问题,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并通过亲自动手及分组实验来进行论证,通过小组交流进行归纳总结,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主要用到的教学方法有:实验探究法、讨论法、观察对比法、转换法。六、教学资源音叉、小锤、铁架台、带有细线的乒乓球、水杯、水、纸片、鼓(桌面)、白纸、铅笔、长条桌、真空玻璃罩、抽气机、电铃、多媒体课件和动画。七、教学设计(一)引入新课问题引入:让学生聆听自然界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声音。媒体播放:优美的鸟叫声、动物大象的怒吼声、潺潺的流水声、电子琴声和优雅的钢琴声等。我们听到的如此优美的乐曲及大千世界里如此丰富多彩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又是怎样传播的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二)探究新知1、声音的产生探究活动1:(1)发出“啊”的声音,同时用手摸喉部;(2)用桌面上的任何一种东西,想办法让它发声;(3)正在发声的音叉与不发声的音叉有什么不同。提醒学生注意:(1)你在听到声音的同时,看到了或感觉到了什么?(2)物体发声时与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实验器材:音叉、小锤、铁架台、带有细线的乒乓球通过实验探究发现,发声体的共同特点:都在振动。如:鼓面振动嘭嘭响树叶振动哗哗响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1)发声的物体叫声源。(2)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3)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通过实验分析归纳出声音产生的原因,反过来再用归纳出的结论解释自然和生活中的现象,以进一步检验结论的可靠性。你能想办法间接观察发声体非常微小的振动吗?实验器材:水杯、水、纸片、鼓(桌面)、长条桌例:桌面的振动可以通过观察桌面纸屑的跳动或者桌面上水杯中水面的波动来间接观察发声体非常微小的振动,这就用到了转换法。2、声音的传播:教师提问:在声源发出声音和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中,声音经历了怎样的传播过程?宇航员在月球上如何交谈?探究活动2:真空可以传声吗?实验器材:真空罩、抽气机、电铃实验步骤:(1)把电铃调至响振状态,然后轻放于真空罩中,用抽气机将空气逐渐抽出,仔细听铃声的变化和观察电铃的振动情况;(2)去掉抽气机,逐渐打开阀门,逐渐放入空气,仔细听铃声的变化和观察电铃的振动情况。实验现象与结论:随着空气的抽出,铃声逐渐减弱;当真空罩内逐渐处于真空状态时,虽然观察到电铃在振动,却听不到铃声;打开阀门放入空气,铃声逐渐增强,由此可见真空不能传声。声音传播的条件:有介质(1)介质指自然界中存在的一切物质;(2)固体、液体、气体均能传播声音。注意:真空不能传声。教师提问:声音在空气中是怎样传播的呢?教师引导:以击鼓为例鼓面的振动带动周围的空气振动,形成了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这个过程跟水波的传播相似。用一支铅笔不断轻点水面,水面就会形成一圈一圈的水波,不断向远处传播。因此,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着,我们把它叫做声波。声音传播的形式声波3声速教师提出问题:平时我们说话时,一张口,立刻就能听到声音。那么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吗?你是怎么知道的?教师继续提问:(1)百米比赛时,计时员是怎样计时的呢?为什么?(2)对着高墙或山崖喊话,能马上听到回声吗?(3)雷电时,为什么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呢?通过以上问题学生归纳: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也就是声音是以一定的速度传播的。学生讨论:在分析数据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特点?声音传播的速度:(1)声音在固体(金属)中传播最快,在气体(空气)中传播最慢。(2)v声340m/s(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声音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受温度的影响。(4)回声:回声到达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人耳才能把回声和原声分开。(三)巩固练习1下列关于声音的产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物体振动停止后,还会发出声音C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D物体振动停止,有可能还在发声2在敲大钟时,停止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还会“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A“余音”是我们听到的钟声的回声B大钟还在振动C钟停止振动,空气还在振动D人的听觉发生“延长”(四)课堂小结1、基本知识(1)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3)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4)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5)声速2、基本技能:会用转换法分析物理问题。3、基本方法:观察法、对比法、转换法第2节 声音的特性一、说教材本节是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教材主要介绍了声音的三个特性,是声现象中的重难点。教材安排在声的产生与传播之后,更利于帮助学生建立声的概念,也是为下一小节的噪声学习奠定基础。【知识与技能】1.明确声音的三个特征;2.知道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音调与频率的关系以及物体结构特点与音色的关系;3.了解超声波和次声波。【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探究、讨论等方法,培养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参与体验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体验生活与物理的联系,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与勇于探新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响度、音调、音色的概念及其决定因素。【教学难点】1.区分响度与音调;2.物体结构特点与音色的关系。二、说学情对学生而言声现象并不陌生,只是缺少注意观察和理论知识,生活中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因此,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结合实验,让学生经过分析得出结论,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三、说教法和学法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探究法和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学生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学法,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四、说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复习已有知识,利用多媒体播放有关各种乐器演奏的视频。提出问题:这些声音的区别是什么。学生讨论后继续提问,这些声音有哪些特性?这些特性又与哪些因素有关?从而引出新课。环节二:新课讲授1.探究决定声音高低的因素引导学生思考声音的高低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师提示学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让学生自主完成课本“演示”部分的实验,完成比较,小组讨论得出声源振动的频率决定声音音调的高低的结论。之后讲解频率的物理概念,单位与物理意义。提问学生当蝴蝶和蜜蜂从我们背后飞过时,为什么凭听觉能发现飞行的蜜蜂而不能发现蝴蝶?引导学生用快慢和频率两种方式解释,进入超声波与次声波的学习。幻灯片展示生活中超声波与次声波的应用,让学生了解物理与生活的联系。2.探究影响声音响度的因素教师通过敲鼓引出响度的概念,并提问如何使鼓声更响。让学生操作,观察鼓面上纸屑的振动,思考鼓声的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学生得出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的结论。进一步提问响度还跟哪些因素有关。小组讨论,发言。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小组讨论,便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3.探究什么是音色回顾视频中用到了哪些乐器。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引出音色的概念,并总结音色与物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之后进行游戏,找几位学生读一段文字,其他人闭上眼睛,引导学生说出读书人的名字。学生通过游戏加深了对音色概念的理解。最后指出响度、音调、音色被称为声音的三要素。环节三:巩固提升让学生梳理知识点,教师以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复述,必要时加以补充。这样有利于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提高学生的语言概括和表达能力。环节四:作业设计作业1:完成课后的前三个习题。作业2:学生自制塑料管笛,尝试演奏,并解释其物理原理。五、说板书设计声音的特性一、音调        频率: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Hz超声波与次声波二、响度三、音色第3节 声的利用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物理声的利用说课稿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教材地位和作用声的利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物理上第一章声现象的第五节.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在声现象的教学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可以进一步增加学生对科学的热爱,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学好这节内容为学好以后的物理知识打下牢固的基础.学生分析物理是八年级新开设的课程,学生对它充满了好奇、有新鲜感.声的利用是学生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也是他们容易发生兴趣的.但缺乏一定的实验探究和创新能力,也缺乏对声现象的尖端应用技术的了解.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竞赛、分组讨论、观看动画等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通过实验探究和创新了解声可传递能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对科学的热爱;通过声可传递能量的实验探究和创新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和创新能力;通过声的利用和危害培养学生“一分为二”的辩证思想。教学思路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注重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人,改变了学科本位的观念。将课堂进行了活动化、实践化教学重点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应用。教学难点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实验目标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和创新能力教法一擂台赛式游戏活动二自主探究和创新三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学法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教学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竞赛抢答法、分组讨论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创新法、总结反思法。教学程序分析引入新课(分钟)采用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由学生与老师一起欣赏动画蝙蝠与声呐系统,自然将课题导向“声的利用”【提问】物理知识从实际中来,又要应用到实际中去,你对声的利用知道多少?新课教学(分钟)一擂台赛式游戏活动“声的利用”(分钟)必答题:在规定的时间内每组说出一个声的利用的事例,允许讨论,不准重复,其他组参与评判。举出一个正确事例得分,错误不得分,超过时间(秒)不得分。教师对学生所举事例作出中肯的评价。最后要求学生归类。抢答题:二播放声的利用课件(分钟)三创新活动“我是小小发明家”(分钟)要求学生利用声的知识进行发明创造,提出有实用价值的发明的小组加上分利用雄蚊的声音来驱赶咬人的雌蚊利用猫的叫声来赶走老鼠归纳小结与评估(3分钟)师: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学生讨论交流并对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巩固反馈(4分钟)1.课本P,动手动脑学物理1,2,2.选用课时优化设计,对学生进行分层训练,既可以使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板书设计五、声的利用1.声能传递信息.声能传递能量第4节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特性和声的利用之后,对声学知识的延伸拓展。课程标准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为“知道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的方法”。本节内容可分为三部分:(1)噪声的来源;(2)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危害;(3)控制噪声。噪声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是当代社会的四大公害之一。我国于 1996年10月29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本节内容的物理知识不多,难度不大,教学主要从环境保护出发,突出噪声的危害和怎样减弱噪声,让学生经能探究防止噪声各种措施的过程,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这些内容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具有丰富的德育教育价值。在渗透学法,培养学习习惯的同时,还能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点评:教学内容的分析包括了本节知识在教材中的地位、最新课程标准对本节教学内容的要求、本节的主要知识点和本节教学内容的详细分析。分析详细而具体,科学而准确。2.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的认识,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知识与技能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2)过程与方法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防治噪声的途径(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培养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的观念。点评:说课者通过对教材和课标的详细研究,结合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把教学目标分为三个方面: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定位准确,符合课标要求和学生的学习实际。3.重点难点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结合教学目标,确定本节课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教学重点:控制噪声的途径教学难点:噪声的危害及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4.教学用具为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实际教学目标,课前需要准备如下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玻璃、铁钉、示波器、电动机、泡沫塑料、罐头盒等点评:本节内容的教学

    注意事项

    本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说课稿.doc)为本站会员(青****9)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