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 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选修).docx
-
资源ID:40031298
资源大小:15.89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7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长恨歌》 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选修).docx
长恨歌 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选修) 湖北省监利实验高中吴立光 【教学目的】 1学会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歌主题。 2掌握诗歌写人、抒情所采用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多角度刻画人物形象。 2难点:诗歌的主题。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唐玄宗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悲剧,因与“安史之乱”紧相联系,有着相当严肃的政治色彩,而其情事本身之离奇、曲折,又极富传奇色彩,因而倍受历代文士的关注。自唐至清,出现了不少以此为题材的文学作品,著名者如杜牧过华清宫绝句、李商隐马嵬、苏轼荔枝叹、白朴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洪昇长生殿等。自居易的长恨歌则是其中翘楚。 二、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原籍山西太原,祖上迁下陕西渭南。晚年官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 他出身于一个小官僚家庭,世敦儒业,祖、父皆以明经出身。白居易的青年时代是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的。贫困的生活,使白居易接近了人民,这对他的诗歌创作差不多一开始就走上现实主义的道路有着重大的作用。 白居易的思想带有浓厚的儒、释、道三家杂糅的色彩,但主导思想则是儒家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他的一生,大体上可分为前后两期,而以四十四岁贬江州司马为分界线。前期:主要是“兼济天下”。在创作上,创作了大量针砭时弊、反映民生疾苦的诗作,如秦中吟、新乐府大都作于此时。后期:主要是“独善其身”。这一时期他创作了大量的闲适诗。 白居易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和杂律。他本人最重视的是讽喻诗。他的讽喻诗主要包括了两方面的内容:一类诗广泛地反映了人民的苦难。这里既有同情农民的作品,如杜陵叟;也有哀叹妇女悲惨命运作品,如上阳白发人、后宫词等;另一类诗深刻地揭露了统治者的罪恶,如卖炭翁、红绒毯等。 三、写作背景 杨玉环是蜀州司户杨玄瑛的女儿,随叔父杨玄琰入长安,及笄,嫁与玄宗第十四个儿子寿王李瑶为妃。后为李隆基看中。李欲将杨占为已有,又碍于名分,于是,让她出宫做女道士,而后再迎归宫中,掩耳盗铃。李隆基早先励精图治,晚年逐渐松弛。得杨玉环后,更是沉湎酒色,荒废朝政。杨玉环则不仅自己得宠专房,身封贵妃,“声焰震天下”,而且满门亲族也跟着沾光,堂兄杨国忠位居宰相,杨銛官鸿胪卿,杨镕官侍御史,大姐封韩国夫人,三姐封虢国夫人,八姐封秦国夫人。如长恨歌所说是“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天宝后期,朝廷内部本已矛盾重重,李隆基对杨家的偏幸,更促进了矛盾的激化。天宝十四载(755),手握重兵的范阳节度使安禄山打着讨伐杨氏、以清君侧的幌子,发动了叛乱,兵临长安。李隆基偕杨玉环等仓皇出奔,西行四川。至陕西马嵬驿,扈从禁军发难,求诛杨氏兄妹以谢天下。迫于情势,李隆基只得如请,“命高力士缢贵妃于佛堂前梨树下”。(李肇国史补) 本诗取材于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这首诗创作于元和元年,当时诗人正在山西周至任县尉。这年冬天,白居易与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说起了当地流传已久的唐玄宗与杨贵妃悲欢离合的故事,大家都为之唏嘘不已,王质夫举着一杯酒来到白居易面前,说:“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如何?”白居易于是写下了长恨歌,他的意图不仅在于对史诗有感而发,而且还想以此惩戒那些祸乱朝政的人,让将来的统治者引以为戒。 四、整体感知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 回眸(móu)粉黛(dài)骊宫(lí)霓裳(ní)(cháng)临邛(qióng)鼙鼓(pí)仙袂(mèi)衣钿(diàn)千乘(shèng)钗擘(bò)马嵬(wéi)阑干(lán)绰约(chuò) 2解题:长恨歌,恨是什么意思?谁恨?恨什么? 问题:这首诗歌的题目是长恨歌,恨是什么意思,长恨歌应作何解释? 明确:长恨歌,就是歌长恨,长是时间,是感情延绵的见证,恨是沉重的遗憾,代表了感情的深度和痛苦的沉重。长恨就是长久的遗憾。 问题:这首诗歌是谁在恨,他们长恨的是什么呢? 明确:是李隆基和杨贵妃在恨,他们彼此相爱却不能在一起,最终杨贵妃身死,而李隆基退位。 问题:李、杨爱情历来是文人喜欢的题材,像杜牧过华清宫绝句、李商隐马嵬、苏轼荔枝叹、白朴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洪昇长生殿等,都是写李、杨爱情的,众多文人对这一题材如此忠爱,可见它非常有价值。谁能给大家讲一讲李、杨的爱情故事。 明确:唐玄宗是开创开元盛世的一代明君,杨玉环是蜀州司户杨玄瑛的女儿,随叔父杨玄琰入长安,及笄,嫁与玄宗第十四个儿子寿王李瑁为妃,后为李隆基看中。李隆基早先励精图治,晚年逐渐松弛。得杨玉环后,更是沉湎酒色,荒废朝政。天宝十四载(755),手握重兵的范阳节度使安禄山打着讨伐杨氏、以清君侧的幌子,发动了叛乱,兵临长安。李隆基偕杨玉环等仓皇出奔,西行四川。至陕西马嵬驿,扈从禁军发难,求诛杨氏兄妹以谢天下。迫于情势,李隆基只得命高力士缢死杨贵妃。 3理清情节结构 问题:原来李隆基与杨贵妃的爱情这么曲折,但是最终他们是以悲剧收场,诗人的题目就定为长恨,那么诗歌是不是一开始就在写长恨呢? 明确:不是。全篇中心是歌“长恨”,但诗人却从“重色”说起,并且极写贵妃之美艳和“汉皇重色思倾国”。 问题:除了描写贵妃之美和李杨的“蜜月生活”,诗歌还写到什么? 明确:还写到“安史之乱”爆发,杨贵妃身死。 明确:还有李隆基返回长安后对杨贵妃思念的种种表现。 明确:还有李隆基让道士去寻找杨贵妃的亡魂,以及在仙界与贵妃见面的情景。 问题:按照刚才的说法试着给这首诗歌划分层次? 明确:第一部分,自开头至“不重生男重生女”,叙述李、杨会合经过及李对杨的眷恋宠幸。 第二部分:自“骊宫高处入青云”至“不见玉颜空死处”,叙述安史之乱爆发,杨贵妃因禁军兵变而殒命。 第三部分:自“君臣相顾尽沾衣”至“魂魄不曾来入梦”,写李回返长安后对杨的无穷思念。 第四部分:自“临邛(qióng)道士鸿都客”至结束,写已身登仙界的贵妃仍心系尘寰(huán),对李思念不已。 五、通过分析长恨,讨论诗歌的主题 问题:长恨歌,恨是什么意思?谁恨?恨什么?为什么恨? 明确:“长恨”二字是本诗的情感的核心。长是时间,是感情延绵的见证,恨是沉重的遗憾,代表了感情的深度和痛苦的沉重。恨的含义可以根据主题定位的不同而不同。遗憾、悔恨、沉痛兼而有之。 明确:不仅仅是遗憾,唐玄宗重美色而误国,杨贵妃迷惑君王而致“安史之乱”,所以这里的恨,还有悔和痛的意思。 明确:首先是李、杨在恨,他们真心相爱,但是却不能生活在一起,落得人仙两茫茫。 明确:还有诗人的恨、读者的恨,为李、杨的爱情悲剧而遗憾、惋惜。 明确:诗人、读者不仅为爱情悲剧而恨,还对爱情悲剧引发的政治悲剧而遗憾。 教师总结:唐玄宗的荒淫误国,引出了政治上的悲剧,反过来又导致了他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悲剧的制造者最后成为悲剧的主人公,这是故事的特殊、曲折处,也是诗中男女主人公之所以要“长恨”的原因。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总结诗歌主题: (1)讽喻说。 (2)爱情说。 (3)双重主题说。 六、长恨歌的艺术特点: 这首诗最令你感动的是什么?想想看,白居易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技巧使你感动? 1本诗采用七言歌行体,在继承汉代孔雀东南飞和初唐四杰七古的基础上别创新调。在形式上采用平仄相调的律句,间用对偶,数句一转韵,音节随情节而曲折,依感情而顿挫,而多处顶针格的运用,如“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等,使音韵更和谐浏亮,婉转动人。后人称之为“长庆体”。 2故事情节生动曲折 现实情节和想象情节的结合,使长诗富有传奇和浪漫色彩。 运用开合起伏的手法,使情节跌宕腾挪,富有变化。 3刻画人物细腻传神 李隆基:荒淫重色对爱情真诚执着 杨玉环:美貌和忠贞 3叙事、抒情、描写熔于一炉 结合诗歌二、三节自“骊宫高处入青云”至“魂魄不曾来入梦”分析诗歌情与景的特点。 这是一首抒情成份很浓的叙事诗,诗人在叙述故事和人物塑造上,采用了我国传统诗歌擅长的抒写手法,将叙事、写景和抒情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形成诗歌抒情上回环往复的特点。诗人时而把人物的思想感情注入景物,用景物的折光来烘托人物的心境;时而抓住人物周围富有特征性的景物、事物,通过人物对它们的感受来表现内心的感情,层层渲染,恰如其分地表达人物蕴蓄在内心深处的难达之情。 作为一首千古绝唱的叙事诗,长恨歌在艺术上的成就是很高的。古往今来,许多人都肯定这首诗的特殊的艺术魅力。长恨歌在艺术上以什么感染和诱惑着读者呢?婉转动人,缠绵悱恻,恐怕是它最大的艺术个性,也是它能吸引住千百年来的读者,使他们受感染、被诱惑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