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表格式.doc

    • 资源ID:40127047       资源大小:6.64MB        全文页数:10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3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表格式.doc

    第一单元本组教材以“走进西部”为专题安排了四篇课文,包括草原丝绸之路白杨和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学生对西部缺乏了解,教学本组教材,既要引导学生把具体的景、人、事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结合起来,还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多作一点有关西部的背景资料的介绍,以加深对西部自然风光、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和建设者的认识。本单元还安排了口语交际·习作一和回顾·拓展一,内容包括“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和“趣味语文”。课题内容简说草原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描绘了内蒙古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和风土民情,表现了蒙汉人民亲密团结,亲如一家的感人场景。丝绸之路这篇课文以独特的视角,生动描绘了两千多年前中国及安息古国交流的一幕,再现了西部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说明了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及中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白杨课文写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边疆建设者向子女介绍生长在戈壁滩上的白杨。作者借白杨,热情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课文记叙了西部建设者们在极其恶劣、艰苦的情况下攻克了国际性技术难关,创下了世界铁路建设奇迹,那就是当今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隧道风火山隧道贯通的经过。字里行间饱含着对西部建设者智慧及力量的赞美以及吃苦奉献精神的歌颂。学习目标1.会认27个生字,会写20个生字;正确读写“渲染、勾勒、一碧千里”等词语;正确读记“古朴、狰狞、严阵以待”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优美语言的表达效果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提高理解语言的能力,并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3.了解西部,激发热爱西部的情感。4.了解一些比较简单的写作方法,并试着将这些写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学习重点1.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语言的表达效果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提高理解语言的能力,并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2.学习一些搜集资料和写作的方法。课时分配1.草原 23课时2*.丝绸之路 12课时3.白杨 23课时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12课时口语交际·习作一 34课时回顾·拓展一 23课时教法及学法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通过网络、影视、报刊等资源更多地了解西部,认识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意义。可将搜集到的有关西部自然风光、历史文化、边疆开发、西部建设等方面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作相应安排。1.草原课题草原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本文语句优美、行文流畅、结构清晰,写作手法独特新颖,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好文章。本课设计从“读”入手,以读贯穿本文教学的始终,体现了读中悟、读中想、读中感的设计理念。既要读出景美、人美、情更美的草原风貌,又要感悟出热情友好的蒙汉情谊。学前准备1.搜集关于作者和草原的资料。(师生)2.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课时安排2课时教 学 过 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会写会认本课的生字,会读写“地毯、渲染、勾勒、低吟、羞涩”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草原的美丽风光。学习重点学习生字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学前准备1.搜集关于作者和草原的资料。(师生)2.自学生字词,熟读课文。(学生)3.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教学环节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用时:5分钟)1.导入:你去过草原吗?你对草原有哪些了解?让我们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大草原,去领略那里美丽的风光和独特的民族风情。2.板书课题。3.介绍作者老舍。1.自由交流关于草原的资料。2.齐读课题。3.了解老舍及其作品。1.积累描写草原的诗句:天苍苍,( ),( )见牛羊。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用时:15分钟)1.出示初读要求,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疏通生字词。2.检查初读情况。3.启发思考:草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能用一个字概括出来吗? 1.自由读课文,自学字词。2.小组内交流初读情况。(1)关于生字:“蒙古包”中的“蒙”读 mn ,“好客”中的“好”读hào ,“同行”中的“行”读xín ,“似乎”中的“似”读sì,“毯”的最后一笔为点,“吟”“貌”不要多写一点,“襟”“涩”不要少写一点。(2)理解“境界、迂回、渲染、拘束”等词语的意思。3.谈谈对草原的初步印象。(美)2.给下列多音字组词。3.形近字组词。吟( ) 羞( )冷( ) 差( )涯( ) 拘( )崖( ) 佝(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用时:5分钟)1.引导学生再读课文,启发思考:草原的美主要体现在哪两个方面?2.组织小组内交流。3.组织全班汇报。1.小组合作读课文。2.小组内交流讨论,解决问题。3.汇报学习成果。草原的美主要体现在风光美和人情美两个方面。4.课文是从( )和( )两个方面来介绍作者参观草原的经过。四、品味草原的风光美。(用时:15分钟)1.引导学生默读课文第1自然段,思考:草原的自然风光给作者带来了怎样的感慨?2.逐层推进:是怎样的景象让作者产生了“高歌”及“低吟”的感慨?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感受草原的天及地的及众不同的美。3.引导探究写法:为了表现草原的风光之美,作者灵活运用了哪些匠心独运的写作手法?4.布置练笔仿写:用上文中句式仿写置身草原的感受。1.默读课文,找出文中直接描写作者感受的两句话。(1)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2)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2.用心默读描写“天”“地”的句子,圈画重点词句,并简要写下自己的感受。3.互动交流,感受草原天的可爱,草地的一碧千里、生机勃勃。4.小组探讨:比喻句、拟人句的好处,体会作者对草原美景的喜爱及赞美之情。5.用上“既又”写话,然后交流。5.仔细品读:“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回答问题:(1)“翠色欲流”中“欲”的意思是( ),词语的意思是( ),写出了草原( )的特点。(2)这个句子中作者把( )比作( ),这样写的好处是( )。6.仿写:用上“既又”,写写你的感受。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感受蒙古草原的美好风光和风土人情,体会蒙汉的民族情深,激发学生了解西部的兴趣。2.感受文章的语言特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方法,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含义。3.背诵第一、二自然段。学习重点感受蒙古的美好风光和风土人情,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学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教学环节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用时:10分钟)1.过渡:多么美丽的景色,多么生动的语言,让我们把这一切永远印在脑海之中吧。引导学生背诵第一自然段。2.谈话:草原独特的风光,孕育了具有独特性格的蒙古族人民。现在我们就走入草原,走进蒙古包,去了解那里的民族风情。1.自由练习背诵第一自然段。2.全班展示背诵。7.默写第一自然段中你最喜欢的一个句子。并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二、感受草原的人情美。(用时:20分钟)1.引导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第25自然段,找出直接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并思考从中读懂了什么。2.讨论:作者是抓住哪几个场面的描写表现蒙汉情深的?3.结合学生交流,出示课件,理解“襟飘带舞”等词语。欣赏草原的民族风情,激发学生对草原的热爱之情。4.指导回读中心句,小结在文中的作用。1.用线画出文章的中心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大致交流句意,说说你对这句话的感受。2.合作互助,概括五个场面:迎客、相见、款待、联欢、话别。3.思考:从哪些场面的描写中感受到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自读、圈画、批注,准备小组交流各自的学习体会,并相互补充完善,修正提升。4.汇报学习收获:抓住各个场景中草原人民的表现来谈自己的体会。5.再读中心句,想象告别的画面,体会表达的情感。6.欣赏优美句子的表达方法,如,“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探究本体及喻体的联系,体会其表达之妙。8.将下列句子改写成比喻句。(1)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飞奔而来。 (2)远远地望见了一条河。 9.“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告诉我们 。假如我是汉族游客,我会说 。假如我是蒙古族同胞,我会说 三、总结全文,感悟写法。(用时:10分钟)1.引导讨论:作者哪些独特的写作方法值得学习借鉴?2.简要讲解情景交融法,指导学生仿写。3.组织全班评议。1.讨论交流文章的写作方法。(情景交融,在抒情上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2.运用边写景边抒情的方式,独立完成小练笔。3.全班交流,并评议。10.仿写一处景物片段。 板书设计2.丝绸之路课题丝绸之路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收集大量有关丝绸之路的资料对理解文章和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很大帮助。本文语言生动,史实及想象互相印证,叙述及明理相得益彰。教学设计时,我结合课文适时指导朗读,搭建资料平台,创设自主空间,使学生感悟文章所写,激发其热爱之情。学前准备1.搜集关于张骞和丝绸之路的资料。(师生)2. 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课时安排1课时教 学 过 程学习目标1.认识9个生字。能正确读记“矗立、戎装、栩栩如生、美轮美奂”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西部的灿烂历史,体会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3.激发学生了解西部历史的兴趣,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学习重点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和作者的表达方法,激发学生了解丝绸之路和西部历史的兴趣。教学环节一、谈话导入,交流资料。(用时:5分钟)1.导入:今天,让我们透过一座古朴典雅的巨型石雕,穿越时空一起去认识著名的“丝绸之路”。2.板书课题。引导学生交流关于丝绸之路的资料。1.齐读课题。2.自由交流丝绸之路的资料。1.写出你所知道的两则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 。二、整体感知,自学字词。(用时:15分钟)1.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学过的方法解决。2.检查自学学习情况。3.引导学生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疏通字词。2.全班交流学习情况。(1)“矗立”的“矗”读chù,“作揖”的“揖”读y。(2)理解“浩浩荡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等词语的意思。3.小组内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作者先描写了陕西西安市的巨型浮雕,然后阐明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最后遐想不同两国互赠礼品的友好场面。2.给加点字注音。矗立( ) 戎装( )作揖( ) 商贸( )绫罗绸缎( )3.辨字组词。戎( ) 奂( )戍( ) 换( )戌( ) 焕( )戊( ) 涣( )三、细读课文,深入赏析。(用时:15分钟)1.引导学生自主读文思考:丝绸之路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圈画重点词句,简要写写自己的阅读体会。2.课件出示相关语段,让学生谈谈体会。3.根据学生的交流,引出对丝绸之路的整体评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并指导理解“伟大”的含义。4.写法总结:点面结合。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第213自然段,根据学习任务,边读边写阅读感受。2.师生互动交流:结合互赠礼物一幕感受这是一条友好往来之路;结合中国的绫罗绸缎、西方的鸵鸟蛋、魔术表演等感受这是一条经济、文化交往之路。3.理解中心句:“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联系文章具体内容,从“友谊之路”“商贸之路”“文化之路”等方面解读丝绸之路的“伟大”。4.对比第212自然段和第13自然段的内容,发现其写作特点:点面结合,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4.照样子,写词语。浩浩荡荡(AABB) 美轮美奂(ABAC) 5.“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中国使者的这句话在文章的作用是( )。这条路将远隔千里的( )和( )联系在了一起,使两国人民( ),进行( )( )等交流,所以称它是一条“伟大”的路。四、总结全文,升华感情。(用时:5分钟)1.过渡: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2.小结。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商路,使中国和中、西亚各国在经济贸易方面有所往来;它更是一座友谊的桥梁,使中、西亚各国人民对我国的风俗、物产等方面有了更深的了解。自由交流自己的收获。6.用文中的语言及课外史料介绍“丝绸之路”。 板书设计3.白杨课题白杨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本课设计,我在引导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同时,也让他们体会作者在描写和叙述上的特点。并理解托物言志、借物抒情、意寓含蓄、心境悠远的人物展现手法。在语言文字训练中实现以读为本,兼顾听、说、读、写的训练。学前准备1.搜集关于白杨树以及新疆建设兵团的资料。(师生)2.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课时安排2课时教 学 过 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会写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学习重点掌握生字新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学前准备1.搜集关于白杨树的资料。(师生)2.自学字词,熟读课文。(学生)3.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教学环节一、激趣导入。(用时:5分钟)1.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大戈壁吗?蒙语意为“难生草木的土地”。然而,在这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的荒凉大戈壁上,却生长着一棵棵高大的白杨。今天我们就随着作者,到这荒凉的戈壁滩看一看。板书课题。2.引导学生交流关于白杨树的资料。1.齐读课题。2.自由交流关于白杨树的资料。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用时:15分钟)1.引导学生默读课文,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2.检查初读情况。3.启发思考: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1.默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词。2.全班汇报。(1)关于字形:“疆”字不要丢“土”,及“僵”在字形字义上进行区别;“陷”字右下的笔顺是撇、竖、横、横折、横、横。(2)理解“浑黄一体、高大挺秀”等词语的意思。3.小组合作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主要写了在通往新疆的列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窗外的白杨展开议论的事。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分辩( )抚摸(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清晰( )软弱( )动摇( )严肃( )三、体会白杨的生活环境。(用时:15分钟)1.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13自然段,画出描写白杨树生活环境的句子,并细细体会。2.检查读书成果。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13自然段,画出描写白杨树生活环境的句子,并细细体会。2.全班汇报。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3.出示相关图片,图文结合,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白杨的坚强。4.启发思考:说说你对白杨树的印象是什么?3.图文结合,进一步感受白杨的坚强。4.自由交流对白杨的印象。(高大挺秀)3.在括号中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大戈壁( )的身影4.“高大挺秀”的意思是 四、总结巩固,布置作业。(用时:5分钟)1.概括本课学习内容。2.出示作业: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1.结合浑黄一体的戈壁体会白杨的生命力之顽强。2.完成作业。5.摘抄文中的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2.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3.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学习重点通过白杨树的外在特点感悟其内在品质。学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教学环节一、复习导入。(用时:5分钟)1.出示词语,引导学生开火车认读。2.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1.开火车认读词语。2.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二、感悟白杨品性。(用时:10分钟)1.引导学生带着问题“白杨树的品性是什么”浏览课文第412自然段。2.课件出示爸爸的三句话,逐句引导,教会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展开合理想象,从而感悟白杨树的内在特点。3.小结白杨树的优秀品格。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熟读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话。1.默读课文第412自然段,解决问题。(1)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2)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3)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2.分别抓住“从来”“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来想象白杨树面对一切自然灾害时的不屈表现,感受白杨树非凡的适应能力和顽强不屈的精神品质。3.读出对白杨树的赞美、崇敬之情。4.以关键词语为支点,背诵爸爸的三句话。6.白杨树具有怎样的品质? 7.用上比喻、拟人的方法描述你心中的白杨树。茫茫戈壁中,那高大挺秀的白杨树 三、体会爸爸的心声。(用时:15分钟)1.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读第1316自然段,画出相关句子,小组内交流读书感受。2.检查读书成果。3.出示: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迎着风沙成长起来。4.启发思考:“高大的白杨树”指什么?“几棵小树”指什么?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自然段。1.小组合作读第1316自然段,画出相关句子,小组内交流读书感受。2.全班汇报读书成果。3.齐读出示的一段话。4.小组合作解决问题。5.全班汇报。“高大的白杨树”指爸爸自己,“几棵小树”指他的孩子们。作者用小白杨的茁壮成长,来暗示在父母的影响教育下,孩子们一定能够像白杨那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成为祖国建设需要的人。6.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自然段。7.全班展示读。8.理解课文填空。“高大的白杨树”指 ,“几棵小树”指 。9.爸爸的话运用了借物喻人的手法,请合理想象,完成填空。对于爸爸的回答,孩子们还不能理解,那请你明明白白地告诉他们吧!因为( ),所以爸爸、妈妈要在新疆工作;因为( ),所以爸爸要将他们接到新疆去;新疆原来是个( )的地方,以后的新疆一定会( )。四、仿写练笔。(用时:10分钟)1.引导学生仿照课文的写法,夸夸像课文中的爸爸那样的祖国建设者。可以用上“不管不管总是”等词语。2.组织学生自由练笔。3.组织全班展示。1.自由练笔。2.全班展示。10.仿写。那些奉献在新疆的工作者,不管 ,不管 ,总是 。板书设计4*.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课题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本课设计重在引导学生凭借阅读提示的内容,去自行读书、思考、讨论、交流,努力为学生创设好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推进学生自学。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条理清晰的表达方法。教者合理拓展课外教学资源来突破教学难点,升华学生情感。学前准备1.搜集关于青藏铁路的资料。(师生)2.自学生字词,熟读课文。(学生)3.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课时安排1课时教 学 过 程学习目标1.认识14个生字,正确读写“妖娆、银装素裹、杯水车薪”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修建青藏铁路的意义。感受建设者勇克难关,顽强拼搏的英勇气概。增加对西部开发的了解。3.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体会条理清晰的表达特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重点1.了解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所遇到的困难,感受建设者勇克难关的英勇气概。2.学习本课条理清晰的表达方法。教学环节一、情境导入。(用时:5分钟)1.导入:同学们,听过天路这首歌吗?来,随着这动听的歌声,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青藏铁路。(播放天路)2.板书课题。引导交流关于青藏铁路的资料。1.齐读课题。2.自由交流关于青藏铁路的资料。1.西藏位于我国( ),素有( )之称,它的省会是( )。二、初读感知,自学字词。(用时:15分钟)1.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检查自学生字、新词的情况。3.“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成为文章的主线,课文中这句话一共出现了几次?1.自由读课文,疏通字词。2.全班交流字词学习的情况。(1)关于生字。械(xiè),不读jiè;“狰狞”读准后鼻音。(2)理解“银装素裹、杯水车薪、废寝忘食”等词语的意思。3.“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句话既是课文的题目,又在文中一咏三叹,反复出现了四次。2.用“”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3.根据意思写成语。(1)用一杯水去营救一车子着了火的柴。比喻帮助不大,无济于事。 ( )(2)顾不得吃饭,忘了睡觉。形容非常专心努力。( )三、再读课文,深入理解。(用时:15分钟)1.过渡:要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那么,在修建过程中,建设者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呢?2.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画出相关的语句,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读书感受。3.检查读书成果。4.小结主要写作特点:(1)前后照应。(2)恰当的比喻。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画出相关句子。2.小组内交流对这些句子的理解。3.全班交流。(1)用简洁的词语交流来自三方面的困难:冻土层、恶劣天气、极度缺氧。(2)交流建设者克服困难的表现:抓住“科技人员昼夜在隧洞里实地观察,发现冰岩温度变化的规律。经过反复观测、分析和实验,他们终于找到了喷射混凝土的最佳温度,制服了逞凶一时的冻土”及“科技人员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实验、攻关,经过两百多次的失败,世界上第一座大型高原制氧站建成了!”等重点语句感受建设者无私奉献、乐观向上和勇于创新的精神。4.体会比喻句在文中的作用。(突出了建设者的豪情壮志)4.请从课文中摘抄两个比喻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1) (2) 5.从建设者的行动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四、拓展延伸,升华感情。(用时:5分钟)1.过渡:同学们,为了建设这条铁路,40多万各族同胞远离亲人朋友,奋战在这荒凉恶劣的高原,多少年轻的生命永远地长眠在皑皑的雪山下,还有多少人正在奉献着自己的热血和青春,正因为有了他们的付出,才可能彻底改写西藏不通铁路的历史,西藏才可能真正走向繁荣富裕。面对着这样一群铁路工人,你想对他们说什么?2.引导学生自由交流。1.小组内自由交流。2.全班交流。6.按要求写话。如果可以在铁路经过的海拔最高处为铁路工人留言,你最想对他们说什么? 板书设计第二单元教材解析本组教材以“永远的童年”为专题安排了五篇课文,包括古诗词三首冬阳·童年·骆驼队祖父的园子童年的发现和儿童诗两首。教学本组课文,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二是通过对比阅读,领悟文章的一些表达方式;三是丰富语言积累;四是交流和描绘自己的童年生活。本单元还安排了口语交际·习作二和回顾·拓展二,内容包括“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和“课外书屋”。课题内容简说古诗词三首牧童生动地描写了牧童放牧晚归后那种安然及恬淡、闲散及惬意的生活;舟过安仁以新奇的角度写渔童行舟过江,以伞作帆,让船前进,透出只有孩童才有的奇思妙想;清平乐·村居则写了农村孩子童年的无忧无虑。冬阳·童年·骆驼队这篇课文围绕骆驼队讲述了童年生活的几个片段,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祖父的园子课文重点写了作者在祖父的园子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之情。童年的发现本课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的一个发现,具体描述了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儿童诗两首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表达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对美的追求和向往;童年的水墨画摄取了一组儿童生活的镜头:街头读书、溪边垂钓、江上嬉戏,表现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幸福及快乐。学习目标1.会认22个生字,会写30个生字。正确读写“牧童、蓑衣、咀嚼、羞愧”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积累优美词句。3.把握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4.通过对比阅读,领悟文章的一些表达方式。学习重点1.背诵三首古诗,默写牧童;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感受人物的特点。2.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的心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课时分配5.古诗词三首 23课时6.冬阳·童年·骆驼队 23课时7*.祖父的园子 12课时8.童年的发现 23课时9*.儿童诗两首 12课时口语交际·习作二 34课时回顾·拓展二 12课时教法及学法教学本组课文,应从整体上观照本组的教学内容和编排特点,把理解内容和体会感情、读书及表达、语言积累及运用、课内及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5.古诗词三首课题古诗词三首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明本课设计旨在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指导学生注意诗歌的韵律、节奏和情感。在破解文义的设计中,重点抓住描写动作的关键字眼,勾起学生的生活体验,调动多种感官体验,充分感受其中的情味和韵味,轻松地理解诗意。学前准备1.搜集关于作者的资料。(师生)2.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课时安排3课时教 学 过 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会写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牧童、蓑衣”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牧童。3.想象诗句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学习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领悟诗句的意境,体会牧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心情。学前准备1.搜集作者的资料。(师生)2.自学生字词,熟读课文。(学生)3.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教学环节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用时:5分钟)1.导入:大家听说过“八仙过海”的故事吗?谁知道“八仙”是哪八个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牧童相传就是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写的。2.板书课题。引导交流吕岩的资料。1.齐读课题。2.自由交流吕岩的资料。1.“八仙过海”中的“八仙”分别是 、 、 、 、 、 、 、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用时:10分钟)1.引导学生自由读古诗,要求读通顺,读流利。2.组织小组内轮流读古诗,并互评,互相正音。3.相机范读,引导学生读出节奏感。4.检查初读情况。1.自由练习读古诗。2.小组内轮流读古诗,并互评。3.全班汇报。(1)“铺”是多音字,在这里读p;“蓑”是平舌音,读su。(2)用斜线划分节奏。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2.辨字组词。铺( ) 蓑( )辅( ) 衰( )3.用斜线标出古诗的节奏。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三、品读古诗,理解诗意。(用时:15分钟)1.鼓励学生质疑,把不懂的字词圈画出来。2.出示前两句诗,问:你感受到了什么?3.出示后两句诗,问:你感受到了什么?4.引导齐读全诗,问:读了这首诗,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个怎样的牧童呢?5.出示课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图文结合,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描述的画面。6.全班展示。1.利用工具书、注释等方法理解字词。2.自由读前两句诗,交流自己的感受。感受到孩子是那么的悠闲自得、怡然而乐。3.自由读后两句诗,交流自己的感受。感受到孩子的心情是那么的舒畅,他的生活是那么无忧无虑。4.自由交流对牧童的整体印象。他是一个天真可爱、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小牧童。5.全班交流诗意。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声牧童悠扬的笛声。牧童放牧归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都没脱,就躺在月夜的草地上休息了。4.解释下列字词。铺: 弄: 饱饭: 蓑衣: 卧月明: 5.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诗句的意思。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四、感情朗诵,背诵古诗。(用时:10分钟)1.过渡:作者向往宁静淡泊,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生活。现在,请带着这种感情自由朗读全诗吧。2.引导多种形式朗读全诗。3.指导学生背诵古诗。1.比赛读诗,可以单个比,小组比,男女生比。2.全班展示读。3.根据老师指导,结合古诗意境,试着背诵古诗。6.读了牧童一诗,你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情景? 7.背诵古诗牧童。教学反思本首诗的特点是叙事抒情,情景交融。在读出画面的基础上,让学生入诗境,悟诗情。教学时,我避免了古诗教学中逐字逐句的枯燥的串讲串问,而是抓住重点字词的剖析,品味其精妙之处,突出语文学科的特点,进行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让学生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美妙,使学生真正学有所获。我还通过引导学生交流吕岩的资料,捕捉信息来探究诗人对悠闲自乐的生活的向往,并再次引领学生诵读古诗,效果很好。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会认2个生字,会写1个生字,能读记“收篙、停棹”两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舟过安仁。3.想象诗句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学习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的意境,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学前准备1.搜集杨万里的资料。(师生)2.自学生字词,熟读课文。(学生)3.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教学环节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用时:5分钟)1.导入:牧童只写了一个小孩,而舟过安仁中写了两个十分顽皮的小孩子。你们想知道他们怎样顽皮吗?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杨万里写的舟过安仁吧!2.板书课题。引导交流杨万里的资料。1.齐读课题。2.自由交流杨万里的资料。8.介绍作者杨万里。

    注意事项

    本文(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表格式.doc)为本站会员(叶***)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