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职业规划职业规划模板汇总六篇.doc
工作职业规划职业规划模板汇总六篇工作职业规划职业规划 篇1招聘对于科技公司而言是一个很热的话题。很多公司,包括我们自己投过的18家,大的,小的,都多多少少面临一个找人难的问题。很多公司的考虑逻辑都是从自己出发,想的都是我需要什么样子的人,我如何找到这样的人。但经常忽略了这个问题 愿意换工作的人,不管积极地还是被动的,他们终究要什么。只有提供他们想要的,你才可以吸引到牛人折价到你的碗里来。假如你一副高高在上,爱来不来的样子,吸引来的就是那种爱走就走的人。牛人终究想要什么?领域共鸣因为各种原因,不是所有人都能一开场就在自己喜欢的领域内做事。当一个新的时机出如今一个人喜欢的领域里面,他可能放弃自己已有的,进入让他兴奋的领域。价值观认同很多公司都有自己的公司文化和价值观。而并非所有的优秀员工都会认同。这些人,假如你能和他们在价值观上发生共鸣,容易吸引他们。我相信很多在美女主播类网站做工程师的朋友并没有多少文化上的认同感和事业上的自豪感。职业开展在一个地方待久了,一些人会碰上开展的瓶颈。可能是因为僧多粥少造成的,也可能是因为公司业务上的瓶颈造成的,也可能她已经做得很不错,但再往上的路很窄,要傻傻的等。比方Sheryl Sanberg, 又比方Marrisa Mayer。看看你能否提供一个更广阔的开展空间。获取经历这一点对于那些很聪明但是刚入职场不久的潜在牛人非常有吸引力。假如在你这能得到很好的锻炼,能学到的才能和经历,那对他一定很一大笔财富。和牛人共事的时机假如在你的麾下已经有几个明星式的牛人,利用好他们。和牛人共事是很多潜在牛人的期望。以前我做新兵营导师的时候就碰上好几个好苗子希望参加一个组,原因是可以和组里的一个超级大牛共事。和什么样的人一起工作,更容易让你成为什么样的人。带着团队有些人在专业的路上走了一段时间,他对带着团队产生了兴趣;就是搞事搞久了,想搞搞人。假如这类人情商确实高的话,应该好好考虑。但对于工程师而言,最好不要让一个没有带人经历的人一上来就做团队经理;你可以试用,mentor,培训,考察,假如真的证明是这块料,再把岗位确定下来。解决财务自由就是钱的问题。这是风险很高但躲不开的一个理由。假如别人主要是冲着这个来,小心点。今天可以因为钱来你这,明天可以因为钱分开你。主因是这个的人耐心和抗压才能会比拟差,一压就跑。但你千万别说你这没有一个帮牛人兴旺的时机。最好是大家怀着共同的志向,心知肚明,这件伟大的事情做成了,大家想不富都不行;但在革命成功之前,兄弟一定要顶住。转换职业方向有些人是因为干一行干久了,想换一行。好的公司会懂得积极主动的帮助配合有审美疲劳的员工换岗,但目光短浅的公司在一个岗位上用你用爽了,不愿意考虑你的感受,不愿意折腾来帮你换岗。我原来做过前端后端数据产品,C+, PHP, Python, CSS/JS等等,非常鼓励支持。寻求挑战对于按部就班久了的公司,尤其是走上正轨拥有cash cow的公司,有挑战的工程不会太多;有也是少数一些人在参与;多数人是在规律性的常规工程上,工作缺乏挑战。牛人大多不甘平庸,他们需要挑战和刺激,给他们这种挑战和刺激,你就是帮了他们一个大忙。寻找0到1的感觉这一点对于在大公司做了很多年但又快过35的骨干型人才特别见效。再熬几年,恐怕连最后参与创业公司去体验0到1过程的激情也会熬掉,而那股时隐时现的冲动经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困扰他;假如,你看中的牛人是这样的人,请给他这种感觉。大家觉得还有哪些东西是牛人换工作的时候最想要的?工作职业规划职业规划 篇2在近期举办的 人才 招聘 会上,不少毕业3年以内的大学生成为 求职 主力。他们尽管有一定的职业经历,但由于自身定位模糊,往往在 面试 时很容易被淘汰。 “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是近年来社会的焦点,大家也都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却鲜有人关注刚毕业一两年的“职场新兵”的工作状态。他们应该如何为自己的将来做规划?假如遇到问题,应该如何转变。对他们来说,这两年的经历很重要,可以说是打好职业根底的阶段,也是对自己将来职业生涯的探究。专家认为很多刚毕业两年的大学生凭着自己有一定的经历就跳槽到其他企业并不见得明智。在本企业内寻找时机也许比跳槽更好。求职 者在进展网络职业咨询和搜索。专家认为,职场新人,最好多向身边的人咨询,帮助自己确定方向。对目前的状态不甚满意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大学期间从未仔细考虑过自己合适做什么、将来准备做什么。等到大学毕业后,猛然面对充满竞争的社会和岗位,一时间从父母的掌上明珠变为被岗位使唤的工具,茫然之余,失落的心态油然而生。而那些工作和生活都很平衡、很完美的职场新人,往往读大学时就根据自己的兴趣锻炼自己的相关才能。其中最普遍的现象是通过大学的选修课拓展知识面,同时帮助自己尽可能地减少因为在不喜欢的专业就读所造成的负面影响。还有不少人把各种各样的社交作为锻炼自己、拓展资的方式,不少人凭借大学期间获得的社会资,找到了令自己满意的工作。两相比照,就像职业专家所说,成功的职场新人其实是把大学毕业后的职场适应期尽可能地提到大学内,这样,无论是时间本钱,还是时机本钱都小得多。对于那些已经对工作不满的新人,最适宜的方式可能是通过现有的岗位寻找新的工作时机,可以跳到行业内的龙头企业,也可以在企业内的相关岗位调整,这也许不如斩钉截铁地跳槽痛快,但绝对是省事、省力又利于将来开展的。工作职业规划职业规划 篇3多年来对职场人就业问题的深化研究,从数千个真实案例中总结出一套有效经历,帮助众多有“我合适做什么工作” 这样困惑的职场人士,快速找到合适自己的工作。我合适做什么工作?首先需要认识自己,明确职业定位择业首先要认识自己,理解自己的性格、气质以及才能、兴趣、特长等,给自己一个恰当的认知和定位。明白自己不合适、不喜欢做什么工作,寻找自我内心真实的想法,自己喜欢做什么工作,自己合适做什么,自己能干什么,从而确定大致的选择方向和范围。其次必须明确自己的职业价值观,你在选择职业中,你最看重什么。是最看重薪酬待遇方面,还是工作稳定有保障方面的;是最看重人际关系良好的,还是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特长方面的。是有较高社会地位方面的,还是工作不太紧张、外部压力少的,等等。只有弄清楚了自己的择业标准,才能防止择业时的盲目。我合适做什么工作?调整就业观念,明晰职场需求目前,国内就业形势严峻。大家都希望钱越多越好,这也是许多职场人的主流职业价值观。然而,这种期望假如变成了“唯薪”,产生的结果很可能是大家选择了钱多的工作而不是选择适宜自己的职业,这必将给长远的开展带来宏大隐患。向阳生涯职业规划师提醒,择业要现实,客观。调整好求职心态后,还要能看懂职业的需求。对于自己想从事的职业要进展深化综合地分析p ,务必理解该职业所需的学历、专业训练、才能、年龄、性格特点等要求,同时弄清楚职业的性质、工作环境、薪水待遇以及进一步开展的空间,当然还要考虑到就业竞争时机。另外,除了对职业和岗位深化理解之外,还必须清楚公司文化和人文环境。这样就不会在费尽心思找到工作后,因为与自己的期望相差甚远而放弃工作时机。向阳生涯上千份案例数据显示,职场新人在工作第一年至少换三至五份工作的大有人在,他们总是在频繁地更换工作单位,许多人干脆走一步看一步,或以眼前的薪资作参考,或以环境是否舒适为指标,很少有人从行业开展现状、优优势、开展前景预测等出发,理性而全面地考虑问题,最终导致个人得不到长远开展。我合适做什么工作?立足根本,做好职业规划有不明白自己合适做什么工作困惑的人,其根就是没有一个明晰的职业定位,制定职业规划。向阳生涯职业规划师认为,目前有不少高校教师和专业机构在指导学生求职时往往向学生重点强调“简历如何写”、“应聘如何给面试官留下好印象”等,但是对于找到一份“好工作”来说,这些只能算是“外表功夫”,更多的有求职困惑的人找到专业的职业规划咨询机构,请职业规划师帮自己确立职业定位,制定职业规划,从根本上解决就业及开展问题。向阳生涯是全国首家职业咨询及职业规划师认证培训机构, 其资历最深,其专业性最强。专门为有求职困惑的人提供针对性极强的指导效劳,如简历及求职信包装指导、中英文模拟面试辅导、应聘直通车、职业测评以及职业咨询效劳等,通过一对一、面对面的专家指导和点拨,其求职速度大大增加,找工作的时间也大幅缩短,并且他们的工作持久性明显增强,工作满意度更高,个人核心竞争力得到进步,获得了更高的回报,职业生涯走得越来越顺利。工作职业规划职业规划 篇4从学生时代起,就应留心开场为职业生涯做准备。一位HR曾抱怨,在招聘工作时面试一些毕业生,手握本科学历,却连根本的沟通都有问题,不敢和面试官对视、不敢大声答复下列问题,令HR颇为头痛。而不少毕业生对工作挑挑拣拣,完全不理解就业市场和自身情况的匹配程度,也成为就业的一大阻碍。毕业生需要做的是客观评价自己的特长和才能,理解自己在竞争市场上处于怎样的程度。多方搜集资料,找时机与HR、在职人士沟通,理解招聘市场大势、理解什么类型的企业需要什么类型的人才、理解哪些行业或公司缺人、理解特定的岗位详细是做怎样的工作,用这些信息与自身的情况匹配,再做职业规划。做到“知市场”和“知己”,就可以防止求职两眼一抹黑的情况。规划职业从三大考量重点着手应利认为,性格、兴趣、才能是做职业规划三个最重要的考量点。性格是最关键的一个因素,不同性格的人适应于不同的行业和位置,一个自由、独立、充满创造性的人假如当基层公务员,一定活得浑身难受;把一个安静、内向、敏感的人放在销售位置,想必也容易心理崩溃。想要理解自身性格与职业的匹配,可以通过专业机构进展相关的测试,获取专业的建议,有助于找到适宜的工作。兴趣与性格有一定的相关度。面对自己感兴趣的职业会投入更多精力,更容易把工作做好。问题在于,毕业生往往缺乏工作经历,对自己终究合适什么行业、什么岗位没有明晰的认识。应利在与一些职场新人沟通时,时常听到这样的话,如“本来是因为喜欢才选择这份工作,结果做了才觉察和想象的完全不一样。” 要先理解市场、理解行业,不能光凭想象作出选择。求职时对该职业并没有兴趣,但在工作的过程中逐渐培养了兴趣。要提醒的是,兴趣可以被培养,才能也是可以被培养和锻炼的。不同职场阶段关注点各异职业生涯规划要分阶段来做,应利将现代人的职业生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工作不满5年的人,处于职业生涯的“前期”,应该首先关注才能的提升。这个阶段,锻炼越多的工作就是好工作;工作6年以上,进入了职业生涯的“中期”,此时赚钱越多的工作就是好工作。这个阶段要想赚钱多,必须在前期锻炼多。而对于非常资深,甚至是接近退休的人来说,喜欢的工作就是好工作。这种“为锻炼为赚钱为爱好”三个阶段的划分,不管对毕业生求职还是资深员工跳槽,都有一定的参考作用。当动起跳槽念头时,最好想清楚自己是为了什么而跳,是为才能锻炼提升、为赚更多的钱,还是为了爱好。应利建议年轻人多为了锻炼而跳槽,只有在职业生涯前期充分成长提升,将来的路才会更加宽广和光明。工作职业规划职业规划 篇5在没有金钱时选择工作可以超越金钱的考虑,是坚持,在赚到足够金钱后选择工作可以超越金钱,是智慧。我们选择的不是工作,是生活。我有个哥们,在某知名央企总部上班,从毕业一直就在那里,在外人看来,这自然是份好工作,因为事情并不多,责任不大,但是他管理着整个集团内大大小小子公 司的同一工作,所以经常出差,到地方去了各地都把他好好伺候着,请吃请喝,安排各种娱乐活动,甚至很多时候工作都会安排专人帮他做好大半。他却总向我抱怨,总是翻来覆去的几个主题:太闲了,应酬喝酒太多,赚钱太少。这些理由我都能一一反驳他,我说按照社会工资程度你赚得其实并不少,还有这么 好的福利,当然你不能和投行商业商业银行这样的地方比。但是我的说法并不能平息他的抱怨plaint,实际上这几乎成为了一种定期发作,于是我 终于忍不住了,问他为什么不考虑换一种生活?其实与其说是发问,不如说是我想让他认真考虑一下,我知道他和我认识的一些人一样,还犯着一种奇特的急躁病。这种病就是总是为自己找一些很高的收入和待遇比拟标准,然后结论是自己的情况为什么这么糟糕?我深化意识到这个问题是在某年校园招聘的时候,我们面试了很多学生,名校毕业,光荣的简历,良好的面试表现,一切都看起来不错。后来我渐渐接触多了这些应 届生,发现他们最关注的是工资,这是个熟悉的话题,我们也曾经历过。我不反对应届生计较和比拟这个,毕竟他们这么多年的寒窗苦读,通过极残酷的淘汰进入了 国内顶级的学校并毕业,理应获得一个相对体面的开场和一份有前途的工作。并不是说我总可以一直理解那些特别在意收入的人,比方说我的这个哥们。他缺乏跳出现有工作的勇气,用经济学的语言来说,时机本钱太高了。我知道他找过一些其他的工作时机,同样的工作,但是要么因为收入不够理想、要么觉得平台不够大,最后都没有成功。于是他在边抱怨边忍受中度过了两年的时间。而同时,他看着我考了CFA,准备CPA,不停的放弃节假日和不停地加班,在投行的路上越走越远。不安于现状却没有重新开场的勇气,有时候真的比一无所有还可怕。随着时间流逝,我们年龄渐长,有了家庭,要承当对配偶、子女和父母的责任,承受变革的才能会越来越弱,维持一个稳定的现金收入的要求会越来越大。这个时候,纵然有决心去改变,再也难作出什么。从职业开展来说,年轻真是珍贵的财富,可以尽情去尝试和试错,这个时候任何错误的本钱都不会太高,因为20多岁的人收入还不会太高,怎么样损失都不太大。每一次错误都是财富,因为它会让自己渐渐明确个人的职业兴趣、想要的生活。我们毕业的时候,大多数人都怀抱着一颗追求财富的心,大抵都会在心里默默定下一个数字:我一年要赚多少钱之类的。工作可以给予的其实远远大于这个金钱数 字,它占据了白天最主要的光阴,构成了生活最主要的内容和关系,就是将来人生的一局部。工作带来的不仅仅是收入的一个数字。我在工作的选择上也摇摆过,迷茫过。看过非常多人以千记算的简历,后来发现了一个有趣的事实。很多优秀的同事,简历坎坷,往往出身于一个二流甚至三流的学校,本科甚至专科学历,在一些小公司间辗转,经过几次转换,最后来到了公司,拿到了让很多名校毕业生,包括我这位哥们,都羡慕不已的年薪。我们的一位保荐代表人,居然是营业部做电脑维护的小员工出身。另一位非常优秀的工程经理,大专学历。部门的一位年轻副总,不过是一个在职硕士,当初因为不符合全日制硕士的学历要求差点被人力资部拒之门外。他们当初可以作出这样的选择,除了本人素质优秀,大概也是起点相对不高,所以没有那么多的患得患失,反而有了职业开展和选择上的灵敏性,渐渐盘活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往更大的层面说,过去的成就和名利永远是束缚。个体的觉悟当抛开对过去的考虑,想想将来,把握当下的力量。在我周围的人,有太多讲求保险策略,他们想着人生一步一个坑,这样的人生稳当有余,然而开拓缺乏。我们应当做选择工作的人,而不是被动承受工作的人。选择工作,不是以金钱 作为最大的考量,这样的工作会更纯粹和快乐。在没有金钱的时候选择工作可以超越金钱的考虑,是坚持,在赚到足够金钱后选择工作可以超越金钱,是智慧。很多 人始终分不清金钱和工作的关系,将两者混为一谈,却把金钱和感情的分开看得很重要,实在是奇怪的逻辑。对于男人来说,要有把工作视作情人的态度,和情人谈 钱,迟早要出问题。往反面说,只要给足够的钱,什么工作都愿意干,这也是普遍存在的一个逻辑,在我看来假如有个人出于特定理由确实非常需要钱,他可以这么 做,否那么这实在是一笔愚蠢的买卖。个人获得的是一笔固定的数字,但是付出的却是理想和人生,而后者是无价的。被动承受工作就是犯错误的开场,让自己越来越 被动。每天早上七点起床,你可能想,折磨的一天开场了,要把自己的才华浪费在一些无意义的事情、和同事的斗智斗勇、和领导的虚与委蛇上,然后不断痛恨自己 的工作。在熬完上班时间完成了工作后第一时间打卡下班,等待下一个这样的工作日的开场。人的一辈子也就2万多天,而我们有些人就把自己的一万多天花在了这 样周而复始的自我折磨上面了。我们工作是为了活得更好,或者说得更高远一点,是活得充实,活得有理想,而不是自我折磨或者出卖自己的价值观和理想。而我们始终追求的,应当是给予生活实感的工作,不是过去工作在将来生活的无机延续。冯仑说:站得高,尿得远。我说:来过,尿过,潇洒过。工作职业规划职业规划 篇6一、 关于工作与生活我有个有趣的观察,外企公司多的是25-35岁的白领,40岁以上的员工很少,二三十岁的外企员工是意气风发的,但外企公司40岁附近的经理人是很为难的。我见过的40岁附近的外企经理人大多在一直跳槽,最后大多跳到民企,比方说,唐骏。外企员工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公司的成功,并非个人的成功,西门子确实比国美大,但并不代表西门子中国经理比国美的老板强,甚至可以说差得很远。而进外企的人往往并不能很早理解这一点,把自己的成功90归功于自己的才能,实际上,外企公司随意换个中国区总经理并不会给业绩带来什么了不起的影响。好了,问题来了,当这些经理人40多岁了,他们的薪资要求变得很高,而他们的才能其实又不是那么出众,作为外企公司的老板,你会怎么选择?有的是只要不高薪水的,要出位的精明强干精力充分的年轻人,有的是,为什么还要用你?从上面这个例子,其实可以看到我们的工作轨迹,二三十岁的时候,生活的压力还比拟小,身体还比拟好,上面的父母身体还好,下面又没有孩子,不用还房贷,也没有孩子要上大学,当个外企小白领还是很光鲜的,挣得不多也够花了。但是人终归要结婚生子,终归会老,到了40岁,父母老了,要看病要吃药,要有人看护,自己要还房贷,要过根本体面的生活,要养小孩那个时候需要挣多少钱才够花才重要。所以,对待工作,目光要放远一点,一时的谁高谁低并不能说明什么。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我不太赞成过于关注第一份工作的薪水,更没有必要攀比第一份工作的薪水,这在刚刚出校园的学生中间是很常见的。正常人大概要工作35 年,这好比是一场马拉松比赛,和真正的马拉松比赛不同的是,这次比赛没有职业选手,每个人都只有一次时机。要知道,有很多人甚至坚持不到终点,大多数人最后是走到终点的,只有少数人是跑过终点的,因此在刚开场的时候,去抢领先的位置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刚进社会的时候假如进500强公司,大概能拿到3k-6k/月的工资,有些特别技术的人才可能可以到8k/月,可问题是,5年以后拿多少?估计5k-10k了不起了。起点虽然高,但增幅有限,而且,后面的年轻人追赶的压力越来越大。我前两天问我的一个销售,你会的这些东西一个新人2年就都学会了,但新人所要求的薪水却只是你的一半,到时候,你怎么办?职业生涯就像一场体育比赛,有初赛、复赛、决赛。初赛的时候大家都刚刚进社会,大多数都是实力一般的人,这时候努力一点认真一点很快就能让人脱颖而出,于是有的人二十多岁做了经理,有的人迟些也终于赢得了初赛,三十多岁成了经理。然后是复赛,能参加复赛的都是赢得初赛的,每个人都有些能耐,在聪明才智上都不成问题,这个时候再想要胜出就不那么容易了,单靠一点点努力和认真还不够,要有很强的坚忍精神,要懂得靠团队的力量,要懂得收服人心,要有长远的目光。看上去赢得复赛并不容易,但,还不是那么难。因为这个世界的规律就是给人一点成功的同时让人骄傲自满,刚刚赢得初赛的人往往不知道自己赢得的仅仅是初赛,有了一点小小的成绩大多数人都会骄傲自满起来,认为自己已经懂得了全部,不需要再努力再学习了,他们会认为之所以不能再进一步已经不是自己的原因了。虽然他们仍然不好对付,但是他们没有耐性,没有容人的度量,更没有明晰长远的目光。就像一只愤怒的斗牛,虽然猛烈,最终是会败的,而赢得复赛的人那么象斗牛士一样,不急不躁,跟随着自己的节拍,渐渐耗尽对手的耐心和体力。赢得了复赛以后,大约已经是一位很了不起的职业经理人了,当上了中小公司的总经理,大公司的副总经理,主管着每年几千万乃至几亿的生意。最终的决赛来了,说实话我自己都还没有赢得决赛,因此对于决赛的决胜因素也只能凭自己的猜想而已,这个时候的输赢或许就像武侠小说里写得那样,大家都是高手,只能等待对方犯错了,要想轻易击败对手是不可能的,除了使上浑身解数,还需要一点运气和时间。世界的规律仍然发挥着作用,赢得复赛的人已经不只是骄傲自满了,他们往往刚愎自用,听不进去别人的话,有些人的脾气变得暴躁,心情变得急躁,身体变得糟糕,他们最大的敌人就是他们自己,在决赛中要做的只是不被自己击败,等着别人被自己击败。这和体育比赛是一样的,最后高手之间的比赛,就看谁失误少谁就赢得了决赛。第 19 页 共 1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