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2022年苏教版二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 2.pdf

    • 资源ID:40145980       资源大小:136.77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4.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2年苏教版二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 2.pdf

    第一单元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在本课中,我创设情境,让学生动手操作,建立表象,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给学生提供思考空间。在初步尝试后,再次例题操作,加深认识。通过一层层递进认识后,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余数和除数关系。这样经过学生的观察、操作、猜测、推理等活动,让学生自己找到规律,解决问题。在数学过程中,学生思维活跃,积极性高。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因此我没有选用例题引入,而是以摆小棒,让学生从动手摆小棒的活动中,直观感知。从课堂反馈的情况来看,教师一旦给学生提供了创造的空间,学生的想象力是十分丰富的,有的学生摆的是三角形,有的学生摆的是正方形,小金鱼等。在此基础上,通过让学生说说他摆小棒的过程,促使学生认识到活动本身蕴涵的教学内容和数学模型之间建立联系,紧接着结合学生用 10 根小棒摆三角形这个例子,让学生尝试列式计算,学生有摆的图形为基础,从课堂反馈的信息来看,学生实现了知识的主动建构。教师适时进行列竖式的指导。教学中,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不同想法,让学生在自主、合作、讨论中,交流、沟通,学生在操作活动中逐步建立了余数的概念,认识了有余数的除法。但在练习中发现,想想做做1 先摆一摆,再填空(2):11 个三角,平均分成2 份,每份()个,还剩()个。11/2=().().有些学生不会摆,也算不出来,不会去主动的想乘法口诀,在下节课的教学中要关注到这一点。有余数除法的计算在教学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时,先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然后继续利用小棒,以 4 人小组为单位进行分小棒活动,13 根小棒平均分给4 个小朋友,怎样分呢?在黑板上贴出13 根,请同学来分。这是学生已有的知识,学生很快就能解决,得到平均每人分3 根,还剩 1 根。问题:还剩 1 根,还能不能继续分呢?如果再继续分,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学生说到:不能继续分,因为这时只有两根,而有 4 个小朋友。如果把这两根给了其中的两个小朋友,另外两个小朋友就少一根小棒,这样就不是平均分了,所以剩下的两根是不能再分了。问题:剩下的小棒数怎样时,就还能再分。剩下的小棒数怎样时,就不能再分。学生回答:剩下的小棒数少于小朋友的人数时,就不能再分了。剩下的小棒数多于小朋友的人数时,就可以再分,直到剩下的小棒数少于小朋友的人数时,就不能再分了。学生运用不完全归纳法,概括并再次明确余数小于除数。我顺势问学生,如果除数是5,余数可能是什么?最大的余数是几?如果除数是6,余数可能是什么?最大的余数是几?总之,整堂课下来效果较好,学生知识掌握的比较到位,并且学生有兴趣,在思维上给了学生延伸的空间。第二单元认识整时和认识时、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这节课我设计了四个活动环节:一是观察钟面,让学生把自己所看到的说出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此基础上学习整时以及读写。二是在时、分的认识基础上探索时、分的关系。设计了师生互动拨钟表的环节,让学生体会分针、时针是怎样走的。四是在拓展延伸中,让学生感受一分钟能做些什么?深刻体会虽然一分钟时间不长,可我们充分利用还是可以做许多事的。在这四个活动环节中,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在活动中快乐的学习数学。充分利用电教设备,同时结合传统教学。在教学认识时分时,我利用了实物钟,让学生体会1 时=60 分时,我拨动实物钟的分针,让学生观察时针的变化。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1 页,共 13 页 -“时、分的认识”是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实用性很强的数学知识。这节课的内容是在一年级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认识整点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主要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钟面,掌握看钟表的方法,以及认识时间单位小时和分,知道1时=60 分。学生对于1 时=60 分这个时间的进率理解起来是比较难的,时间单位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比较抽象,单位间的进率比较复杂。这也是这节课的难点。“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必须由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理解、感悟、发展,而不是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去获得的。”根据这一理念,我在教学中充分地利用好小闹钟,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和表达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及表达能力。在“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小格”的问题上,我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用多种形式数一数,算一算,使学生不仅对钟面上的大格、小格加深了印象,而且感受了同一问题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来解决。“时针走一大格是小时”,我引导学生经历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让学生亲自动手拨一拨钟面,在动手操作中自己发现时针走一大格是小时。我的目的是不用规范化的做法束缚学生的思路,而是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运用已有的知识面、经验探索新知,充许学生用富有个性的方法解决问题,享受创造的快乐!同时,让学生注重动手操作时,还注意引导学生区别时针走1 大格和走几个大格的不同,在操作、比较中使学生学会方法,学懂知识。认识分这一环节中,所要达到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初步体验一分钟时间的长短。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一分钟能干什么都有一些模糊的认识,让学生唱唱、做做、说说,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给学生交流的机会,发挥自己的个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的主体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起学生对时间的有关认识的记忆。这样通过直接体验与间接感受,引导学生了解1 分钟的珍贵,既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又使学生受到珍惜时间的教育。认识几时几分教学反思这一节课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整时和了解时分之间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时、分的有关知识。本课是学生在学习完时间的基础知识以及对钟表刻度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灵活学习如何读写钟表所表示的时刻,它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难点。教材首先安排了两个接近整时的时刻认读的例题,8:05 和 3:55,让学生读出钟面上的时刻是几时几分。8:05 的难点是在读、写的时候要把“零”读出来、写出来;3:55 的难点是学生很容易说成是4:55,因为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知道了时针指这数字几就是表示几时,3:55 时针大约指着4,学生便认为是4:55,这是学生对旧知识的迁移、运用。为了让学生能够学会正确读、写几时几分,我播放了两个钟面活动的动画,第一个钟面从8时整走到8 时零 5 分,第二个钟面从3 时整走到3 时 55 分,让学生通过一步一步的观察,体验时间的变化,明白真正的时刻,清楚地看出时针走过了数字几,就是表示几时多,然后观察分针指着几,就是几个5 分。在学习例题时,我注意引导学生“时针走过数字几,就是表示几时多,要问多了多少分,请你仔细看分针”,帮助学生学会看时刻的方法。钟面上的时刻的读写方法,要注意以下三点的指导:1.分针从 12 起所走的小格数不满10 时,要读作几时零几分,写的时候也要写“零”或 0;2.使用简便写法时,“:”应位于字的下标;3.这里的时、分不能说成或写成“小时”和“分钟”。认读第2 个钟面上的时刻,要突出:时针的位置还没走到4,所以钟面上的时刻是 3 时多,而不是4 时多;由于分针指向11,因而可以5 个 5 个地数到 55 分,也可以用60 分减去 5 分得到 55 分。在学生正确读、写出例题给出的钟面上的时刻后,又安排了相应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新知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2 页,共 13 页 -识,并在反馈时请学生说说“你是怎么想的?”,进一步强化知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学会了如何看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并能很快读出来,但也有一小部分学生看钟反应慢,我觉得这是由于学生平时在家里看时钟的机会不多,而在学校,形成学生时间观念的并不是挂在墙上的钟,而是响在耳边的铃声,这些都导致了学生看钟不熟练。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可以在平时批作业、上课、吃饭等时候不时地问问学生“现在是几时几分?”,帮助学生在平时积累经验。另外,对于个别特别不认识时间的学生只能课后加强拨钟的练习,不断强化认识。认识秒教学反思“秒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认识时、分和会读、会写几时几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时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我运用多媒体呈现秒针走动的声音,通过让学生听、看,讲秒钟可以做些什么,亲自试验一下等方式体验“秒”的实际意义,加深了对1 秒的印象。但在上课的过程中,虽然让学生思考,但是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所以学生想出的动作或声音都不多。在教学中,无论是观察,发现,还是思考,都应让学生先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再全班交流,才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学到新知,并激发学习的积极性。我觉得课堂教学的生成学习具有不确定性和多样性,生成的结果是实际意义上的学习目标,对生成来说,预设意味着在动态生成过程中设置了固定程序和目标,两者存在着一定距离,如何恰当地处理“意外”,使教学预设在动态中顺利转化为生成,是我课后深思的另一重点。本节课教学中,有几个这样的情景:刚开始观察钟面,学生直接报出了钟面上还有秒针,一共有四根针,另外一根针是定闹钟的针。认识秒针走动“你还知道秒针走几大格是几秒?”,学生在我的预设前说出秒针走一圈是60 秒。提问“为什么秒针走1 大格是 5 秒”时,学生说“因为分针走一大格是5 分,所以秒针走一大格就是5 秒”。“自行车行100米大约 1()”处的异议。“明明跑50 米只用了12 秒”处的争论。对于情况说明部分学生认知超前,在给予正确评价的同时,我及时调整了教学流程,将计就计以此引入下面的教学。对的情况,学生实际上用了类比的方法,在肯定的同时再进行深入的探究。情况由于各生看法不一,我则更新了学习方式,由独立思考转为小组讨论,在激烈地交流中寻求正确答案。由此,我感到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适时的对已有预设进行合理调整,不能死搬教案。第三单元:认识东南西北的教学反思方向的认识,既是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经验和常识,也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图形与位置的重要知识,这一节的目标是经历在室外和室内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能指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在学习和生活中,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有关方向的知识和经验,所以在教学中我紧密联系学生生活环境和身边的事物,通过观察、判断、交流的活动,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提高学生对方向的认识水平。一、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让学生自主学习本课的第一个环节,我先把学生带到室外,在操场上辨认方向,提出问题:谁能说说我们怎样辨认东、南、西、北?让学生充分说出自己的想法: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中午太阳在南边;太阳从西边落下等。使学生在脑海里建立起有关方向的表象,同时,通过学生的口述活动,把少数人的知识转化为全班同学的共同知识。接下来让学生“找方向”和“判断方向”,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3 页,共 13 页 -以加深对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认识。在这里,老师充当的只是一个引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的角色,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二、游戏中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向的认识不能完全靠学生死记硬背,在充分借助现实情境让学生辨认方向后,我加入了一个小游戏“抢椅子”,让没有抢到椅子的同学说出他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是谁,这样不仅激发了兴趣,加深了学生对方向的认识,而且也让学生体会到了前与后、左与右的对立性和前、后、左、右的相联性,丰富了教学内容。认识平面图上的东南西北教学反思学生认识平面图的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学生要想取得对数学问题的透彻理解,必须运用“再创造“的方法参与学习。矛盾由学生亲身体验,方法由学生自主发现,学生收获的不只是问题的结论。在本环节中,教师精心设计了一个情境,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自主地发现问题、自主地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使学生经历了从无规则到有规则到运用规则的知识形成过程,获得了较为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本课中,我安排了大量的有利于学生主动进行观察、交流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建构。认识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的教学反思本课是在学生学会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这时学生对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会在生活中辨认东、西、南、北,也知道地图上的方向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还有少数学生对“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四个方位也有一定的了解,但并不全面。本课我首先设计在课前让学生现预习:布置学生自己去查找有关指南针的资料,在课堂上进行交流,一方面增强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增强了学生民族自豪感、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布置学生课前寻找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方位的知识,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找的答案涉及面广,在课堂中交流能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新课教学中我先让学生交流、汇报收集到的信息,了解指南针的历史,学会用指南针辨别方向。借助指南针盘面上的标记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四个方向,并用来解决“多功能厅、食堂分别在校园的什么位置?”这个问题。在练习中首先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制作方向板,将知识进一步内化。接下来,先利用方向板辨认教室中的八个方向,再让学生坐在座位上说出自己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是哪位同学。这两个活动都能让学生体验实景中的八个方向,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最后再利用我国行政区域图,让学生用刚学过的四个方向描述某省市所在的位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测定方向的教学反思这一课是带领学生出去活动的,之前,曾借助学生的大课间,带领孩子们看操场的各个方向分别有什么,孩子的印象还是比较深刻的。所以这次,我也让 3 班的孩子在大课间做这项活动,并没有怎样指导孩子,但是我观察大家还是合作的比较有条头里,最后我在课堂上,带领孩子们去检查自己的记录有什么要注意的地方。而在 1 班的学习,我是利用课堂讲解带领孩子做好注意些什么,然后分组带领到操场观察记录,回来后一起检查自己记录的怎样。其实,在 1 班,我说明要注意些什么后,孩子的记录并不会有太多的问题,反而在快速记录完后,孩子们开始有点不专注,记录的结果虽然比较整齐,规范,但是孩子们在说“测定方向的体会”时,并没有太多的感受,相反,在放手给孩子们自己去做的时候,记录虽然不规范,但是孩子们能在与其他组比较后,发现自己的不足,进而有深刻的反思体会。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4 页,共 13 页 -四认识万以内的数、数数和千以内数的组成教学反思在教学设计时,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中学习新知。我设计了先请学生数100 根小棒,感知 100 根小棒是多大一堆。通过让学生实际数一数,看谁估数和数数的结果比较接近,向学生渗透估计的方法,使学生的数感得到发展。合作学习方面。由于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平时小组合作学习用得较少,因此,在小组合作数小棒时,两个人一组进行合作,从课堂表现上看,合作学习还是有用的,学生能有目的有方法去数,给学生提供了动手和交流平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营造平等、互助的学习氛围。关于教学数的组成,我认为学生的认知基础是对20 以内各数的认识,在基础上迁移到学习 100 以内数的组成。因为学生对小棒图比较熟悉,所以我直接把35 抽象成小棒图,让学生理解图中所表示的几个十几个一,再脱离实物和图像,抽象出数的组成。不足之处:1、课堂上学生只有听、说,没有写,所以不够“实”。2、激励性评价语言用得还不够好。3、由于在让学生数小棒的时候没把握好时间,造成本节课的重难点都没有突破。千以内数的读写教学反思要重视数的概念的培养,在本节课中我花了好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数数,主要是整百过程的转换,学生们数的方式很多,经历了数 1000 以内数的全部过程,学生对 1000 以内数的有关概念掌握得比较好。运用了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数数,在合作之前我提出了很明确的要求小组内共同决策,集体解决问题,学生在小组中可以自由学习,充分交往,小组中每个同学都有操作发言的机会。小组交流自己小组的方法,学生之间相互评价,然后我和学生一起分析启发引导学生理解有关概念。在教学读数和写数时,注重对以往知识的联系,回顾百以内数的读写法,引入到千以内数的读写法。我在备课的时候,准备在说到十位上没有数的时候,要注意在写的时候要用 0 占位,在读的时候就直接读零的,在说到末位没有数的时候,要注意在写的时候要用0 占位,在读的时候不要读零的。但就在讲课的时候,自己忽然变了计划,就是在讲完十位上的数有0 与末位上的数有0 的时候来一个比较的。现在看起来效果不是那样好,真是计划比不上变化快呀。尽管自己在心里想了很多次,但比不上在课堂上讲一次见到的效果,难怪说实践是检验真理。同时,这节课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和值得吸取经验教训之处:备课时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面对教学会出现哪些情况,例如学生数数的过程中,拐弯的地方教师强调的不够,学生没有找到这些大数的特点,数起来比较困难。用算盘表示的数教学反思本节课内容主要是教学用算盘表示数。通过教学,可以使学生初步认识算盘的结构,了解算盘表示数的方法,并能读出和写出算盘上表示的千以内的数,能按要求在算盘上拨数。算盘对孩子来说是一件新物品,所以在课的开始我先带学生一起了解“五珠算盘”的结构,知道每一个下珠表示1,上珠表示5.并呈现了五个用算盘表示数的实例,第1 个数是一位数,且用下珠表示数,这主要是帮助学生初步了解用算盘表示数时要先确定个位。第2、3 个数是两位数,即出现了同时用上珠和下珠表示数的情况,又出现了个位上是“0”要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5 页,共 13 页 -用空挡占位的情况,有利于学生初步认识算盘上的档和数位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在算盘上表示数的方法。第4、5 个数是三位数,涉及了之间有“0”和末尾有“0”的两种情况,有利于学生完整掌握用算盘表示数的方法。引导学生由易到难地认识用算盘表示数的方法。然后,又让学生按要求在算盘上一边拨珠一边数数,先一个一个的数,再一十一十、一百一百地数,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用算盘表示数的方法,又能使学生逐步熟练在算盘上拨珠表示数的操作,形成一定的技能。认识万以内的数1学教反思千以内数的认识是建立在学生认识了100 以内数的组成、读法和写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不仅是学习万以内数计算的基础,也是以后认识万以上数的基础,对发展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的数的意识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节课我不仅仅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而且从学生身边的事例着手,培养学生直观感知的基础上,抽象学生的数数的意识。一、注重操作与演示,让学生经历数概念的形成过程。千是比较大的计数单位,生活中比较难找合适的实物来代替,教学时我充分利用学生的计数器,让学生通过动手拨一拨,回顾10 个一是十,10 里面有 10 个一的道理;在理解更大的数时,我利用电教媒体,出示一组一百个小正方体,让学生直观的一百一百的数一数,从而得到10 个一百是1000,1000 里面有 10 个一百,有100 个十,有 1000 个一的道理;这样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直观感知充分理解了一千是多少,进一步加深了对计数单位千的理解。二、充分利用学具,突破教学难点在数数过程中,学生在数到拐弯处,总是慢一些,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首先采用计数器让学生充分理解拐弯时需要向前一位进一的道理;然后我又把它和100 以内的数沟通,化难为易。如:789,不管最高位的9,只看后两位是89 后面一位是多少呢?这样学生很容易就数出了789 后一个数就是790。学习千以内的数借助100 以内数的数法,建立较大数的概念。需要改进之处:1、练习环节缺乏趣味性,因为二年级孩子小,又是刚刚开学,如果在设计一些趣味性的练习,学生学习的激情会更高。认识万以内的数2学教反思我把这个游戏放到课堂上,一下子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上精彩不断。在游戏过程中,出现了不同数位即一方“千位上抽到0 时”和相同数位的比较两种情况,孩子们很快把握了“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比大小看数位,数位多数就大。数位同,比高位。”在游戏中,我根据可能出现的情景设计了一些问题:现在决定胜负了吗?你觉得抽到几才有能赢?如果千位上抽到“0”会怎样?游戏还要继续吗?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孩子们轻而易举地就掌握了数的大小比较的规则。妙趣横生,有思想的数学游戏比单纯的数字大小比较要生动的多,更令孩子们乐此不疲。我想这就是名师教学的魅力之所在。教学是遗憾的艺术,关于本课教学我反思如下:第一、游戏教学特别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孩子们各个热情高涨,畅所欲言,怎样做到课堂有激情又有秩序呢?第二、由于抽签游戏存在不可预设性,教学中常遇到突发事件。怎样做到言简意骇,不重复啰嗦?第三、学习名师的设计理念。我们的数学课堂中也不乏各种活动,但大多都只是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6 页,共 13 页 -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让孩子们去活动,真正渗透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活动少。数学活动之所以经典就在于它充满了浓浓的数学味,让学生能够体验这其中蕴含的一些规律法则,并且能起到举一反的效果。用真实的课例,让我明白了如何寓教于乐,让游戏成为教学的形式,而这一形式又为教学的内容服务。既不该流于形式,又不喧宾夺主。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教学反思学生已经掌握了“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只需在此基础上完成知识的迁移即可。这节课我参考了黄爱华老师执教的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设计方案,并借鉴了黄爱华老师设计的游戏环节。其中黄爱华老师设计的三次抽签游戏独具匠心、堪称经典,每轮游戏变换一条规则:把第一次抽到的数放到个位,依次;把第一次抽到的数放到千位,依次;抽签者自己决定把抽到的数字放在哪一位。前两次游戏很好的让学生体验从高位比较数的大小的简便性,而第三个游戏旨在于训练学生的策略意识。我把这个游戏放到课堂上,一下子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上精彩不断。在游戏过程中,出现了不同数位即一方“千位上抽到0 时”和相同数位的比较两种情况,孩子们很快把握了“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比大小看数位,数位多数就大。数位同,比高位。”在游戏中,我根据可能出现的情景设计了一些问题:现在决定胜负了吗?你觉得抽到几才有能赢?如果千位上抽到“0”会怎样?游戏还要继续吗?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孩子们轻而易举地就掌握了数的大小比较的规则。妙趣横生,有思想的数学游戏比单纯的数字大小比较要生动的多,更令孩子们乐此不疲。我想这就是名师教学的魅力之所在。教学是遗憾的艺术,关于本课教学我反思如下:第一、游戏教学特别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孩子们各个热情高涨,畅所欲言,怎样做到课堂有激情又有秩序呢?第二、由于抽签游戏存在不可预设性,教学中常遇到突发事件。怎样做到言简意骇,不重复啰嗦?第三、学习名师的设计理念。我们的数学课堂中也不乏各种活动,但大多都只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让孩子们去活动,真正渗透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活动少。数学活动之所以经典就在于它充满了浓浓的数学味,让学生能够体验这其中蕴含的一些规律法则,并且能起到举一反的效果。简单的近似数教学反思对于近似数学生在日常活动中也已经接触到,不过没有出现这样的概念。而本课的学习相对系统一些,同时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教材的编排由于受到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有些教学内容难以展现出一个富有生活气息的情境,我想方设法为抽象的教材内容选择、补充生活背景,使数学贴近学生生活,变得易于感受。通过提供富有生活气息的四个城市小学生人数的统计表,让学生初步感受这些信息,引入准确数,接着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 67 人大约是几十人,四个城市小学生人数大约是多少万人,并谈谈理由。从学生用“接近”一词来表述理由可以看出:学生不仅体验到了这些数的近似数,而且明白了为什么。在此基础上引入“近似数”和“”,顺理成章,学生非常容易接受。求近似数的方法教材里只提到用四舍五入法可以得到一个近似数,什么是“四舍五入”法大多数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到,很多孩子并不理解,于是我让他们从字面去理解,“四舍”什么意思?有哪几个数可以舍去?“五入”什么意思?有哪几个数可以进一?之后我在黑板上写了几个两位数,让学生观察思考要把这些数改写成整十数应是“四舍”还是“五入”,由于学生已经理解了“四舍五入”的含义,他们很快说出,情绪很高。在我引导下,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判断掌握了如何用“四舍五入”法求两位数的近似数的方法。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7 页,共 13 页 -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起来了,在这个基础上再来研究如何求多位数的近似数。搞清楚把哪一位上的数四舍五入是教学的关键。我通过提问强调: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是把哪一位上的数四舍五入?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是把哪一位上的数四舍五入?并适时提问:通过上面的两题你有什么发现?(让学生发现省略哪一位数后面的末数就是把哪一位后面的数四舍五入)五分米和毫米认识分米和毫米教学反思教学以学生为本,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比划、测量、举例、画画等方法让学生充分感知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学会测量,并掌握单位名称之间的换算。最后通过有趣的数学日记让在辨别中加深理解,学生参与度高,学习兴趣浓厚。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新知,并让新知在实践中应用,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创设情境,让同学们用直尺测量实物具体有多长,从解决身边的问题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兴趣。在教学中,我主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感知毫米和分米,进入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角色中去。我收集了电话卡、一分硬币、光盘、一次性杯子、叶子等等。这些物体的长度、厚度、高度都与分米和毫米有关,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在真实情境中估一估、量一量、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做一做,让学生建立起分米和毫米的表象,进而发展空间感。我把学生的发展放在第一位,安排了多次观察直观教具,测量身边物体的实践活动,学生对 1 毫米的实际长度有一个初步的直观印象,并且通过手势帮助学生形成1 毫米的表象,接着通过看一看、数一数,使学生的直观的认识到毫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分米的认识也是通过实际测量、动手操作引出,向学生渗透分米也是从实践中产生的,直观认识分米,建立1 分米的长度观念,通过练习培养和发展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练习中,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发展,在练习中比较,在比较中练习,强化对长度单位的认识与应用。简单的单位换算认识反思本节课主要教学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的简单换算,并能运用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自主尝试、互动交流中分享学习的成功,学会倾听与交流,同时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判断决策能力。教学时,创设了问题情境:小明和小华是一对好朋友,他们各买了一块新橡皮,小明买的橡皮长6 厘米,小华买的橡皮长40 毫米(出示实物)。谁买的橡皮更长一些?长多少?问题抛出后,我让学生思考能否直接比较?为什么?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因为长度单位不相同,所以不能直接比较,进而产生单位换算的必要性,然后大胆放手让学生比较。在交流中,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比较的,并提出:还有不同方法吗?并通过追问:为什么结果不相同,一个是 20,另一个是2 呢?让学生进一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接着我又让学生测出课桌的高是多少厘米,如果用分米作单位是多少呢?,通过“你是怎么想的”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在交流中自主总结思考方法,从而使学生体会单位换算的基本方法。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8 页,共 13 页 -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教学反思一.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和生活实际,选取学生最感兴趣的,贴近生活的内容,创设参观博物馆这样一个情境。二引导学生由学数学转向做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在学生学习新知过程中,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学具进行操作,在小组内进行交流,验证14+28 结果到底是三十多,还是四十多。学生动脑想一想,动手摆一摆,动口说一说,切实感悟小棒满十捆成一捆,木块满十排成一排。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进位加法,我再组织学生讨论:是先从个位加起比较方便,还是先从十位加起比较方便?通过讨论交流,班内大部分学生都选择了先从个位加起,因为学生从比较中已经能明显感受到从个位加起的优越性是不会把个位进的1漏加。如果先加十位的话,就很容易把个位进的1 漏加。当然,也有一两个学生觉得从十位加起比较方便,我认为,只要学生能迅速、正确的计算结果,他们的方法我都予以尊重。因为从与他们的对话中可以明显感受到他们也认同从个位加起,相信只要有合适的时机,他们也会主动接受的。两位数减两位数口算教学反思本堂课是让学生在能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基础上,掌握一种新的口算方法,即把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看做“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种情况的组合,并且在口算过程中(尤其是退位减法中)体会其优越性,能很好地掌握并使用这一方法。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感触颇深。本节课内容比较简单,所以放开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讨论、学习,交流,没想到学生想出了那么多种口算方法,超出我的预设,让我感到很震惊。孩子的思维的确是很广阔的,我们做老师的千万不能束缚了他们的思维,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喜欢的方法,鼓励他们大胆尝试,确实做到运算方法的多样化。我们的教学要关注个性化学习,强调学习的意义建构,计算教学强调算法多样化,数学课程标准 中指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问题的角度各不相同,所运用的方法必然多样化。因此,在新授内容中,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先独立思考,用自己的方法计算,然后在每个学习小组内交流方法,再向全班同学汇报,并通过“还有不同的算法吗?”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来提倡算法多样化。这一环节,目的是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进行数学交流提供较大的空间,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表自己的不同想法,同时在表达讨论交流中促进数学思维活动,从而使学生体验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在此基础上,我还远不能满足,又提出了算法的优化,这让学生懂得了解决问题既可以用多种方法,又可以在众多方法中优中选优,拓宽了学生的发散思维。两步计算的加减法实际问题教学反思1、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选取学生的体育课情境图,学生学习的兴趣高。2、教学中我组织学生围绕问题的解决采取与之相关的信息,创设开放性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自主地理解、分析数学信息,从不同的角度去寻找解题的思路,初步学习解决两步计算应用题的解题步骤与方法。课堂上老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交流自己的解题方法,从而拓宽了学生的解题思路,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自觉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三位数加法的笔算(不连续进位加)在教学时,我在两个班进行了不同的教学。一个班我先让学生复习了加法竖式计算时需要注意什么,学生基本都说到了,并出示了总结的笔算加法时要注意那些的要点。还有一个班我没有进行任何复习,直接导入新课,在竖式计算后让学生说说用竖式计算时需要注意什么?因为两个班采取了不同的教学形式,所以效果是不一样的,进行复习竖试笔算的班级都掌握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9 页,共 13 页 -了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笔算方法,因为孩子有了经验,所以学起来比较轻松,孩子掌握新的知识点比较容易。而没有进行复习的班级学习新课时就有点难接受新课的知识。例如,我在教例题时给学生自己试着笔算142+86 时,进行复习的班级就会注意笔算的要点,而且有大部分的学生都会计算,而另一个班在计算时就会出现了很多问题,有数位不对齐、忘了进位加等的问题,只有一半的学生算对。所以在学习新课之前,我认为复习旧知是学习新课的一个引导过程,这样即巩固了旧知又为新知作铺垫,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只要开好了头,下面遇到的问题就会迎难而上。笔算加法(连续进位)我先复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引导学生将新旧知识进行联系,沟通和运用迁移的方法,教学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交流。在教学中,运用迁移是经常采用的有效教学方法,它使学生在已有的知识技能基础上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产生积极的促进影响。从而,学生在捕捉联系和发现窍门的“顿悟”过程中经历了知识经验的迁移与同化,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得以拓展。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又发展了思维,培养了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精神,同时也体验了成功,体验了学习的快乐。教学例题时,让学生独立试做,学生在已有的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能够类推出连续进位加法,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更要引导学生关注知识得来的过程,这样学生不仅能学一知一,更能学一知二。通过一节课的学习,获得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加,更是能力的提高。练习分三个层次:一是基本练习。安排了4 道练习,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再与小组交流计算结果及计算方法,让学生说计算方法目的有两个,一方面是看学生对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是否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通过学生用语言表述计算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二是巩固练习。本节课我坚持以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即先学后教的课堂模式,课堂结构虽然由情境串做牵引,但在集体交流反馈的过程中为突破教学难点、学生估算错误等问题的解决用时过长,造成整堂课前松后紧,节奏慢的局面,练习做的不是很多,而且部分学生认为问题简单,自己都会,就没有用心的听讲,导致计算过程中以前怎么错的现在还是这么错的,特别是在对向前进“1”的处理,不是多加一次,就是忘记加了。笔算减法(不连续进位)这节课主要是教学不需要隔位退位的三位数减三位数的笔算。教学时我先呈现了例题中图书室的三个书架上分别摆放着三种图书的场景,其中每个书架旁还分别标注了相应图书的本数。根据图中的已知条件,我让学生提出用减法计算的问题,引导学生列出减法算式。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不退位的二位数减二位数的笔算方法,而且也会计算三位数减三位数,所以我在这里鼓励学生尝试自己独立进行计算。在反馈时,我让三个学生将三道题的计算过程板演在了黑板上,让学生来评价做得对与否,并跟自己的结果作个比较。在这个过程之后,我又紧接着让学生对三道题进行比较,思考它们之间的不同,从而得出减法有退位减和不退位减之分,而退位减中又有退一次位和连续退位之分。在练习中,我选择了想想做做的第2 题,让学生通过计算练习,进一步掌握笔算减法中的退位方法,提高正确笔算相关减法式题的能力。接下来我安排的是错题医院,呈现了学生在实际计算方法中容易出现的几种典型错误,让学生在找错和改错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计算方法,并启示学生计算时尽可能避免类似的错误。在这节课中,学生学得还算扎实,虽然各个环节都出现了一些错误,但是我并不回避,我反而认为这是绝好的教学资源,让作为老师的我知道了这个阶段需要进行哪些专项练习,也让学生感到学习并非那么的一帆风顺,但是通过对比反思、及时调整自己的思路最终能突破学习上的难点。通过上这节课以及教研组老师的评课,我也看到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不足,在整个课堂节奏控制上、在教材处理上存在的问题,可以说收获甚多。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10 页,共 13 页 -笔算减法(连续退位)本课是在学生掌握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不连续进位退位加减法基础上进行教学,为此,我确定了本课的重点是掌握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和连续退位减法的方法,会正确计算。难点是理解三位数加减三位数连续进位退位加减法的算理。在本节课中,我先复习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不连续进位加减法的计算,引导学生将新旧知识进行联系,沟通和运用迁移的方法,教学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和连续退位减法,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交流。在教学中,运用迁移是经常采用的有效教学方法,它使学生在已有的知识技能基础上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产生积极的促进影响。从而,学生在捕捉联系和发现窍门的“顿悟”过程中经历了知识经验的迁移与同化,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得以拓展。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又发展了思维,培养了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精神,同时也体验了成功,体验了学习的快乐。本节课中笔算减法是比较难的,因为它涉及到了连续退位。学生在学习新课之前,已经积累了相关的笔算两位数的退位减法以及三位数的不连续退位,所以我在教

    注意事项

    本文(2022年苏教版二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 2.pdf)为本站会员(H****o)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