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学案 .pdf
-
资源ID:40217724
资源大小:365.86KB
全文页数:31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年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学案 .pdf
1 1、散步学案.2 2 秋天的怀念.8 3 羚羊木雕.14 4 散文诗两首.20 5世说新语两则.26 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1 页,共 31 页 -2 1、散步学案张运先整理编写课前自学(一)读一读,识记下列字词的读音、写法和意义。信服(x n f):指相信而听从的意思。嫩芽(n n y):刚萌发出的芽,非常嫩。形容刚出生而柔弱的生命。分歧(f n q):指意见不一致有差别。取决 q ju 由某人、某方面或某种情况来决定拆散 ch i s n:使家庭、集体的成员分散,或者制造分歧或矛盾,使别人的感情破裂。委屈 w i q: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粼粼 l n l n:形容水流的清澈或石的明净。一霎时 y sh sh:形容极短的时间。各得其所g d q su:原指各人都得到满足。后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二)散步写作契机散步写于1985 年;因为是发一种“生命的感慨”,所以注定了它的抒情色彩,因我不善诗作,它就成了散文。所以说体裁这东西,往往非作者的刻意选取,实在只是一种自然结果。这篇文章写作的契机,现在回想,应该是两个。第一个就是一次全家三辈四口人的散步,的确如文中所说:初春,南方的原野,哄了一阵才将母亲带上路 当时我儿子正上幼儿园,他叫“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也是真的。但是当时我们的笑,是为小家伙的出语机灵而兴奋,像所有年轻的父母一样,以为自己的孩子是天才,或者至少也有过人之处 你看他小小年纪便懂得归纳,将来岂不是个哲学家?第二个契机则较有理性色彩。我与来西南政法学院进修中国民事诉讼法的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相熟后,常就中西文化的异同进行浅层次交谈。出我意料的是他对中国文化中的“孝悌”的看法 他将其拆开,反对“悌”(他说弟弟没有必要高看兄长),而对“孝”,却大加赞赏,说中国人的敬老爱幼,是“文化的精髓”,又说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云云。他还同我一起看过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春节联欢晚会,说这种“由政府出面召集,全国像一家人在过年的事,在美国是不可想象的”。我们自己丢掉的,发达国度的人却拾起来,如获至宝,这使我感慨不已,开始重新正视这份看起来很陈旧已无什么油水的民族遗产。写作的念头就产生了。学习目标1、掌握字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感知课文内容,领会文章主旨,继承和发扬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3、欣赏精巧别致,自然朴实的语言。课时安排:2 课时第一课时一、由自己喜欢的方式与内容导入。二、检查交流预习。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2 页,共 31 页 -3 三、朗读课文两遍。1、这篇散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一句话概括出来。2、理清文章线索散步一文的线条比较明晰:(1)“我”劝母亲散步;(2)全家一起散步;(3)选择大路小路的分歧;(4)“我”决定委屈儿子;(5)母亲却依从了孙子;(6)在不好走的地方,“我”和妻子分别背起母亲和儿子。四、再次朗读课文,拿起笔,把关于“我”、“妻子”、“母亲”、“儿子”的语句画起来,然后反复品读这些语句,并简单概括这四个人的性情性格。“我”这个人怎么样、妻子性情怎么样、母亲性情怎么样、儿子性情怎么样。1、关于我:2、关于妻子:3 关于母亲:4、关于儿子:可以反复诵读这些句子。第一课时抽测1、读拼音,写汉字。(40 分)(1)母亲 x nf ()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2)后来发生了f n q():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3)我想 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g d q su (),终不愿意。(4)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shu b l n l n()的鱼塘。2、文章开头一段,只有一句话:“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这样开头有什么作用?(20 分)3、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0 分)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3 页,共 31 页 -4 4、下面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句中的“熬”字形象地写出了老母亲在漫长的严冬里,在身体和精神上所遭受的苦难。B、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争论,儿子要走小路,母亲要走大路。C、散步这篇文章里面有几处景物描写,景物描写只是使文章语言更加优美。D、课文共写了四个人物,人物性格各具特点。第一课时答案:三、一家祖孙三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四、1、关于我: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的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但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我:孝顺、有责任心。)2、关于妻子: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妻子:体贴。)3关于母亲: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母亲:慈爱、善解人意。)4、关于儿子: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儿子:懂事、天真可爱。)第一课时抽测1、(1)信服(2)分歧(3)各得其所(4)水波粼粼2、交代了事件、地点、人物,简洁明了,而又强调了“我”与母亲、妻子和儿子之间的挚爱情意。3、一家祖孙三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4、C。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二、品读欣赏。注意朗读与赏析结合起来。1、景物描写。请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并分别说说它们的作用。(1)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4 页,共 31 页 -5(2)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3)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2、细节描写。(1)“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2)“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三、探究质疑。1、为什么把背母亲、背儿子写得那么郑重其事?朗读最后一段去品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2、为什么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第二课时抽测1、请选用下面词语中其中的两个词,然后分别造两个句子。(40 分)信服分歧各得其所水波粼粼取决委屈2、阅读下面文章,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边,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5 页,共 31 页 -6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1)祖孙发生分歧,为什么“我”感到责任重大?(20 分)(2)怎样理解结尾一句话含义?(20 分)(3)下面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0 分)A、第二段景物描写,是春天在召唤,生命在呼唤,点明“小路有意思”的内涵。B、母亲听从自己儿子的话,决定走小路,说明母亲害怕自己的孙子。C、散步这篇文章,在写作上用了“以小见大”的写法。D、课文通过多处细节描写,表现了家庭成员之间互敬互爱,展示了人物的思想感情。第二课时答案:二、1、品析:(1)用景物显现美好,用景物显现氛围,用景物显现生命之力,用景物的描写来烘托一家人散步的美好背景。(2)这句描写了充满诗情画意的小路风光,点明了儿子想要走小路的原因,也充分说明了母亲热爱生命,热爱美好景色。揭示了春天的活力。(3)可以对照上面一句的品析。2、(1)对文章第一段所叙写的事件进行一下补说、解释,可以说是“交代一笔”,也说明我的孝心。(2)我作为家庭的主脑,在母亲和儿子发生分歧时,必须处理得当,这是一种责任,否则就会影响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于是我感到责任重大。三、1、我背母亲体现了我们这一辈人对上一辈人的关怀和孝敬,体现了尊老。妻子背儿子则体现了我们这一辈人对下一辈人的责任和照顾,体现了护幼。既表现了一家人其乐融融共享天伦的温馨场景,也表现出作者与妻子两人在家中的责任感和爱心。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6 页,共 31 页 -7 2、“我”和妻子人到中年,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对上,肩负着赡养老人的义务,对下承担着培养、教育子女的重任。形象地表明了“我”和妻子对生活有一种使命感。第二课时抽测答案1、略2、(1)我若处理好了,全家高高兴兴,若处理不好,全家不愉快,破坏家庭和谐,所以“我”感到责任重大。(2)我背上的母亲,代表着过去,妻子背上的孩子代表着未来,这重大的责任中年人应该责无旁贷地承担起来。这个句子写出了使命感,表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3)B。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7 页,共 31 页 -8 2 秋天的怀念张运先整理编写课前自学(一)读一读,识记下列字词的读音、写法和意义。瘫痪(t n hu n):肢体不能自主活动的表现。暴怒(b on):大怒。狂暴的和不受控制的愤怒,常伴有狂骂。沉寂(ch n j ng):非常寂静捶打(chu d)反复敲打。憔悴(qi o cu):形容人或物瘦弱,瘦小,面部颜色不好看。央求(y n qi):恳切的请求;乞求。神色(sh n s):神情面色,面部表情敏感(m n g n):感觉敏锐;也指对外界事物反应很快,或指皮肤上比较敏感的部分。诀别(ju bi):多指不再相见的分别,从感情色彩上讲,含有很大的悲壮成分。淡雅(d n y):雅致简单,清新是一种很美好的风格深沉(sh n ch n):文中指形容程度深。烂漫(l n m n):颜色绚丽多彩,十分美丽。喜出望外 9x ch w ng w i):遇上出乎意料的好事而感到特别高兴。望:希望,意料。絮絮叨叨(x x d o d o):形容说话啰嗦、唠叨,或说话断断续续。(二)了解史铁生史铁生(1951 年 1 月 4 日2010 年 12 月 31 日),原籍河北涿县,1951 年出生于北京,1967 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 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 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2002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协会评议委员会委员。2010 年 12 月 31 日凌晨 3 点 46 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我与地坛,长篇哲思抒情散文,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史铁生著。是史铁生文学作品中,充满哲思又极为人性化的代表作之一。其前第一段和第二段被纳入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高一教材中。前两部分注重讲地坛和他与母亲的后悔,对于中学生来说,这是一篇令人反思的优秀文章。地坛只是一个载体,而文章的本质却是一个绝望的人寻求希望的过程,以及对母亲的思念。本文就是选自其中的段落。学习目标1、反复朗读,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体会人物形象。2、领悟文章蕴涵的深沉无私的母爱,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怀。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我们的生活中,与父母的意见不合甚至争吵都时有发生,那么这个时候,我们怎么办?或许,人就是在这样的争吵中走向成熟,逐渐懂得生命的真谛。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一篇散文,来看看残疾人作家是如何读懂母亲,读懂生命的。二、检查预习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8 页,共 31 页 -9 给下列词语注音。瘫痪暴怒捶打憔悴诀别絮絮叨叨三、研读课文1、整体把握(1)朗读课文,然后依据课文内容分为三部分,并概括各部分意思。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2)再次诵读课文。作者怀念谁?为什么题目叫“秋天的怀念”?文章几次写到秋天?2、句段品读。诵读第一部分,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1)用勾画圈点方法,画出母亲的动作、神态、语言。并试作分析这些句子的作用?动作:分析:神态:分析:语言:分析:(2)“我”的双腿瘫痪之后,母亲的侍弄的花为什么都死了?四、布置作业课堂抽测1、读拼音写汉字。(1)她 qi ocu()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2)我的回答已经让她x ch w ng w i()了。(3)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ju bi()。(4)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l nm n()。2、阅读下面文段,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9 页,共 31 页 -10 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1)面对暴怒的儿子,母亲有什么表现?(2)请选取画线句子中的加点词,选取一个进行品析。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3)下面说法不符合上文文意的项是()A、上文写“我”双腿瘫痪后暴怒无常,母亲小心翼翼地呵护“我”。B、“好好儿活”是母亲鼓励儿子要好好珍惜、热爱生命,要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磨难、挫折。C、母亲要推“我”去看菊花,我的反应是“不,我不去”,因为“我”不喜欢看花,尤其不喜欢菊花。D、“砸玻璃”、“摔东西”这两件事具体描写了“我”双腿瘫痪后的暴怒无常。第一课时三、1、第一部分(1 1)写母亲忍受着病痛的折磨对“我”百般抚慰。第二部分(2 5 )写母亲准备带我去看菊花时,因病去逝。第三部分(6 6 )写妹妹推我去北京观赏菊花,表达了对母亲的怀念。2(2)母亲。秋天是背景和引子,文中写景、叙事、记人,都与“秋天”有关;“秋天”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写照,具有象征性;“秋天”是“我”走出低谷、乐观生活的象征。两次。2(1)“悄悄地躲出去”“悄悄地进来”母亲对痛苦暴躁的儿子的理解和体贴。动作“偷偷的听”母亲对病残儿子的不必牵挂和关切。“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泪水”母亲的坚韧。神态:“眼圈红红的”母亲因儿子的不幸而痛苦万分。语言:“咱娘儿俩好好活”强忍着刀割般痛苦,极力劝勉儿子坚强面对眼前挫折。(2)因为“我”的原因,母亲已精疲力竭,无力再照顾花了。第一课时抽测1、(1)憔悴(2)喜出望外(3)诀别(4)烂漫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10 页,共 31 页 -11 2、(1)先躲出去,让我发发泄,然后又偷偷地进来关心,规劝我去看花。(2)悄悄出去是为了让“我”尽情地发泄心中的苦痛,“偷偷地”与“悄悄地进来”表现了母亲不放心“我”,关注着“我”,表现了母亲的慈爱和细心。“眼边红红”表现了母亲强忍着内心的悲伤,无私地关爱、呵护儿子。(3)C、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课内容,导入新课。二、继续研讨课文1、句段品读阅读二三部分,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1)文中写到“我”坐在窗前看落叶,“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你怎样理解母亲挡住落叶的行为?(2)为什么“我”答应去看花,母亲竟高兴得坐立不安?为什么“我”责备她“烦不烦”,她却笑了?这说明什么?(3)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2、探究质疑(1)怎样理解文章最后三句话的含义。(2)文章最后写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课堂抽测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11 页,共 31 页 -12 1、读拼音写汉字。(48 分)(1)双腿 t n hu n()后,我的脾气变得b o n()无常。(2)我狠命地chu d()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3)当一切恢复ch n j(),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2、阅读下面文段,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52 分)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1)怎样理解母亲“悄悄地出去”的行为?(18 分)(2)第段中“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母亲的艰难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8 分)(3)下面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16 分)A、母亲的一生最牵挂的就是“我”和妹妹,她在生命的最终,“艰难地呼唤着”“昏迷”的时候,想到的只有儿女。B、文章最后写妹妹推我去北海观赏菊花,表达了对母亲的怀念。C、上文末“要好好儿活”照应了课文第一部分的“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D、上文最后对菊花的描写,写出了菊花蓬勃的生命力,因为我特别喜欢菊花,它更象征着母亲。第二课时参考答案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12 页,共 31 页 -13 1、(1)因为母亲希望“我”的心情好一点,也有助于病情。(2)因为母亲看到了“希望”,这是“我”第一次答应母亲带“我”去玩。(3)通过景物描写,以动衬静,突出“我”孤独、痛苦、无望的心情。对菊花的描写,写出了菊花蓬勃的生命力,渲染出悲壮、深沉的氛围,突出了“我”从痛苦、无望转向明朗、坚强的变化。2、(1)母亲生前曾多次要带“我”去看花,母亲去逝后“我”与妹妹一同去看花,其中包含着“我”对没有体会到母亲的关爱和良苦用心的懊悔,也包含着“我”对母亲深深的爱和无尽的缅怀。(2)最后几句话意味深长,表现了“我”终于读懂了这份感人至深的母爱,是母爱“使”走出封闭的自己,是母爱让“我”重拾生活的热情。所以读懂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懂得了“儿女是否好好生活,是母亲最惦记的”,只有好好儿活,才是对母亲最好的安慰,最深的怀念。第二课时抽测1、(1)瘫痪(2)暴怒(3)捶打(4)沉寂2、(1)这里一方面是母亲特别小心,生怕刺激了“我”,另一方面母亲肝病疼痛发作而不愿让儿子知道。从中让我们感受到母爱的细腻、深沉。(2)母亲自己身体不好,为了不让儿女牵挂而不告诉他们,自己强忍病痛的折磨;“我”双腿瘫痪后,心情不好,经常向母亲发脾气,母亲独自担负生活的重担,承受内心的痛苦。(3)D。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13 页,共 31 页 -14 3 羚羊木雕学案之一张运先整理编写课前自学(一)读一读,识记下列字词的读音、写法和意义。怦怦(p ngp ng):形容心跳的声音,是一种拟声词。多描写人干了错事后紧张不安的情绪。仗义(zh ngy):讲义气;守信用。树杈(sh ch):树木的分枝处。脸颊(li nji):脸两旁的部分。寒战(h n zh n):身体因受冷、受惊或疾病而微微颤动。自作主张(z zu zh zh ng):指没有经过上级或有关方面同意,就擅自处置。不可抗拒(b k k ng j):是指不可以违抗某个人的话或指令,要按照他的意思去做。或指不能避免的自然灾害等。也指没有可能,没办法拒绝。形影不离(x ng y ng b l):象形体和它的影子那样分不开。形容彼此关系亲密,经常在一起。(二)了解张之路张之路,著名作家,1945年生于北京,首都师范大学物理系毕业。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主要著作文学作品有长篇小说霹雳贝贝、第三军团、非法智慧、蝉为谁鸣、极限幻觉等,已出版五卷本张之路文集,“非常感动”“非常神秘”、“非常可笑”三个系列。作品曾获中国图书奖一等奖、五次获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奖、三次获宋庆龄文学奖、多次获冰心儿童文学奖等。教学目标:1、阅读课文把握文章感情基调、人物关系和人物性格态度。2、紧扣文章线索,提炼文章中心思想。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检查预习。三、研读课文1、整体感知朗读课文,然后完成下面的问题。(1)文章写了哪些人物?主人公是谁?(2)文章的线索是什么?围绕它发生了什么事?请写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起因:经过: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14 页,共 31 页 -15 结果:2、句段品读(1)找出写“我”、爸爸、妈妈、奶奶相关的句子,然后分析各人的性格特点。“我”:爸爸:妈妈:奶奶:万芳:(2)分角色诵读相关的句子。3、探究质疑(1)“我”反悔了,这能不能全怪我?(2)指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用“记叙,赞美,批评”模式引导学生去概括。)三、1(1)我、爸爸、妈妈,奶奶、万芳、万芳妈妈。主人公是我。(2)珍贵的羚羊木雕。“我”把羚羊木雕送给了最要好的朋友万芳,父母发觉了,逼“我”去要回来,“我”被逼无奈,只得硬着头皮开口,让万芳把羚羊还“我”。朋友对“我”这样的反悔,感到伤心极了。起因:“我”把羚羊木雕送给了万芳。经过:“我”的父母知道后,叫我用糖果把羚羊木雕从万芳手中换回来。结果:“我”换回了羚羊木雕,本以为万芳会因此而生我的气,结果她并没有,因为这个,她还被她妈妈骂了一顿,我感到很惭愧。2、(1)万芳(理解、仗义)爸爸(持重沉稳、重财轻义)妈妈(固执生硬、重义轻财)我(珍惜友谊)奶奶(明白事理)3、(1)参考:我屈从了父母应该怪,但我是迫不得已,主要怪父母不懂孩子的心,孩子之间的感情。只知木雕贵重,不知有比这更贵重的东西,不知尊重孩子的感情及人格,态度简单生硬。(2)文以羚羊木雕为线索,记叙了我和爸爸妈妈之间发生的一场矛盾.赞美了小朋友们真诚无私的友爱,含蓄的批评了父母轻义重财的行为,告诫父母要理解孩子的心,尊重他们纯真的感情。课堂抽测:1对下列各句所运用的描写方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15 分)(1)“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坚定地说。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15 页,共 31 页 -16(2)我想到他们马上会逼我去向万芳要回羚羊,心里难过极了。(3)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颤。(4)万芳愣了一下,没有接小刀,只是咬着嘴唇看着我。A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神态描写B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C神态描写行动描写环境描写心理描写D语言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神态描写2指出下面分析正确的一项是()(15 分)A、羚羊木雕一文表现复杂丰富的思想内容和人物的个性特征,因此,各抒己见,是本文的一大特色,个人的说法都在情理之中。B、羚羊木雕一文共写了六个人,爸爸、妈妈和奶奶以及万芳的妈妈都是同一类型的人。C、文章结尾“我”说:“这能全怪我吗?”这一句发问,含蓄而又深刻地揭示出“我”因屈从父母而对朋友“反悔”是有责任的;但主要责任应在父母身上,他们太“重财”而“轻情”,疼爱子女却不懂得如何尊重子女的人格情感。D、文章在写到“我”与“万芳”的友好关系时,使用了“倒叙”的写法。3、围绕“羚羊木雕”送给朋友这件事,表现了几种不同的态度和情感?(30 分)4、读拼音,写汉字。(40 分)(1)我们俩 x ng y ng b l (),语文老师管我俩叫“合二而一”。(2)这样贵重的东西不像一块点心一盒糖,怎么能z zu zh zh ng()呢?(3)我知道事情已经无可挽回了,眼泪顺着我的li nji ()流下来。(4)他们不知道,万芳是个多么zh ngy()的好朋友。1、A。2、C。3、三种。爸爸妈妈:很看重贵重财物,因此视友情于不顾,逼女儿去要回木雕;奶奶:很看重友谊,但做不了主,对此无可奈何;“我”:视友情重于财物,被逼反悔时,伤心万分。4、(1)形影不离(2)自作主张(3)脸颊(4)仗义3 羚羊木雕学案之二编者:平山中学初中部叶艳婷审核:张运先一、课前自学(一)读一读,尽量记住下列字词的读音、写法和意义。(1)犄角(j):物体两个边沿相接的地方,本课指桌面的两个边沿相接的地方。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16 页,共 31 页 -17(2)仗义:讲义气,仗:拿着,引申为主持、讲求。(3)形影不离:成语。像物体跟它的影子那样分不开,形容彼此关系密切。(4)挽回:扭转已成的不利局面。挽:拉,引申为扭转。(5)寒颤(zh n):本课指因受冷而身体颤动。注意也作“寒战”。(6)反悔:对以前允诺的事后悔而不承认。(7)光彩:原指颜色和光泽,也用来比喻光荣。本课指后者。(8)逮(d i):捉,捕。(9)攥(zu n);用手握住。(二)知识积累1题目解读“羚羊木雕”是贵重物品,在文中有两层意义:一是“我”把它送给朋友,代表着友谊;二是在父母眼里,意味着物质利益。整体讲:“羚羊木雕”与友情在文中形成一对矛盾,这种矛盾说到底还是一个“代沟”问题。围绕这个“代沟”,文章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让我们去评判文中人物做法的是与非。2走近作者张之路,1945 年生,山东诸城人。1968 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物理系。曾任中学教师多年。1982 年调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现任该厂文学部主任。1977 年开始发表作品。主要有电影文学剧本霹雳贝贝磨表傻鸭子欧巴儿及同名中篇小说,话剧双龙花盆,童话集野猪的首领大鼻头和黑眼圈,小说集在楼梯拐角题王,长篇小说第三军团等。1992 年被登录于国际儿童读物联盟荣誉名册。3相关资料本文通过家庭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反映家庭成员之间的思想矛盾,向我们提出一个问题:父母应怎样尊重孩子的感情?孩子应怎样才能既尊重父母,又能增进朋友间的友谊?进而向我们提出:金钱与友谊哪个更重要?标题是编者加的,原题是“反悔”。本文曾刊登在1984年第 10 期东方少年。二、教学目标:1、整体把握课文,透过文章的表象,体会文章主题。2、通过诵读,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三、课时安排:1 课时四、教学活动:(一)基础练习1、给加点字注音:犄()角攥()着怦怦()脸颊()抹()眼泪2、常识积累记叙文的六要素:_、_、_、_、_、_;记叙文的顺序:_、_、_;表达方式:_、_、议论、_、说明;线索形式:以时间转移为线索、_、_、_,多数记叙文存在着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线索。1、1j zu n pngji m 2、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发展、结局;顺叙、插叙、倒叙;叙述、描写、抒情;以人为线索、以事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二)研习课文1、整体感知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17 页,共 31 页 -18 本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我”把贵重的羚羊木雕送给了好朋友,父母却逼“我”要回来,“我”对朋友反悔了的事。本文的叙事线索是什么?以羚羊木雕为线索作者的写作思路是什么?按时间推移地点转换为顺序组织材料。发生:妈妈查问木雕。发展:父母逼“我”要回木雕,插叙了“我”把木雕赠送好友的情景,奶奶劝阻父母未成。高潮和结局:“我”违心地取回木雕,好友体谅“我”,给了“我友谊的温暖”。找出插叙部分并分析其作用:课文将“我”和万芳平时的相处的情景安排在插叙部分。作用:使行文集中、紧凑,在一天里充分刻画了万芳的“仗义”形象,既为结尾万芳谅解了“我”做了铺垫,也是全文故事发展的起由,同时含蓄地批评了父母重财轻义,伤害孩子纯真感情的做法2、句段品读(品味揣摩人物个性化语言)分别对“我”、“妈妈”、“爸爸”、“奶奶”、“万芳”的语言进行揣摩、品味,并由此分析人物性格。例如:第24 段中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品味:奶奶的话批评了儿子、儿媳重财轻义的行为,奶奶理解“我”的苦衷。她是个通情达理的人。提示:抓住各个人物的特点,意思接近即可。(这个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研讨时可以让大家各显神通。)A、“我”:珍视纯真的友谊,深受伤害,胆小,敢承认错的孩子。B、妈妈:威严厉害,重财轻义,固执,咄咄逼人。C、爸爸:不怒自威,重财轻义。D、奶奶: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情感,但心有余而力不足。E、万芳:仗义,纯真无私,注重友情,心胸豁达。F、万芳妈:武断、泼辣。找出文中环境描写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环境描写:“我取回木雕,走在路上,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颤。”作用:烘托“我”内心的悲伤。3、探究质疑1女儿既然把羚羊木雕送给了万芳,你认为事情怎样处理才妥当?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该怎样避免这种不愉快发生呢?小朋友还不大懂事,凡事应该征求父母意见,可以避免做出幼稚的行为。推而广之,包括大人在内,有事同人商量,都是必要的。由此还可以明白,凡事考虑不周,就有隐患,要消除隐患,就要尽量想得周到。2作者的感情倾向是怎样的?怎样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作者的倾向:儿童心灵多么美好,尽管他们幼稚,但是不能粗暴地伤害他们的心灵。孩子的心灵比任何贵重的东西更加贵重,只知东西贵重,不知孩子心灵贵重,是一种愚蠢的行为。作者的褒贬倾向很明显,但是,我们不能认为大人总是不理解我们,由此形成代沟。应该承认孩子总是不大懂事,一方面,要从小学会思考,有主见,但是另一方面,做事情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18 页,共 31 页 -19 要跟大人商量了再做。自以为是,自作主张是不对的。推而广之,一家人多商量,就可以避免许多矛盾。4、小结学生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表演,揣摩人物的性格,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羚羊木雕随堂抽测题阅读下面文段,回答文后问题。忽略夕阳斜照在玻璃窗上,再反射到阳台上的瓷砖上,幻出一片红红的光芒,很美,很好。孩子跪坐在椅子里,痴痴的望着阳台上沐浴着夕阳的花盆,无限美好的夕阳毫不吝啬的把光芒洒向花盆中的紫罗兰,使得本来就很美的紫罗兰更添几分美好。但孩子的心思全不在这里,他只顾痴痴地看着花盆中紫罗兰叶下几根嫩嫩绿绿的小瓜苗。这是孩子几天前吃西瓜时好玩似的随意吐进花盆中的,没想到竟会长出苗来。孩子满心欢喜的看着,不禁叫出了声:“要是瓜苗慢慢长出小西瓜来,那该多好啊!”接着孩子咯咯的笑了,满眼的憧憬。孩子的母亲见了,走过来,“看什么呢?”孩子忙把母亲拉到花盆前,开心地说:“妈妈,看,花盆里长了好多小苗苗!以后他们会长成瓜苗苗,结小西瓜给我吃。”母亲皱了皱眉头,笑了笑,“傻瓜,那些瓜苗过几天就会死的,根本长不出西瓜。”孩子咬了咬嘴唇,接着笑了,睁大着明亮的眼睛,会的,小瓜苗会长成西瓜的,我会天天照顾好它们的。”母亲笑着摇了摇头,转身就到厨房去了,忽略了孩子表现出的坚定与信心一天下午,子从学前班回来后,照例跑向阳台,奔向花盆。顿时,孩子傻了眼,花盆中只有那株紫罗兰在夕阳下耀武扬威地炫耀着。孩子揉了揉眼睛,怀疑自己看错了,但事实如此,嫩嫩绿绿的小瓜苗不见了,孩子哇一声哭了。随后,孩子哽咽着问母亲,“妈妈,小瓜苗怎么没了?”“被我拔了,这有什么哭的,那些瓜苗长在花盆里,影响紫罗兰的生长,那些小东西,别管了。你也是,就知道哭。乖,别哭了。”母亲笑着责备孩子的淘气,拿出手帕擦擦孩子的眼睛。此后,孩子的眼睛总爱往花盆里瞟,并且想过把那株讨厌的紫罗兰给拔了。几天后,孩子画了一张画,画中是一个大大的花盆,花盆里有一棵小小的瓜苗,嫩嫩的,绿绿的,旁边写了一行小字:我虽小,但我也是一个生命。老师惊讶于他的想法,给了他满分。孩子把画拿给母亲看,母亲看了看分数,笑道:不错啊,真厉害,得了个满分。妈妈待会儿带你去上街,给你买冰淇淩。夕阳斜照在玻璃窗上,再反射到阳台的瓷砖上,幻出一片红红亮亮的光芒,很美,很好。1.文中写孩子“痴痴的看”“满心欢喜地看”小瓜苗、“满眼的憧憬”表现了孩子怎样的心情?_ 2.文中“孩子的画”表现了孩子怎样的感情?_ 3.文章结尾处的景物描写与开头相同,这样安排的作用是什么?_ 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19 页,共 31 页 -20 4.文中对母亲的神态与动作描写,表现了她对孩子的“忽略”,请找出两处:_ _5.母亲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忽略?_ 参考答案:1发自内心的对小瓜苗的喜爱之情2热爱生命,珍惜生命3首尾呼应,升华主题4a.母亲笑着摇了摇头,转身就到厨房去了,忽略了孩子表现出的坚定与信心。b.母亲笑着责备孩子的淘气,拿出手帕擦擦孩子的眼睛。5母亲只关心孩子的成绩,不关心孩子的情感教育和生命教育。4 散文诗两首张运先整理编写课前自学(一)读一读,识记下列字词的读音、写法和意义。摇摆(y o b i):摇动,摆动。沐浴(m y):(1)洗澡,洗浴。(2)比喻受润泽。(3)比喻沉浸在某种环境中。祷告(d o g o):向神祈求保佑,祷告是主动和超自然的力量沟通来赞美、祈求、忏悔或者仅仅是表达自己的思想或愿望。阴影(y ny ng):阴暗的影子,也比喻生活中不愉快不顺利的事情。姊妹(z m i):一是指姐姐和妹妹。繁杂(f nz):解释事情多而且杂乱。形容雨点的“繁”、“密”、“多”。烦闷(f nm n)是人的一种情绪。表现为内心烦躁、厌烦而郁闷,心情不畅快。徘徊(p i hu i):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比喻犹豫不决,也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浮动、起伏。遮蔽(zh b):遮挡,遮住;挡住某物不易显露。覆盖(f g i)遮盖。指地面上的植物,对于土壤有保护作用心绪(x nx):心思,心情。荫蔽(y nb):(枝叶)遮蔽。(二)了解作者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20 页,共 31 页 -21(1)关于泰戈尔拉宾德拉纳特 泰戈尔是印度诗人、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1913年他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他的诗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学的见解,对泰戈尔来说,他的诗是他奉献给神的礼物,而他本人是神的求婚者。泰戈尔的诗在印度享有史诗的地位,代表作吉檀迦利 飞鸟集。(2)关于冰心冰心(1900.10.05-1999.02.28),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取“一片冰心在玉壶”(诗句来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为意。原籍福建福州长乐横岭村人,著名诗人、作家、2翻译家、儿童文学家。曾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名誉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