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2022年重庆医科大学系统解剖学简答 .pdf

    • 资源ID:40220140       资源大小:130.08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4.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2年重庆医科大学系统解剖学简答 .pdf

    第 15 章泌尿系统(五)简答题1 简述球旁复合体的组成、形态结构和功能。2 简述肾血液循环的特点。1.球旁复合体位于肾小体血管极处,由球旁细胞、致密斑和球外系膜细胞三部分组成。球旁细胞为入球微动脉行至血管极处时,其管壁平滑肌细胞转变为上皮样细胞。细胞体积较大,呈立方形,核大而圆,胞质呈弱嗜碱性,内含大量的分泌颗粒。球旁细胞可释放肾素,肾素可使血液中的血管紧张素原转变为血管紧张素,导致血管平滑肌收缩,盐皮质激素分泌增加,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小管重吸收 Na+和水增加,并排出 K+。致密斑是远端小管直部靠近肾小体血管极侧局部上皮细胞变高形成的一个椭圆形斑。致密斑细胞呈柱状,排列紧密,细胞核位于近顶部;基底面的基膜常不完整,细胞基部有细小突起伸出;致密斑是一种离子感受器,能感受肾小管内滤液的Na+浓度变化,将信息传递给球旁细胞,调节肾素的分泌。球外系膜细胞充填于血管极处入球微动脉、出球微动脉和致密斑之间的三角区内,与球内系膜细胞相延续,与周围的球旁细胞、致密斑和球内系膜细胞之间有缝隙连接;该细胞在球旁复合体中可能起信息传递的作用。2.肾血液循环的特点是:肾动脉起自腹主动脉,短而粗,故肾内血流量大,约占心输出量的1/4,其中 90%血液进入皮质,经血管球滤过。入球微动脉的管径较出球微动脉的粗,使血管球滤过压高,有利于滤过。肾内血液通路中形成两次毛细血管,即血管球毛细血管和球后毛细血管,前者为动脉性毛细血管,起滤过作用;后者环绕于肾小管周围,营养肾小管,并及时将肾小管重吸收的物质迅速转运入血液。髓质内的直小血管袢与髓袢及集合小管伴行,有利于髓袢和集合小管的重吸收及尿液浓缩。(六)论述题1 试述肾小体的形态特点及其与原尿形成的关系。2 试述肾小管各段的结构特点。3 试比较肾近曲小管与远曲小管的形态结构与功能。1.肾小体也称肾小球,由肾小囊和血管球组成。肾小体有两个极,微动脉出入的一端称血管极,对侧一端和近曲小管相连称尿极。(1)血管球:一条入球微动脉从血管极进入肾小囊内反复分支形成袢状毛细血管,相互吻合成网状即血管球,近血管极处毛细血管汇合,形成一条出球微动脉离开肾小囊。入球微动脉管径较出球微动脉粗,使血管球内血压较高,有利于血液内大量水和小分子物质外渗而形成滤液。毛细血管为有孔型,多无隔膜,有利于血液中的小分子物质滤出。内皮游离面的细胞衣富含带负电荷的唾液酸,排斥带阴离子物质通过。血管基膜较厚,电镜下分三层,形成孔径为4-8nm 的分子筛,阻挡血液中大分子物质通过。基膜的主要成分为型胶原蛋白、层粘连蛋白和蛋白多糖,其中糖胺多糖以带负电荷的硫酸肝素为主,排斥带负电荷的物质通过。(2)球内系膜:分布在血管球毛细血管袢之间,由球内系膜细胞和系膜基质组成。球内系膜细胞形态不规则,有突起,核小色深,胞质突起可伸入内皮与基膜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1 页,共 11 页 -之间。胞质内有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粗面内质网、微丝、微管及溶酶体和吞噬体。系膜细胞能吞噬和降解沉积在基膜上的免疫复合物,维持基膜的通透性,有利于原尿的生成。系膜细胞参与基膜的更新和修复。(3)肾小囊:由两层上皮组成的杯形囊,外层为单层扁平上皮,在尿极处与近曲小管上皮延续,在血管极处上皮向内反折形成囊的内层,内外层之间为肾小囊腔。内层细胞为足细胞,体积较大,胞体凸向肾小囊腔,胞体上发出初级突起,初级突起上再发出次级突起,次级突起彼此嵌合成栅栏状,紧贴在肾小球毛细血管基膜外。突起之间有宽约25nm 的裂孔,孔上覆以 4-6nm 厚的裂孔膜,参与滤过屏障的组成。突起内有微丝,收缩可改变裂孔的宽度。肾小球有孔毛细血管内皮、基膜和足细胞裂孔膜构成了滤过屏障,或称滤过膜。滤过膜的这三层结构分别对大小不同分子的滤过起限制作用,另外滤过膜中带负电荷的结构排斥血液中带阴离子的物质通过。正常情况下,分子量 7 万以下、直径 4nm 以下的物质可通过滤过膜,其中又以带正电荷的物质易于通过,如葡萄糖、多肽、尿素、电解质和水等。原尿中除不含大分子蛋白质外,其成分与血浆相似。2.肾小管包括近端小管、细段和远端小管,其各段的管径、长度和细胞的形态结构有所不同。近端小管是肾小管中最长和最粗的一段,由单层立方上皮细胞构成,胞质嗜酸性,染色深;腔面不规则,细胞游离面有刷状缘,电镜下为密集的微绒毛;细胞侧面有侧突,并相互交错,使小管的细胞界限不清;细胞基底部可见基底纵纹,电镜下为质膜内褶核纵行的线粒体。上述特点以近曲小管最为典型。细段管径较细,由单层扁平上皮组成,胞质染色较浅,核扁圆形突向管腔。远端小管也是单层立方上皮,但细胞体积较小,胞质染色浅,游离面没有刷状缘,故该小管管腔相对较大而整齐;上皮细胞界限较近端小管明显,基部纵纹比较明显,与细胞基部质膜内褶发达有关,其中以远端小管直部的结构为典型。3.肾近曲小管与远曲小管形态结构与功能的比较见下表:近端小管远端小管管径粗较细细胞形态大、立方,锥体状,界限不清立方,界限较清楚细胞质嗜酸性,染色深嗜酸性,染色浅细胞核稀疏,近基部,排列不整齐密集,近中央、排列整齐管腔小而不规则大而腔面平整刷状缘明显无基底纵纹明显明显细胞连接连接复合体,侧突多也有侧突功能重吸收水分,营养物质、离子和尿素等,分泌代谢废物重吸收水、浓缩尿液,保钠排钾排氢第 14 章 呼吸系统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2 页,共 11 页 -(五)简答题1、简述气管管壁的组织结构。2、试述从气管至终末细支气管各段的结构变化。1、气管管壁分为粘膜、粘膜下层、外膜。粘膜:上皮为假复层柱状纤毛上皮,纤毛可向外界摆动,细胞间夹有杯状细胞,分泌粘液,粘着灰尘,固有膜中有大量弹性纤维,无粘膜肌层。粘膜下层:疏松结缔组织,有大量气管腺(混合腺),可润滑气管。外膜:C 形透明软骨环与纤维连接成气管支架,缺口上有横向平滑肌,可调节管腔与气量。2、气管至终末细支气管各段为气体通道,随着气管分支为主支气管、叶支气管和小支气管,管径变小,管壁变薄,三层分界变得不明显。而上皮仍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但逐渐变薄;杯状细胞和腺体都逐渐减少;软骨变为软骨片,而平滑肌纤维相对增多,呈现为不成层的环行平滑肌束。分支内径约lmm 时即为细支气管,上皮变成单层纤毛柱状,杯状细胞、腺体和软骨片逐渐减少或消失,环行平滑肌更为明显,粘膜常形成皱襞。内径为0.5mm 时称终末细支气管,上皮为单层柱状,主要细胞为无纤毛的克拉拉细胞,杯状细胞、腺体和软骨片全部消失,有完整的环行平滑肌。(六)论述题试述肺呼吸部的结构和呼吸功能。肺呼吸部有肺泡相连,就具有了换气功能。各段结构如下:1、呼吸性细支气管:粘膜上皮由单层立方移行为扁平细胞,管壁上有肺泡的开口,故有呼吸功能。此段很短。2、肺泡管:是呼吸性细支气管的分支,周围有很多肺泡囊和肺泡开口。上皮为单层立方或扁平上皮。壁中有弹性纤维、网状纤维与平滑肌。切面上管壁表现为一系列结节状膨大。3、肺泡囊:由几个肺泡共同开口而成,囊壁即肺泡壁,平滑肌消失。有弹性纤维与胶原纤维。4、肺泡:半球形,真正执行呼吸功能,凹面开口于肺泡囊、肺泡管或呼吸性细支气管。凸面与相邻肺泡形成肺泡隔,隔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与弹性纤维。(1)肺泡上皮细胞有二种:型细胞:细胞核处较厚,其它部分极薄,细胞器不发达。参与气血屏障的构成。型细胞:圆形或立方型形,突入肺泡腔内,除有一般细胞的结构外,含有一种特殊的板层小体,其化学成分是磷脂、蛋白质和多糖。合成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覆盖于肺泡表面,可降低肺泡表面张力,避免呼气时肺泡过分塌陷。(2)肺泡孔:相邻的肺泡间有小孔相通,便于气体交换与平衡肺泡气压,当炎症时,细菌可由小孔扩散。(3)肺泡隔:由相邻的肺泡壁形成,其中有丰富的毛细管、少量结缔组织和弹性纤维,巨噬细胞(来源于血中单核细胞,可穿过隔进入肺泡腔吞噬尘埃颗粒后叫尘细胞)。(4)气-血屏障:气体从肺泡进入毛细血管要穿出数层结构,包括:表面活性物质;肺泡上皮细胞;上皮细胞基膜;血管内皮细胞基膜;血管内皮细胞第 13章 消化腺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3 页,共 11 页 -(五)简答题1试述三对大唾液腺的结构和功能特点。2。试述胰腺外分泌部的组织结构及功能。1试述三对大唾液腺的结构和功能特点。大唾液腺包括腮腺、下颌下腺和舌下腺三对,唾液腺分泌 唾液,可湿润口腔,有利于吞咽和说话。人唾液中含有淀粉酶,能初步分解食物中的淀粉。分类腮腺颌下腺舌下腺腺泡纯浆液性腺泡以浆液性腺泡为主的混合性腺以粘液性腺泡为主的混合性腺导管闰管长,纹状管较短闰管短,纹状管发达无 闰 管,纹 状 管 较短分泌物量占唾液的 25%占唾液的 70%占唾液的 5%分泌物主 要成分含唾液淀粉酶多,粘液少唾液演粉酶较少,粘液较多主要为粘液2。试述胰腺外分泌部的组织结构及功能。外分泌部为浆液性复管泡状腺。小叶间结缔组织中有导管、血管、淋巴管和神经。腺泡:腺细胞呈锥体形,细胞底部位于基膜上,基膜与腺细胞之间无肌上皮细胞。腺细胞具有合成蛋白质的结构特点,基部胞质内含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和核糖体。细胞核圆形,位近基底部。颗粒(酶原颗粒)聚集于细胞顶部,其数量因细胞功能状态不同而异。胰腺腺泡腔面还可见一些较小的扁平或立方形细胞,称泡心细胞。泡心细胞是延伸入腺泡腔内的闰管上皮细胞。胰腺的闰管长,无纹状管,闰管逐渐汇合形成单层柱状的小叶内导管。小叶内导管在小叶间结缔组织内汇合成小叶间导管,后者再汇合成一条单层高柱状上皮主导管,贯穿胰腺全长,在胰头部与胆总管汇合,开口于十二指肠乳头。胰液含多种消化酶和电解质,是重要的消化液。(六)论述题1试述胰岛的微细结构及功能。2试述肝小叶的微细结构。3试述肝窦和窦周隙的微细结构。1试述胰岛的微细结构及功能。胰岛(pancreas islet)是由内分泌细胞组成的细胞团,分布于腺泡之间。成人胰腺约100 万个胰岛,胰尾部的胰岛较多。胰岛大小不一,胰岛细胞呈团索状分布,细胞间有丰富的有孔型毛细血管,细胞释放激素入血。人胰岛主要有A、B、D、PP四种细胞。A 细胞:约占胰岛细胞总数的20,细胞体积较大,多分布在胰岛周边部。A 细胞分泌高血糖素(glucagon),使血糖升高。B 细胞:数量较多,约占胰岛细胞总数的70,主要位于胰岛的中央部。B 细胞内的分泌颗粒大小不一,分泌胰岛素。胰岛素可使血溏降低。D 细胞:数量少,约占胰岛细胞总数的5,D 细胞散在于A、B 细胞之间,并与A、B 细胞有缝隙连接。D 细胞分泌生长抑素,它以旁分泌方式或经缝隙连接抑制邻近的A 细胞、B细胞或 PP细胞分泌。PP 细胞:数量很少,除存在于胰岛内,还可见于外分泌部的导管上皮内及腺泡细胞间,胞质内也有分泌颗粒。PP细胞分泌胰多肽,抑制胃肠运动和胰液分泌以及胆囊收缩。2试述肝小叶的微细结构。肝小叶是肝的基本结构单位,呈多角棱柱体,肝小叶中央有一条沿其长轴走行的中央静脉,中央静脉周围是大致呈放射状排列的肝细胞和肝血窦。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4 页,共 11 页 -肝细胞以中央静脉为中心单行排列成板状,称为肝板。肝板凹凸不平,大致呈放射状,相邻肝板吻合连接,形成迷路样结构。肝细胞体积较大,呈多面体形。肝细胞核大而圆,居中央,常染色质丰富色浅,核膜清楚。肝细胞是一种高度分化并具有多种功能的细胞,胞质内各种细胞器丰富而发达,并含有糖原,脂滴等.。肝细胞有三种不同的功能面:血窦面、细胞连接面和胆小管面。肝细胞相邻面的质膜局部凹陷,形成微细的小管,称胆小管,胆小管在肝板内也相互连接成网。血窦面和胆小管面有发达的微绒毛,使细胞表面积增大。相邻肝细胞之间的连接面有紧密连接、桥粒和缝隙连接等结构。肝血窦:位于肝板之间,互相吻合成网状管道。血窦腔大而不规则,血液从肝小叶的周边经血窦流向中央,汇入中央静脉。血窦壁由内皮细胞组成,不连续,无基膜,窦腔内肝的巨噬细胞和大颗粒淋巴细胞.。窦周隙和贮脂细胞:血窦内皮细胞与肝细胞之间的狭小间隙,称窦周隙或Disse 隙。血窦内的血浆成分经内皮细胞窗孔进入窦周隙,故窦周隙内充满血浆,肝细胞血窦面的微绒毛伸入窦周隙,浸于血浆之中。是肝细胞与血液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窦周隙内有散在的贮脂细胞和网状纤维,贮脂细胞形态不规则,有突起,含有许多大小不一的脂滴,与维生素A的存储有关。3试述肝血窦和窦周隙的微细结构。肝血窦位于肝板之间,互相吻合成网状管道。血液从肝小叶的周边经血窦流向中央,汇入中央静脉。血窦腔大而不规则,血窦壁内皮细胞常有间隙不连续,无基膜,因此肝血窦通透性大。血浆中除乳糜微粒外,其他大分子物质均可自由通过,肝细胞产生的脂蛋白等也可通过血窦壁进入血窦,这有利于肝细胞摄取血浆物质和排泌其分泌产物。血窦内有肝巨噬细胞:又称枯否细胞。细胞形态不规则,有许多伪足,细胞表面有许多皱褶和微绒毛。细胞常以其伪足附于内皮细胞上或穿过内皮细胞窗孔或细胞间隙伸入窦周隙内。胞质内溶酶体甚多,并常见吞噬体和残余体。肝巨噬细胞来自血液单核细胞,具有变形运动和活跃的吞饮与吞噬能力,构成机体一道重要防线,血窦内皮细胞与肝细胞之间有狭小间隙,称窦周隙或Disse 隙。血窦内的血浆成分经内皮细胞窗孔进入窦周隙,故窦周隙内充满血浆,肝细胞血窦面的微绒毛伸入窦周隙,浸于血浆之中。肝小叶的窦周隙也是互相通连网状通道。它是肝细胞与血液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窦周隙内有散在的网状纤维,起支持血窦内皮的作用;还有散在的贮脂细胞,细胞形态不规则,有突起,附于内皮细胞外表面及肝细胞表面。电镜下,贮脂细胞的结构特征是胞质内含有许多大小不一的脂滴,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也较发达,脂滴内含有维生素A,有产生胶原的功能,在肝纤维化病变中,贮脂细胞增多,结构类似于成纤维细胞,并产生大量网状纤维,与肝纤维增生性病变的发生有关。第 17 章女性生殖系统(六)问答题1简述生长卵泡在发育过程中的主要形态结构变化。2试述黄体的形成、结构、功能和转归。3试述子宫壁的结构特点。4.试述子宫内膜的月经周期变化与卵巢激素的关系。1生长卵泡的发育过程可分为初级卵泡和次级卵泡。初级卵泡是青春期后在卵泡刺激素的影响下,由原始卵泡生长发育而来。其形态特点是:初级卵母细胞体积增大;卵泡细胞由单层扁平变为单层立方或柱状,进而变为多层;初级卵母细胞与卵泡细胞之间出现一层均质状、折光性强、嗜酸性的透明带。次级卵泡形态特点是:初级卵母细胞体积继续增大;卵泡细胞增殖,细胞间出现大小不等的小腔隙,继而融合成一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5 页,共 11 页 -个大腔称卵泡腔,腔内充满由卵泡细胞分泌的卵泡液。随着卵泡液增多卵泡腔扩大,初级卵母细胞、透明带、放射冠及其周围的卵泡细胞突入卵泡腔内形成卵丘;紧靠透明带的一层高柱状卵泡细胞呈放射状排列,称为放射冠。卵泡腔周围的数层卵泡细胞形成卵泡壁称颗粒层,卵泡细胞改称颗粒细胞。卵泡周围的结缔组织细胞增殖,形成卵泡膜,并分为内、外二层,内层毛细血管丰富,基质细胞分化为膜细胞,与颗粒细胞共同合成分泌雌激素;外层有环行排列的胶原纤维和平滑肌纤维。颗粒层和卵泡膜构成卵泡壁。2黄体形成:排卵后,残留在卵巢内的卵泡颗粒层和卵泡膜向卵泡腔内塌陷,卵泡膜的结缔组织和毛细血管伸入颗粒层,在 LH 的作用下逐渐演变成体积较大、富含血管的细胞团,称黄体。结构:颗粒细胞增殖分化为颗粒黄体细胞,位于黄体中央,数量多,体积大,染色浅;膜细胞分化为膜黄体细胞,位于黄体周边,数量少,体积小,染色深。转归和功能:若排出的卵没有受精,黄体仅维持2 周左右,然后退化,称月经黄体;其中粒黄体细胞分泌孕激素,膜黄体细胞与颗粒黄体细胞协同分泌雌激素。若卵受精,在绒毛膜分泌的HCG 的刺激下,黄体继续发育,称妊娠黄体,可维持 46 个月;妊娠黄体除分泌大量的孕激素和雌激素外,还分泌松弛素。黄体退化后被致密结缔组织取代,成为白体,最后逐渐退化消失。3子宫壁由外向内分为外膜、肌层和内膜三层。外膜:除子宫颈下部为纤维膜外,均为浆膜。肌层:由较厚的平滑肌组成,肌束间有结缔组织,含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按肌纤维排列,自内向外肌层可分为粘膜下层、中间层和浆膜下层;粘膜下层和浆膜下层较薄,平滑肌呈纵形,中间层较厚,为外斜的平滑肌。子宫内膜:由单层柱状上皮和固有层组成。上皮由分泌细胞和散在的纤毛细胞组成。固有层结缔组织含大量低分化的基质细胞,较多的网状纤维和血管、子宫腺。子宫腺是单管状腺或分支管状腺,由上皮下陷而成。内膜深层由基底动脉供血,而浅层由螺旋动脉供血。子宫内膜浅层为功能层,深层为基底层;青春期后,功能层有周期性变化,随月经发生而脱落,也是胚卵植入的部位;基底层不随月经脱落,并有较强的增生、修复能力。4.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及与卵巢激素的关系见下表。青春期起,卵巢雌、孕激素周期性作用下子宫内膜功能层出现的周期性变化。每 28 天左右发生一次内膜剥脱与出血及修复和增生,称月经周期。月经周期分三期:月经期、增生期、分泌期(排卵相当于分泌期的开始)月经期第 1-4 天增生期(卵泡期)第5-14 天分泌期(黄体期)第15-28 天A 增生期:又称卵泡期。在雌激素作用下,上皮细胞与基质细胞不断分裂增生。增生早期,子宫腺少,细而短。增生晚期,子宫内膜增厚,子宫腺增多、增长,腺腔增大,腺上皮细胞呈柱状,胞质内出现糖原;螺旋动脉也增长、弯曲。B 分泌期:又称黄体期。在雌、孕激素作用下,子宫内膜增厚。子宫腺极度弯曲,腺腔膨胀,充满分泌物,内有大量糖原。固有层水肿,螺旋动脉增长、弯曲。卵若受精,子宫内膜进入妊娠期;若未受精,内膜则进入月经期。C月经期:月经黄体退化,雌、孕激素水平下降,使螺旋动脉收缩,内膜功能层缺血坏死。而后,螺旋动脉短暂扩张,血液涌入内膜功能层,功能层崩溃,坏死的组织块及血液进入子宫腔,从阴道排除,即月经。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及与卵巢激素的关系见下表。月经期增生期(卵泡期)分泌期(黄体期)时间卵巢第 1-4 天黄体退化第 5-14 天卵泡生长、成熟排卵第 15-28天黄体形成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6 页,共 11 页 -血液激素雌孕激素雌激素孕、雌激素子宫内膜1、螺旋动脉收缩2、内 膜 缺 血 萎缩 坏死3、螺旋动脉扩张、毛细血管充血、破裂出血,突破上皮4、功能层剥脱,形成月经5、上皮修复1、内膜逐渐增厚2、子 宫 腺 增长、弯曲、腺腔狭窄,细胞 顶 部 出现 分泌颗粒3、螺旋动脉增长、弯曲1、内膜进一步增厚2、子 宫腺 肥 大、弯曲、腔扩大、腔内有分泌物3、螺旋动脉更长、更弯曲,达内膜浅层4、内膜水肿5、基质细胞肥大,胞质充满糖原、脂滴第 12 章消化管(五)简答题1、简述消化管壁的一般结构。2、简述消化管的淋巴组织及功能。1.简述消化管壁的一般结构。除口腔处,咽、食管、胃、小肠和大肠管壁的结构基本相似,均可分为四层。由内向外,依次为1)粘膜a.上皮因部位和功能不同,其种类与形态均有差异,如食管与肛门等处的粘膜上皮为复层扁平,胃肠的粘膜上皮为单层柱状。b.固有层由结缔组织组成。上皮向深部凹陷,形成消化管壁内的小消化腺(如胃腺、肠腺)。其内含有较多的细胞成分,丰富的血管、淋巴管及淋巴组织。c.粘膜肌层为薄层平滑肌,多为内环、外纵两层。2)粘膜下层为疏松结缔组织,内含有较多的血管、淋巴管和粘膜下神经耸。在食管和十二指肠的粘膜下层内还有腺体分布。小肠的粘膜和粘膜下层共同突向管腔形成皱襞。3)除咽、食管上段和肛门处的肌层为骨骼肌外,其余部分都是平滑肌,肌层一般分为内环、外纵两层,之间可见肌间神经丛。4)外膜可为纤维膜或浆膜。2。简述消化管的淋巴组织及功能。正常人体消化管粘膜有淋巴组织,包括淋巴小结、游离的淋巴细胞、浆细胞及淋巴细胞等,从而构成了肠相关淋巴组织。微皱褶细胞,矮柱状,在细胞游离面有微细的皱褶基底面向细胞顶部深陷,其中有嵌入淋巴胞,称上皮内淋巴细胞。微皱褶细胞摄取肠腔内抗原并转送给上皮内淋巴细胞(细胞),固有层微皱褶中的细胞受抗原刺激而增殖分裂,并运送至肠系膜淋巴结进一步成熟,然后经淋巴和血液循环返回消化管粘膜,分化成浆细胞。这些浆细胞能分泌IgA 形成分泌性IgA(sIgA)与肠腔内抗原、肠毒素和细菌等相互作用,防止它们与上皮细胞贴近,以免疫排斥方式保护肠粘膜,并能抑制细菌繁殖、中和病毒,防止肠毒素穿过上皮。(六)论述题1 试比较胃粘膜和小肠粘膜的同异及其与功能的关系。2 比较胃底腺主细胞和壁细胞的结构与功能。1试比较胃粘膜和小肠粘膜的同异及其与功能的关系。胃和小肠的粘膜都由三层结构构成,上皮均为单层柱状,固有层的疏松结缔组织内都含有丰富的有孔毛细血管,粘膜肌层为薄层的平滑肌。不同点1)胃的上皮向固有层凹陷形成胃小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7 页,共 11 页 -凹,其深部的干细胞可增殖分化,补充衰老脱落的上皮细胞;小肠的上皮与固有层组织共同凸起,形成肠绒毛,增大了小肠的内表面积,有利营养物质吸收。胃上皮主要由表面粘液细胞构成,该细胞分泌的碱性粘液形成粘液一碳酸氢盐屏障,保护胃粘膜不受胃液中的胃蛋白酶和盐酸的损伤;小肠上皮主要由吸收细胞和杯状细胞构成,前者从事营养的吸收,后者分泌的粘液具有润滑作用。2)胃固有层中含贲门腺、幽门腺和胃底腺,前二者主要分泌粘液;胃底腺中的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壁细胞分泌盐酸和内因子,是胃液中参与消化的重要成分。小肠固有层含小肠腺,其深部的干细胞可增殖分化为吸收细胞和杯状细胞,它们迁移、补充在绒毛顶部脱落的上皮细胞;此外,小肠腺还具有特征性的潘氏细胞,分泌溶菌酶和防御素,发挥免疫作用。3)在胃上皮和腺体中主要的内分泌细胞是ECL 细胞、G 细胞和D细胞,它们分泌的组胺、胃泌素和生长抑素主要调节盐酸的分泌。小肠上皮和腺体中主要的内分泌细胞有S 细胞和 I 细胞,它们分泌促胰液素和胆囊收缩素一促胰酶素,主要刺激胰和胆囊中消化液的分泌和排放,以进入小肠参与消化。4)小肠绒毛内的固有层中有中央乳糜管,是吸收物进入循环系统的重要途径之一。5)胃和小肠固有层内均可有淋巴小结,但于小肠更多,在回肠,还形成集合淋巴小结,是消化管免疫的重要部位。2比较胃底腺主细胞和壁细胞的结构与功能。1)细胞数量:壁细胞少,主细胞多。2)分布:壁细胞主要分布于胃底腺颈、体部,主细胞主要分布于胃底腺体、底部。3)光镜形状:壁细胞嗜酸性,体积大,圆形或锥体形,核圆位于细胞中央;主细胞嗜碱性,体积较小,柱状,核椭圆形,位于细胞基底部,细胞顶部泡沫状较空。4)电镜结构:壁细胞内有丰富的细胞内分泌小管和微管泡系统,大量线粒体;主细胞基底部有大量粗面内质网,核上有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顶部胞质中有许多酶原颗粒。5)功能:壁细胞分泌盐酸和内因子,参与对食物蛋白质的消化和对维生素B12 的吸收,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第 19 章胚胎发生总论(六)简答题1、简述受精的定义、过程、部位和意义。2、简述植入的定义、时间、部位、条件、过程和意义。3、什么叫胎膜?包括哪些成分?对胚胎发育有何意义?4、简述神经管的形成与分化。1、定义:指精子与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过程:精子释放顶体酶,溶蚀放射冠与透明带(此过程为顶体反应),精子细胞膜与卵细胞膜融合,精子进入卵,此时透明带结构发生变化,阻止其它精子穿越透明带(此过程为透明带反应),保证了正常的单精受精。同时卵完成第二次成熟分裂,精、卵细胞核融合而形成受精卵。部位:受精地点多在输卵管壶腹部。条件:精子获能。时间:自然状况下,排卵后24 小时,精子在女性生殖道1 天内有受精能力。意义:精子与卵子结合,恢复了细胞的二倍体核型;新个体既维持了双亲的遗传特点,又具有与亲代不完全相同的性状。受精决定新个体的性别。受精使原本相对静止的卵子转入旺盛的能量代谢与生化合成,启动了胚胎发育的进程。2、定义:胚泡埋入子宫内膜的过程称植入,又称着床。时间:植入约于受精后第56 天开始,于第 1112 天完成。部位:植入的部位通常在子宫的体部和底部,最多见于后壁。条件:子宫内膜处于分泌期;透明带的及时消失;胚泡准时进入子宫腔。过程:胚泡内细胞群侧的极端滋养层细胞分泌蛋白酶,破坏子宫内膜,胚泡从缺口逐渐埋入子宫内膜功能层。意义:胚胎与母体建立密切联系,从母体获得养分。3、胎膜是胚胎发育过程中形成的临时性结构,包括绒毛膜、羊膜、卵黄囊、尿囊和脐带。它们对胚胎起保护、营养及物质交换等作用,有的对胚胎发育还有特殊意义。部分在分娩前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8 页,共 11 页 -4、第 4 周,在脊索诱导下,其背侧中线的外胚层增厚形成神经板,这部分外胚层也称神经外胚层。神经板中央沿长轴向脊索方向凹陷,形成神经沟,神经沟两侧边缘隆起称神经褶,两侧神经褶在神经沟中段靠拢并愈合,愈合向头尾两端进展,最后在头尾两端各有一开口,分别称前神经孔和后神经孔,它们在第 4 周愈合,使神经沟完全封闭为神经管。神经管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原基,其头端演化为脑,尾端演化为脊髓。若前、后神经孔未愈合,将会分别导致无脑畸形和脊髓裂。(七)论述题1、二胚层和三胚层胚盘是如何形成的?2、中胚层分化为哪几部分?它们演变为哪些组织和器官?3、试述胎盘的组成、结构和功能。1、二胚层胚盘的形成:在第2 周胚泡植入的过程中,内细胞群的细胞增殖分化,逐渐形成圆盘状的胚盘,由两个胚层组成,也称二胚层胚盘。邻近滋养层的一层柱状细胞为上胚层,靠近胚泡腔的一层立方细胞为下胚层。两个胚层紧贴,中间隔以基膜。胚盘是人体发生的原基。继之在上胚层与滋养层之间出现一腔,为羊膜腔,腔内液体为羊水,上胚层为羊膜腔的底。下胚层的周缘细胞向腹侧生长延伸围成一个囊,即卵黄囊,下胚层为卵黄囊的顶。三胚层胚盘的形成:第 3 周初,上胚层中轴线上部分上胚层细胞增殖较快,形成一条增厚区,称原条。原条的出现决定了胚体的头尾方向及中轴,原条所在的一端为胚体尾侧。原条头端略膨大,为原结。原条的中线出现浅沟,原结的中心出现浅凹,分别称原沟和原凹。原沟深部的细胞在上、下胚层之间向周边扩展迁移,一部分细胞则在上、下胚层之间形成一个夹层,称胚内中胚层,即中胚层;一部分细胞进入下胚层,并逐渐全部置换了下胚层的细胞,形成一层新的细胞,称内胚层。此时上胚层改称外胚层。第3 周末,三胚层胚盘形成,三个胚层均起源于上胚层。2、中胚层形成后,在脊索两侧,由内向外依次分化为以下三部分:(1)轴旁中胚层:紧邻脊索两侧的中胚层细胞迅速增殖,形成一对纵行的细胞索,即轴旁中胚层。它随即裂为块状细胞团,称体节,第 5 周时,体节全部形成,共 42-44 对。体节将主要分化为背侧的皮肤真皮、骨骼肌和中轴骨骼。(2)间介中胚层:位于轴旁中胚层与侧中胚层之间,将分化为泌尿生殖系统的主要器官。(3)侧中胚层是中胚层最外侧的部分。其内部出现一个大腔称胚内体腔,侧中胚层分为两层,与外胚层相贴的为体壁中胚层,将主要分化为胸腹部和四肢的皮肤真皮、骨骼肌、骨骼和血管等;与内胚层相贴的为脏壁中胚层,将分化为消化、呼吸系统的肌组织、血管、结缔组织和间皮等。胚内体腔从头端到尾端将分化为心包腔、胸膜腔和腹膜腔。3、胎盘是由胎儿的丛密绒毛膜和母体的基蜕膜共同组成的圆盘形结构。胎儿面羊膜下方为绒毛膜的结缔组织,脐血管的分支行于其中。绒毛膜发出绒毛干,绒毛干又发出许多细小绒毛,绒毛干的末端以细胞滋养层壳固着于母体的基蜕膜上。脐血管的分支沿绒毛干进入绒毛内,形成毛细血管。绒毛干之间为绒毛间隙,有基蜕膜构成的短隔伸入其内,称胎盘隔。子宫螺旋动脉与子宫静脉的分支开口于绒毛间隙,其内充满母体血液,绒毛浸泡其中。胎盘内有母体和胎儿两套血液循环系统。母体的动脉血从子宫螺旋动脉流入绒毛间隙,在此与绒毛内毛细血管的胎儿血进行物质交换后,再经子宫静脉流回母体。胎儿的静脉血经脐动脉及其分支流入绒毛毛细血管,与绒毛间隙内的母体血进行物质交换,从而成为动脉血,后经脐静脉回流到胎儿。胎盘屏障是胎儿血与母体血在胎盘内进行物质交换所通过的结构。包括:合体滋养层,细胞滋养层及基膜,薄层绒毛结缔组织,毛细血管的基膜与内皮。功能:是胎儿血与母血之间的屏障,可选择性地通透物质;防止有害物质进入胎儿体内。胎盘的功能:(1)物质交换(起着小肠、肺和肾的作用):传递氧气和营养物质给胎儿,排出二氧化碳和代谢产物。(2)分泌激素:由合体滋养层分泌,包括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人胎盘催乳素、孕激素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9 页,共 11 页 -和雌激素等。第 23 章 心血管系统的发生(五)简答题1.简述心球和动脉干的分隔,以及可能出现的畸形。2.简述静脉窦的演变。1.心球的尾端与心室相连,后演变为右心室,心球的头端与动脉干相连,后一起被分隔形成肺动脉干和升主动脉。首先由心球和动脉干的内膜组织增生形成的一对纵嵴,下段称为球嵴,上段称为动脉干嵴,是连续的,它们向中线生长、融合,形成呈螺旋状行走的主动脉肺动脉隔,将心球与动脉干分为肺动脉干和升主动脉。若此隔异常发生,可致肺动脉和主动脉错位、肺动脉或主动脉狭窄,以及法洛四联症等畸形。2.胚胎早期静脉窦连于心房的尾端,有左、右两个角,分别对称地与三对静脉通连,它们从外向内依次为总主静脉,脐静脉,卵黄静脉。后由于与静脉窦左角相连的血管变化,血流量变小,静脉窦左角也萎缩,近段成为冠状窦。而静脉窦右角的血流量变大,静脉窦右角也随之扩大,窦房孔也移向右侧。静脉窦后来被吸收并入右心房,成为右心房的光滑部,与之相连的上、下腔静脉也开口于右心房。(六)论述题1.试述心房、心室内部的分隔,以及异常分隔所致常见先天性畸形。2.论述胎儿血循环特点以及出生后的改变。1.心房和心室内部的分隔均与心内膜垫密切相关。心房的分隔:胚胎发育的第 4 周末,原始心房顶部背侧壁的中央出现一个薄的半月形矢状隔,此隔向心内膜垫方向生长,其游离缘和心内膜垫之间暂留的通道称第一房间孔,后逐渐变小,最终封闭。在第一房间孔闭合之前,第一房间隔上部的中央变薄而穿孔,很多小孔融合成一个大孔,称第二房间孔。在第一房间隔的右侧,从心房顶端腹侧壁再长出一个较厚的新月形的第二房间隔,此隔向心内膜垫方向生长,并遮盖住了第二房间孔,其与心内膜垫之间留有一个卵圆形的孔,称卵圆孔。卵圆孔的左侧被第一房间隔覆盖,这部分第一房间隔组织称卵圆孔瓣,第二房间孔也被第二房间隔覆盖。这样,原始心房被分成左、右两部分。但在出生前,由于右心房压力高于左心房,血液经卵圆孔流入左心房;出生后左心房压力升高,第一房间隔与第二房间隔相贴,逐渐融合,卵圆孔封闭为卵圆窝。出生后,左右心房间不能分隔开,称为房间隔缺损。常见原因有:第一房间隔的下部出现许多穿孔,卵圆孔无完整卵圆孔瓣遮盖;第二房间孔吸收过大,使卵圆孔与第二房间孔部分重叠,左右心房不能分隔开;第二房间隔上的卵圆孔过大,不能完全被卵圆孔瓣遮盖;第一房间隔未与心内膜垫融合等,均可造成不同程度的房间隔缺损。心室的分隔:心室内部的分隔也与心内膜垫密切相关。室间隔由肌性部分和膜性部分组成。首先是在心室底壁的组织向上生长,形成一个厚的半月形肌性嵴,称为室间隔肌部,其上缘与心内膜垫之间留有一孔,称室间孔,左右心室借此孔相通。随着心球和动脉干的分隔,一对心球嵴向中线生长愈合的同时,也向下生长,与室间隔肌部、心内膜垫一起,形成一个薄膜,即室间隔膜部,封闭了室间孔。室间隔缺损常见于膜部缺损:组成室间隔膜部的心内膜垫、室间隔肌部上缘和球嵴未能融合封闭室间孔,导致室间隔缺损。也可由于室间隔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10 页,共 11 页 -肌部出现一个或者多个小孔,导致左、右心室相通。2.胎儿血循环的特点是:有通往胎盘的两条脐动脉(含静脉血)和一条脐静脉(含动脉血);肝内有一条静脉导管,将脐静脉的血导入下腔静脉;第一房间隔(薄)上有第二房间孔,第二房间隔(厚)上有卵圆孔。在出生前,由于右心房压力高于左心房,血液可经卵圆孔,推开卵圆孔瓣,流入左心房;肺动脉和主动脉弓之间连有一条动脉导管,胎儿肺动脉的血大部分经此流入主动脉弓。胎儿出生后血循环的变化:结扎脐带后,脐动脉、脐静脉和静脉导管均闭锁,分别退变为脐外侧韧带、肝圆韧带和静脉韧带;由于胎儿肺行使功能,从肺静脉回到左心房的血流增多,左心房压力升高,第一房间隔与第二房间隔相贴,约出生后一年左右完全融合,卵圆孔封闭为卵圆窝;出生后,胎儿有了呼吸,肺动脉的血液大量进入肺,动脉导管因管壁的平滑肌收缩而关闭,内膜逐渐增生,23 个月后动脉导管完全闭锁,形成动脉韧带。.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11 页,共 11 页 -

    注意事项

    本文(2022年重庆医科大学系统解剖学简答 .pdf)为本站会员(H****o)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