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建设工程智慧安监技术标准》(征求意见稿).docx
-
资源ID:40228728
资源大小:29.33KB
全文页数:3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9.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江苏《建设工程智慧安监技术标准》(征求意见稿).docx
江苏建设工程智慧安监技术标准(征求意见稿)江苏省地方标准DB32DB32/T ××20××建设工程才智安监技术标准 Technique Standard for Intelligent Safety Supervision of Building Construction (征求看法稿) 20 ×× - - ×× - - ×× 发 布20 ×× - - ×× - - ×× 实 施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江苏省建筑平安监督总站 联合发布前言 依据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关于下达 2019 年度江苏省建设系统科技项目(安排类)和工程建设标准编制修订项目补助经费的通知(苏建科2019402 号)的要求,编制组经过深化调查探讨,仔细总牢固践阅历,并在广泛征求看法的基础上,制定本标准。本标准于××年××月××日经主管部门批准发布,自××年××月××日起实施。本标准共分 7 章,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语、一般规定、才智安监内容、实施内容技术标准、数据交换标准、才智安监评价指标等。本标准由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建筑平安监督总站负责详细技术内容的说明。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如有须要修改或补充之处,请将有关资料和建议寄送说明单位(地址: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 88 号江苏建设大厦,邮政编码:210000),以供修订时参考。本标准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和主要审查人:主编单位:江苏省建筑平安监督总站 南京傲途软件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主要审查人:×××书目 1 总则 . 1 2 术语 . 2 3 基本规定 . 3 4 实施内容技术标准 . 4 4.1 项目平安隐患排查 . 4 4.2 人员信息动态管理 . 5 4.3 扬尘管控远程监控 . 8 4.4 高处作业防护预警 . 12 4.5 危大工程监测预警 . 13 4.6 数据集成分析平台 . 18 5 才智安监评价指标 . 21 5.1 规定项 . 21 5.2 分项评价指标 . 21 5.3 数据接口自动验证评分方法 . 45 5.4 评价分值计算 . 461 总则 1.1 为推动施工现场平安生产管理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规范建设工程才智安监实施,制定本标准。1.2 本标准适用于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才智安监的建设、实施、评价等管理。1.3 才智安监管理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和江苏省现行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规定。2 术语2.1 才智安监( (Intelligent Safety Supervision ) 通过对工地现场人员、机械设备、危大工程等关键环节进行实时化的数据采集、分析、处理,为安监机构、责任主体等供应平安隐患的动态识别、智能分析、主动预警等大数据服务,有效的提升管理效率2.2 人员定位( (Personnel Localization )对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进行定位,确定其所在位置,位置可以为相对位置和经纬度位置。2.3 防护 设施状态监测(Guard Fence Alarm )对临边洞口防护设施的状态进行持续监测,包括正常、缺失、移动等状态。2.4 危急区域接近预警(Danger zone approach warning) 对施工现场危急区域进行持续监测,当人员接近时,通过声光等报警方式进行提示,实时传输预警信息。2.5 工地扬尘 监测( (Monitoring of Site’s Dust ) 采纳自动化设备对施工现场的扬尘进行实时监测。2.6 平安监测 (Safety Monitoring System )通过实时采集的平安参数,对深基坑、高支模、大型起重机械设备等平安状态进行数据实时处理、分析、预料。(后文中运用)2.7 报警值 (Alarm threshold value )对监测对象出现的异样或危急,设定的监测参数警戒值。2.8 预警值(Waring Value)设定接近报警值的肯定范围的值3 基本规定 3.1 本标精确定的数据交换应采纳国际通用的 XML 数据标记语言或 JSON 串建立,数据交换可用 WebServers、RESTFul 接口进行。3.2 施工项目部应建立项目经理负总责、其它参建各方项目负责人参加的才智安监组织机构,编制实施方案,评价实施效果。3.3 才智安监内容应围绕施工现场的人、机、料、法、环等要素实施,包括:表 3.3.1 才智安监实施内容 实施项 实施内容 现场平安 隐患排查 施工现场平安隐患检查 施工现场隐患顺手拍 施工现场移动巡检 人员信息 动态管理 项目人员动态信息管理 多媒体或 VR 平安教化体验 进出人员身份识别及在岗信息显示 人员立体定位 扬尘管控 视频监控 扬尘噪声在线实时监测 现场降尘自动降尘设备 远程视频监控运用工具化定型化的防护设施 高处作业 防护预警 防护设施状态实时监测 防护设施异样时人员接近报警 危大工程 监测预警 机械设备操作人员身份识别 塔吊运行状态监测与防碰撞 施工升降机运行状态监测预警 卸料平台超载自动预警 深基坑状态自动监测预警 高支模状态自动监测预警 集成平台 才智工地数据集成平台4 实施内容技术标准 4.1 项目平安 隐患排查 4.1.1 项目平安隐患排查功能标准应符合下列要求:1 平安管理人员对项目现场的平安施工进行检查,记录的内容应符合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平安检查用语标准及数据交换标准(DGJ32/TJ218-2017)要求。2 所生成的检查单应符合江苏省建设工程施工平安标准化管理资料要求,生成纸质检查单,所生成的检查单的右上角有二维码标识,通过扫码可读取检查单的内容及整改信息。3 检查单中的隐患记录,应包括隐患整改前、整改后的比比照片。4 现场管理人员可通过移动终端对平安隐患进行抓拍,即时上传至系统。5 在施工现场危急区域设置平安巡检点,专职平安生产管理人员应每天到达巡检点并上传巡检内容。4.1.2 项目平安隐患排查数据标准应符合下列要求:1 检查单应包括项目名称、检查人姓名及身份证号(可多人)、检查时间、检查内容等。2 检查单中的检查记录应包括检查人、检查部位、检查内容、检查照片、检查时间、检查标准(按省标准、按 JGJ59-2011、按扬尘防治标准、其它标准)等。3 整改完成记录应包括整改完成时间、整改状况、相关佐证资料等。4.1.3 项目平安隐患排查的数据对接应符合下列要求:1 检查单内容应包括:检查单编号、检查时间、检查标准、检查内容(文字)。2 才智安监平台可通过检查单编号干脆访问项目部平安隐患排查系统,该系统以页面方式显示检查内容,且可阅读相关的照片。3 当检查单中的隐患整改完成后,应推送整改信息,包括检查单编号、整改实际完成时间。4.1.4 政府端的才智安监平台可通过检查内容数据看板,对项目上的检查内容进行跳转查看,符合下列数据看板要求:1 单个检查内容的看板可通过检查单编号可干脆阅读检查内容,包括检查人、检查时间、检查标准、检查内容、检查单类型、检查照片、整改负责人、整改完成时间、整改完成照片、整改审核人、审核结果、审核时间。2 通过顺手拍编号查看顺手拍内容,包括检查人、所属单位、工种、检查内容、检查照片、检查时间、整改后照片,整改完成时间、整改完成人。3 通过项目编号可查看移动巡检点路途图,包括基于平面图或 BIM 图形的巡检点标识图。且点击各巡检点,可查看该巡检点的巡检内容及查询历史记录。4 通过项目编号及巡检点编号可查看巡检内容,包括巡检时间、巡检人、巡检内容、是否正常、巡检照片、整改完成照片、整改完成人、整改完成时间。4.2 人员 信息 动态管理 4.2.1 人员平安动态管理功能标准应符合下列要求:1 总承包公司应对专业承包、分包公司、劳务公司进行企业信息管理。2 对关键岗位人员进行信息及资格管理。3 对施工人员实现班组管理和劳务实名制管理。4 对进入项目、离开项目的人员进行登记管理。5 对进出施工现场的人员进行身份识别,并记录进出时间,并通过进出口的屏幕实时显示在场人员数据。6 对施工现场人员所在场内位置进行记录,场内位置可以为北斗或 GPS 精准定位、区域定位、楼层立体定位。7 对施工人员的不良行为进行记录。8 对施工人员的嘉奖进行记录。9 对施工人员的平安教化进行记录。10 每个现场工作人员,均对应一个二维码,并可扫码读取该工人的相关信息。11 对施工现场实现危急区域动态管理和危急区域接近自动报警。12 对施工现场人员佩戴平安帽进行自动监测,异样可后台预警。13 对特种操作人员进行资格验证,确保持证上岗。4.2.2 人员平安动态管理设备标准应符合下列要求:1 所采纳的智能平安帽对人员进行场内位置定位,其定位芯片可植入到帽体中,也可固定在平安帽上。2 定位芯片防水防尘要求不低于 IP66,符合施工现场实际工作环境。3 智能平安帽可以稳定收发数据,辐射符合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平安基本标准(GB18871-2002)平安标准。4 定位芯片至少每 5 分钟,需向后台发送人员定位信息。5 进出口的人员信息显示设备可以为 LED 或 LCD,显示行数不少于 4 行;LCD尺寸不小于 40 寸,亮度不少于 800 流明。6 显示屏主体和外壳保持良好接地,接地电阻小于 3 欧姆。7 进出口闸机通行不低于 30 人/min(采纳人脸或虹膜生物识别通行不低于 15人min);如采纳半高转闸和全高转闸,应设立平安疏散通道。8 危急区域可设置具有无线功能的感应设备,当人员接近时,应产生报警信息。9 人员信息采集应采纳公安部认证的二代身份证读卡器进行读取。4.2.3 人员平安动态管理数据应符合下列要求:1 企业信息以社会统一信用代码为唯一识别码;人员以身份证号为唯一识别码。2 以总承包为主,对专业承包和劳务分包单位的基本信息管理,至少包括企业名称、企业信用代码、参建类型、进场时间、退场时间、参建方负责人身份证号及手机号。3 人员信息至少包括姓名、身份证号、工种、所属单位的社会统一信用代码。(人员工种可参考附录中的数据字典)。4 项目经理、平安员、特种人员除人员基本信息外,需有资格信息,至少包括,资格名称,资格等级、有效期限等。5 进入项目和离开项目记录,应包括人员身份证号、进入或离开项目时间(时间精确到秒)。6 人员进出现场考勤记录,应包括人员身份证号、进入或离开现场时间。7 人员定位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号、角色、工种,以及项目相对位置描述或经纬度平面位置,位置信息可以为项目上的相对位置,也可以为经纬度信息。相对位置包括项目监督备案号,单体名称,所在楼层。经纬度应采纳 CGCS2000坐标系或 WGS84 坐标系。8 对施工现场的危急区域进行管理,应包括危急区域在施工现场的相对位置、类型。类型包括:斜坡施工区、高支模施工区、配电区、人员密集区、危急品区、地下施工区、相对封闭区、电焊作业区、特别作业区、高处临边洞口区、其它。9 对场内未佩戴平安帽工人的信息进行记录,应包括姓名、身份证号、工种、佩戴异样位置、事务发生时间及持续时长。10 当人员接近危急区域时,应记录详细涉事人员姓名、身份证号、工种、危急区域信息、进入和离开危急区域的时间。11 工人的不良记录至少应包括姓名、身份证号、所属单位代码、事务类型(参见数据字典)、事务级别(轻度、一般、严峻)、发生时间、事务描述、处理结果。12 工人的嘉奖记录至少应包括姓名、身份证号、所属单位代码、嘉奖类型(参见数据字典)、嘉奖级别(国家、省部、地市、企业)、嘉奖时间、奖项说明。13 班组管理应有班组信息,班组成员信息。班组信息至少包括班组名称、所属单位代码、班组长姓名、身份证号及手机号、负责人身份证号及手机号。14 平安教化培训记录至少包括培训名称、培训时间、培训地点、培训时长(以分钟为单位)、培训类型(参见数据字典)、培训内容简述、参培人员身份证列表(以分号隔开)。15 通过二维码可读取工人的基本信息、资质信息、所属单位、所属班组信息、平安教化信息、奖惩信息、进出场考勤信息。4.2.4 人员平安动态管理平台对接数据标准应符合下列要求:1 新增参建单位时,上传基本信息,包括:企业信用代码、参建类型(参见附录中的数据字典)、进场时间、参建方负责人身份证号及手机号。2 施工项目管理人员、劳务人员入职或离职时,上传该人员进入/离开项目时间,应包括:姓名、身份证号、工种、所属单位代码、进入/离开项目时间。3 当项目经理、执行经理、平安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等人员进出施工现场时,应包括姓名、身份证号、进入/离开施工现场时间。4 当须要查看在场人员具体信息时,可通过在场人员记录编号跳转至在场人员看板。5 当须要查看当前在场人员定位状况,可通过监督备案号,跳转至该项目的人员定位看板。6 当有人员在现场存在不良行为、奖惩信息时,上传该信息,应包括:身份证号,不良行为内容/奖惩内容,发生时间。(包括接近危急区域、未佩戴平安帽等)。7 监督机构人员到现场抽查时,可对施工人员佩戴的二维码信息进行扫码读取信息。4.2.5 人员平安动态管理数据看板应包括以下内容:1 人员基本信息:至少应包括专职平安生产管理人员信息(照片、资质、姓名、职位)、特种人员(照片、资质、姓名、工种)、参建单位列表、班组列表。2 人员现场信息:劳务人员信息(姓名、工种、照片、所属单位、所属班组、进场时间、离场时间)。劳务人员不良行为信息、良好行为(奖惩)信息;平安教化培训信息(含 VR 教化);劳务人员年龄分段分析(-20,20-30,30-40,40-50,50-60,60-);劳务人员籍贯分析等。3 人员定位信息:基于施工现场平面图、立体图或 BIM 模型的人员位置信息,各区域的人员数、危急区域接近预警历史数据。4 人员考勤信息:进出场人员姓名、照片、角色、工种、班组、劳务公司及进出场时长。4.3 扬尘管控远程监控 4.3.1 扬尘管控与远程视频监控功能标准应符合下列要求:1 对工地环境进行自动监测,至少包括 PM2.5、PM10,并在工地上实时显示,同时传输到后台。2 可显示当天的扬尘数据(主要为 PM2.5,PM10)进行曲线展示。3 按日对扬尘数据(主要为 PM2.5,PM10)进行曲线展示。4 支持远端设置 PM10 的阈值,阈值包括预警值和超标值。5 当 PM10 到达设定的预警值时,应记录预警信息。6 当 PM10 超过设定的超标值时,应自动启动降尘措施;支持远程启动降尘设备。7 当降尘设备启动和关闭时,应记录启动关闭信息。8 现场至少针对大门口冲洗台、作业面最高处、扬尘监测设备等地方进行实时监控。9 对现场的监控摄像头数据进行远程读取、传输和显示。10 现场有多路视频时,可单独显示,也可多路同屏显示;摄像头视频应叠加对于监测点的工地信息字符。4.3.2 扬尘管控与远程视频监控设备标准应符合下列要求:1 扬尘监测设备中的颗粒物监测设备应具有计量认证;或颗粒物监测设备必需具有环保部门制定的检测单位证书或出具的产品运用报告;或第三方合法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2 扬尘检测设备,支持无线传输;扬尘在线监测系统平台,应符合环保部污染物在线监控(监测)系统数据传输标准(HJ 212-2017)要求(*)。3 扬尘监测应遵循以下技术规范:HJ 653 环境空气颗粒物(PM10 和 PM2.5)连续自动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 HJ 655 环境空气颗粒物(PM10 和 PM25)连续自动监测系统安装和验收技术规范,HJ 664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布设技术规范。4 扬尘设备安装应符合如下要求:1) 占地面积在 20000m2 及以上,50000m2 以下的建筑工地,应至少设置 1 个微型空气质量监测站;50000 m2 及以上的建筑工地,应至少设置 2 个微型空气质量监测站;设置 1 个微型空气质量监测站的,应设置在工地主要车辆进出入口;设置2 个微型空气质量监测站的,其中 1 个应设置在施工车辆的主出入口,其余应设置于施工区域围栏平安范围内,可干脆监控工地现场主要施工活动的区域。2) 采样口离地面的高度应在 3m20 m 范围内;在保证监测点具有空间代表性的前提下,若所选监测点位四周半径 300m500m 范围内建筑物平均高度在 25m 以上,无法满意 3m20 m 的高度要求设置时,其采样口高度可以在 20m30m 范围内选取。5 扬尘监测设备供应商应对设备进行维护,并记录维护内容。6 扬尘监测设备,至少应包括 PM2.5、PM10,且各参数应满意如下要求。表 4.3.2 扬尘检查设备参数 功能项 参数要求 扬尘 PM2.5、 PM10 扬尘测量范围:01000ug/m³; 辨别率:1μg/m³; 重复性:10%;精度:±10% 测量更新:连续测量每小时监测时间≥45min;间断测量每5 min测量一次,每次≥1min,每小时监测时间≥12min采样流量:2.0L/min; 噪声 测量范围:30dB130dB 精度:±1.5dB 辨别率:0.1dB 频率范围:31.5Hz 到 8kHz. 大气温度 测量范围:-50125 精度:±0.5 辨别率:0.1 大气湿度 测量范围:0100%RH 精度:±2%RH 辨别率:0.1%RH 风速 测量范围:070m/s 精度:±(0.3+0.03V)m/s 辨别率:0.1m/s 起动风速:≤0.5m/s 风向 测量范围:0360° 精度:±3° 辨别率:1° 起动风速:≤0.5m/s 配套 LED显示屏 P10 单色红,2 行显示,最多轮播 4 次 尺寸:106cmx41cm 抱箍式安装 像素点间距 10mm、像素组成每个像素点内采纳红 1 颗 LED 发光管,具有防潮、防尘、防腐、防静电、防雷击等爱护功能,同时具有过流、短路、过压、欠压爱护功能 LED 显示屏能够接收并实时显示 PM2.5,PM11,噪声,风速,风向,温度,湿度监测数据7 远程视频监控设备应符合公安部公共平安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限制技术要求GB/T 28181-2016。8 远程视频监控设备应符合最低 720p60fps 输出;支持红外阵列,照耀距离不低于 120m;支持 H.265 压缩算法;支持多码流,每路码流可独立配置辨别率及帧率;不低于 20 倍光学变倍的实力。9 现场监控视频数据保留时间不少于 3 个月。10 扬尘监测设备至少有一台是在监控设备的范围内,且两者可实现联动,即超标时,视频监控设备可抓拍扬尘监测设备旁边的状况。11 降尘设备包括但不限于雾炮机、塔吊喷淋、围挡喷淋。12 降尘设备应包括降尘装置限制器和电磁阀,以实现自动降尘功能。13 降尘设备可通过手机 APP 进行远程限制。4.3.3 扬尘管控与远程视频监控数据标准应符合下列要求:1 现场安装的扬尘监测设备应记录其所安装位置的经纬度(GCJ-02 坐标);或设备所在工地的相对位置。2 扬尘监测设备的 PM10 监测数据分为两种,分别为 PM10 实时监测数据、PM10 阶段监测数据;PM10 实时监测数据为当前时刻的监测数据或最近 1 分钟的监测数据均值;PM10 阶段监测数据为 15 分钟内的监测数据均值。3 PM 10 的预警值为 100μg/ 𝑚 3 ,PM 10 实时监测数据达到预警限值时,记录预警时间和监测数据,并发送预警信号。PM 10 超标值为 150μg/𝑚 3 ,PM 10 实时监测数据达到超标限值且最新国控点 PM10 小于 150 时,记录超标时间和监测数据,并启动降尘设备。4 每记录一次 PM10 阶段监测数据,至少包括监测时间、PM10 数据;(监测时间以后台系统的时间为准,以下同);每天从 0 点到其次天的 24 点的阶段监测数据的均值为日监测数据。5 当显示当天监测数据曲线时,相邻两个点的间隔时间最多 60 分钟。6 远程监控视频支持 HLS( HTTP Live Streaming )视频阅读。4.3.4 扬尘管控与远程视频监控平台对接数据标准应符合下列要求:1 当 PM10 的阶段监测数据超标,应向平台传输超标记录,包括 扬尘设备编号、超标类型(阶段超标)、超标时间、超标数据。2 每日凌晨 12 点,应向平台传输当日的 PM10 日监测数据,包括 扬尘设备编号、日期、PM10 日监测数据。3 平台可依据输入的时间、监测指标(七项指标)、获得类型(该时刻的瞬间监测数据、该时刻最近的阶段监测数据、该时刻的当日监测数据)读取扬尘监测设备数据。4 平台可依据监督备案号及扬尘监测设备的编号,查看扬尘数据看板,该看板至少包括当天的监测数据改变曲线、当月的日监测数据改变曲线、当前正在监测的各项监测指标的数值、当天预警次数、当天预警次数、当月超标次数、当月超标次数。5 平台可依据监督备案号跳转至视频监控系统,可查看视频监控看板,该看板至少可看到视频监控数据(可列表,也可示意图显示)、同屏显示多路视频。支持依据摄像头设备号查看单路视频。4.3.5 扬尘管控与远程视频监控数据看板要求应符合下列要求:1 扬尘监测数据看板 至少应显示:PM2.5、PM10、噪声的实时监测数据;当日 PM2.5、PM10、噪声的阶段监测数据曲线(间隔最多 1 个小时);设定的预警值、超标值;指定时间段的扬尘超标预警历史数据列表。若有多个扬尘监测设备,可切换选择。2 远程视频监控看板 至少应显示:实时监控,可多路显示,可单路放大显示;结合施工图或 BIM 模型,显示远程视频监控安装饰位的信息。4.4 高处作业防护预警 4.4.1 临边洞口防护监测功能标准应符合下列要求:1 当已安装的临边洞口防护栏杆发生移动(缺失)时,后台应有预警信息,现场应有明显标识,或有感应功能的预警传感器;或有声光报警装置。2 当有工人接近缺失或移动的防护栏杆时,应向后台发出预警信息,并通过声光等方式进行当场提示。4.4.2 临边洞口防护监测设备标准应符合下列要求:1 工具化定型防护应符合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平安技术规范(JGJ 80-2016)。2 工具化定型防护预警模块,需内置电源进行独立供电,且工作电压不高于12V,且与栏杆之间有绝缘爱护。3 当工具化定型防护发生移动时,应向后台预警。4 设备安装要求安装稳固,标识朝外。安装位置应尽量避开易撞、易碰、易受雨水冲刷、气体腐蚀区域。5 报警装置、传输和显示设备需满意温度范围在-4060下正常工作要求。4.4.3 临边洞口防护监测数据标准应符合下列要求:1 采纳含预警模块的防护栏,应记录预警模块的安装位置,位置可以是经纬度、或楼层或文字描述。2 防护栏缺失时,自动记录缺失的位置、缺失时间。3 缺失的防护栏安装到位后,应记录复原状态,包括复原的位置、复原的时间。4 当工人接近担心全的防护栏杆时,应记录预警信息,包括位置、发生时间、工人的身份证号等。4.4.4 临边洞口防护监测数据看板要求应符合下列要求:1 平台可通过项目备案号,基于施工平面图,显示防护栏杆预警装置工作状态;若当前无任何缺失状态,工作状态为正常;若有缺失,工作状态为部分缺失。全部装置未正常工作,工作状态为不在线。2 可阅读人员接近缺失或移动后的预警次数及预警信息。4.5 危大工程监测预警 4.5.1 大型机械设备监测功能标准应符合下列要求:1 对塔吊、施工升降机的操作人员进行身份识别,身份识别符合要求后,应向后台传输操作人员信息。2 对非授权人员操作塔吊或施工升降机,需向后台发送预警信息。3 对塔吊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4 对多个塔吊,应采纳防碰撞技术,并可显示防碰撞实时状态。5 当塔吊或施工升降机的运行状态出现预警、报警时,应实时记录预警报警信息。6 对卸料平台的载重进行实时监测,当超载时,产生并向后台传输预警信息。4.5.2 大型机械设备监测设备标准应符合下列要求:1 在既有塔机升级加装平安监控系统安装时,不得损伤塔机受力结构,不得变更塔机原有平安装置及电气限制系统的功能和性能。2 产品的电子元器件应符合相对应的现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中的规定要求。金属材料等应选用具有保证产品运用时的足够强度和耐久性的材质。3 起重机超载爱护装置的设置符合起重机械超载爱护装置平安技术规范(GB 12602)规定要求。4 产品各部件的结构应紧凑,符合低压电气装置 第 4-41 部分:平安防护 电击防护(GB 16894.21)中规定的平安防护和电击防护要求。5 产品在下列工作环境条件下应能正常工作: 1) 环境温度:-200C +600C; 2) 相对湿度:≤90%(+200C); 3) 海拔高度:≤2000m; 4) 电源电压:95 VAC 264 VAC;5) 电源频率:50Hz 60Hz; 6 对于塔吊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控时,其参数至少包括重量、幅度、力矩、高度、回转、风速等。7 对于塔吊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控时,所产生的报警信号,至少包括超载(超力矩)报警、群塔作业报警、超风速报警、非正常离线报警(塔机监控系统离线时塔机在作业)、高度、幅度、回转限位报警。8 卸料平台发生超载时,应在卸料平台有声光报警装置。4.5.3 大型机械设备监测数据标准应符合下列要求:1 塔吊、施工升降机、卸料平台,应有设备编号、安装位置。2 特种操作人员信息识别后,应包括姓名、身份证号、特种人员类别、设备编号、识别时间、识别结果。3 报警信息至少包括设备产权号、操作人员、时间、报警级别、报警类别、预警内容;预警级别为一般预警、严峻警告、紧急。4 塔吊的各项监控数据,由各设备厂家平台确定,但至少支持传输至后台且支持图形化方式展示。4.5.4 大型机械设备监测平台对接标准应符合下列要求:1 现场安装塔吊、施工升降机、卸料钢平台后,应传输安装信息,包括项目备案号、设备类型(塔吊、施工升降机、卸料钢平台)、安装时间、安装位置。2 当塔吊和施工升降机操作人员身份识别后,应传输识别结果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号、特种人员类别、设备编号、识别时间、识别结果。4.5.5 大型机械设备监测数据看板要求应符合下列要求:1 通过项目备案号,可以查看塔吊数据看板,绑定的塔吊司机及其资质信息(含照片)。塔吊的产权信息、安装信息、检测信息、运用登记信息、拆卸信息、每个塔吊当前的实时监测运行状态、塔吊司机的人员身份识别历史数据、按塔吊司机和指定时间段查询塔吊预警报警信息历史数据及统计数据。2 通过项目备案号,可以查看施工升降机数据看板,绑定的施工升降机司机及其资质信息(含照片)。施工升降机的产权信息、安装信息、检测信息、运用登记信息、拆卸信息、每个施工升降机当前的实时监测运行状态、施工升降机司机的人员身份识别历史数据、按施工升降机司机和指定时间段查询预警报警信息历史数据及统计数据。3 通过项目备案号,可以查看卸料钢平台数据看板,可当日监测曲线、根据时间段查询历史运行曲线数据、预警报警历史数据及统计数据。4.5.6 深基坑及高支模监测功能标准应符合下列要求:1 基坑工程监测的对象包括:支护结构、地下水状况、基坑底部及周边土体、周边建筑物、周边管线及设施、周边重要道路。2 深基坑监测应包括以下内容:表 4.5.6-1 深基坑监测内容表 监测内容 监测仪器 备注 支撑轴力 轴力计、振弦采集设备 自动化必需 深层水平位移 固定测斜仪 建议自动化 表面水平位移 激光位移计 建议自动化 内应力 应力计、振弦采集设备 自动化必需 建筑物倾斜 倾角计 自动化必需地下水位 水位计 自动化必需 建筑物裂缝 裂缝计 自动化必需3 深基坑测量频率依据设计要求进行设置,观测时间为地下工程结束,或者由设计方确定。4 基坑工程监测必需确定监测报警值,监测报警值应满意基坑工程设计、地下结构设计以及周边环境中被爱护对象的限制要求。基坑报警值应由基坑工程设计方确定。5 高支模监测内容应包括架体基础变形、立杆垂直度、水平挠度、立杆轴力等。其布设点应符合下列规定:1) 每个支撑结构应设置基准点; 2) 监测点应设在角部和四边的中部位置; 3) 宜在单元框架或单元桁架受力大的力杆布置测点; 4) 宜在单元框架或单元桁架的角部立杆布置测点; 6 每 200m 2 布设监测点 8 处,每处包括荷载、位移、倾斜三种测量值。位移的布设点体现挠度改变。7 浇筑期间高支模监测频率不低于每秒 1 次,数据实时上传。初凝期间监测频率可以削减为 5 分钟一次,整体观测周期不低于 5 天。8 高支模监测报警值应采纳监测项目的累积改变量和改变速率值进行限制。9 高支模监测报警值:参照下表或由专项设计方供应。表 4.5.6-2 高支模监测报警值参考表 监测指标 限值 荷载 设计的计算值 近三次读数平均值的 1.5 倍 位移 H/300;沉降量 10mm 近三次读数平均值的 1.5 倍4.5.7 深基坑及高支模监测设备标准应符合下列要求:1 传感器应满意量程、测量精度、辨别率、灵敏度、动态频响特性、长期稳定性、耐久性、环境适应性和经济性的要求。2 传感器安装前应进行必要的标定、校准或自校。3 传感器的类型及参数参考表如下:表 4.5.7-1 传感器类型及参数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