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初中文言文分类整合复习 2.pdf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学习资料初中文言文分类整合复习(精选)1、根据内容,分门别类按内容分类写景抒情类:三峡、与朱元思书、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桃花源记。刻画人物类:邹忌讽齐王纳谏、曹刿论战、出师表议论明志类:鱼我所欲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论语 马说、爱莲说 陋室铭 叙事类:送东阳马生序按文体分类记:序,表,说,铭,书,历史散文,诸子散文2、抓住文眼,得其精髓。学习文言文,要善于抓住“文眼”这把钥匙,深入文章的内核,理解文章的内涵。出师表在一个“忠”字进“忠言”,提出三条建议;(哪三条?)诉“忠”源,表达感恩之情;(付“忠”行,说明出师目的。邹忌讽齐王纳谏在一个“谏”字 如何进谏“讽”“善”如何纳谏“令”“赏”纳谏结果“朝”“胜”岳阳楼记在情感上是一个“忧”字;在结构上是一个“异”字情感上:迁客骚人:“忧”自己(因物而喜,因己而悲)作者:“忧”国家,“忧”民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结构上:“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醉翁亭记在一个“乐(醉)”字 山水之乐;宴饮之乐;乐人之乐。其他如湖心亭看雪在一个“痴”字;鱼我所欲也在一个“义”字;小石潭记在一个“幽”字;记承天寺夜游在一个“闲”字;桃花源记在一个“异”字;曹刿论战在一个“远谋”;陋室铭在“德馨”;与朱元思书在“奇山异水”;送东阳马生序在“勤且艰”;爱莲说在“爱莲(君子)”等等。3、抓住重点,仔细探究。鲜明的人物形象:曹刿“远谋”(鲁庄公)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1 页,共 9 页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学习资料“齐师败绩”邹忌“善谏”(齐威王)“皆朝于齐”(“战胜于朝廷”)诸葛亮“忠”(先帝、陛下)“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宋濂“勤且艰”(同舍生)“因得遍观群书”、“卒获有所闻”2 问题:人物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和精神风貌?是如何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细节描写,对比)过人的志趣追求、理想抱负:向往美丽的大自然:与朱元思书:“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往反”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淡泊名利,安贫乐道:周敦颐:“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莲,花之君子者也)刘禹锡:“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诸葛亮:“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理想抱负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欧阳修:与民同乐陶渊明:世外桃源宋濂: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修身明德,完善自我孔子及弟子:君子、士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舍生取义”问题:作者是如何抒发自己的志趣追求和理想抱负的?你怎样评价这种思想追求?瑰丽多姿的自然风光三峡山水之四季变化之美:山:险峻美;夏水:奔放美;春冬:清幽美;秋:凄凉美巴陵郡“盛状”岳阳楼“大观”琅琊山醉翁亭周围“四时之景”、“朝暮之景”富春江的“奇山异水”承天寺庭院似幻亦真的月色桃花林奇异风光及世外桃源陋室环境之雅小石潭的水清、石异、源曲、境幽问题:抓住景物怎样的特征?描写了怎样的美?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和修辞?品位词语的佳处?视、听结合(调动多种感官;色彩的变化,先闻其声后见其形,)正、侧结合(正面描写、侧面烘托)动、静结合;(或化静为动、以动写静)点、面结合(整体轮廓与局部描写)景、情结合(情景交融,借景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2 页,共 9 页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学习资料抒情)时、空结合(空间上与时间上的变化,移步换景)虚、实结合(眼前之景与想象之景)光、影结合点染法,移步换景法,微妙复杂的内心情感小石潭记(柳宗元)郁郁寡欢:乐“凄神寒骨,悄3 怆幽邃”醉翁亭记(欧阳修)纵情山水、排遣抑郁:“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记承天寺夜游(苏轼)欣喜?苦闷?凄凉?“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马说(韩愈)怀才不遇愤懑:“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出师表忧虑、感恩、“先帝”、“临表涕零,不知所言”4、课文比较阅读一般情况下,选取的文段之间一是必定存在着“联系点”,课外文段往往是课内文段的补充或延伸,在作者、文体、主题、题材、人物形象、表达方式、表现手法、顺序等要素中有一个或多个相同(相近)之处;二是存在着“可比点”,或同中存异,或异中有同;三是难易程度相当,均为浅易文言文如:出师表、邹忌讽齐王纳谏共同点:都是臣子向君王进谏出师表:提出三条建议,其中最主要的是“亲贤远佞”;邹忌:指出“王之蔽甚矣”暗含广开言路,吸取各方意见之意提的意见都有广开言路的意思提的方式都很委婉出师表是“以情动人”;邹忌是私事到国事(由小见大)采用类比的方式劝谏。再如: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相同点:1:体裁相同:都是记,都融写景、叙事、抒情、议论于一体。都是借触景生情来抒发自己的抱负和情怀,都表述了自己虽遭贬谪却仍怀济世安民之心的高尚情感。2、语言特点:语言上都采用骈散结合,节奏感强,读起来琅琅上口。两篇散文的语言都非常优美,读起来琅琅上口。不同点:1、结构技巧有别。岳文开头扼要记事,中间生动写景,借景生情,最后精辟议论,点明主旨。将记事、写景、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3 页,共 9 页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学习资料抒情、议论四者巧妙融合,从而使得文脉结构严谨而不板滞、条理清晰而有波澜,行文变幻跌宕,曲径通幽,引人入胜。醉文则以“乐”字提挈全篇,环环相扣,构思精巧。开篇用长镜头层层推进的写法,点出“醉翁亭”,后又从释“醉翁”二字引出“山水之乐”,接着连用几层描写和叙述来抒写“山水之乐”。作者还妙用了照应和伏笔。细品全篇,“醉”字或隐或现,联前顾后;“乐”字或明或暗,前伏后应。2、语言表述有别。岳文在语言上骈句散句结合,抑扬顿挫,参差溢美;四字短语成双成对,琅琅上口,婉转有力。立意深刻,造词精警。醉文虽也使用骈散结合的句式,但多用长句,且又有创新。仅用对偶句式就别具一格,独领风骚。有单句成对的,有双句成对的;还有三句成对的。醉翁用它叙事,则明快简洁;用它写景,则物美境幽;用它抒情,则深沉含蓄。特别是二十多个“也”字的运用使文章层次分明,音韵和谐悦耳。3、主题深度有别。醉文表述主题的方式是含蓄深沉的。把“与民同乐”的济民之情隐含在描写叙述之中,在醉中写乐,在乐中写醉,因而才留下了“醉4 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千古名句。而岳文表达主题的方式是直抒胸臆。范公在比较了“迁客骚人”的仕途进退的悲喜之情后,直接道出了他的“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磊落胸怀,并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至理名言,展示了他以天下为己任的高风亮节。这精警之句振聋发聩,令人深省,明人心志,激人奋进。从这一点来说,范公明显高出醉翁一筹,也是醉翁难以企及的。5、重点句子:(考试经常出的默写、翻译、赏析、被引用的句子)哪些句子是重点句子?主旨句、总括句(统领全篇句)、总结句、过渡句、写景名句、含有特殊语法现象的句子、包含某种修辞手法(写作方法)的句子、抒发作者思想情感的句子。初中语文文言文古今异义词汇总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4 页,共 9 页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学习资料初中文言文古今异义词总汇例句实词 古义今义桃花源记芳草鲜美鲜美 鲜艳美丽(味道)新鲜 阡陌交通交通 交错相通交通运输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 妻子儿女男子配偶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没有出路的境地无论魏晋无论(更)不必说表条件关系的连词欲穷其林 穷 穷尽 贫穷遂与外人间隔间隔 断绝来往事物在时间或空间上的距离 不足为外人道也不足 不值得 不充足 说如此如此 像这样 这样记承天寺夜游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闲人 清闲的人与事无关的人 与朱元思书一百许里许 大约 许可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东西 指代方向泛指人或事物鸢飞戾天者戾到达 罪过经纶世务者经纶治理政治规律,如“满腹经纶”三峡至于夏水襄陵至于 到了的时 候表示另提一件事马说 是马也 是 这 判断词 一食或尽粟一石或 有时或许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陈涉世家或 有的人或许 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或或者 或许5 记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马说等 一样 等待故虽有名马马说 虽 即使 虽然送东阳马生 序媵人持汤沃灌汤及其日中如 探汤两小儿辩日汤热水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送 东阳马生序假 借 不真实 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趋奔 趋向小石潭记 乃记之而去去 离开 往崔氏二小生小石潭记小生 青年 指戏曲艺术中一种角色岳阳楼记增其旧制制 规模 多指制度气象万千气象 景象 多指有关大气变化的现象和规律薄暮冥冥薄 迫近 多指不厚的,浅显的把酒临风把 拿者 把握 波澜不惊惊 起、动 受惊吓 至若春和景明景 日光景观 景色沙鸥翔集集 栖止(鸟停息在树上)多指集市、聚集、集合等。则有去 国 怀乡 国 国都 国家而或 长烟一 空 空 消散某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5 页,共 9 页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学习资料处没有某事物等予尝 求 古仁人之心心 多指思想感情等抽象事物多指心脏微 斯 人微 没有 小的属予作文以记之 作文 写文章 语文堂上写文章的练习 醉翁亭记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蔚然 茂盛的样子茂盛、盛大觥筹交错 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形容许多人相聚喝酒的热闹情景。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 身份低微,见识短浅品质低劣、下流 由是感激感激 感动激动激动感谢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痛恨 痛心遗憾十分憎恨 诚宜开张圣听开张 扩大 商店开始营业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秋 时期 四季中一个季节臣本布衣布衣 平民 布的衣服作奸犯科科 科条法令学科临表涕零涕 眼泪鼻涕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所以的原因表结果中考必考文言文词类活用总汇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 十则(时间名词用作状语):按时。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同上)(形容词用作名词):A 指旧的知识,学过的东西。B 指新的知识,新学的东西。3、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桃花源记)(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以为异或认为奇怪。4、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陋室铭)(名词活用为动词):闻名,著名。5、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同上)(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显出灵异。6、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同上)(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此处指居室的主人道德美好高尚,可译为有了芳馨。7、无丝竹之乱耳。(同上)(动词用作使动词):使受到扰乱。8、无案牍之劳形。(同上)(动词用作使动词):使感到劳累。9、虽乘奔吁御风不以疾也。(三峡)(动词用作名词):善跑的马。10、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同上)(形容词用作名词):急流。11、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同上)(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12、每至晴初霜旦。(同上)(名词用作动词):结霜。13、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与朱元思书)(名词作状语);向东或向西。14、急湍甚至箭,猛浪若奔。(同上)(动词用作名词):指飞奔的马。15、负势竞上,互相轩邈。(同上)(形容词用作动词):A 指(争着往)高外;B 指(争着往)远处。16、辱于奴隶人之手。(马说)(形容词用作动词):辱没。17、一食或尽粟一石。(同上)(形容词用作动词):吃完。18、策之不以其道。(同上)(名词用作动词):鞭策(用鞭子打),驱使。19、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同上)(数词用作动词):行千里。20、食之不能尽其材。(同上)(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尽,竭尽。21、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送东阳马生序)(名词用作动词):挂在腰间(腰间挂着)22、余则袍敝衣处其间。(同上)(名词用动词):穿着旧棉袄,破衣服。23、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同上)(名词用作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6 页,共 9 页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学习资料动词):动手。24、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同上)(名词用作状语):用笔。25、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小石潭记)(名词用作状语):向西。26、如鸣环,心乐之。(同上)(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27、日光下流澈,影布石上。(同上)(名词用作状语):向下。28、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同上)(名词用作状语):像北斗星一样。29、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同上)(名词用作状语):像狗的牙齿一样。30、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同上)(形容词的使动用法):A 使凄凉;B 使寒泠。3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形容词用作状语):A 在之前;B 在之后。32、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同上)(名词用作动词):守,名词,太守,官名。这里是动词,即做太守。33、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醉翁亭记)(名词用作动词):命名。34、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同上)(名词用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35、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A(名词用作动词);发扬光大。36、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同上)(名词用作动词):长庄稼(长草木)37、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同上)(形容词用作动词);发扬。38、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同上)(形容词用作动词):和亲近39、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同上)(形容词用作动词):和疏远40、此皆良实,志虑忠纯。(同上)(形容词用作名词):善良、诚实的人。41、攘除奸凶,兴复汉室。(同上)(形容词用作名词):奸邪、凶恶的敌人42、肉食者鄙,又何间焉(名词活用作动词,参与)43、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名词作动词,赐福,保佑)44、公将鼓之(鼓,名词做动词,击鼓)46、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名词作状语,当面)47、闻寡人之耳者(闻:动词使动用法,使听到)48、吾妻之美我者(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美,认为美)49、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私:形容词用作动词,偏爱)50、必先苦其心志(苦: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痛苦)51、空乏其身(空乏: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贫困、痛苦)52、人恒过,然后能改(过:名词用作动词,犯错误)53、劳其筋骨(劳: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劳累)54、饿其体肤(饿:形容词使动用法,使饥饿)55、入则无法家拂士(入:动词用作名词,国内)几种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小集9“之”一、作助词用。主要用法有三种类型:1、相当于“的”,是定语的标志。例如: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菊之爱,陱后鲜有闻。水陆草木之花。2、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起舒缓语气作用,无实义。例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菊,花之隐逸者也。3、用在不及物动词、形容词、时间副词后起补足调音节和舒缓语气作用,无实义。公将鼓之。久之,目似暝,意暇甚。怅恨久之。二、作代词用。(可以代人,代事,代物)1、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我”、“他们”、“她们”、“它”、“它们”。例如:具答之。亲戚畔之。彼竭我盈,故克之。2、指示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这”、“这样”“这件事”、“那”、“那样”等。例如:渔为甚异之。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曾不能损魁父之丘。三、作动词用。相当于“到”、“往”、“去”。如:辍耕之垄上。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四、语法作用。(1)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其格式为:宾语+之+谓语。例如:何陋之有?宋何罪之有?(2)定语后置标志,无实义。为了强调定语,常把定语放在中心语的后面。如:马 之 千 里 者。居 庙 堂 之 高 则 忧 其 民。“乎”1、语气词(一般用在句未):表提问或反问,也可表猜测、感叹。如:死国可乎?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是亦不可以已乎!2、介词(一般用在句中):类似于“于”的用法。如:在乎山水之间也颓然乎其间者3、作词尾(一般用在形容词后)。如:悠悠乎与灏气俱”“以”一、用作介词,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的工具、物件、时间等可以译为“把”、“用”、“拿”、“在”、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7 页,共 9 页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学习资料“从”等,或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译为“靠”、“凭借”、“根据”等。如:1.屠惧,投以骨/虎视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把2.能以径寸之木,为/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用(在)3.何以战?/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凭借10 4.虽不能察,必以情。/策之不以其道。根据5.以弱为强/今以蒋氏观之,犹信。由、从二、作连词,表目的时,可译作“(用)来”,“以便”;表顺接时,相当于“而”;表结果时,可译作“以致”;表原因,可译作“由于”、“因为”。如:1.属予作文以记之(用)来2.以伤先帝之明以致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4.卷石底以出。相当于“而”三、用作动词,可译作“认为”。如:1皆以美于徐公。2或以为死3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4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四、特 殊 用 法:通 假 字,通“已”,已 经。如:固 以 怪 之 矣。“而”一、表顺接关系的连词l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如: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则)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2 承接关系,可译作“就”“接着”,或不译。如:扁鹊望见蔡桓公)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涉世家)环而攻之而不胜。前一个“而”就表示承接关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3递进关系,译作“而且”“并且”或不译。如: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4修饰关系,可译为“地”“着”,或不译。如: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面山而居。二、表转接关系的连词,译作“但是”“可是”“却”。如: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2.学而不思则罔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其”一、代词1、表示第三人称,译作“他”“他的”“他们”“他们的”“它”“它们”“它们的”。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2、指示代词,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也可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11 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复前行,欲穷其林。其一犬坐于前。二、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测度、反诘、婉商、期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词配合,视情况可译为“大概”“或许”“恐怕”“可要”“怎么”“难道”等,或省去。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前一个“其”可译作“难道”,后一个“其”不译。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其:可译为“恐 怕”。安 陵 君 其 许 寡 人!其:可 译 为“可 要”。“为”一、作介词时,除表被动外都读作w i,可译作“被”、“对”、“给”、“替”、“当”,“为了”、“因为”等。如: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山峦为晴雪所洗(w i,被。)不足为外人道也。(w i“向”“对”)为楚造云梯之械。(w i,“给”)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w i,“当”)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 w i,因为,由于)二、当“为”作动词时,读w i,可依据语境的不同,译成各种相应的动词,如:“做”,“当作”、“成为”,“雕刻”,“是”等。如: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当,成为)为宫室、器皿。(雕刻)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有)橘生淮南则为橘(称为,叫做)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造)三、特殊用法: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名词,心理活动)“于”一、引进动作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方面、原因等,可灵活地译为“在”、“向”、“到”、“从”、“跟”、“对”、“给”等。例如: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在)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对)舜发于畎亩之中(从)欲报之于陛下也(向)二、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有时可译为“胜过”。例 如:人 固 有 一 死,或 重 于 太 山,或 轻 于 鸿 毛。皆 以 美 于 徐 公。“焉”1、疑问代词,相当于“怎么”“哪里”。如: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熟语)2、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8 页,共 9 页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学习资料语气助词。如: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3、代词,相当于“之”。如:忽啼求之,父异焉(伤仲永)4、兼词,相当于“于何”“在哪里”。如: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12 5、兼词,相当于“于此”“在这里”“在那里”。如: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曹刿论战)“虽”连词“虽”在文言文中主要有两种用法。1、表示假设,可译为“即使”。如:虽千里弗敢易也,岂止五百里哉(唐雎不辱使命)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2、表示转折,可译为“虽然”。如: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然”一、代词,起指示作用,译作“这样”“如此”。如:父利其然也(伤仲永)二、连词,表转折关系,译作“然而”“但是”等。如:然足下卜之鬼乎(陈涉世家)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出师表三、助词1、用在形容词之后,作为词尾,译作“地”。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捕蛇者说)2、用于句尾,常与“如”“若”连用,构成“如然”“若然”格式,相当于“的样子”“好像似的”。如: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9 页,共 9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