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第五章酸碱平衡与沉淀溶解平衡.ppt

    • 资源ID:40267050       资源大小:6.04MB        全文页数:131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五章酸碱平衡与沉淀溶解平衡.ppt

    1第五章酸碱平衡与沉淀溶解平衡现在学习的是第1页,共131页第一节 酸和碱 1887年,瑞典化学家Arrhenius提出酸碱电离理论:Arrhenius(阿仑尼乌斯)(1)在水溶液中解离时所生成的正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是酸;所生成的负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是碱。(2)酸碱反应的实质是中和反应:H+OH-=H2O现在学习的是第2页,共131页酸碱电离理论的缺陷:(1)把酸碱范围限制在水溶液中,限制在仅能解离出H+或OH-的物质。(2)无法解释NH3、Na2CO3均不含OH-,也具有碱性;有些物质如NH4Cl水溶液则呈酸性。第一节 酸和碱现在学习的是第3页,共131页Bronsred JN 1923年,丹麦化学家Bronsred J N和英国化学家Lowry TM提出了酸碱质子理论。一、酸碱的质子理论现在学习的是第4页,共131页(一)酸碱的定义酸(acid):能给出质子(H+)的物质(质子给体)。酸可以是分子、阳离子或阴离子。例如:HCl、HAc、H3PO4、NH4+、HCO3-等为酸HAc H+Ac-NH4+H+NH3一、酸碱的质子理论现在学习的是第5页,共131页碱(base):能接受质子的物质(质子受体)。碱可以是分子、阳离子或阴离子。例如:OH-、Ac-、H2PO4-、NH3、CO32-等为碱H+Ac-HAc H+NH3 NH4+一、酸碱的质子理论现在学习的是第6页,共131页 根据酸碱质子理论,酸和碱不是孤立的,酸给出一个质子后即成为碱,碱接受一个质子后就变成酸。酸与碱的关系如下:酸 H+碱处于上述关系中的一对酸和碱,称为共轭酸碱对。其中左边酸是右边碱的共轭酸;右边碱是左边酸的共轭碱。一、酸碱的质子理论现在学习的是第7页,共131页 例如:酸 H+碱HPO42-H+PO43-H2PO4-H+HPO42-HAc H+Ac-NH4+H+NH3酸、碱得失质子的反应式称为酸碱半反应一、酸碱的质子理论现在学习的是第8页,共131页共轭酸碱的特点:(1)酸比它的共轭碱多一个质子。(2)酸愈强,其共轭碱愈弱;碱愈强,其共轭酸愈弱。一、酸碱的质子理论现在学习的是第9页,共131页(1)有些物质在某个共轭酸碱对中是酸,但在另一个共轭酸碱对中却是碱,这种物质称为两性物质。两性物质既能给出质子做为酸,又能接受质子作为碱。例如:HCO3-+H2O H2CO3 +OH-HCO3-+H2O H3O+CO32-一、酸碱的质子理论现在学习的是第10页,共131页(2)在酸碱质子理论中没有盐的概念。如Na3PO4,在Arrhenius电离理论中称为盐,但酸碱质子理论认为PO43-是碱,而Na+是非酸非碱物质,它既不给出质子,又不接受质子。一、酸碱的质子理论现在学习的是第11页,共131页对于酸碱半反应式:酸 H+碱 仅是酸碱共轭关系的表达形式,并不是实际反应式。(二)酸碱反应的实质一、酸碱的质子理论现在学习的是第12页,共131页例如在HAc在水溶液中,存在两个酸碱半反应:酸碱半反应 1酸1 碱1酸碱半反应 2碱2 酸2HAc H+Ac-H+H2O H3O+两式相加得:HAc +H2O H3O+Ac-H+酸2 碱1 酸1 碱2一、酸碱的质子理论现在学习的是第13页,共131页H+HCN +H2O H3O+CN-酸2 碱1 酸1 碱2例如:Ac-+H2O OH-+HAc碱2 酸1碱1 酸2H+酸碱反应的实质就是两对共轭酸碱对之间的质子传递反应。一、酸碱的质子理论现在学习的是第14页,共131页酸碱反应的方向:由较强的酸与较强的碱作用,向着生成较弱的酸和较弱的碱的方向进行。相互作用的酸和碱愈强,反应进行得愈完全。Ac-+H2O HAc +OH-反应明显地偏向左方。HCl +NH3 NH4+Cl-反应明显地偏向右方一、酸碱的质子理论现在学习的是第15页,共131页(三)酸碱的强弱例如HA的解离平衡如下:23_OHHAAOHKc HA+H2O H3O A-稀水溶液中,H2O可看成是常数,上式改写为一、酸碱的质子理论现在学习的是第16页,共131页Ka称为酸解离常数,简称酸度常数。_3HAAOHKa Ka是水溶液中酸强度的量度,表示酸在水中释放质子能力的大小。Ka值愈大,酸性愈强。其值大于10时为强酸。一、酸碱的质子理论现在学习的是第17页,共131页B +H2O BH+OH-_BOHBHKb类似地,碱B在水溶液中有下列平衡 Kb为碱解离平衡常数。Kb的大小表示碱接受质子能力的大小,Kb值愈大,碱性愈强。pKb是碱解离常数的负对数。一、酸碱的质子理论现在学习的是第18页,共131页共轭酸HAKa(aq)pKa(aq)共轭碱A-H3O+1.00H2OH2C2O45.610-21.23HC2O4-H3PO46.910-32.16H2PO4-HC2O4-6.510-54.19C2O4-HAc1.710-54.76Ac-H2CO34.510-76.35HCO3-H2PO4-6.210-87.21HPO42-HCO3-4.710-1110.33CO32-HPO42-4.810-1312.32PO43-H2O1.010-1414.0OH-酸性增强碱性增强一、酸碱的质子理论现在学习的是第19页,共131页 Ka(或Kb)均与温度有关,不同的温度下Ka(或Kb)值不同。然而与弱酸弱碱的浓度无关。一、酸碱的质子理论现在学习的是第20页,共131页二、Lewis酸碱理论(酸碱电子理论)美国物理化学家Lewis G N 1923年美国化学家路易斯(Lewis G N)提出了酸碱电子理论现在学习的是第21页,共131页凡是可以接受电子对的物质称为酸(电子对接受体)凡是可以给出电子对的物质称为碱(电子对给予体)1.酸碱定义酸碱电子理论认为:例如:H+、Cu2+、BF3 等为酸Ac-、CN-、NH3等为碱二、Lewis酸碱理论(酸碱电子理论)现在学习的是第22页,共131页 酸碱反应的实质是碱提供电子对与酸性物质生成配位共价键的反应。2.酸碱反应的实质酸 +碱 酸碱配合物A +:B A:BBFFF+BFFFF:F:.-例如:二、Lewis酸碱理论(酸碱电子理论)现在学习的是第23页,共131页Cu2+4(:NH3)CuNH3NH3NH3NH32+二、Lewis酸碱理论(酸碱电子理论)又如现在学习的是第24页,共131页Fe3+Cu2+H+BF3AlCl3SiF4CO2I2+Fe(OH2)63+Cu(NH3)42+H3O+F3BNH3AlCl4SiF62HCO3(CH3)2COI26H2O 4 NH3H2O NH3Cl2 FOH(CH3)2CO第一列第二列第三列(路易斯酸+路易斯碱配合物)Fe3+Cu2+H+BF3AlCl3SiF4CO2I2Fe3+Cu2+H+BF3AlCl3SiF4CO2I2+Fe(OH2)63+Cu(NH3)42+H3O+F3BNH3AlCl4SiF62HCO3(CH3)2COI2Fe(OH2)63+Cu(NH3)42+H3O+F3BNH3AlCl4SiF62HCO3(CH3)2COI26H2O 4 NH3H2O NH3Cl2 FOH(CH3)2CO第一列第二列第三列酸+碱酸碱配合物现在学习的是第25页,共131页 由于酸碱电子理论所包括的酸碱种类相当广泛,为了区别它们,一般把酸碱电子理论定义的酸碱,分别称为Lewis酸和Lewis碱,又称为广义酸和广义碱。二、Lewis酸碱理论(酸碱电子理论)现在学习的是第26页,共131页(一)水的质子自递平衡和水的离子积 水是一种既能给出质子又能接受质子的两性物质,因此在水分子间可发生质子传递反应。H2O+H2O H3O+OH-一、水的质子自递平衡H+第二节 酸碱平衡现在学习的是第27页,共131页_OHHKWKW 称为水的质子自递平衡常数,也称水的离子积 将质子从一个分子转移给另一个同类分子的反应称为质子自递作用。实验测出,纯水在298K时,14-100.1WK一、水的质子自递平衡 上述反应称为水的质子自递作用,其平衡常数式表示为:现在学习的是第28页,共131页T/K KwT/K Kw273 1.110-15283 2.310-15 293 6.810-15298 1.010-14 313 2.910-14 373 5.510-13 水的质子自递作用是吸热过程,故温度升高,Kw随之增大。表5-1 不同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常数一、水的质子自递平衡现在学习的是第29页,共131页 不仅适用于纯水,也适用于所有稀水溶液。_OHHKW水的离子积表达式一、水的质子自递平衡现在学习的是第30页,共131页(二)水溶液的pH 溶液的酸碱性取决于溶液中H+与OH-的相对大小。中性溶液中 H+=OH-=1.010-7 molL-1酸性溶液中 H+1.010-7 molL-1 OH-碱性溶液中 H+1.010-7 molL-1 OH-一、水的质子自递平衡现在学习的是第31页,共131页通常用氢离子活度的负对数pH表示溶液的酸碱性。在稀溶液中,可用浓度的数值代替活度,则)(lgHapHlgHpH一、水的质子自递平衡现在学习的是第32页,共131页溶液的酸碱性也可用pOH来表示:lgOHpOH一、水的质子自递平衡现在学习的是第33页,共131页在298K时,则14100.1_WKOHH14 pOHpH一、水的质子自递平衡现在学习的是第34页,共131页表5-2 人体各种体液的pH值体 液pH 值体 液pH 值血浆7.357.45大肠液8.38.4成人胃液0.91.5乳汁6.06.9婴儿胃液 5.0泪水7.4唾液6.356.85尿液4.87.5胰液7.58.0脑脊液7.357.45小肠液7.6一、水的质子自递平衡现在学习的是第35页,共131页二、共轭酸碱解离常数的关系以酸HB为例,在水溶液中有下列两个质子转移平衡:HB +H2O H3O+B-3HBBOHKaB-+H2O HB OH-BOHHBKbwbaKBOHHBHBBOHKK3现在学习的是第36页,共131页 Ka和Kb成反比关系,所以,在共轭酸碱对中,酸的强度愈大,其共轭碱的强度愈小;碱的强度愈大,其共轭酸的强度愈小。可以看出由式 wbaKKK二、共轭酸碱解离常数的关系现在学习的是第37页,共131页例:已知HCN的Ka=6.210-10 ,计算CN-的Kb 。解:51014106.1102.6100.1awbKKK二、共轭酸碱解离常数的关系现在学习的是第38页,共131页 酸碱的解离常数为负指数,使用起来不大方便,因此也常用其负对数来表示。两边取负对数,得 在298K时,pKw14,所以wbaKKKwbapKpKpK14bapKpK二、共轭酸碱解离常数的关系现在学习的是第39页,共131页 对于多元弱酸(或多元弱碱)在水中的质子传递反应是分步进行的,情况复杂一些。例如H3PO4,其质子传递分三步,每一步都有相应的质子传递平衡。二、共轭酸碱解离常数的关系现在学习的是第40页,共131页H3PO4+H2O H2PO4-+H3O+H2PO4-+H2O HPO42-+H3O+HPO42-+H2O PO43-+H3O+343342a1109.6POHOHPOHK8-42324a2101.6POHOHHPOK13-24334a3108.4HPOOHPOK现在学习的是第41页,共131页 H3PO4、H2PO4-、HPO42-均是酸,它们的共轭碱分别为H2PO4-、HPO42-、PO43-,其质子传递平衡常数分别为:H2PO4-+H2O H3PO4+OH-HPO42-+H2O H2PO4-+OH-PO43-+H2O HPO42-+OH-23w1b101.2aKKK7a2wb2106.1KKK12a1w3b104.1KKK现在学习的是第42页,共131页(一)强酸或强碱溶液强酸或强碱属于强电解质,在水中完全解离。因此,一般浓度下,对于强酸HA,H3O+=c(HA);对于强碱B,OH-=c(B)。但当H3O+或OH-10-6molL-1时,此时由H2O解离出的H+或OH-就不能忽略。三、弱酸(弱碱)与水之间的质子传递平衡现在学习的是第43页,共131页 在一元弱酸HA的水溶液中,存在两种质子传递平衡:(二)一元弱酸、弱碱溶液H2O+H2O H3O+OH-HA +H2O H3O+A-HAAOH3aK3OHOHKw三、弱酸(弱碱)与水之间的质子传递平衡现在学习的是第44页,共131页(1)当Ka c 20Kw,可以忽略水的质子自递平衡HA +H2O H3O+A-2aHcHHAAHKH+2 +Ka H+cKa=0整理得:aaacKKKH422解得:此式为计算一元弱酸H+浓度的近似计算式三、弱酸(弱碱)与水之间的质子传递平衡现在学习的是第45页,共131页(2)当c/Ka 500时,弱酸的Ka2 Ka3,解离常数是逐步显著减少的。三、弱酸(弱碱)与水之间的质子传递平衡现在学习的是第51页,共131页又如H3PO4在水中有三级解离,25时,Ka1=6.910-3,Ka2=6.110-8,Ka3=4.810-13。多元酸的Ka1Ka2Ka3,每级解离常数一般相差46个数量级,可忽略二、三级解离平衡。通常对于Ka1/Ka2102的多元酸的H3O+浓度的计算可按一元弱酸处理。三、弱酸(弱碱)与水之间的质子传递平衡现在学习的是第52页,共131页 同一溶液中各离子间的平衡是同时建立的,涉及多种平衡的离子时,该离子浓度必须满足溶液中的所有平衡,这是求解多个平衡共存问题时的一条重要原则。三、弱酸(弱碱)与水之间的质子传递平衡现在学习的是第53页,共131页 通过上例计算,对多元弱酸溶液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当多元弱酸的Ka1/Ka2102时,可当作一元弱酸处理,求H3O+。(2)第二步质子传递平衡所得的共轭碱的浓度近似等于Ka2,与酸的起始浓度无关。如H3PO4溶液中,HPO42-Ka2(H3PO4)。三、弱酸(弱碱)与水之间的质子传递平衡现在学习的是第54页,共131页2、多元弱碱 多元弱碱的分步解离与多元弱酸相似,根据类似的条件,可按一元弱碱溶液计算其OH-。能够接受多个质子的弱碱称为多元弱碱,例如CO32-、S2-、PO43-等离子。三、弱酸(弱碱)与水之间的质子传递平衡现在学习的是第55页,共131页 既能给出质子又能接受质子的物质称为两性物质。可分为三种类型。(四)两性物质溶液1、阴离子型(酸式盐)如HCO3-、H2PO4-等以HCO3-为例:HCO3-+H2O H2CO3 +OH-HCO3-+H2O H3O+CO32-11322aa107.4)COH(KK作为酸:作为碱:832a1wb102.2)COH(KKK三、弱酸(弱碱)与水之间的质子传递平衡现在学习的是第56页,共131页2、弱酸弱碱型 如NH4Ac、NH4CN等。以NH4Ac为例:NH4+H2O NH3 +H3O+Ac-+H2O HAc +OH-作为酸:作为碱:103bwa106.5)(NHKKK10awb1071.5)(HAcKKK三、弱酸(弱碱)与水之间的质子传递平衡现在学习的是第57页,共131页 两性物质在水溶液中的酸碱性取决于Ka与Kb的相对大小,即当KaKb,溶液的pH 7,呈酸性,如NaH2PO4、NH4F等Ka7,呈碱性,如Na2HPO4、NaHCO3等KaKb,溶液的pH7,呈中性,如NH4Ac等三、弱酸(弱碱)与水之间的质子传递平衡现在学习的是第58页,共131页 经数学推导和近似处理,两性物质H+浓度近似计算公式:cKKcKKHaWaa)(Ka为两性物质作为酸时的解离常数。c为两性物质的浓度。则为两性物质作为碱时其共轭酸的解离常数。aK式中:三、弱酸(弱碱)与水之间的质子传递平衡现在学习的是第59页,共131页两性物质 H+计算最简式aaKKH)(21aaKppKpH用pH表示为:当Kac 20Kw,且c 20aK最简式三、弱酸(弱碱)与水之间的质子传递平衡现在学习的是第60页,共131页四、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一)浓度对酸碱平衡的影响1、改变弱酸、弱碱的浓度弱酸HA在水中存在解离平衡 HA+H2O H3O A-平衡建立后,若增大溶液中HA的浓度,则平衡被破坏,向着HA解离的方向移动,即H3O+和A-的浓度增大。现在学习的是第61页,共131页初始浓度 c 0 0平衡浓度 c c c c -1 2acK 当 5%时,1 1HAc +H2O H3O+Ac-以HAc为例:2、稀释定律2cKa四、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现在学习的是第62页,共131页稀释定律:在一定温度下(Ka或Kb为定值),某弱电解质的解离度随着溶液的稀释而增大。即:cKa四、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现在学习的是第63页,共131页(二)同离子效应 在弱酸或弱碱的水溶液中,加入与弱酸或弱碱含有相同离子的易溶性强电解质,使弱酸或弱碱的解离度降低的现象称为同离子效应。四、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现在学习的是第64页,共131页平衡移动方向 HAc+H2O H3O+Ac-NH4Ac NH4+Ac-在HAc溶液中,加入少量强电解质NH4Ac,导致HAc在水中的解离平衡向左移动,从而降低了HAc的解离度。即四、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现在学习的是第65页,共131页平衡移动方向 NH3+H2O OH-+NH4+NH4Ac Ac-+NH4+又如,在NH3H2O中,加入少量含有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如NH4Ac(或NaOH),弱碱NH3H2O的解离平衡将向左移动。四、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现在学习的是第66页,共131页例:在1升0.100molL-1HAc溶液中加入0.100molNaAc固体(忽略引起的体积变化)。求此溶液的H3O+浓度及解离度。NaAc Na+Ac-初始浓度 0.100 0 0.100 平衡浓度 0.100-x x 0.100+x xxxHAcAcOHKa-100.0)100.0(_3解:设平衡时H3O+=x molL-1 HAc+H2O H3O+Ac-现在学习的是第67页,共131页100.0100.0 xx很小,1531076.1LmolOH%0175.0%100100.01076.1%10053cOH由于同离子效应的影响,抑制了HAc的电离。51076.1-100.0)100.0(xxxxKa而0.100molL-1HAc溶液%32.1现在学习的是第68页,共131页 在弱电解质的溶液中,加入与弱电解质不具有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使弱电解质的解离度略有增大的效应称作盐效应。(三)盐效应四、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现在学习的是第69页,共131页 产生同离子效应的同时,一定伴随盐效应的发生。但同离子效应的影响比盐效应要大得多。一般情况下,盐效应的影响可忽略。四、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现在学习的是第70页,共131页一、缓冲溶液的组成和作用机理第三节 缓 冲 溶 液溶液 50mL 0.1molL-1NaCl50mL0.1molL-1HAc和NaAc加酸(或碱)前pH=7.00 pH=4.75加入1滴(0.05ml)1molL-1 HClpH=3.00pH=4.74加入1滴(0.05ml)1molL-1 NaOHpH=11.00pH=4.76实验1:现在学习的是第71页,共131页结论 HAc NaAc 混合溶液具有抵抗外来少量强酸、强碱而保持pH基本不变的能力。一、缓冲溶液的组成和作用机理现在学习的是第72页,共131页 1、缓冲溶液(Buffer solution):能抵抗少量外来强酸、强碱而保持pH值基本不变的溶液。2、缓冲作用(Buffer action):缓冲溶液对外加少量强酸、强碱的抵抗作用。(一)缓冲溶液的组成一、缓冲溶液的组成和作用机理现在学习的是第73页,共131页缓冲溶液一般是由足够浓度和适当比例的共轭酸碱对所组成。习惯上把组成缓冲溶液的共轭酸碱对称为缓冲对(Buffer pair)或缓冲系(Buffer system)。一、缓冲溶液的组成和作用机理现在学习的是第74页,共131页共轭酸共轭碱HAcNH4ClH2PO4-NaAcNH3H2OHPO42-抗酸成分缓冲系抗碱成分组成示意图一、缓冲溶液的组成和作用机理现在学习的是第75页,共131页缓冲系弱酸共轭碱pKaHAc-NaAcHAcAc-4.76NaH2PO4-Na2HPO4H2PO4-HPO42-7.21NH4Cl-NH3NH4+NH39.25H2CO3-NaHCO3H2CO3 CO32-10.25Na2HPO4-Na3PO4HPO42-PO43-12.32一些常见的缓冲系 现在学习的是第76页,共131页 在实际应用中,往往还可采用酸碱反应的生成物与剩余的反应物组成缓冲溶液。如:弱酸(过量)+强碱:HAc(过量)+NaOH 弱碱(过量)+强酸:NaAc(过量)+HCl 实际上,形成的仍然是共轭酸碱对的两种物质。一、缓冲溶液的组成和作用机理现在学习的是第77页,共131页 但这类溶液酸碱性太强,实用上很少当缓冲溶液使用。注意:较浓的强酸(如HCl)或较浓的强碱(如NaOH)也具有缓冲作用。一、缓冲溶液的组成和作用机理现在学习的是第78页,共131页以HAcNaAc体系为例说明缓冲溶液的作用原理大量 大量极少量H+的大小取决于 的比值。HAc H+Ac-AcHAcKHaAcHAc(二)缓冲作用机理一、缓冲溶液的组成和作用机理现在学习的是第79页,共131页 加入少量强酸时,溶液中大量的Ac与外加的少量的H+结合成HAc共轭碱Ac-称为缓冲体系的抗酸成分。H+Ac-HAc 当达到新平衡时,HAc略有增加,Ac略有减少,变化不大,因此溶液的H+和pH值基本不变。AcHAc一、缓冲溶液的组成和作用机理现在学习的是第80页,共131页 加入少量强碱时,溶液中大量的HAc与外加的少量的OH-结合生成Ac-和H2O共轭酸HAc称为缓冲体系的抗碱成分。当达到新平衡时,Ac 略有增加,HAc略有减少,变化不大,因此溶液的H+和pH值基本不变。AcHAcOH-+HAc Ac-+H2O一、缓冲溶液的组成和作用机理现在学习的是第81页,共131页结论:缓冲溶液中因含足够浓度的抗碱组分(HB)和抗酸组分(B-),通过质子转移平衡的移动,调节和保持溶液的pH值不发生显著的变化。一、缓冲溶液的组成和作用机理现在学习的是第82页,共131页二、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以弱酸HB及其共轭碱B-组成的缓冲溶液为例HB+H2O H3O+B-根据平衡原理3HBBOHKa-整理得3-BHBKOHa等式两边取负对数得:lgHBBpKpHa现在学习的是第83页,共131页lgHBBpKpHa 此式为计算弱酸及其共轭碱组成的缓冲溶液pH的亨德森-哈塞尔巴赫(Henderson-Hasselbach)方程式。HBB式中的比值称为缓冲比。式中pKa为弱酸解离常数的负对数。二、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现在学习的是第84页,共131页(一)HendersonHasselbalch方程式的意义缓冲溶液的pH值主要取决于pKa。同一缓冲系,pKa值一定,其pH值随缓冲比的改变而改变。当缓冲比等于1时,pH=pKa。适当地稀释缓冲溶液时,由于弱酸及其共轭碱浓度同等程度地减少,而缓冲比不变,因此缓冲溶液的pH值也不变。二、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现在学习的是第85页,共131页(二)HendersonHasselbalch方程式的应用lgHBBpKpHa1.HB在溶液中只少部分解离,且因B-的同离子效应,使HB几乎完全以分子状态存在。故 BHBcBcHB,HBBaccpKpHlg又可表示为二、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现在学习的是第86页,共131页2.若以nHB和nB-分别表示体积为V的缓冲溶液中所含共轭酸碱的物质的量,则VnVnpKccpKpHHBBaHBBa/lglg-HBBannpKpH-lg所以二、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现在学习的是第87页,共131页HBBaVVpKpHlgHBHBBBaHBBaVcVcpKnnpKpH-lglg所以二、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3.若使用相同浓度的弱酸及其共轭碱来配制缓冲溶液,即cHB=cB-,设所取HB和B-溶液的体积分别为VHB和VB-,则现在学习的是第88页,共131页(3)NH3-NH4Cl缓冲溶液pH值计算式?434lg)(NHNHNHaccpKpH二、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现在学习的是第89页,共131页解:例:一升HAc-NaAc缓冲溶液中含有0.10molHAc和0.20molNaAc。计算该溶液的pH值?(已知HAc的Ka=1.7510-5)06.510.020.0lg76.4lgHAcAcannpKpH二、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现在学习的是第90页,共131页pH pH改变量初始溶液5.06加入HCl后5.00仅减少0.06加入NaOH后5.13仅增加0.07加水稀释后5.06不变计算结果讨论:二、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现在学习的是第91页,共131页 缓冲比直接影响缓冲溶液的缓冲能力,一般认为,当缓冲比大于10:1或小于1:10时,缓冲溶液已基本丧失了缓冲能力。三、缓冲范围现在学习的是第92页,共131页最大缓冲容量减弱缓冲容量减弱11HBB110HBB101HBB1apKpH三、缓冲范围现在学习的是第93页,共131页通常把缓冲溶液的 作为缓冲作用的有效区间,称为缓冲溶液的有效缓冲范围(Buffer effective range)。1apKpH 显然不同缓冲系,因各种弱酸的pKa不同,缓冲范围也各不相同。三、缓冲范围现在学习的是第94页,共131页四、缓冲溶液的选择和配制1.选择合适的缓冲系:(1)所需配制的缓冲溶液的pH在pKa1缓冲范围内,并尽量接近弱酸pKa。(2)所选缓冲系的物质必须对主反无干扰,不产生沉淀、配合等副反应。(一)缓冲溶液的配制方法现在学习的是第95页,共131页4.校正3.计算所需缓冲系的量:根据Henderson-Hasselbalch方程计算。为配制方便,常常采用相同浓度的弱酸及其共轭碱来配制缓冲溶液。2.配制的缓冲溶液的总浓度要适当:一般总浓度0.05molL-10.2molL-1。四、缓冲溶液的选择和配制现在学习的是第96页,共131页 例:欲配制pH=9.25的缓冲溶液,求需在500ml浓度为 0.10 molL-1 NH3溶液中加入多少克的NH4Cl?(已知 NH3的Kb=1.810-5)解:此缓冲溶液中molnNH050.010.0500.0343lg NHNHannpKpH40500lg74414259 NHn.+.=.moL.nNH05104所需要NH4Cl的质量为:0.05153.52.7g现在学习的是第97页,共131页溶 液浓度/(molL-1)pH(25)KHC4H4O6 饱和,253.557KHC8H4O40.0504.008KH2PO4-Na2HPO40.025,0.0256.865KH2PO4-Na2HPO40.008695,0.030437.413(Na2B4O710H2O)0.019.180(二)标准缓冲溶液 标准缓冲溶液性质稳定,有一定的缓冲容量和抗稀释能力,用来校准pH计。四、缓冲溶液的选择和配制现在学习的是第98页,共131页 体液中存在多种生理缓冲系,使体液的pH保持基本稳定。例如:血液的pH保持在7.357.45之间血液中存在的缓冲系主要有:血浆中:H2CO3-HCO3-、H2PO4-HPO42-、HnP-Hn-1P-(HnP代表蛋白质)红细胞中:H2b-Hb-(H2b代表血红蛋白)、H2bO2-HbO2-(H2bO2代表氧合血红蛋白)、H2CO3-HCO3-、H2PO4-HPO42-五、血液中的缓冲系现在学习的是第99页,共131页 上述缓冲系中,碳酸缓冲系的浓度最高,在维持血液pH的正常范围中发挥的作用最重要。来源于呼吸作用的二氧化碳溶于血液生成的碳酸,与其离解产生的碳酸氢根离子,以及血液中贮存的碳酸氢根离子达成平衡:CO2(溶解)+H2O H2CO3 H+HCO3-五、血液中的缓冲系现在学习的是第100页,共131页抗酸成分抗碱成分CO2+H2OOH-共轭酸共轭碱H2CO3 H+HCO3-H+现在学习的是第101页,共131页CO2(溶解)+H2O H2CO3 H+HCO3-当体内酸性物质增加,HCO3-与H+结合,平衡左移;而当体内碱性物质增加时,H+结合OH-,H2CO3(CO2溶解)解离,平衡右移,H+均不发生明显改变。HCO3-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血浆对体内所产生酸性物质的缓冲能力,所以常将血浆中的HCO3-称为碱储。五、血液中的缓冲系现在学习的是第102页,共131页血浆中的碳酸缓冲系pH的计算公式为:正常人血浆中HCO3-和CO2溶解的浓度分别为24mmolL-1和1.2mmolL-1,代入上式溶解lg231COHCOKppHa40.72.124lg10.6pH五、血液中的缓冲系现在学习的是第103页,共131页 若血液的pH小于7.35,则会发生酸中毒;若pH大于7.45,则发生碱中毒。若血液的pH小于6.8或大于7.8,就会导致死亡。五、血液中的缓冲系现在学习的是第104页,共131页 自然界中绝对不溶的物质是没有的,所谓难溶和易溶是指溶解度大小的差异。通常把在100g水中的溶解度小于0.01g的物质称为难溶物。第四节 难溶强电解质的形成和溶解现在学习的是第105页,共131页 在强电解质中,有一类物质如CaCO3、BaSO4、AgCl 等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但溶解的部分是全部解离的。这类电解质称为难溶性强电解质。第四节 难溶强电解质的形成和溶解现在学习的是第106页,共131页一、溶度积常数(一)溶度积现在学习的是第107页,共131页 当溶解速率和沉淀速率相等时,未溶解的固体与溶液中离子便达到固液两相之间的动态平衡。表示为:Ag+(aq)+Cl-(aq)溶解沉淀AgCl(s)AgCl(s)ClAg=-+将AgCl(s)并入常数项,得ClAgsp一、溶度积常数现在学习的是第108页,共131页Ksp反映了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对于AaBb型的难溶电解质Ksp称为难溶电解质溶度积常数,简称溶度积。式中,an=bm溶度积常数的意义:在一定温度下,难溶电解质的饱和溶液中离子浓度幂之乘积为一常数。AaBb(s)aAn+(aq)+bBm-(aq)bmanspBAK一、溶度积常数现在学习的是第109页,共131页 在有关溶度积的计算中,离子浓度只能以molL-1表示;而溶解度的单位往往是g/L。因此,计算时有时要先将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 S 的单位换算为molL-1。在换算过程中,必须注意所用的浓度单位。(二)溶度积与溶解度一、溶度积常数现在学习的是第110页,共131页设AaBb的溶解度为S,达到平衡时平衡浓度/molL-1aSbSbabaspSbaSSKba)b()a(AaBb(s)aAn+(aq)+bBm-(aq)babaspbaKS一、溶度积常数现在学习的是第111页,共131页例如 AB2或A2B型难溶电解质34spKS 思考:求Ca3(PO4)2的溶解度S与溶度积Ksp之间的关系?5108spKS 一、溶度积常数现在学习的是第112页,共131页例:已知298K时,AgCl的溶解度为1.9110-3gL-1,求同温度下AgCl的溶度积。解:已知M(AgCl)=143.4 gmol-1,则以molL-1表示的AgCl的溶解度为 AgCl(s)Ag+(aq)+Cl-(aq)SS1531033.14.1431091.1LmolS平衡浓度/molL-11021077.1SClAgKsp现在学习的是第113页,共131页难溶电解质KspS/(molL-1)AgCl1.7710-101.3310-5AgBr5.3510-137.3110-7AgI8.5210-179.2310-9Ag2CrO41.1210-126.5410-5结论:(1)同类型的难溶电解质,Ksp愈大,S也愈大。(2)不同类型的难溶电解质不能直接根据Ksp比较S的相对大小,要通过计算才能比较。几个不同类型难溶电解质的Ksp和S的比较现在学习的是第114页,共131页 离子积Qc:表示任一条件下离子浓度幂的乘积。Qc和Ksp表达形式类似,但含义不同。Ksp表示难溶电解质饱和溶液中离子浓度幂的乘积,仅是Qc的一个特例。(三)溶度积规则 沉淀-溶解平衡是动态平衡。一、溶度积常数现在学习的是第115页,共131页对某一溶液:1.Qc=Ksp 溶液饱和。沉淀与溶解达到动态平 衡,既无沉淀析出又无沉淀溶解。2.Qc Ksp 溶液不饱和。溶液无沉淀析出,若加入难溶电解质,则会继续溶解。3.Qc Ksp 溶液过饱和。溶液会有沉淀析出。以上三点称为溶度积规则,是判断沉淀生成和溶解的依据。一、溶度积常数现在学习的是第116页,共131页(四)沉淀的生成 根据溶度积规则,当溶液中的QcKsp时,就会生成沉淀。一、溶度积常数现在学习的是第117页,共131页 例:某种溶液中,含SO42-浓度为6.010-4 molL-1,若在 4.0L该溶液中,加入 0.010molL-1 BaCl2溶液 1.0L,问是否有BaSO4 沉淀生成?(已知BaSO4的Ksp=1.0810-10)解:两种溶液混合后14424108.40.50.4100.6LmolSO132100.20.50.1010.0LmolBaspcKSOBaQ7242106.9因此溶液中有BaSO4 沉淀生成。现在学习的是第118页,共131页 在难溶电解质饱和溶液中加入含有共同离子的强电解质,而使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降低的效应称为沉淀平衡中的同离子效应。(五)沉淀平衡中的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一、溶度积常数现在学习的是第119页,共131页 在实际工作中,通常利用同离子效应,加大沉淀剂的用量(一般过量20%50%),使被沉淀离子沉淀更加完全。例如在洗涤沉淀(如BaSO4)的过程中,为避免沉淀溶解,可采用含相同离子的溶液(如稀H2SO4)进行洗涤。应用:一、溶度积常数现在学习的是第120页,共131页 在难溶电解质饱和溶液中加入不含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将使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略微增大,这种效应称为沉淀溶解平衡中的盐效应。一、溶度积常数现在学习的是第121页,共131页 如果在溶液中有两种以上的离子可与同一试剂反应产生沉淀,首先析出的是离子积最先达到溶度积的化合物。这种按先后顺序沉淀的现象,称为分步沉淀(分级沉淀)。利用分步沉淀可进行离子间的相互分离。二、分步沉淀现在学习的是第122页,共131页 如在含有同浓度Cl-和CrO42-的溶液中,逐滴加入AgNO3溶液,最先看到白色AgCl沉淀,至加到一定量AgNO3溶液后,才生成砖红色Ag2CrO4沉淀,这是因为AgCl的离子积先达到溶度积而首先沉淀。二、分步沉淀现在学习的是第123页,共131页例:在浓度均为0.0100molL-1的KCl和KI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AgNO3溶液时,Cl-和I-哪个离子先沉淀?当第二个离子刚开始沉淀时,溶液中先沉淀的离子浓度为多少?已知Ksp(AgCl)=1.7710-10,Ksp(AgI)=8.5210-17解:AgCl开始沉淀时,1810spLmol1077.10100.01077.1Cl)(AgClAgKAgI开始沉淀时,11517spLmol1052.80100.01052.8I)(AgIAgK现在学习的是第124页,共131页所以AgI先沉淀。当 AgCl开始沉淀,19817spLmol1081.41077.11052.8Ag)(AgII K二、分步沉淀现在学习的是第125页,共131页 通过控制溶液中的酸度,即控制溶液中OH-的浓度,达到分离金属离子的目的。金属氢氧化物沉淀溶解平衡为:利用分步沉淀法可分离混合溶液中的各种离子,应用最多的是难溶金属氢氧化物的分步沉淀。M(OH)n(s)Mn+(aq)+nOH-(aq)nnspOHMK二、分步沉淀现在学习的是第126页,共131页根据溶度积规则,nnspOHMKnMspOHncKc当金属离子Mn+生成M(OH)n沉淀时,须满足当金属离子Mn+沉淀完全时,nspOHKc5100.1二、分步沉淀现在学习的是第127页,共131页(一)沉淀的溶

    注意事项

    本文(第五章酸碱平衡与沉淀溶解平衡.ppt)为本站会员(石***)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