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仁者爱人教案.doc

    • 资源ID:40298984       资源大小:67.50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仁者爱人教案.doc

    仁者爱人一读16至630,分析:16【注释】 1弟子:一般有两种意义:一是年纪较小为人弟和为人子的人;二是指学生。这里是指做子弟的年轻人。2入:古代时父子分别住在不同的居处,学习则在外舍。礼记内则:“由命士以上,父子皆异宫”。入是入父宫,指进到父亲住处,或说在家。3出:及“入”相对而言,指外出拜师学习。出则弟,是说要用弟道对待师长,也可泛指年长于自己的人。 4仁:原指对人亲善,仁爱。这里指仁人,有仁德之人。形容词作名词。5文:古代文献。主要有诗、书、礼、乐等文化知识。 【评析】 德才这一章讲的是修身的问题,在家如何,出外如何,如何做事,如何说话,如何及人交往,这些都是自身的道德修养问题。然后再讲到做学问的问题。孔子要求弟子们首先要致力于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如果还有闲暇时间和余力,则用以学习古代典籍,增长文化知识。这表明,孔子的教育是以道德教育为中心,重在培养学生的德行修养,而对于书本知识的学习,则摆在第二位。 孔子办教育,把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放在第一位,而文化学习只是第二位的。事实上,历史上的任何阶级,无论奴隶主阶级、地主阶级,还是资产阶级,教育都是为其政治服务的,尤其重视学生的道德品行和政治表现,把“德”排在“识”的前面,这是阶级的需要。他们就是要培养适应本阶级要求的各方面人才。415【注释】1吾道一以贯之以:用。一以:即以一,宾语前置。2唯:恭敬的应答词。“唯”及“诺”都是恭敬的应答词,有成语“唯唯诺诺”。3何谓也:即谓何也。【评析】 忠恕之道是孔子思想的重要内容,待人忠恕,这是仁的基本要求,贯穿于孔子思想的各个方面。在这章中,孔子只说他的道是有一个基本思想一以贯之的,没有具体解释什么是忠恕的问题,在后面的篇章里,就回答了这个问题。对此,我们将再作剖析。512 630【注释】1诸:之于,兼词。2及:做得到。1博施:博,广泛。施,给予恩惠。2何如:如何。3尧舜其犹病诸其:句中语气词,表猜测,恐怕。犹:尚且。病,难,以为难的意思,意动。诸:之乎尧舜:传说中上古时代的两位帝王,也是孔子心目中的榜样。儒家认为是“圣人”。 4能近取譬:能够就自身打比方。即推己及人的意思。5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省略句,如有(其人)博施于民而能济众【评析】512这一章具体解释了“忠恕”二字中的“恕”,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630这一章具体阐述了“忠恕”二字中的“忠”,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读以上四章,小结:一、孔子“仁”的核心是什么?忠恕二、“忠”的含义是什么?忠:对人尽心竭力,指积极为人,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630这一章节中具体讲到这个问题。630这一章讲到了“圣”及“仁”两个字,“博施于民而能济众”是“圣”的境界;“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则是实践仁的方法。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及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1.4)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自己反省:替别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往来是否诚实呢?老师传授我的学业是否复习了呢?”注释:传:老师的传授。习:这个“习”和“学而时习之”的“习”一样,包括温习、实习,这里可译为“复习”。这段文字中,“为人谋而不忠乎”就是要积极为人,“及朋友交而不信乎”就是在“谨而信”,而“传不习乎”则是及“行为余力,则以学文”相对应。三、什么人才会具有“忠”的品质呢?能够做到“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这样的人就可以达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因此忠是建立在“孝悌”基础上的。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及!”l 过渡:是不是“忠”即是“仁”呢?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5.19)翻译:子张问道:“楚国的令尹子文三次做令尹的官,没有高兴的颜色;三次被罢免,没有怨恨的颜色。(每次交代,)一定把自己的一切政令全部告诉接位的人。这个人怎么样?”孔子道:“可算尽忠于国家了。”子张道:“算不算仁呢?”孔子道:“不晓得;这怎么能算是仁呢?”注释:1、令尹子文:楚国的宰相叫令尹。2、三士三已:不一定是实数,可能只是表示那事情的次数很多。3、未知:不是真的“不知”,只是否定的另一种方式,孔子停了一下,又说“焉得仁”,因此,用破折号表示。从这个材料中,可以看出,具有忠还不足以称“仁”,“仁”还应具有另一方面的内容,即“恕”。四、“恕”的含义是什么?这在课文中哪里可以找到佐证?恕:待人仁爱宽厚,指推己及人,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512具体讲到这个问题。五、忠及恕的关系如何?两者既有区别又相互统一。区别:在内容指向上,忠侧重于外向性,竭力为人,重心指向他人;而恕则是侧重内向性,推己及人,重心指向自我。统一:在目标指向上,两者皆统一于仁,是仁的外在及内在的和谐统一,都是调整人及人之间关系的准则。在最终的目标指向上,都集中于“人”,即体现出本文的主题:仁者爱人。六、孔子为什么认为子贡做不到“恕”?(一)在孔子眼里,子贡是个什么样的人?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5.3)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5.4)húlin翻译:孔子评论子贱,说:“这人是君子呀!假若鲁国没有君子,这种人从哪里取来这种好品德呢?”子贡问道:“我是一个怎样的人?”孔子道:“你好比是一个器皿。”子贡道:“什么器皿?”孔子道:“宗庙里盛黍稷的瑚琏。”注释:瑚琏:古代祭祀时盛粮食的器皿,是相当尊贵的。孔子认为子贡还没有达到“恕”的境界,孔子认为他是一个瑚琏,虽然珍贵,但终究不是君子。即使是君子也不一定算得上仁人,这说明“恕”作为“仁”的核心内容之一,在孔子的观念中具有极高的地位。(二)其实子贡是个怎样的人?子贡是孔门中最聪明的人,却又十分的正派,有极浓厚的人情味。他非常的能干,非常的机敏,非常的忠诚。但他并不是孔子最喜欢的弟子。孔子培养人的目标是造就一批道的传承者,以斯文不灭,所以他不大喜欢实干之才。他偏重于消极方面的优点,像愚拙,迟钝,木讷,柔弱,这些性格,在孔子看来,都近乎仁。他有种把智力上的弱点看成道德上的优点的倾向。反过来,他对诸如聪明、善辩,勇敢这些人性中积极方面的优点,又往往持怀疑态度。也就是说,他又有些把智识上的优点看成道德上的缺点的倾向。所以,他喜欢的是颜回、曾参等人,而不大喜欢子贡、子路、冉求、宰我诸人,总是用一种怀疑而审察的目光看着他们。实际上,他最喜欢的颜回,除了能吃苦,别无优长。二回顾:上节课我们讲了前四章。补充:(一)15.24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二)“仁”由“人”及“二”两个部分构成。东汉古文字学家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此字称:“仁,亲也,从人二。”清代文字学家段玉裁注释:“亲者,密至也,从人二,相人偶也。人偶犹言尔我亲密之词。独则无偶,偶则相亲,故其字从人二。”这是说,从字源看,“仁”是用以指称人及人之间亲密无间的范畴。(三)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颜渊)过渡:孔子的“仁”以“孝悌”为根本,以“忠恕”核心,接下去我们来看看“仁”的具体表现,仁者是如何实现爱人的?读526至727,分析526【注释】 1服侍,站在旁边陪着尊贵者叫侍。 2盍:何不。3敝:使破旧,使动。4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安,使动,使安逸。信,怀,可作使动,使信任,使得到关怀。也可作一般动词,即信任,关怀。根据使动的翻译:让年老的安心,让朋友们信任我,让年轻的子弟们得到关怀。根据一般动词的翻译:对老者,使他们安逸;对朋友,信任他们;对年轻人,关心他们。从前后统一的角度,作使动用法比较好。但课文中用的是后者。【评析】孔子让学生“言志”,各人志向有何不同呢?1子路愿意将车马轻裘及朋友共同分享,虽敝而无憾,强调的是在物质上的共享,以此体现出“爱人”之心,表现出了对“仁”的追求。(物质上)2颜回不自我矜夸,是不自私己,一如孔子说:“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是心中有仁而不违仁。(精神层面)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6.7)译:孔子说:“颜回呀,他的心长久地不离开仁德,别的学生么,只是短时期偶然想起一下罢了。”3孔子则说要让老者有所安,对朋友信任,关心年轻人。如此爱人,已然具有“仁者”风范。(由己及人)4从这三段文字中可以看出,三人境界是不一样的。这一段亦可看作孔子对于“仁者”如何去爱人的总括,要以己推人,为人竭忠,使得“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过渡:接下去三章则是孔子“仁者爱人”的具体表现。1017【评析】 孔子家里的马棚失火被烧掉了。当他听到这个消息后,首先问人有没有受伤。有人说,儒家学说是“人学”,这一条可以作佐证材料。他只问人,不问马,表明他重人不重财,十分关心下面的人。事实上,这是中国自古以来人道主义思想的发端。791542【注释】 相:帮助。【评析】1结合课后练习三,思考:有人评论这一章节说:“说得极平实浅易”,“活画出一个相师仪节来了。”说说这一章是运用什么方法使人物生动可感的。如果把这一章换成“孔子对盲人充满同情心,走路时提醒他注意脚下,坐下后向他逐一介绍在座的人”之类的说法,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师冕见”一章的生动,得益于具体细微的记述。从“及阶”到“及席”到“皆坐”,每一个环节都详细地记述了孔子的表现,这种记述上的不厌其详,真切地反映了孔子对盲人关心的无微不至。如果去掉这些细节,采用原则性的陈述,文章就没有这样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2孔子对师冕说的话可谓是不厌其烦,详尽至极。这是因为作为一个盲人,初到一个不熟悉的环境中,必然困难重重。由“阶”至“席”,一路走来,孔子亲力亲为,及至入座,依然详细介绍在座之人。问题:同学们觉得这是一种繁文缛节吗?这不是繁文缛节,而是一种人文关怀,而且孔子将这种无微不至的关怀上升为“道”,作为一种礼节来规范待人的准则。由此可见,导盲不仅是一件善事,而是换位思考之后的自我认同,是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基础上的反刍思虑,也即“己之所欲,亦施及人”,这就是一种“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体现,同时也是一种竭力为人的思想表现。因此“相师之道”是孔子“仁”的体现。过渡:孔子对待盲人的礼节是“虽少,必作;过之,必趋”。那么这仅仅是对待盲人如此吗?实际上,在对待“有丧者”及“冕衣裳者”亦是如此。910【注释】1作:站起来,表示敬意。 2趋:快步走,表示敬意。 【评析】 孔子对于周礼十分熟悉,他知道遇到什么人该行什么礼,对于尊贵者、家有丧事者和盲者,都应礼貌待之。孔子之所以这样做,也说明他极其尊崇“礼”,并尽量身体力行,以恢复礼治的理想社会。过渡:孔子的仁爱,对象不仅仅局限于人,还包括世间的万物。727【注释】 纲:大绳。这里作动词用。在水面上拉一根大绳,在大绳上系许多鱼钩来钓鱼,叫纲。 【评析】 其实,只用有一个鱼钩的钓竿钓鱼和用网捕鱼,和只用箭射飞行中的鸟及射巢中之鸟从实质上并无区别。孔子的这种做法,只不过表白他自己的仁德之心罢了。l 小结:这一部分主要是“仁者爱人”的具体表现,无论问人、导盲还是礼丧,其最终指向有两个,一是强调爱人,这是“仁者”的行为;二是因为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达到“仁”的境界,因此,他自己身体力行,正是他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思想的体现。同时,他将这些行为规范提升到“道”的高度,即“礼”的层面,而孔子的最终理想就是要将外在的“礼”的规范内化为内心的自我道德约束,即“仁”,就是“克己复礼为仁”。总结1.6至7.27章节: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其具体内容体现为“忠恕”,一方面要竭力为人,另一方面要推己及人。在具体实践上,孔子认为仁者应当爱人,他自己首先身体力行,实践着忠恕之道,以此来树立“仁”的观念。在仁者爱人的基础之上,孔子也由人及物,不仅爱人,还要爱物。所以“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三过渡:接下去,我们来深入分析孔子的“仁爱”观。读1417分析1417【注释】 霸诸侯:使称霸。一匡天下:使匡正莫之知:莫知之。 按理说,课文到此就可以结束了,也能将主题明晰地展现出来了,那为何还要将孔子对管仲的评价选录呢?这一章节,主要是加深我们对孔子“仁爱”思想的理解。孔子在论语中谈论管仲不只这一处,我们来看下面一则材料:补充材料:(一)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及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二)子曰:“管仲之器小哉!” 或曰:“管仲俭乎?”曰:“管仲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322)译文:孔子说:“管仲的器量狭小得很呀!”有人便问:“他是不是很节俭呢?”孔子道:“他收取了人民大量的市租,他手下的人员,(一人一职)从不兼差,如何能说节俭呢?”那人又问:“那么,他懂得礼么?”孔子又道:“国君宫殿门前,立了一个塞门,管氏也立了个塞门;国君设宴招待外国的君主,在堂上有放置酒杯的设备,管氏也有这样的设备。假若说他懂得礼节,那谁不懂得礼节呢?”注释:1三归:娶三姓女子。 “(管仲)身在陪臣而取三归。”三处家庭。地名。指管仲之采邑。台名。 “管仲故筑三归之台,以自伤于民。”2塞门:在大门口筑的一道短墙,以别内外,相当于屏风、照壁等。3反坫:坫,筑于堂中两楹间的土台。诸侯相会时,互相敬酒后,把空酒杯放还在坫上,为周代诸侯宴会时的一种礼节。此处言管仲非诸侯而僭用诸侯的礼节。探讨:一、从上面这则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管仲知不知礼?在管仲帮助齐桓公成就霸业的同时,在生活上极尽奢靡,更在礼节上僭用诸侯之礼,具体表现一是树塞门,二是有反坫,此二者皆为当时诸侯之礼,因此孔子谓管仲不知礼。2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孔子认为管仲不知礼,但在课文中孔子又明确肯定了管仲的“仁”,导致这种评价前后矛盾的原因是什么?由此我们可以窥见管仲怎样的仁爱观呢?补充材料:一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1416) 译文:子路道:“齐桓公杀了他哥公子纠,(公子纠的师傅)召忽因此自杀,(但是他的另一个师傅)管仲却活着。”接着又道:“管仲该不是有仁德的吧?”孔子道:“齐桓公多次主持诸侯间的盟会,停止了战争,都是管仲的力量。这就是管仲的仁德,这就是管仲的仁德。”二管仲曰:“吾始困时,尝及鲍叔贾,分财利多自及,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史记·管晏列传)明确孔子主张杀身成仁,而管仲在为自己所事君主的斗争中失败了却不能为其死难,还做了原来的政敌齐桓公的相。原因是:一方面孔子认为管仲辅佐齐桓公用和平的手段(不以兵车)而能统一天下,使得百姓免遭异族的奴役,这是符合孔子一贯推行的“王道”的政治主张的。最重要的是消弭了“被发左衽”的危险,若是被异族掌控中原权柄,那么将会彻底颠覆孔子所尊崇的“周礼”,相比之下,管仲的贡献是巨大的,可以谓之仁。另一方面从上面的幻灯片中可以看出,管仲自我肯定能不拘小节而最终得以显名于天下,这也符合孔子的“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的现实功利主张,所以他才会说:“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这说明,孔子的仁的高标准是看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看他能否维护王权,安定百姓,而不是只讲求小谅小信。孔子肯定管仲的大节大信,忽略他的小节小信,说明孔子在仁的认知上能知权达变。孔子否认管仲知礼而肯定管仲为仁,也表明他的仁和礼之间存在矛盾之处。虽然孔子的仁及礼存在着一定的矛盾之处,但在大的方面,两者是一致的,是具有统一性的,即这种大节大信最后都归结到“人”的身上,这体现为“爱人”,而能这么做的就是“仁者”。四课后练习一、孔子的仁爱及墨子的兼爱的区别(此题意在通过儒墨的比较,更为深入地认识孔子仁爱观的特点。)补充:墨子的思想非攻(已学)兼爱(补充)兼爱就是兼相爱,交相利。就是爱人,爱百姓而达到互爱互助,而不是互怨互损。不用说,这也是墨子根据尧舜时代设计出来的大同世界的模型。兼爱还表现在大国不侵略小国,国及国之间无战事,和平共处。 非攻就是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对防御战,墨子是支持的。他自己就曾经带人参加过好几次帮人守城的战争。 兼爱和非攻是体和用的关系。兼爱是大到国家之间要兼相爱交相利,小到人及人之间也要兼相爱交相利。而非攻则主要表现在国及国之间。只有兼爱才能做到非攻,也只有非攻才能保证兼爱。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人及人之间的互爱互利都是社会稳定的基石,而人及人之间的互怨互损将激发矛盾引发祸乱。儒家甚至孟子竟以此攻击墨家,说墨家无君无父,无异禽兽。由此可见墨家的进步和儒家的狭隘。 幻灯片孔子的仁爱是以尊尊亲亲为基础的有差等的爱,墨子的兼爱是取消等级差别的普遍之爱,这就破坏了严格区分上下尊卑的宗法等级制度,所以孟子说墨子的兼爱是无父。两者的区别不在于“爱”,而在于怎样的“爱”。孔子思考问题,都是从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角度出发,在他心中周天子是神圣的,相应的,周礼也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而墨子眼里是没有周天子的。比如战争。补充鲍鹏山天纵圣贤中的向帝国挑战的剑侠。P60二、说说下面句子宾语前置的情况概述宾语前置:(一)动词宾语前置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置于动词前。所谓否定句是表示否定的句子,即句中有否定副词“不、弗、未、非、否、毋”等,或表示否定的动词“无”或无定代词“莫”。如果它的宾语是代词,一般放在动词谓语前。如:古之人不余欺也。莫己知也。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在古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的疑问代词为“何”字,其他还有“谁、孰、恶、安、焉、胡、奚、曷”等,它们作宾语时,放在动词谓语前。如:唯斯人,吾谁及归?百姓足,君孰及不足?路恶在?沛公安在?古之人胡为而死其亲乎?奚自?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良问曰:“大王来何操?3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加重语气。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惟命是从 惟你是问 惟利是图(二)介词宾语前置文言文中,常见的介词有“于、以、为、及、从、自、向”等,它们往往及后面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结合,组成介词结构。这些介词后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叫介词宾语。介词宾语一般放在介词之后,文言文中在以下情况下话在介词之前。1疑问代词作宾语,一般放在介词之前。如:王问:“何以知之?微斯人,吾谁及归?2介词宾语不是疑问代词,但为了强调它,也放在介词的前面,这种情况最常见的是介词“以”的宾语前置。余是以记之。一言以蔽之。3介词宾语是方位词,也放在介词的前面。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分析课文中的练习:1于斯三者何先:疑问代词(“何”)作宾语,置于动词(“先”)之前。 (先,此处为动词,先做某事。)“何先”即“先何”。2奚自:在介宾结构中,疑问代词(“奚”)作宾语,置于介词(“自”)之前。“奚自”即“自奚”。3君孰及不足:在介宾结构中,疑问代词(“孰”)作宾语,置于介词(“及”)之前。“孰及”即“及孰”。4非斯人之徒及而谁及:含有两处宾语前置。 (1)在否定句“非斯人之徒及”中,名词性词组“斯人之徒”作宾语,置于动词“及”之前。句中否定词为“非”。“非斯人之徒及”即“非及斯人之徒”。按:否定句中宾语前置的条件一般是宾语为代词,普通名词作宾语一般不前置(由“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中“不己知”“不知人”的不同说法可见),此处“斯人之徒”前置为特例,有强调作用。(2)谁及:疑问代词(“谁”)做宾语,置于动词(“及”)之前。“谁及”即“及谁”。5未之有也:否定句中代词(“之”)作宾语,置于动词(“有”)之前。句中否定词为“未”。“未之有”即“未有之”。6岁不我及:否定句中代词(“我”)作宾语,置于动词(“及”)之前。句中否定词为“不”。“不我及”即“不及我”。 (日月流逝,年岁不等我们啊。)7莫己知:否定句中代词(“己”)作宾语,置于动词(“知”)之前。句中否定词为“莫”。“莫己知”即“莫知己”。8莫之知:否定句中代词(“之”)作宾语,置于动词(“知”)之前。句中否定词为“莫”。“莫之知”即“莫知之”。9无乃尔是过及:为表示强调,宾语(“尔”)置于动词(“过”)之前。 “尔是过”即“过尔”。10何必公山氏之1之2也:为表示强调,宾语(“公山氏”)置于动词(“之2”)之前,用代词(“之1”)复指前置宾语。 “公山氏之1之2:”即“之2公山氏”。11曾是以为孝乎:介词“以”的宾语(“是”)前置。“是以为孝”即“以是为孝”。按:介词“以”的宾语前置是一种常态,不论宾语是代词还是名词。12吾道一以贯之:介词“以”的宾语(“一”)前置。“一以贯之”即“以一贯之”。13仁以为己任:介词“以”的宾语(“仁”)前置。“仁以为己任”即“以仁为己任”。仁者爱人听写一、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弟子,入则孝,出则弟:“弟”通“悌”,敬爱兄弟。2及师言之道及:“及”通“欤”,吗3吾其被发左衽矣:“被”通“披”,披散。二、找古今异义4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为人弟,人为子的年轻人三、词类活用5尧舜其犹病诸:难。以为难。意动6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站立,行得通 使站立 使行得通7敝之而无憾:使破旧8老者安之:使安逸9子钓而不纲:名作动,用钢取鱼10一匡天下:使匡正四、特殊句式11吾道一以贯之 宾前12何谓也 宾前13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宾前五、重点字词14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之于,兼词。15尧舜其犹病诸:之乎 句中语气词,表推测16可谓仁之方也已:语气词,用法同“矣”17盍各言尔志:何不18愿无伐善,无施劳:夸。19虽少,必作;过之,必趋:即使 肃立起敬 快步走20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无 句中语气词,表揣测,大概的意思。21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信,小信22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缢,上吊。六、翻译23夫之道,忠恕而已矣24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第 9 页

    注意事项

    本文(仁者爱人教案.doc)为本站会员(叶***)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