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90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真题及答案200710整理版.pdf
全国200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课程代码:00390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4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4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 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 科学知识的来源是( A)1-2A.探究的过程 B.前人的经验C.科学家的论断D.自己的思考2. 关于技术的描述,错误的是( C)1-5A.技术以改造自然为目的B.技术回答的是“做什么”的问题C.技术是对科学的总结D.技术是将理论应用到实践的过程3. 一般来说,儿童开始用提问方式表露对世界的困惑是在(C)1-12A. 一岁左右 B. 一岁半C两岁以后 D三岁以后4. 儿童科学教育要把培养独特个性的儿童作为教育目标,是因为儿童的发展具有( D ) 2-37A. 连续性 B. 整体性C. 阶段性 D. 个别差异性5. 学前儿童的初级科学概念就其概括水平来说,处于(B)2-43A. 动作经验水平 B. 表象水平C. 抽象水平 D. 符号水平6. “激发和培养儿童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这一目标适合于幼儿园的(D2-56/59A. 小班、中班 B. 中班、大班C. 小班、中班或大班 D. 小班、中班和大班7. 适合开展集体学习活动的内容是( A )5-126A. 观察自然角中的动植物生长 B. 观察月亮的圆缺变化C. 观察露珠 D. 观察落叶树8. 关于集体教学活动优越性的表述,错误的是(B )3-80A. 集体活动的学习效率较高B. 在集体活动中,教师的间接指导较多C. 集体活动有着集中学习的气氛和紧凑的时间安排D. 集体活动为儿童提供了同伴间相互学习、启发的机会9. 儿童科学活动过程的最大特点是( A)3-71A.对具体操作活动的依赖性B.有严密的逻辑性C.有较强的程序性 D.有明确的目的性10. 所谓间接指导,就是指( B)3-78A. 教师通过同伴的相互学习来实现指导B. 教师通过操作材料的设计来实现指导)C. 教师先让儿童自己探索,然后再教给他们答案D.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的指导11. 儿童在科学活动“玩水”中,发现积木漂在水面上,然后他就不停地将积木往下按,还 自言自语地说:“下去!下去!”但是积木总是会漂在水面上。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这名儿 童( A ) 3-67A. 既经历了科学探究的过程,也获得了科学探究的结果B. 经历了科学探究的过程,但没有获得科学探究的结果C. 既没有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也没有获得科学探究的结果D. 产生了科学探究的问题,但并没有对这个问题的探究过程12. 适宜于秋季进行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是观察(A. 雾和霜 B. 落叶树C.彩虹 D.冰13. 学前儿童可以直接探索的科学内容是(A. 太阳的结构 B. 太阳能发光、发热C.太阳、地球和月球的关系A. 沙、石 B. 土C. 水 D. 空气15. 儿童在非正规性科学活动中最主要的学习形式是(A. 个人探索 B. 集体教学C. 分组学习 D. 小组讨论16. 关于偶发性科学活动的论述,正确的是(B. 活动的时间、地点固定不变C. 活动过程不容易受外界因素干扰D. 活动的主体具有强烈的内在探索动机17. 属于封闭式问题的是(A. “你发现了什么?”C“你有什么办法?”D ) 5-133B. “它是什么样的?D“它们一样吗?”A ) 6-155D ) 5-143/144A. 有经验的教师常常可以事先估计到儿童的偶发性科学活动A)5-140D.太阳黑子14. 学前儿童难以认识的事物是( D )4-107B )4-91B )4-9618. 儿童通过养蚕了解蚕的生长变化过程,这属于(A. 长期系统性观察 B. 个别现象的观察C.个别物体的观察D.比较性观察19. 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 教师有目的、 有计划地指导儿童感知客观事物与现象的基本方 法是 ( A )6-153A.观察 B.科学实验C.分类 D.测量20. 不适合幼儿园小班儿童种植的是( CA.大蒜 B.向日葵C.小麦 D.太阳花21. 有关电教媒体的说法,错误的是( B) 6-200/201)6-183A. 应选择构图美观、色彩鲜艳、声音动听的电教材料B. 电教媒体运用得越多,效果越好C .电教媒体应发挥其他方法所不能替代的作用D .电教媒体应和儿童的探索学习相结合22. 关于自然角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7-215A. 自然角是为儿童提供的非正规性科学活动的场所B. 儿童要在教师的统一计划和指导下进行活动C. 儿童要分班、分组地轮流进行活动D. 自然角中只能进行随机的科学活动,而不能进行长期系统观察23.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评价标准是( AA.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 B. 教师的教育观念C. 上级文件的规定 D. 园长的要求24.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的一般步骤为( B) 8-241/246A. 设计评价方案T确定评价目的T实施评价方案T处理评价结果B. 确定评价目的T设计评价方案T实施评价方案T处理评价结果C. 设计评价方案T实施评价方案T处理评价结果D. 确定评价目的T设计评价方案T实施评价方案二、 填空题(本大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8 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25. 完整意义上的科学,应该包括科学知识和_科学探索过程 _两个方面。 1-2_目的性_和程序性。 2-503-8026. 操作活动之所以不同于简单的摆弄,在于它具有28. 研究生物和环境的相互关系的科学称为) 8-24327. 集体活动、 个人活动和 _小组活动 _活动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三种组织形式。_生态学 _。4-10329. 儿童的活动具有 _主体性 _、对象性和互动性等特点。5-11730. 教师在设计、组织和领导儿童开展科学游戏时,应注意游戏的科学性、游戏的趣味性、游戏的活动性和 _游戏的规则_ 。6-177/17931. 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资料的收集方法中, 常用的观察分析法有行为检核、察 _和事件详录等。 8-24632. 根据评价对象的不同,我们可以把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分为课程评价、评价和环境评价。 8-234三、 简答题(本大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30 分)33. 简述教师的教育知识和技能的含义及在指导儿童学科学中的作用。答:1-28_情境观_儿童发展 _教师的教育知识和技能 , 指的是教师对儿童学科学规律及教师教科学规律的把握和运用的能 力。教师的教育知识和技能在指导儿童学科学中 , 有助于教师对学前儿童应学什么样的科学、对 儿童怎样学科学、 对教师应该怎样帮助儿童学科学等问题产生正确的认识及把握有效的教育 策略 , 是成功指导儿童学科学的前提。34. 发展学前儿童科学思考技能的具体目标有哪些答:作为科学技能之一的思考 , 指的是儿童获取科学知识所必须的思维加工技能。其具体目标主 要包括 :(1) 学会比较和概括 , 认识到事物的不同和相同 ;(2) 学会推论和预测 , 即根据观察到的现象 , 并结合自己已有的经验 , 推想它的原因 , 提出合 理的解释 ,得出结论 , 并预测将来可能发生的现象。第一阶段是”瞎忙”的阶段35. 简述儿童科学探索过程的三个阶段及表现。 3-71/72 答:第二阶段是”探究”的阶段, 儿童表现为无目的地摆弄物体。第三阶段是”领悟”的阶段, 儿童表现为尝试性地摆弄物体, 儿童表现为验证性地摆弄物体。36.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4-99/113答:(1) 人体 ;(2) 自然生态环境 ;(3) 自然科学现象 ;(4) 科学技术教育。37. 简述非正规性科学活动的特点。 5-140答:(1) 教师提供各种可选择的材料 , 儿童自己选择学习的内容 ;(2) 没有具体的活动目标和计划 ;(3) 学习过程中教师的干预较少 ;(4) 没有固定的组织形式 , 学习的形式以个人的探索为主。38. 简述教育评价中观察分析法的含义及要求。 8-246答:观察分析法就是在自然状态或准自然状态下, 对评价对象的行为进行现场观察, 并根据观察 结果进行分析、作出评定的一种资料收集方法。运用观察分析法时 , 要力求保持客观、真实、详尽的记录,而避免主观的臆想或推断。四、论述题(本大题 10 分)39. 试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过程和结果的辩证关系。 3-70答:首先 , 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过程和结果并不是相对立的,而是相统一的。它们相统一 的基础就是儿童自身的科学探索活动。科学教育的过程必然会导致积极的学习结果,结果是过程的必然产物。 儿童在经历科学探索过程的同时,获得了从知识、技能到情感全面发展的结果。其次,过程和结果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 儿童在科学探索的基础上获取了一定的成果,如有关的知识经验的形成、情绪的初步满足, 能够成为进一步探索的基础。 再次,无论过程还? 2-48是结果,对于学前儿童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科学教育中让儿童充分经历科学探索的过程, 既能导致积极的学习结果, 又能使儿童内在 的认知需要得到充分的满足。五、应用题(本大题共 3 小题, 40、41 小题每小题 8 分, 42 小题 12 分,共 28 分)40. 选定一个具有本地特色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主题,并围绕该主题写出适合某一年 龄班儿童学习的具体内容 (不必进行活动过程设计) ,要求说明选择和设计的理由。 5-125/138 活动主题 : 不一样的石头准备材料 : 石灰石、鹅卵石和云南腾冲红色火山石 适合幼儿年龄班 : 大班1、幼儿能说出三种石头不一样的现象。2、教师对三种石头产生不同现象后的反复引导。你觉得三种石头能够漂浮在水面的是哪一种? 你觉得三种石头能写字的是哪一种?你觉得三种石头摸上去最光滑的哪一种? 给幼儿提供了充足的实验材料, 孩子们能在动手的过程中感受三种石头的不同特点, 得到了最直接的经验。答:选择与设计的理由 :石头是随处可见的 ,更贴近儿童的实际生活经验 , 而这种三种石头具有不同的用处 ,更能 让儿童积累科学经验。红色火山是云南腾冲盛产的 , 当地特色 , 同时红色火山石又称”浮石”, 放入水中就会浮 起, 让孩子们了解不同的石头有不同的用处,了解沉与浮、光滑与粗糙的初级科学概念。41. 为幼儿园小班正规性科学活动“认识小白兔”设计两种不同的导入方法。 5-130/131 答: 活动目标:1 引导小班的幼儿认识小兔的基本特征和它的喜好。2 喜欢和小兔做朋友并学会爱护小兔。活动准备:1小兔子几只。2 青菜、萝卜、青草、鱼、肉骨头若干。 第一种导入方法 : 通过讲故事导入活动 (小熊请客 )活动过程:老师给小朋友们讲”小熊请客”的故事个天大的笑语 , 引入”小兔喜好吃什么”来开始活动第二种导入方法 : 让儿童直接操作材料而导入活动活动过程 : 让小朋友自由的选择食物来饲养小兔子 ,从而获得小兔子的爱好 , 且更近一步 的与小兔子接触 , 培养小朋友们爱护小动物的良好习惯。42. 以认识“种子”的内容为例,分别设计幼儿园小、中、大班的教育目标。答:对小班儿童, 我们的目标是让儿童通过感知、 观察周围生活中常见的水果, 来获取有关 种子的具体的、直接的经验。如让儿童尝各种各样的水果,知道它们都有核,从而获取了有 关水果种子的丰富经验, 既了解了水果及种子的多样性, 又为中、 大班形成种子的概念积累 了经验。在中班,我们则要求儿童通过观察、比较各种各样的神子,认识它们的丰富多样,同时 培养思维的概括性, 为形成初级科学概念打下了基础。 如向儿童提供各种各样的种子, 让他 们观察、比较,2-61, 由于不懂各种动物朋友的喜好 ,闹了同时引导他们认识种子的共同特征。对大班儿童, 我们不仅要求他们形成种子的初级科学概念, 而且引导儿童通过各种途径 获取有关自然界的丰富知识,初步认识自然界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关系,培养抽象思维能力、 进行探究和推断的能力等。如让他们探索“树有种子吗?” ,启发幼儿思考:很多植物都有 种子,树有没有种子呢?同时让他们通过亲自的探究活动,寻找树的种子,最终得出结论, 以深化他们的种子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