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教育.doc
浅谈教师的教学行为如何促进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发展 【摘要】全面实施和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面临的长期重大任务和主旋律。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任务之一,就是使青少年养成积极、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心理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关键词】 小学生 积极心理品质 教育“健康不仅是没有躯体的残缺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即健康包括三方面: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一、影响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的问题。(一)学习方面的问题。生理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小学生的主要活动由以游戏与学习相间转变为以学习为中心,对于诸多的学习事件,如作业、听课、回答问题、考试等都有可能感到无力应付,或者自信心不足,从而引起他们的紧张与焦虑。目前,小学生的学习任务任然相当繁重,面对这些难以应付的诸多要求和期望,有些学生感到心神不定,烦躁不安,注意力不能够集中,甚至在学习时养成咬手指、多动症等不良习惯。1.学习压力大。由于现在学校、教师、家长往往过于强调学生的智力发展,过分看重分数,加上升学竞争、学校间的生源竞争的加剧,小学生普遍存在着学习任务“超重”的现象。除了学校的学习任务,一些家长和教师还给学生开起了“小灶”,学生奔波于各种“兴趣”班、特长班之间,休息和睡眠时间严重不足,失去了享受童年生活乐趣的最基本权利。2.考试焦虑。近些年来,尽管教育部门一直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但应试教育的阴影一直在困扰着广大小学生,加之父母对子女给予的过高期望,使他们的身上承受着巨大的学习压力。随着年级的升高,越来越大的心理压力造成小学生学习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导致神经衰弱、失眠、注意力分散等多种症状出现,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考试焦虑,尤其是对升学考试的焦虑。(二)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1.师生关系障碍。师生关系是一种最基本的教育关系,也是小学生人际关系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许多家长反映,孩子上小学前很听父母的话,可一旦进了小学,就开始不听自己的了,而对学校老师的话倒是说一不二,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是很高的。然而,目前小学教育中的师生关系却表现出一些突出的问题,其中又主要来自于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具体表现为:一是教师对学生缺乏尊重,随意贬低学生价值,使孩子的心理遭受创伤;二是教师对学生缺乏理解和信任,使学生产生对抗心理;三是教师在日常教育活动中缺乏公正、民主精神。2.同学交往困难。由于现在的家庭多为独生子女,父母往往因过于关爱,使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失去了许多与同龄伙伴交往的机会。当他们走进学校时,明显表现出交往经验的不足和交往技能的缺乏,这样的学生总是感觉别人对自己不友好,其他人不理解、不同情自己。当别人看他或议论他时总感觉不痛快,难于与人合作,因而也很难融入集体生活。由于家长对孩子的过度宠爱,导致孩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任性,不懂得分享、主人等个性,以及对同伴的攻击性行为,都会造成他们交往的困难。(三)成长发育的烦恼进入高年级以后的小学生逐步开始了青春期发育,生理机能上的急剧变化使他们开始关注自己的身体,表现为他们开始对自己的相貌体态十分关注,对异性同学也会产生好感。但这时他们的心理成熟并不与生理发展同步,要求独立成长的渴望与生活学习的依赖性之间的矛盾,与同学关系的紧张,学习活动的成败等,容易使他们产生心理情绪上的变化,如紧张、困惑等,因而这一阶段也是他们出现心理问题的高峰期。二、教师的教学行为促进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的途径。1. 建立以人为本的良好的师生关系融洽的师生关系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不仅使学生的学习动机由单纯的认识需要上升到情感需要,而且使教师由职业的需要上升为职责的需要、事业的需要。(1)尊重每一个学生。首先教师要消除差生的概念,没有问题学生,只有学生的问题,只有教师如何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教师要消除对学生智商问题的错误认识,即便是智商临界的学生从理论上讲小学阶段的学习是可以完成的,实验班就有这样的成功的个案。其次,教师要用积极的心态看待学生和评价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努力和他自己选择的进步。只有充分尊重学生才能真正实现学校以学生发展为本。(2)宽容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宽容地对待这一个学生的一切。缺乏对学生的宽容,心与心难沟通,教师与学生难合作,心理健康教育就难以进行。要相信所有的学生都可以教育好,如果有问题只是还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和适时的问题。2.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任何智力正常的学生都要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和能动性,教师要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问题让学生自己揭示,知识让学生自己探索,规律让学生自己发现,学法让学生自己创造学习领域让学生自己拓宽,学生内容让学生自己开掘,持续学力让学生自己发展。3.改变传统的“满堂灌”,实施开放教学。 首先,要在时间上“放”,教师每节课讲课时间最多为10分钟,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在充足的时间上放手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心理。其次,在学习方法上要“放”,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点,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加强学习策略的指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心理,主动学习,主动发展。4.采用科学评价,健全学生心理。评价在教育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传统的教育评价往往用一把尺分数和成绩作为单纯的评价对象,注重结果的评价而忽视过程的评价。这样的评价往往会忽略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碍于学生健全心理的形成。因此,在我们要坚持多元化、过程性评价帮助学生成功,创设成功机会,改进评估机制,关注学生心理水平提高的过程对学生进行积极的评价,确立“天生其必有才,天生其材必有用,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人人成才”的观念,评价标准多样化,珍惜学生独一无二的个性,坚持以多元标准不拘一格评价学生,学生以学为乐,孜孜以求,人人获得成功,尝到成功的喜悦。在新时代里,教师的教学行为不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而是与学生一起分享、一起成长的过程。我们要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充分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为学生创造民主的交流知识的平台,让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出来,从而达到培养师生良好的关系,促进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健康发展的目的。参考文献:1杨燕.当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04,3.2申继亮,彭华茂.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与出路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