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人教版部编版)高中语文高一上 期中测试02含答案.docx

    • 资源ID:4064491       资源大小:75.64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人教版部编版)高中语文高一上 期中测试02含答案.docx

    (人教版部编版)高中语文高一上期中测试02一、论述类文章阅读(共9分)阅读下列文段,回答1-3题。茶马古道今天人们所说的“茶马古道”,源自古代的“茶马互市”,即先有“互市”,后有“古道”。而“茶马互市”是我国历史上汉藏民族间一种传统的贸易形式,唐代文献中就已经有所记载。到宋代,内地茶叶生产飞跃发展,其中一部分茶叶“用于博马,实行官营”,在四川的名山等地设置了专门管理茶马贸易的“茶马司”。宋朝统治者为什么如此重视“茶马互市”呢?当时契丹、西夏和女真等少数民族的崛起对两宋政权造成严重威胁,迫使朝廷同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保持友好关系,以便集中力量与西北少数民族政权抗衡。在这种情况下,“茶马互市”除了为朝廷提供一笔巨额茶利收入补充军费之需外,更重要的是,既满足了国家对战马的需要,又维护了宋朝西南边境的安全。那么,藏族为什么也很重视“茶马互市”呢?因为藏族非常喜欢饮茶。招待客人,首先端出来的就是茶;外出旅行,必带的也是茶;累了,饮几口热茶能立即消除疲劳;病了,饮一口浓茶能解毒去病;用煮过的茶叶喂牲畜,马吃了长膘快,牛吃了增加奶量。尤其藏族平时食用肉、乳较多,喝茶可以解油腻、助消化。对于长期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的藏族来说,他们并不需要外界供给很多东西,但茶叶却是绝对不可缺少的。唐宋以后,汉藏人民之间通过“茶马互市”建立起来的友谊,一直延续到元、明、清。元代为了加强对藏区的管理,在“茶马古道”沿线推行“土官治土民”的土司制度,把以“茶马互市”为主的交通线路定为正式驿路,并设置驿站。从此“茶马古道”既是经贸之道、文化之道,又是治藏安藏之道。到了清代,“茶马互市”作为一种重要制度逐渐从历史地平线上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边茶贸易”制度。藏族对茶叶的需求有增无减,对其他产品如丝绸、布料、铁器等的需求也开始增加;而内地对藏区马匹的需求虽然减少,却对藏区皮革、黄金,以及虫草、贝母等珍贵药材的需求大幅增加。这样,汉藏之间的贸易范围更加广泛,骡铃声声,马蹄阵阵,“茶马古道”沿线的民间贸易更加繁荣。“茶马古道”作为连接内地与康藏地区的交通大动脉,历经唐、宋、元、明、清,虽然最终消失,但它对促进康藏地区经济发展、加强汉藏民族融合、维护国家统一的历史作用不容低估。1.下列关于“茶马古道”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所谓“茶马古道”是汉藏两族之间由于长期以茶易马而形成的贸易通道。B.在宋代,“茶马古道”上的巨额茶利收入是当是全国军费的主要来源。C.“茶马古道”到元代已成为一条经贸之道、文化之道和治藏安藏之道。D.“茶马古道”为发展经济、团结人民和国家统一发挥了很大的历史作用。2.关于宋朝统治者重视“茶马互市”的目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3分)A.与藏族等民族保持友好关系,以便同西北少数民族政权抗衡。B.以茶易马,可以满足国家连年战争中对马匹的迫切需要。C.汉藏之间的贸易往来,有利于维护宋朝西南边境的安全。D.藏族人非常喜欢饮茶,以马易茶可以满足他们对茶叶的需求。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古道”晚于“互市”,因此“茶马古道”的形成不应该早于唐代。B.元代推行的“土官治土民”的土司制度,扩大了藏族地区的民族自治权。C.清代后期“茶马古道”由于“边茶贸易”的兴起而在历史地平线上消失。D.随着汉藏之间各自需求的变化,贸易范围必将扩大,“边茶贸易”必将取代“茶马互市”。二、文学类文章阅读(共14分)阅读下列文段,回答4-6题。江南无雪故乡的冬天留给我童年与少年的,是飘雪的记忆。向暮时节,天阴沉着脸,云被风追着跑得飞快,气温骤降到零下几度的时候,大人们抬头望一眼灰暗的天空,说是“快要下雪了!”不一会儿,先是窸窸窣窣的“雨夹雪”,那雨点伴随天然六角的晶体敲打着屋背的黑瓦,就如音乐家灵巧的手轻轻地划过琴键,丁丁东东。多少年过去了,这碎玉之声还萦回在我的耳际。夜里总是睡不稳,会几次三番爬出被窝拉开窗帘看一眼,外面是不是真的下雪了。雪,说不上是什么时候,在人不知不觉中斜刺里飘落了。屋外,清冷的月光下,没有人踏雪而行,用不着着急,像林冲那样,一步高,一步低,踉踉跄跄,捉脚不住,雪夜上梁山。路上无人,田野无人。只有被风追逐着的雪,上下旋转着,左右飞舞着,飘飘洒洒,疏疏密密,忽而转身腾空,忽而前展双臂,然后,一头扑向期待拥抱她的大地。我想象这是在灯光雪亮的舞台上,大自然正在上演一场优美的舞蹈,而雪的舞蹈是一种诗意的语言,关于天的辽远,关于风的吟唱,关于云的彩衣,关于雨的精魂满心欢喜地躺回被窝,睡梦中又好像听见了,那纷至沓来的雪的脚步走进我家的院子了,铺在你家的门槛外了,镶上他家的窗台了,漫过田间高高低低的小路了,平齐河边弯月似的石桥了清晨推门,眼前一亮:昨夜隔壁瓦屋纸窗外的世界,一片洁白。昨日地上堆满落叶还显得一片狼藉的院子,现在被大雪掩盖,像在上面盖了一块洁白的手巾;两株挺拔的枣树,威风凛凛地披挂着银色的甲胄,从四面八方伸出雪白的手臂,指向天空;小河结了厚冰,听不见流淌的声音,没有桥,也无须桥,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吸引着人一直走到对岸。河那边是田野,眺望与地平线相接的远处,也是覆盖了皑皑大雪的白线。那白雪是披在原野身上冬天的被子。在那里,“大地也睡着了这不是长眠,这似乎是它辛勤一年以来的第一次安睡。”(梭罗冬日漫步)当我不再是孩子,而是孩子的父亲的时候,关于雪的记忆也就逐渐淡漠了。孩子们却没有忘记童话里的白雪公主,向往冬天,向往寒冷,向往雪花飘飘的日子可是冬天已经变得暖和了,没有寒冷,也没有雪。有几个冬日,天阴沉着脸,云被风追赶着跑得飞快,气温又骤然下降了,看样子是下雪的天气。还在上小学的儿子,迫不及待地问我:“爸爸,什么时候下雪?”我说:“快了,这天准下雪!”可是,雪,向往中的雪,孩子眼里的雪,被人千呼万唤着的雪,总是没有落下来。是啊,“你的睫毛上和舌头上没有落过甜雪花怎能说懂得温柔你没有审视过六角的雪花你没有见过积雪成冰没有听过夜半的冰裂怎能说懂得创造、破坏和一尘不染的纯洁”(邵燕祥雪)江南的冬天怎么不下雪了?四季不再分明了?我回答不上。也许,孩子长大了,长了知识,一切都会自己解答。但是,我盼望雪,依然想念过去有雪的日子。“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现在,我家里有酒,有“火炉”,独酌以外,也喜欢雪夜有人敲门,举杯共饮,作通宵长谈。明朝酒醒,不妨雇一条小舟,一起往东湖看雪4.第三段中,作者写了哪些“飘雪的记忆”?请分条写出。(4分)5.请简析第四段的表达特色并概括雪景的特征。(5分)6.本文题为“江南无雪”,文中却大量写雪,请结合全文探究这样安排有哪些意图。(5分)三、古代诗文阅读(一)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7-10题。(共17分)兰亭集序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畅叙幽情幽:幽深内藏。B.夫人之相与夫:助词,引起下文。C.终期于尽期:期望,希望。D.不能喻之于怀喻:明白。8.下列各组加点的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A.每览昔人兴感之由倚歌而和之B.当其欣于所遇月出于东山之上C.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D.录其所述其孰能讥之乎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本文节选自晋书王羲之传,是一篇序。序,古代文体的一种,大多用于题赠,或作为著述的前言。本语段内容突出了书序的一般特点。B.本文一开头就呈现出一个阔大的境界:“人之相与,俯仰一世”。其中包含着人怎样在人世中度过自己的一生的态度,由此引发感慨,可谓入题自然。C.“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这种情怀说明了一个事实:不管生活方式有怎样的不同,人总是留恋生活中那些美好的事物,也就是留恋于有生之乐。D.“死生亦大矣”,是作者的基本观点,作为书序,以此来概括一篇之意,见解独到,这正是本文作者立意的高远之处。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4分)(2)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4分)(二)古代诗歌鉴赏(共5分)11.阅读下列古诗,回答问题。(5分)明月何皎皎选自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这首诗通过皎皎明月抒发主人公的愁思。全诗充分运用_和_描写,刻画了一个_的游子形象。(三)古代诗歌默写(共6分)12.根据要求,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1)余音袅袅,_;舞幽壑之潜蛟,_。(2)契阔谈,心念旧恩。_,_。(3)羁鸟恋旧林,_。_,守拙归园田。四、语言基础知识运用(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丁酉新春,旨在“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风靡全国,“圈粉”无数。在“一笑二闹三跳四唱”的娱乐节目时代,“中国诗词大会”以优雅的方式脱颖而出。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是因为内心对于精神雨露的渴求,而传统文化正是精神雨露的_。诗词大都比较凝练,_。阅读诗词,人们享受着诗词语言和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这大大拓展了人们的生活视野。阅读诗词,体悟诗词作者的心境,跟他们进行心灵对话,有助于提升人们对生活的感知能力,学习像诗词作者一样去感受和思考生活。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 ),每天八小时上班,满负荷运转,单调乏味的生活让人感觉压抑,而读诗可以暂时疏解内心的阴郁。“中国诗词大会”以_的形式吸引人们亲近诗词,从诗词之美中获取生活的诗意。生活需要诗意,但诗意并不_地存在。一个人只有徜徉于诗词、发现诗意,才能在与诗词相会的过程中提升文化素养,让心灵空间更饱满。生活不只是柴米油盐,还有诗和远方。1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人们享受着语言美感带来的欢愉,同时也能感知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B.人们享受着语言美感带来的欢愉和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C.人们享受着诗词语言,同时也能感知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D.人们感知着语言美感带来的欢愉,同时也能享受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14.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还因为人们热爱古代悠闲自在的生活B.现在的生活节奏快得令人窒息C.还因为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较快D.古代的生活节奏比现在的要舒缓得多15.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组是( )(3分)A.盈盈秋水脍炙人口引人入胜顺其自然B.源头活水脍炙人口引人注目自然而然C.源头活水朗朗上口引人入胜自然而然D.盈盈秋水朗朗上口引人注目顺其自然五、作文(40分)16.根据要求作文。请以“我想要的幸福”为题,写一篇700字以上的作文。要求:文体不限,立意自定,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期中测试02答案解析一、1.【答案】B【解析】从全文看,文章写的就是汉藏两族之间以茶易马而形成的贸易通道,所以A项正确。B项说“茶马古道”上的巨额茶利收入是军费的“主要来源”,而第二段表述是“巨额茶利收入补充军费之需”,只是“补充”,并未说是军费的“主要来源”,这是曲解原文。C、D两项的表述,可在第四段和末段找到根据。2.【答案】D【解析】“宋朝统治者为什么如此重视茶马互市呢?”是个设问句,有疑而问,有问必答,下文的两句即是答案。第一句是A项的根据,第二句是B、C两项的根据。而D项表述的是藏族重视“茶马互市”的原因,而非宋朝重视“茶马互市”的目的,这是答非所问。再说宋朝重视“茶马互市”是为了汉族,而不是为了藏族。3.【答案】A【解析】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A项的推断区间是一、二段。第一段中说“茶马古道”源自“茶马互市”,先有“互市”,后有“古道”,唐代文献中记载的是“茶马互市”;再从第二段看,宋代还是“茶马互市”,就说明唐代“茶马古道”还没有形成。两段结合考虑,A项推断是正确的。B项的“扩大藏族地区的民族自治权”是无中生有。C项是偷梁换柱。第五段第一句是说“到了清代”,“茶马互市”由“边茶贸易”取而代之,并不是C项说的“清代后期”,“茶马古道”由于“边茶贸易”兴起而消失。D项是转化失误。第五段中“内地对减少,却对增加”是转折关系,而D项把这一句转化成因果关系了,当然是错误的。二、4.【答案】听落雪的碎玉之声;多次爬出被窝看雪;梦中的雪景。5.【答案】运用比喻、拟人、引用等修辞手法,由近及远描写雪中的景物,突出雪后的洁净、辽阔和宁静。6.【答案】以昔日大雪反衬今日无雪,表现对环境恶化的忧虑和希望环境早日改善的愿望。以我童年赏雪和儿子童年无雪可赏对照,希望孩子有快乐丰富的童年,能更好地认识自然和人生。以现实的无雪和想象中的夜饮赏雪映衬,表达对人生美好情趣的渴望。三、7.【答案】C【解析】至:到8.【答案】C【解析】A项的/他;B项对、对于/在;C项因为;D项他、他们/难道。9.【答案】A【解析】“本语段内容没有突出一般书序的特点,它只是写出了作者的感受”。10.【答案】略11.【答案】全诗充分运用动作和心理描写,刻画了一个久客异乡、愁思辗转、夜不能寐的游子形象。12.【答案】略四、13.【答案】A【解析】B“享受思想”,动宾搭配不当。C“享受语言”,搭配不当或理解为表述不完整,享受的宾语一般带有积极意义,能给主体带来愉悦和满足,如“享受诗词语言的美”。D“感知”和“享受”和各自后的宾语不搭配,当互换位置。14.【答案】C【解析】通读语段,前文有个“因为”,所以承前统一句式用“还因为”,后文有“每天八小时上班,满负荷运转”,所以接“生活节奏较快”。故C正确。15.【答案】C【解析】“源头活水”,比喻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盈盈秋水”比喻美女的眼睛像秋天明净的水波一样,形容女子眼神饱含感情。此处指传统文化是源泉,故使用“源头活水”。“朗朗上口”是指诵读诗词文章时的声音响亮而顺口;“脍炙人口”比喻好的诗文为人们赞美和传诵。此处指诵读时声音响亮,故使用“朗朗上口”。“引人入胜”是指十分吸引人的,使人沉醉的优美的境界,多指山水风景或文艺作品吸引人;“引人注目”形容人或事物很具特色,引起人们的注意,前者突出“吸引人”,后者突出“把目光集中在一点上”。此处指形式吸引人,故使用“引人入胜”。“自然而然”指自由发展,必然这样,指非人力干预而自然如此;“顺其自然”指指顺应事物的自然发展,不人为去干涉,此处指不会非人力干预而自然如此。故使用“自然而然”。故C正确。五、16.【答案】略高中语文 高一(上) 6 / 6

    注意事项

    本文((人教版部编版)高中语文高一上 期中测试02含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侗****源)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