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 22 陈涉世家 教案.doc
-
资源ID:41111045
资源大小:209.50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3.6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 22 陈涉世家 教案.doc
22 陈涉世家1.积累文言字词,疏通文意,把握文章主要内容。2.把握陈胜、吴广的人物形象,体会人物性格。3.分析文章在材料组织、表现手法等方面的特点,欣赏作者的写作艺术。2课时布置学生完成状元大课堂第22课课前预习卡第1课时1.初步了解司马迁和史记的相关知识。2.积累文言字词,疏通文意,梳理故事情节。一、导入新课【设计意图】通过介绍人们对史记的评价导入,使学生对探究本课产生兴趣。有一部史学著作被评价为“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史学书”“影响中国历史的经典书籍之一”“构建中华文明阶梯的重要典籍”“展示五千年中华文明独特风采的杰作”“影响历史进程的一百本书之一”。它,是梁启超、章太炎、钱穆等开列的最低限度必读书。它,就是文史上光耀千秋的史记。我们常说中华五千年文明,史记为我们记载了前三千年。“以史为鉴,知千秋盛衰兴替;前事不忘,明万代是非得失。”让我们一起走进史记,读一读其中的名篇陈涉世家。二、了解司马迁和史记【设计意图】了解史记和司马迁的基本文学常识,激发学生对这部著作的兴趣,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1.生自主查阅资料,了解有关司马迁和史记的知识。2.师明确。(1)作者介绍司马迁(约前145?),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10岁诵古文,20岁开始游历,游踪遍及南北,到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归来后,初任郎中,汉武帝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继承他父亲司马谈的官职,任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编写史料,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等。他博览皇帝珍藏的大量图书、档案和文献。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被捕入狱,受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他发愤著书,于公元前91年完成史记。(2)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3000年间的历史。全书共130篇,包括本纪(帝王传记)12篇,世家(记诸侯本系)30篇,列传(序列人臣事迹)70篇,年表10篇,书(记经济、天文、历法、礼乐等方面的情况)8篇。在史学和文学史上都有很高的地位。“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鲁迅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三、朗读课文,培养语感【设计意图】在反复朗读中,提升文言语感。1.听读。生听课文朗读音频,并根据课件提示,扫清字音障碍。罾(zng) 笞(ch) 蕲(í) 铚(zhì) 酂(cuó)柘(zhè) 谯(qiáo) 乘(shèng) 阳夏(ji) 辍耕(chuò)嗟乎(ji) 鸿鹄(hú) 闾左(l) 適戍(zhé) 当行(háng)数谏(shuò) 将兵(jiàng) 卜者(b) 烹食(png) 间令(jiàn)篝火(gu) 忿恚(huì) 社稷(jì) 苟富贵(gu)陈胜王(wàng) 度已失期(duó) 宁有种乎(nìng)2.自由读。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对节奏。注意下面几个句子的节奏: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3.齐读。生齐读课文。四、再读课文,疏通文意【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让学生理解字词,提升翻译文言文的能力。1.理解词语。(1)生默读课文,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字词。(2)师出示应重点注意的词语。通假字。发闾左適戍渔阳(“適”同“谪”,处罚、流放)固以怪之矣(“以”同“已”,已经)为天下唱(“唱”同“倡”,倡导、发起)将军身被坚执锐(“被”同“披”,穿)词类活用。法皆斩(名词作状语,按照法律)天下苦秦久矣(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苦,苦于的统治)乃丹书帛曰“陈胜王”(丹,名词作状语,用朱砂。王,名词用作动词,称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名词用作动词,用网捕)固以怪之矣(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怪,认为奇怪)夜篝火(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间。篝,名词用作动词,用笼子罩)狐鸣呼曰(名词作状语,像狐狸似的)皆指目陈胜(名词用作动词,手指目视,意思是大家都对陈涉有所注意)忿恚尉,令辱之(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恼怒)尉果笞广(名词用作动词,用鞭、杖或竹板打)将军身被坚执锐(形容词用作名词,分别指铠甲和武器)古今异义。十六七古义:表分数的约数,十分之六七 例句: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今义:表整数的约数,十六或十七往往古义:到处 例句:卒中往往语今义:经常诚古义:如果 例句: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今义:(心意)真实;的确,实在亡古义:逃跑 例句: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今义:死亡等古义:同样 例句:等死,死国可乎今义:等待,等到。间古义:私下 例句: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今义:多指空隙,嫌隙,隔阂或古义:有人 例句: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义:或者,也许一词多义。会会天大雨(动词,适逢、恰巧遇到)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名词,集会)书乃丹书帛曰“陈胜王”(动词,写)得鱼腹中书(名词,字条,这里指写了字的丝帛)将上使外将兵(动词,率领、带领)项燕为楚将(名词,将领)数广故数言欲亡(读ò,副词,屡次)卒数万人(数词,几)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动词,编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动词,军队驻扎)扶苏以数谏故(介词,因为)或以为死,或以为亡(和“为”组成动词“以为”,认为)以固以怪之矣(副词,同“已”,已经)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介词,把)以激怒其众(连词,来)祭以尉首(介词,用)欲广故数言欲亡(动词,想、想要)从民欲也(名词,愿望)王乃丹书帛曰“陈胜王”(读wàng,动词,称王)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名词,国王、大王)行皆次当行(读á,动词,队伍、行列)乃行卜(读xíng,动词,做)行收兵(读xíng,动词,行军)故扶苏以数谏故(名词,缘故、原因)广故数言欲亡(动词,故意)然吴广以为然(形容词,正确)然足下卜之鬼乎(连词,然而、不过)道道不通(名词,道路)伐无道(名词,仁道、道义)等等死,死国可乎(形容词,同样)公等遇雨(助词,表复数,表示人的多数或列举未尽)辍耕之垄上(动词,去、往)之怅恨久之(语气助词,补足音节,无实义)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结构助词,的)二世杀之(代词,他,指扶苏)2.理解句意。(1)生借助课本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理解句意。(2)师出示应重点注意的句子。特殊句式。省略句:吴广以为然(“以”后省略宾语“之”,指代陈胜的计谋)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乃”的前面省略“起义军”)上使外将兵(“使”后面省略代词“之”,指扶苏)判断句:陈胜者,阳城人也(“者,也”,表判断)吾闻二世少子也(“也”,表判断)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副词“乃”表判断)倒装句:祭以尉首(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以尉首祭”)重点句子翻译。a.苟富贵,无相忘。译文:如果有朝一日富贵了,可不要忘记咱穷哥们儿。b.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译文: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凌云壮志啊!c.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译文:正碰上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了期限。d.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译文:如今逃跑(抓了回来)也是死,起来造反也是死;同样都是死,倒不如为国家而死,这样好吧?e.天下苦秦久矣。译文:全国人民长期受秦王朝压迫,痛苦不堪。f.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译文:如今假使我们这些人冒充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伍,向全国发出号召,应当有很多人来响应的。g.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译文:(陈胜)又暗地里派吴广潜藏在驻地附近丛林里的神庙当中,天黑以后点上灯笼(装鬼火),装作狐狸的声音,(向士兵们)喊道:“大楚复兴,陈胜为王。”h.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译文:第二天,大家到处谈论这件事,都指指点点的,互相示意地看着陈胜。i.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译文:再说,大丈夫不死则已,死就要干出一番大事业啊。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贵种吗?j.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译文:将军您亲自披甲上阵,手拿武器,讨伐残暴无道的秦国,恢复楚国的社稷,论功应当称王。3.疏通文意。生在理解词意、句意的基础上,自主翻译全文。提示:译文见状元大课堂本课“句段精析”栏目。4.熟读课文。生反复诵读课文,在朗读中进一步理解课文意思。五、布置作业【设计意图】此环节目的是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简要复述陈涉世家的内容大意。要求:(1)用现代白话复述;(2)复述要突出事件的重要环节和关键之处。第2课时1.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2.分析文章在材料组织、表现手法上的特点。一、检查作业,引入新课【设计意图】检查上节课布置的复述课文的任务,有助于学生加深印象。师指名学生复述文章主要情节。预设 【示例】秦二世元年秋,朝廷征发陈胜、吴广等900余名戍卒前往渔阳戍边,途中在蕲县大泽乡为大雨所阻,不能如期到达目的地,根据秦朝法律,误期要斩首。情急之下,陈胜、吴广杀死押解戍卒的将尉,领导戍卒,发动起义。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他们率领军队连克大泽乡和蕲县,并在陈县建立张楚政权,各地纷纷响应。二、自主探究,理解内容【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引导学生在上节课翻译全文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文章内容。生品读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1.农民起义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又是什么?在文中找出相关句子。预设 农民起义的直接原因是苛重的兵役和残酷的刑法,“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一次征发就有900人,可见徭役之重;“失期,法皆斩”说明秦朝法律的苛酷,从而表明起义是被逼的。根本原因是“天下苦秦久矣”。2.陈胜、吴广谋划起义的主要策略是什么?为什么提出这样的策略?预设 “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诈称公子扶苏,以宗法观念激起人民反抗秦二世的情绪,并争取人民的支持,分化统治者内部力量;诈称深受楚国人民爱戴的名将项燕,以其名义发动起义,具有号召力。这两个策略,反映了陈胜对时局的关注和精到的智识。3.陈胜、吴广为谋划起义做了怎样的舆论准备?有怎样的作用和效果?预设 陈胜、吴广用“鱼腹藏书”和“篝火狐鸣”制造陈胜要称王的舆论,主要作用是“威众”。效果: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三、分析人物形象【设计意图】此环节意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把握人物形象。1.陈胜形象。(1)生画出文中描写陈胜的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分析陈胜的人物形象特点。预设 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动作、神态、语言)不甘贫贱。陈涉太息曰:“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语言)少有大志,目光长远。“天下苦秦久矣。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语言)洞察时局,顺应民心,有政治远见,深思熟虑。念鬼,“大楚兴,陈胜王。”(语言、动作)有计谋,懂得树立威信和从舆论上获得支持的重要性。“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语言)有宣传才能,能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鼓动戍卒突破畏惧心理参与起义。敢于反抗压迫,有志气、有抱负。【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通过补充内容让陈胜这个人物形象更丰满,加深学生对陈胜这个人物形象的把握。(2)学生自读史记中陈涉世家的另一文段,理解陈胜形象的多面性。陈胜王凡六月。已为王,王陈。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宫门令欲缚之。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陈王出,遮道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夥颐!涉之为王沈沈者!”楚人谓多为夥,故天下传之,夥涉为王,由陈涉始。客出入愈益发舒,言陈王故情。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妄言,轻威。”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译文:陈胜称王一共六个月的时间,当他称王之后,就把陈县设为了国都。一个从前与他一起被雇佣给别人耕地的农民听说他做了王,来到陈县,敲皇宫的大门说:“我想要见陈胜。”守卫皇宫的士兵想要把这个人绑起来。这个农民辩解了好多次,才被放开,但还是不肯为他通报。陈王出门时,这个农民拦在道路上呼喊陈胜的名字,陈王听到后,就召见了他,并且与他同乘一辆车回了宫中。那个农民进入皇宫,看到宫殿房屋和帷幕帐帘,感叹道:“真的好多啊,陈胜你为王之后真是富丽堂皇啊!”楚地的人们把“多”叫做“夥”,所以天下流传起夥涉为王的话,就是从陈胜开始的。这个农民在皇宫出入越来越随便,常常向人们讲述陈胜的一些旧事。有人就对陈胜说:“您的客人太愚昧无知了,总是胡说八道,有损您的威严。”为此陈胜就把那个农民给斩杀了。陈胜许多老朋友都主动离开了他,从此之后再没有亲近陈胜的人了。看了这段记述,大家对陈胜的性格又多了哪些了解?预设 心胸狭窄、冲动。(言之有理即可)2.吴广形象。根据课文内容简要分析吴广的形象。预设 文章中对吴广着墨不多,但亦能看出吴广的果断和勇敢。处于“失期当斩”的困境中时,他与陈胜共谋大计,说明他也是有大志之人,只是在等待合适的时机。对于陈胜的分析和谋划,吴广是坚定的支持者,也是卓越的执行者。他非常聪慧,“行卜”而喜“威众”之意,置书鱼腹、狐鸣而呼,用实际行动为陈胜做好一切舆论准备。文中也有对吴广的直接评述,“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显示出他一贯的宽厚和威望。他又是机敏而富于谋略的,在将尉面前“故数言欲亡”,故意诱导将尉处罚他,激起众人的愤怒,收揽军心,而后果断地“夺而杀尉”。没有他坚定的支持和辅佐,陈胜难以独自起事,历史可能是另一番面貌。四、品析表现手法【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引导学生分析本文布局谋篇和人物塑造方面的特点,进一步理解课文。1.这篇文章叙事可谓详略分明,略写陈胜少时情况而详述起义的发动过程和发展情况,你认为司马迁这样裁剪材料的用意是什么?(学生思考后作答,教师明确)预设 这样的裁剪是为了突出中心事件和塑造人物形象。作者首先简略地交代了主人公陈胜的身世和往事,选材突出陈胜少有大志,为下文写起义做好铺垫。继而围绕着大泽乡农民起义这一中心事件,详写起义的原因、谋划情况、起义的经过及其取得的胜利,同时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表现成功塑造了陈胜、吴广这两位起义英雄智勇双全的形象。2.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上有什么特点?预设 作者善于运用生动简练的语言,通过富有个性特征的细节来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例如,第1段,作者只用“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苟富贵,无相忘”等动作、神情、语言的描写,就表现了陈胜摆脱被剥削被压迫地位的欲求,以及不甘于贫困的反抗精神。“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一句,用借喻和拟人的手法形象鲜明地表现了陈胜的雄心壮志。第2段对话中,“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连用四个“死”字,但并不使人感到啰唆,反而鲜明地表现了他们的斗争决心。第3段,陈胜、吴广并杀将尉一段描写,非常精练,作者运用一连串语气急促的短句和一连串的动作描写,形象地写出了激烈的格斗场面,显示出陈胜、吴广的机敏勇敢。后面的“攻”“收”“下”“徇”“皆下之”等叙述,语言简练、生动,显示了农民起义的浩大声势和强大威力。结束语:陈胜领导的农民起义虽然只有短短的半年就失败了,但作者却给予陈胜很高的评价,将他归入史记中记录王侯事迹的“世家”中,这说明司马迁评价历史人物是看功业,而不以成败论英雄,这也从侧面肯定了陈胜在反秦斗争中的“首事之功”。五、布置作业完成创优作业本课练习。本文为文言文,且篇幅较长,难读难理解的字词比较多,因此本次教学设计先引导学生读顺文章、理解文章意思,再重点分析其中的人物形象和表现手法,由浅入深,重点突出。第1课时,先通过范读、自由朗读,让学生读顺文章,接着再引导学生理解文言文词句,疏通文意;第2课时,先理清文章内容,再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和表现手法,理解作者对陈胜的评价。疑难探究1.王侯是一个地区的实际统治者,世代保有其国,对全国政局有一定的影响,故其传记称为“世家”。陈涉并非王侯,司马迁为什么把他归入“世家”?史记中人物传记分为三类,“本纪”记帝王,“世家”记王侯,“列传”记人臣,但这只是一个大略的划分,对于某些历史人物,作者有他特殊的考虑。陈涉就是一个特例。他出身低微,起义后虽自立为王,但为时仅六个月。之所以列入“世家”,是因为在秦王朝的严酷统治下首先发难,的确是非常之功。司马迁在这篇传记的最后写道:“陈胜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卒亡秦,由涉首事也。”可见司马迁看重的是功业,而不以成败论英雄。类似的例子有项羽,他并未统一称帝,但作者高度评价了他在反秦斗争中的领导作用,把他列入“本纪”。2.本文是长篇节选,在结构上具有怎样的特点?本文是长篇节选,但具有相对的完整性。开头写陈胜年轻时的抱负,以“鸿鹄之志”引出下文,为“举大计”设伏;中间写“举大计”的过程,从“死国”“死即举大名”的鼓动、起义策略口号的提出、“大楚兴、陈胜王”这一谶语的策划,都可以看出他的雄才大略;结尾写起义军入陈,陈胜被立为王,正是“鸿鹄之志”的实现。如此前后照应,使全篇结构显得十分严谨。课外拓展关于立志的名言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子2.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一个好士兵。 拿破仑3.毫无理想而又优柔寡断是一种可悲的心理。 培根4.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张闻天5.人生不是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 列夫·托尔斯泰6.谁要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谁不能主宰自己,谁就永远是一个奴隶。歌德7.无论头上是怎样的天空,我准备着承受任何风暴。 拜伦8.是以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也。 韩非子9.让自己的内心藏着一条巨龙,既是一种苦刑,也是一种乐趣。 雨果10.百学须先立志。 朱熹类文阅读李将军列传(节选)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其先曰李信,秦时为将,逐得燕太子丹者也。故槐里,徙成纪。广家世世受射。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萧关,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广从弟李蔡亦为郎,皆为武骑常侍,秩八百石。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而文帝曰:“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及孝景初立,广为陇西都尉,徙为骑郎将。吴楚军时,广为骁骑都尉,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以梁王授广将军印,还,赏不行。徙为上谷太守,匈奴日以合战。典属国公孙昆邪为上泣曰:“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于是乃徙为上郡太守。后广转为边郡太守,徙上郡。尝为陇西、北地、雁门、代郡、云中太守,皆以力战为名。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中贵人走广。广曰:“是必射雕者也。”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三人亡马步行,行数十里。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于是胡骑遂不敢击。有白马将出护其兵,李广上马,与十余骑奔射杀胡白马将,而复还至其骑中,解鞍,令士皆纵马卧。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半时,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胡皆引兵而去。平旦,李广乃归其大军。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选自史记)译文:将军李广,是陇西郡成纪县人。他的先祖叫李信,秦朝时任将军,就是追获了燕太子丹的那位将军。他的家原来在槐里县,后来迁到成纪。李广家世代传习射箭之术。汉孝文帝十四年(前166),匈奴人大肆举兵侵入萧关,李广以良家子弟的身份参军抗击匈奴,因为他善于骑术和射箭,斩杀敌人首级众多,所以被任为汉朝廷的中郎。李广的堂弟李蔡,也被任为郎官。二人又都任武骑常侍,年俸八百石粮食。李广曾随从皇帝出行,常有冲锋陷阵、抵御敌人以及格杀猛兽的事,孝文帝说:“可惜啊,你没遇到好时机!如果让你正赶上高祖的时代,封个万户侯那还在话下吗!”到景帝即位后,李广任陇西都尉,又改任骑郎将。吴、楚七国叛乱时,李广任骁骑都尉,跟随太尉周亚夫反击吴、楚叛军,夺取了敌人的军旗,在昌邑城立功扬名。可是由于梁孝王私自把将军印授给李广,回朝后,朝廷没有对他进行封赏。调他任上谷太守,匈奴每天都来交战。典属国公孙昆邪对皇上哭着说:“李广的才气,天下无双,他自己仗恃有本领,屡次和敌人正面作战,恐怕会失去这员良将。”于是又调他任上郡太守。以后李广转任边境各郡太守,又调任上郡太守。他曾任陇西、北地、雁门、代郡、云中等地的太守,都以奋力作战而出名。匈奴大举入侵上郡,天子派来一名宦官跟随李广学习军事,抗击匈奴。这位宦官带领几十名骑兵,遇到三个匈奴人,就与他们交战。三个匈奴人回身放箭,射伤了宦官,几乎杀光了他的那些骑兵。宦官逃回到李广那里,李广说:“这一定是匈奴的射雕能手。”李广于是就带上一百名骑兵前去追赶那三个匈奴人。那三个人没有马,徒步前行,走了几十里。李广命令他的骑兵左右散开,(两路包抄,)而他亲自去射杀那三个人,射死了两个,活捉了一个,果然是匈奴的射雕手。把他捆绑上马之后,远远望见几千名匈奴骑兵。他们看到李广,以为是诱敌之骑兵,都很吃惊,跑上山去摆好了阵势。李广的百名骑兵也都大为惊恐,想回马飞奔逃跑。李广说:“我们离开大军几十里,照现在这样的情况,我们这一百名骑兵只要一跑,匈奴就要来追击射杀,我们会立刻被杀光的。现在我们停留不走,匈奴一定以为我们是大军来诱敌的,必定不敢攻击我们。”李广向骑兵下令:“前进!”骑兵向前进发,到了离匈奴阵地还有大约二里的地方,停下来,下令说:“全体下马解下马鞍!”骑兵们说:“敌人那么多,并且又离得近,如果有了紧急情况,怎么办?”李广说:“那些敌人原以为我们会逃跑,现在我们都解下马鞍表示不逃,这样就能使他们更坚定地相信我们是诱敌之兵。”于是匈奴骑兵不敢来攻击。有一名骑白马的匈奴将领出阵来监护他的士兵,李广立即上马和十几名骑兵一起奔驰,射死了那骑白马的匈奴将领,之后又回到自己的骑兵队里,解下马鞍,让士兵们都放开马,随便躺卧。这时正值日暮黄昏,匈奴军队始终觉得奇怪,不敢进攻。到了半夜,匈奴兵又以为汉朝有伏兵在附近,想趁夜偷袭他们,因而匈奴就领兵撤离了。第二天早晨,李广才回到他的军营中,大军不知道李广的去向,所以无法前往接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