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热点---- 最低工资标准上调-备战 高考政治时政【热点+分析】.doc
-
资源ID:41111095
资源大小:76.50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高考热点---- 最低工资标准上调-备战 高考政治时政【热点+分析】.doc
热点-最低工资标准上调-备战2022年高考政治时政【热点+分析】2022届高考政治备考最低工资标准上调一、【热点直击】全国约一半省份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多地最低工资标准上调啦!“新最低工资标准已正式执行”“上调标准来了,看看你能涨多少?”今年以来,多地最低工资标准上调成为热门话题。上海、北京、浙江、江苏目前,已有10余个省份陆续上调最低工资标准,还有多个省份表示将在年内进行标准调整工作,相关省份名单仍在不断增加。那么,最低工资标准是如何调整的?哪些人群将直接受益?多地密集上调大部分涨幅在每月80-300元区间,上海、北京、天津等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在2000元以上“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将全日制用工调整为一类1880元、二类1760元、三类1630元”“调整后最低工资标准自2021年10月1日起实行”不久前,山西省发布了调整最低工资标准的通知,这意味着从10月1日起,省内劳动者有关待遇将相应调整。明晰工资数额、给定时间表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以来至少已有黑龙江、江西、新疆、陕西、上海、天津、西藏、北京、浙江、江苏、湖北、宁夏、甘肃、山西、辽宁、山东等地上调最低工资标准或执行新标准。各地月最低工资标准调高了多少?调整后是什么水平?从调整幅度看,各地情况各不相同,但大部分涨幅在每月80-300元区间。例如,天津7月1日起将月最低工资标准由每月2050元调整为每月2180元,上调130元;西藏7月1日起将月最低工资标准1650元调整为1850元,上调200元;湖北自9月1日起,将月最低工资标准调整为2010元、1800元、1650元、1520元四档,分别上调260元、300元、270元、270元。从工资水平看,部分省市月最低工资标准超过2000元。其中,上海2590元、北京2320元、天津2180元,浙江、江苏、湖北等地第一档月最低工资标准也在2000元以上。值得注意的是,最低工资标准一般采取月最低工资标准和小时最低工资标准的形式。月最低工资标准适用于全日制就业劳动者,小时最低工资标准适用于非全日制就业劳动者。在小时最低工资标准方面,本轮调整后,北京、上海、天津以及浙江、江苏等地的第一档标准超过20元,其中北京最高,为25.3元。“工资是大部分劳动者的主要生活来源,调整最低工资标准,主要用于确保用人单位应当支付劳动者的最低劳动报酬能够满足劳动者个人及家庭基本生活。”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张丽宾对本报记者表示,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物价水平、生活成本变动合理调整这个标准,对于保障低收入者生活、缓解收入差距等都有重要意义。二、【权威声音】怎么调整?每2-3年至少调整一次,参考当地最低生活费用、经济发展水平、就业状况等多种因素。目前,一些地方已经执行调整后的最低工资标准,有的将在未来几个月陆续执行,还有的省份则明确表示将在年内开展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工作。说到这里,有劳动者会问:最低工资标准多久调整一次?受哪些因素影响?根据最低工资规定,最低工资标准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或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用人单位依法应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该文件明确,确定和调整月最低工资标准,应参考当地就业者及其赡养人口的最低生活费用、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职工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职工平均工资、经济发展水平、就业状况等因素。2015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下发通知,要求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最低工资标准每两年至三年至少调整一次。张丽宾介绍,具体操作中,各地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定期进行最低工资调整。在推进共同富裕背景下,需要“提低调高扩中”,调整最低工资标准是“提低”的重要方面,有利于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这也是扩大内需、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现实需要。北京市人社局在相关解读中称,根据北京市最低工资规定,在调整最低工资标准时,主要考虑本市劳动者及其赡养人口的最低生活费用、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水平、劳动生产率、就业状况和经济发展水平、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经济尚处在恢复增长期等因素的变动情况,既要切实保障低收入职工的基本生活,增加低收入职工的获得感,又充分考虑当前经济环境下企业的承受能力,兼顾了企业和职工双方的利益。记者了解到,一般而言,企业每年的人工成本会安排一定的自然上涨空间,合理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幅度,对企业来说是可以消化的。“员工待遇好了,积极性也会相应提高。”有企业负责人说。张丽宾认为,在疫情影响下,不少中小企业受到冲击,但保市场主体、减税降费、普惠金融等系列政策加大扶持力度,为企业降低了成本,也为相应提高劳动者最低工资收入创造了空间。谁将受益?直接拉动低收入劳动者工资水平,相关社保待遇水平也将相应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上调后,哪些人群将受益?值得注意的是,最低工资标准不包含这些项目:延长工作时间工资;中班、夜班、高温、低温、井下、有毒有害等特殊工作环境、条件下的津贴;法律、法规和国家规定的劳动者福利待遇等。也就是说,用人单位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应该在剔除上述各项后,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最低工资规定还明确,该规定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对提高低收入劳动者的工资水平将起到直接拉动作用。”张丽宾说,在剔除加班工资、特殊工作环境条件下的津贴等因素后,有的用人单位实际执行的是最低工资标准。最低工资标准提高了,大量劳动密集型企业员工和餐饮服务、批发零售等工资水平在全社会平均工资以下的行业的劳动者,还有部分农民工、中小微企业员工,特别是实行小时最低工资标准的大量灵活就业群体将受益。这有利于保障低收入劳动者正常劳动的收入权益。不只是如此,与最低工资标准挂钩的一些待遇水平也会相应调整。比如,不少地区规定,失业保险金标准为最低工资标准的90%,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病假工资不得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80%。此外,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还有社保缴纳基数等方面也将随最低工资标准的调整而相应变化。今年6月,北京市在发布最低工资标准调整的同期,宣布失业保险金标准和工伤人员伤残津贴也相应上调。今年9月1日起,宁夏调整全区最低工资标准,银川市随后相应调整失业保险金和失业补助金标准,并按调整后的标准为6553名失业人员发放失业保险金1150万元,为6179名失业人员发放失业补助金833万元。“一些社会保障待遇和权益等是以最低工资标准作为参考的,最低工资标准上去了,社会保障权益也会相应提高,有利于让劳动者普遍受益。”三、【理论链接】1、【经济生活】(1)收入对消费的影响: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 一般说来,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与居民消费成正比要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扩大就业,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增加居民收入。 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改善收入预期 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联系,二者成反比缩小收入差距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可以提高低收者的收入,缩小收入差距,提高消费水平(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消费的发展促进生产的发展消费是生产的目的产品消费了,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具有导向作用;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够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发展;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可以刺激内需,助力复工复产(3)财政巨大作用1、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2、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3、国家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财政政策的运用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手段主要是降低税率和增加财政支出,经济增长缓慢、有效需求不足时,政府可以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的手段主要是增税和减少财政支出,在经济过热、物价上涨时,政府可以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有利于改善人民生活有,促进社会公平。(4)兼顾效率与公平1、含义:效率:指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率,它表示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效率提高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公平(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要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2、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二者具有一致性。表现在: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带动相关社保待遇提高,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提高效率、促进公平。(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是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基本标志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根本目标共同富裕 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3、宏观调控必要性 第一、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公有制和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要求)含义:是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手段经济手段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进行调节法律手段通过立法规范、司法打击 行政手段通过辅助手段,用得比较少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是政府通过行政手段提高底层劳动者收,有助于促进共同富裕。2、【政治生活】(1)我国政府的性质、宗旨、工作的基本原则分别是什么?政府在工作中如何贯彻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政府的性质: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是人民意志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工作的宗旨为人民服务;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对人民负责;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2)我国政府的基本职能有哪些?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主要是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一方面,政府宣传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引导人民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另一方面,组织和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努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3)政府的作用提供管理和服务。(4)我国正在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根本目的:进一步提高政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提高最低工资标准,说明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体现了政府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和对人民负责的工作原则。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是政府积极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职能,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3、【生活与哲学】(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1、自然界具有物质性。2、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3、人的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最低工资标准的调整是综合考虑本地的平均工资水平、生产力水平等因素,体现了人类社会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2)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但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最低工资标准的调整,是政府在尊重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前提下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有利于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社会。(3)联系的普遍性原理: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每一事物内部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注意:并非任意两个事物都是有联系的,联系是具体、有条件的。方法论:这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调整最低工资标准,是政府通过收分配政策来调节经济社会发展的手段,体现了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三、【考向预测】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结合材料分析政府此次上调最低工资标准的意义?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可以提高低收者的收入,缩小收入差距,提高消费水平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可以刺激内需,助力复工复产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有利于改善人民生活有,促进社会公平。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带动相关社保待遇提高,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提高效率、促进公平。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是政府通过行政手段提高底层劳动者收,有助于促进共同富裕。2、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分析此次“高低”的合理性。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最低工资标准的调整是综合考虑本地的平均工资水平、生产力水平等因素,体现了人类社会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在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最低工资标准的调整,是政府在尊重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前提下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有利于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社会。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