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最新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必考点解析试卷.docx
-
资源ID:41137201
资源大小:175.80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1-2022学年最新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必考点解析试卷.docx
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必考点解析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化学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在加油站最需要张贴的的标志是A禁止吸烟B禁止带火种C可回收塑料D节约用水2、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A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B燃气泄漏,点火检查C室内起火,开窗户通风D电器着火,用水浇灭3、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分析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B与电源正极相连接的玻璃管中生成的气体是氧气C不同物质着火点不同D向小试管中加入适量干冰,看到U型管中左侧液面上升,右侧液面下降AABBCCDD4、能达实验目的的是选项ABCD实验目的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除去碳酸钙中的少量氧化钙证明燃烧需要氧气检验二氧化碳已集满实验方案AABBCCDD5、古诗词蕴含着许多科学道理。从化学视角对以下俗语、诗词理解不当的是A“铁杵磨成针”发生的是物理变化B“满架蔷薇一院香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C“釜底抽薪”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D“真金不怕火炼”金即使在高温时也不与O2反应6、下列灭火方法不正确的是A用锅盖盖灭着火的油锅B电器着火时用自来水扑灭C野炊完毕后用沙子将火焰盖灭D关闭燃气灶阀门熄灭燃气火苗7、以科学原理和实验事实为依据进行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得出的相关结论正确的是A降低温度能够灭火,所以油锅着火可以盖上锅盖灭火B金刚石与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所以它们的性质完全相同C铁丝在氧气中能够燃烧,空气中有氧气,所以铁丝在空气中能够燃烧D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会导致温室效应,所以人类应共同采取措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小铭同学化学笔记中有如下记载,你认为科学的是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有:CO2、CH4等;污染空气的气体有CO、SO2、NO等;洁净的空气是纯净物;向大气中排放氮氧化合物,会引起酸雨;煤、石油、天然气、酒精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在煤炉上放一壶水,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ABCD全部9、氧烛是一种便携式供氧设备(如图)。假设产氧药块由氯酸钠(分解时吸收热量为QkJ·g-1)、金属粉末(燃烧时提供氯酸钠分解所需的热量)和少量催化剂组成。某兴趣小组拟自制氧烛,为确定每100g氯酸钠需要添加金属粉末的质量m(金属),查得下表数据:金属铁铝镁燃烧放出热量/(kJ·g-1)4.7331.0224.7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氯酸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7B氯酸钠分解能制取氧气,是因为氯酸钠中含有氧分子C使用完后,产氧药块中原物质的质量均不变Dm(金属)过小将使氧烛中反应无法持续进行,过大将减小产氧量10、关于燃烧和灭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就可以燃烧B纸箱着火用水浇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C正在使用的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D为防止森林大火蔓延可开挖隔离带,其目的是隔绝可燃物第卷(非选择题 70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25分)1、空气、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1)养鱼时,鱼缸里可加装一个输送空气的装置。输送空气的目的是_。(2)海水淡化可缓解淡水资源匮乏的问题。海水淡化装置如下图所示。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_(填字母序号)。A分子质量 B分子种类 C分子间隔该装置利用的能源为_。2、我国力争在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体现了中国对解决气候问题的大国担当。碳中和,即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 CO2 排放,实现 CO2“零排放”。(1)“碳”排放。化石燃料的燃烧是 CO2 排放的主要因素。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炭、石油和_。对节能减排的建议可行的是_(填字母)。a停止使用化石燃料 b推广使用光伏发电c鼓励民众公交出行 d生活垃圾分类集中焚烧(2)“碳”吸收。自然界有多种途径吸收 CO2。绿色植物通过_吸收 CO2。风化的岩石如CaCO3 粉末可吸收空气中的 CO2 和H2O 转化为 Ca(HCO3)2,该转化的反应类型是_;其中 1mol Ca(HCO3)2 中约含氢原子_个,含钙元素的质量_g。(3)“碳”利用。将 CO2 作为资源是实现碳中和的有效方法。以 CO2 和H2 为原料,在一定条件可合成 C2H6O和水,参加反应的 CO2 和H2 的物质的量比为_。3、根据所学的初中化学知识,写出下列与生活相关物质(或主要成分)的化学式。(1)最理想的清洁能源_。(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_。(3)新装修的房屋中经常放入一些活性炭_,以消除室内甲醛。4、 “用张北的风点亮北京的灯”,北京冬奥会将实现所有场馆绿色电力全覆盖。(1)目前人们使用的燃料主要来自化石燃料,如煤、_和天然气(2)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CH4),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3)下列获取电能的方式符合绿色电力技术的是_。(填字母序号)A风力发电B火力发电5、 “碳中和”,中国在行动。“碳中和”是指一定时间内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与吸收量基本相当。二氧化碳的捕集、利用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我国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体现了中国对解决气候问题的大国担当。(1)2022年北京冬奥会采用二氧化碳制冷技术,实现二氧化碳循环利用,碳排放几乎为零。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主要是为了减缓_效应。(2)目前,人们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如煤、_和天然气。天然气(主要成分CH4)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请列举一例可为实现“碳中和”做出贡献的清洁能源:_。(3)工业生产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经吸收剂处理可实现二氧化碳的捕集。加压水洗法可捕集二氧化碳,是因为_。用足量的石灰乳捕捉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氧化钙可在较高温度下捕集二氧化碳,在更高温度下将捕集的二氧化碳释放利用。草酸钙晶体(CaC2O4H2O)热分解可制备氧化钙,其加热升温过程中固体的质量变化见图。据图分析:第一阶段反应后固体质量减轻的原因是_。最终,该反应所得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分子个数之比为_。已知CaCO3CaOCO2,与碳酸钙分解制备的氧化钙相比,草酸钙分解制备的氧化钙具有更好的二氧化碳捕集性能,其原因是_。三、计算题(3小题,每小题7分,共计21分)1、火山爆发时,大量水蒸气和二氧化硫混杂在火山灰中,随空气流动,大面积蔓延。(1)二氧化硫()中硫和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2)据专家估算,全球火山每年释放出数百亿千克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在空气中经过一系列变化生成硫酸,加剧了酸雨污染。二氧化硫形成硫酸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试计算二氧化硫完全反应生成硫酸的质量_。(3)除火山等自然因素外,人类活动也会加剧酸雨的形成。写出一种有利于减少酸雨的措施:_。2、利用化学反应2NaH22NaH可实现氢气的存储,计算230 g金属钠最多可吸收氢气的质量。3、在海底和冻土层存在着储量巨大的“天然气水合物”,具有良好开发和应用前景。有科学家开采得到一种天然气水合物样品,取95.6克样品放置在一密闭弃器内,该样品迅速转化为甲烧气体(CH4)和水,将甲烷气体分离并完全燃烧,得到35.2克二氧化碳。求该天然气水合物样品中甲烷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四、实验探究(2小题,每小题12分,共计24分)1、某实验小组同学想探究“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有什么不同”进行了下列的活动与探究,请你帮助他们填写下表:探究过程:比较空气与呼出气体 比较顼目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含氧气多少用燃着的木条放在瓶中_含二氧化碳多少倒入澄清的石灰水_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高含水蒸气多少向干燥的玻璃片吹气_2、某课外兴趣小组对H2O2的分解速率做了如下实验探究。(1)下表是该小组“用10mL H2O2制取150mLO2所需时间(秒)”的记录数据表格:浓度时间(秒)反应条件30%H2O215%H2O210%H2O25%H2O2无催化剂,不加热无催化剂,加热MnO2催化剂,加热你认为同学们设计时考虑了浓度、_等因素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2)小金借助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夹持装置略去),进行了两次实验,两次实验的部分设计如表所示:实验1实验2MnO2的质量/克0.50.55%H2O2的体积/毫升40待填水浴温度/2080实验2中应加入5%H2O2_毫升。在两次实验中,可通过_来比较H2O2分解反应速率的大小。实验结束后若要将MnO2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可采取的方法是_。(3)将质量相同但聚集状态不同的MnO2分别加入到5mL 5%的双氧水中,并用带火星的木条测试。测定结果如下:催化剂(MnO2)操作情况观察结果反应完成所需的时间粉末状混合不振荡剧烈反应,带火星的木条复燃3.5分钟块状反应较慢,火星红亮但木条未复燃30分钟写出H2O2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实验结果说明催化剂作用的大小与_有关。-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A【详解】加油站内的空气中混有可燃性的汽油蒸气,遇明火点燃易发生爆炸,观察选项,在加油站最需要张贴的的标志是禁止吸烟;答案:B。2、A【详解】A、盖上锅盖,可以隔绝氧气,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故选项正确;B、燃气泄漏,点火检查易引发爆炸,故选项错误;C、室内起火,开窗户通风会使空气流通加快,为燃烧提供充足的氧气,不利于灭火,故选项错误;D、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直接用水浇灭易发生触电危险,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睛】3、A【分析】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化学变化或物理变化的发生。【详解】A、在盛有二氧化碳的矿泉水瓶中加入水,矿泉水瓶变瘪了,只能说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使瓶内压强减小,不能说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了碳酸,故A不正确;B、在电解水的实验中,负极端产生氢气,正极端产生氧气,故B正确;C、用酒精灯加热铜片,铜片的温度是由低到高的,可以通过纸片和乒乓球碎片燃烧的先后顺序来判断纸片和乒乓球碎片的着火点的高低不同,故C正确;D、在小试管中加入干冰后,左边容器中由于降温而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U形管内的液面会左升右降,故D正确。故选A。【点睛】化学变化常伴随发光、发热、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这些现象可以帮助判断化学反应是否已经发生,但不能作为判断化学变化的根本依据,比如白炽灯通电发光、发热,是物理变化而不是化学变化。4、C【详解】A、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也会导致塑料瓶变瘪,不一定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导致的,错误;B、碳酸钙高温加热生成氧化钙,欲保留的物质反应了,错误;C、水中白磷不燃烧、空气中白磷燃烧,二者的区别在于是否与氧气接触,说明燃烧需要氧气,正确;D、检验二氧化碳已集满的操作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已集满,错误。故选C。5、C【详解】A.“铁杵磨成针”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是物理变化,理解得当。B.“满架蔷薇一院香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理解得当。C. “釜底抽薪”燃烧需要有可燃物,清除可燃物可以灭火,理解不当。D.“真金不怕火炼”金化学性质稳定,即使在高温时也不与O2反应,理解得当。故选:C6、B【详解】A.用锅盖盖灭着火的油锅,可以隔绝氧气,灭火方法正确。 B.电器着火时立即切断电源,不能用水扑灭,否则会引起触电,造成更大的危险,灭火方法不正确。C.野炊完毕后用沙子将火焰盖灭,可以隔绝氧气,灭火方法正确。 D.关闭燃气灶阀门熄灭燃气火苗,可以隔绝可燃物,灭火方法正确。故选:B7、D【详解】A.油锅着火可以盖上锅盖灭火,利用的灭火原理是隔绝空气(或氧气),而不是降低温度来灭火,错误;B.金刚石与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但是由于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所以它们的物理性质不同,错误;C.铁丝在氧气中能够燃烧,虽然空气中有氧气,但是氧气浓度较低,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只能红热,错误;D.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会导致温室效应,所以人类应共同采取措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正确;故选D。8、A【详解】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有:CO2、CH4等,选项正确;污染空气的气体有CO、SO2、NO等,选项正确;洁净的空气在含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物质,是混合物;向大气中排放氮氧化合物后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反应生成硝酸,随雨水落到地面会引起酸雨,选项正确;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酒精是可再生能源,选项错误;一氧化碳既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则在煤炉上放一壶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选项错误,即正确选项是,故选A。9、D【详解】A、氯酸钠的化学式为NaClO3,其中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知氯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氯酸钠分解能制取氧气,是因为氯酸钠中含有氧元素,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使用完后,产氧药块中原物质中的氯酸钠分解释放氧气,导致质量减小,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D、m(金属)过小燃烧产生的热量不足将使氧烛中反应无法持续进行,过大将会在燃烧过程中消耗较多的氧气,导致产氧量减小,说法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10、D【详解】A. 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再达到其着火点才能燃烧,错误;B. 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不能降低,纸箱着火用水浇灭,降低了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错误C.家用电器着火,不能立即用水浇灭,容易触电,错误;D. 为防止森林大火蔓延可开挖隔离带,其目的是隔绝可燃物,正确。故选D。二、填空题1、(1)提供氧气,供给鱼儿呼吸(2) C 太阳能 【解析】(1)鱼缸容积较小,鱼类容易缺氧,故输送空气的目的是给鱼类提供氧气;(2)由液态水变为气态水,物质本身没有发生改变,仅仅是分子间隔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利用太阳能蒸发海水,既可以得到淡水资源,还可以得到食盐。2、(1) 天然气 bc (2) 光合作用 化合反应 1.204×1024 40 (3)1:3【分析】(1)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炭、石油和天然气;a、化石燃料是目前主要的能源,不能停止使用,应合理使用,不符合题意;b、推广使用光伏发电,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符合题意;c、鼓励民众公交出行,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符合题意;d、生活垃圾分类集中焚烧,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污染空气,不符合题意。故选bc;(2)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碳酸钙和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钙,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1mol Ca(HCO3)2 中约含氢原子的个数为:1mol×2×6.02×1023=1.204×1024;含钙元素的质量为:1mol×40g/mol=40g;(3)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乙醇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6H2一定条件C2H6O+3H2O,故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和氢气的物质的量比为:2:6=1:3。3、(1)H2(2)CH4(3)C【解析】(1)最理想的清洁能源为氢气,因为氢气燃烧只会生成水,水不会污染环境。故填:H2(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故填:CH4(3)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所以新装修的房屋中经常放入一些活性炭,以消除室内甲醛。故填:C4、(1)石油(2)(3)A【分析】(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2)甲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A、风力发电,风能转化为电能,无污染,符合绿色电力技术,符合题意;B、火力发电,会产生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污染空气,不符合绿色电力技术,不符合题意。故选A。5、(1)温室(2) 石油 太阳能(合理即可) (3)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 CaC2O4H2O加热失去结晶水 1:1 CaC2O4H2O热分解制备CaO会产生更多的气体,使CaO表面疏松多孔 【解析】(1)二氧化碳的过量排放会加剧温室效应,因此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主要是为了减缓温室效应;故填:温室。(2)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甲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可为实现“碳中和”做出贡献的清洁能源有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故填:石油;太阳能(合理即可)。(3)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所以可用加压水洗法可捕集二氧化碳;用足量的石灰乳捕捉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分析图示信息可知,第一阶段反应后固体质量减少了18g,则说明减轻的原因是CaC2O4H2O加热分解失去了结晶水,第二阶段质量减少了28g,则说明产生的气体是CO,第三阶段质量减少了44g,则说明产生的气体是CO2,据此可知该反应所得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分子个数之比为;分析CaC2O4H2O的分解过程可知,与CaCO3热分解制备CaO相比,CaC2O4H2O热分解制备的CaO具有更好的CO2捕集性能,其原因是CaC2O4H2O热分解制备CaO会产生更多的气体,使CaO表面疏松多孔;故填: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CaC2O4H2O加热失去结晶水;1:1;CaC2O4H2O热分解制备CaO会产生更多的气体,使CaO表面疏松多孔。三、计算题1、 植树造林(答案合理即可) 【分析】元素的质量比等于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乘以原子个数之比。【详解】(1)二氧化硫()中硫和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设二氧化硫完全反应生成硫酸的质量为x 答:二氧化硫完全反应生成硫酸的质量为(3)除火山等自然因素外,人类活动也会加剧酸雨的形成。有利于减少酸雨的措施是植树造林(答案合理即可)。2、10 g【详解】解:设230 g金属钠最多可吸收氢气的质量为xg2NaH22NaH 46 2 230 x ,x10g.答230 g金属钠最多可吸收氢气的质量为10g.3、13.4%【详解】设生成35.2g二氧化碳的需要的甲烷为xx=12.8g该天然气水合物样品中甲烷的质量分数为答:该天然气水合物样品中甲烷的质量分数13.4%四、实验探究1、空气瓶中木条燃烧无明显变化,呼出气体瓶中木条熄灭 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比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大 空气瓶中石灰水无明显变化,呼出气体瓶中石灰水变浑浊 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上无明显变化,被吹气的玻璃片上有水雾出现 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比呼出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小 【分析】根据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水蒸气含量增加,氧气含量减少进行分析。【详解】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小于空气中氧气含量,因此实验现象为空气瓶中木条燃烧无明显变化,呼出气体瓶中木条熄灭;结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比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大。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大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因此实验现象为空气瓶中石灰水无明显变化,呼出气体瓶中石灰水变浑浊。呼出气体中水蒸气含量大于空气中水蒸气含量,因此实验现象为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上无明显变化,被吹气的玻璃片上有水雾出现;结论为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比呼出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小。【点睛】2、温度、催化剂 40 注射器活塞的移动速率 过滤 接触面积 【详解】(1)由表可知,同学们设计时考虑了浓度、催化剂、温度等因素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2)由表可知,该实验是探究温度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故除了温度不同,其它因素均应相同,故实验2中应加入5%H2O240毫升;在两次实验中,反应速率不同,生成氧气的速率不同,气压变化不同,故可通过注射器活塞的移动速率来比较H2O2分解反应速率的大小;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二氧化锰难溶于水,故实验结束后,若要将二氧化锰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可采取的方法是:过滤;(3)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由表可知,粉末状的催化剂,反应剧烈,完成反应所需时间短,说明催化剂作用的大小与接触面积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