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模拟课例.doc
-
资源ID:41141470
资源大小:38.50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3.6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模拟课例.doc
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模拟课例课程内容知道成吉思汗的崛起以及蒙古军灭亡夏、金和南宋;知道元朝的统一。教学目标了解蒙古族的兴起和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史实,认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采取的系列措施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了解忽必烈建立元和巩固统治的措施,认识元朝的统一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观察图片,阅读蒙古秘史节选,了解蒙古族的兴起和蒙古的统一;观察蒙古灭金和西夏地图,了解蒙古灭亡夏、金的过程,合作探究蒙古取得胜利的原因;观察忽必烈像、元大都平面图,阅读材料,绘制元朝统一全国示意图,了解元朝的建立和统一;阅读知识拓展,正确看待文天祥的抗元行动。认识到虽然统一的过程伴随着不断的边境冲突和民族征服战争,但元朝的统一对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教材分析本课为教材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中的第五课,这一时期是我国古代民族交融的又一重要历史时期。元朝的历史,主要涉及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元朝统一全国。虽然统一的过程伴随着不断的冲突与战争,使得中原农业文明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和破坏,但与此同时,蒙古族又在开拓边疆、推动民族之间的交流与交融等方面起到了难以替代的积极作用,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本课讲述了蒙古族建立空前辽阔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在这一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交融和发展,因此在单元中具有重要地位。本课分为“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蒙古灭西夏与金”、“元朝的建立与统一”三个子目,它们之间因果相连,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蒙古灭西夏与金为元朝的建立和统一奠定了基础。元朝的统一,结束了唐末以来国内分裂割据和多个政权并立的政治局面,奠定了元、明、清几百年国家长期统一的政治基础,促进了国内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和边疆地区的开发,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加强了中外文化交流和中西交通的发展。学情分析本课涉及蒙古的统一、蒙古政权的建立、蒙古的扩张、元朝的建立和统一,知识点较多。作为游牧民族,蒙古族的生产生活方式与我们所了解的相差甚远,再加上初一学生缺乏系统的中国古代史的知识体系,因此本课教学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学生对成吉思汗、忽必烈、文天祥的故事充满兴趣,而且通过前几课,学生对西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已有所了解。经过了一个多学期的历史学习,学生对历史图片的识读、对历史事件的讲述、分析能力也有所提高,这为本课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教学重点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蒙古灭西夏和金;元朝的建立与统一。教学难点元朝的建立;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教学资源(1)谭其骧主编:简明中国历史地图集中国地图出版社1991年10月版(2)卜宪群主编:中国通史华夏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16年5月版(3)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版(4)樊树志著:国史概要复旦大学出版社2017年3月版(5)陈广恩著:金元史十二讲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9年1月版(6)蔡美彪著辽金元史十五讲中华书局2015年6月版(7)姚大力著追寻“我们”的根源中国历史上的民族与国家意识北京三联书店2018年1月版教学过程这是赵孟 的元人射猎图,你看到了什么?图中游猎之人的目光都被空中的飞鸟吸引,中间一个汉子弯弓如满月,弦上的箭呼之欲出。这幅图生动地向我们展现出一个潇洒干练的马背民族的形象。蒙古族,他们原来分布在大兴安岭北段,后来迁到斡难河上游。进入草原后,骑着骏马,唱着牧歌,赶着牧群,逐水草而居,融入大地与穹庐般的天空,过着天人合一的游牧生活。历史的脚步常常出人意料,13世纪上半叶,茫茫草原上突然刮起一阵旋风,旋风掠过大半个欧亚大陆,一个让全世界震惊的草原游牧帝国,以叱咤风云的雄姿跃出历史的地平线。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了解不同文明的碰撞与交融,感受这空前辽阔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魅力。12世纪,蒙古高原各部与中原地区的联系日益密切,社会生产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但各个部落之间为争夺人口、草场、水源、牲畜,战争持续不断,再加上金朝的残酷统治,广大牧民遭受了极大的灾难。蒙古秘史的一首诗便描绘出了这种情景,我们一起来感受:有星的天旋转着,众百姓反了,不进自己的卧内,互相抢掠财物。有草皮的地翻转着,全部百姓反了,不卧自己被儿里,互相攻打。此时的人们强烈希望结束这种相互残杀的战争,迫切要求实现蒙古各部的统一,过上安居、平静的生活。成吉思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登上了历史舞台。谁来为我们介绍一下他?成吉思汗本名铁木真,出身于蒙古部乞颜氏贵族世家,他幼年丧父,既遭到仇家追杀,又遭到近亲的驱逐,可谓饱尝艰辛,但也由此磨练了意志。他借助王罕和札木合的力量聚集蒙古部众,建立起自己的斡耳朵,约在12世纪80年代,自称为汗。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铁木真在克烈部支持下打败蔑里乞部,又消灭了蒙古部内部的对手,以后陆续降服其他各部,完成了漠北草原的统一,从此就统称草原各部为蒙古。1206年,铁木真在斡难河源头召开最高部族会议忽里台大会,登上蒙古大汗的宝座,建立了大蒙古国,他被尊为成吉思汗。成吉思,有大海、天赐、坚强有力等含义。成吉思汗在统一蒙古草原后,如何促进蒙古族发展壮大呢?请同学们阅读48页相关史事一,归纳其采取的对内措施。首先建立了军事、行政和生产相结合的制度,叫千户制度。千户是大的一个概念,可能有的不到千户,有的是几千户,这些千户把家庭都编为一体,实际是军政合一的一个军事体制,战时自己准备武器、干粮、马匹出征,平常放牧。它的最大意义是过去很松散的组织,一下子集中起来,加强了军队的战斗力。这件文物是其孙子忽必烈时期的“钦察亲军千户所”铜印,现收藏于内蒙古博物院。这枚铜印上刻的是什么?对,成吉思汗还命人创制了以畏兀儿字为基础的蒙古文字。不过忽必烈时期,改用八思巴文作为新的蒙古文字,铜印上刻的也是八思巴文。此外,成吉思汗还组建了护卫部队,蒙古语称怯薛;建立司法机构,任命他的六弟为断事官。这一系列的措施,加速了蒙古族的封建化过程,标志着蒙古族历史进入一个新阶段。成吉思汗是骁勇善战的军事天才,他并不满足于草原上蒙古大汗的宝座,他开始寻找新的敌人,一场场伴随着血与火的征战即将开始。请同学们观察地图,结合课本48页第二子目内容,讲述蒙古灭西夏和金的过程。成吉思汗选择的第一个征服对象是西夏,为了消灭西夏,前后发动了六次战争,均遇到西夏人的顽强抵抗。蒙古军为此付出了很大代价,就连成吉思汗本人也最终病死在灭西夏的前线。最终,1227年西夏灭亡。之后,蒙古和南宋结盟,蒙古借道宋境,双方从南北夹击金朝。1234年,蒙古灭金。对蒙古来说,灭金战争将他们带到了另一片天地。战争中他们感受到了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而耶律楚材等具有很高汉文化修养的知识分子投靠蒙古后,大大加速了蒙古统治者的剥削方式及统治方式的转变。中原地区先进的农业经济,也促使蒙古由畜牧经济逐步转变为农业经济。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一百多年前金朝为了攻灭辽朝,约北宋夹击,但辽亡后金朝食言,将进攻的矛头对准了北宋;100多年之后,蒙宋相约夹攻金朝,金亡后蒙古违约,并没有将约定好分给南宋的河南之地归还,而是将南宋作为统一前的最后一道障碍加以清除,蒙宋之间的战争前后持续了40多年。蒙古除了派军队向南进攻西夏、金和南宋,还发动了三次大规模的西征。请同学们结合所学,小组合作探究:当时中原地区以及欧亚大多是经济文化的先进地区,为什么会被相对落后的蒙古族征服呢?甲:被征服地区内部矛盾激化,政治腐败,军力衰弱。乙:蒙古有强大的武装力量,在攻打襄阳城的时候用到了“回回炮”,杀伤力极大。丙:除了武器厉害,蒙古军队的骑兵也很猛。而且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孙还善于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比如成吉思汗临终前还交代要借道宋朝,再比如调动骑兵打围歼战。补充:同学们从各个方面分析得真到位。刚刚你们提到的骑兵,老师再做些补充。农耕国家出兵,往往“军马未动,粮草先行”,不确保后勤补给就没法打仗。但是蒙古人不用粮草先行,他们每人有两匹以上的骑乘,备用马又名“从马”,行军时轮换骑乘。士兵只需带点牛肉干、奶酪,然后就地取得补给。如图轻装备骑兵,移动速度每天可达70千米。因为保持着令人难以置信的机动性和顽强的跨越艰险地带的耐劳力,蒙古军队往往会出人意料地现身于所谓的天险,从对方防守最薄弱处实施军事突破。这也是蒙古人当年能够所向披靡的一个重要原因。尽管有着如此强悍的骑兵,但蒙古攻打南宋的过程依旧艰难。此时,命运之神眷顾了忽必烈,他的兄长大汗蒙哥在攻打合州时,伤重而亡。敏锐的忽必烈立刻从征宋前线返回,1260年在开平即汗位。据元史记载:中统元年诏曰:“建元表岁,示人君万世之传;纪时书王,见天下一家之义。法春秋之正始,体大易之乾元。”以往大蒙古国都是用十二生肖来纪年,如鼠儿年、马儿年、羊儿年等,蒙古统治者自成吉思汗起,直到元宪宗蒙哥,一直没有年号,忽必烈即位后不久便宣布建元“中统”,遵用中原正统王朝以年号纪年,寓意只有自己才是中原王朝的正统继承人,这对他当时与幼弟阿里不哥的汗位之争是大为有利的。中统五年(1264年),忽必烈改元为“至元”。至元八年(1271年),他选取周易中“大哉乾元”之义,改国号为“大元”。“元”是大的意思,“大元”就是“大之至也”,体现出忽必烈致力于建立一个“天下一家”的大一统王朝的雄心壮志。1272年,忽必烈定都于大都(今北京)。请同学们观察元大都平面图,结合课本49页第一段,谈谈你发现了什么?甲:它与之前中原王朝的都城很类似,也分宫城、皇城和外城,城内有笔直通畅的街巷,我还看到了西市。乙:从图中的中书省、枢密院我们可以看出忽必烈“行汉法”,依照中原王朝的统治方式,设立各种机构。丙:我还看到了孔庙,这是祭拜孔子的地方,而国子监是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由此可见忽必烈对儒学的推崇,他也接受了汉族儒臣“行仁政”“不嗜杀”的建议。图中还有太庙和社稷坛,同学们知道它们的用途吗?太庙供奉先祖,是皇帝举行祭祀之处。我们经常提到一个词,叫“江山社稷”,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它们是农耕文明中最重要的原始崇拜物,由此可见忽必烈注重农桑。他的谋臣们曾提出“以马上取天下,不可以马上治”。忽必烈遵循了他们的建议,向着中原汉族王朝靠拢,正如法国蒙古史学家勒内·格鲁塞所说:“事实上,尽管忽必烈汗征服了中国,但他本人首先就已经被华夏文明所征服。”忽必烈的这些措施进一步促进蒙古封建化的进程,推动统一大业的完成。哪位同学能根据课文和搜集的资料,运用图示来为大家讲解元朝统一全国的过程。1206年,铁木真建立了蒙古政权,他除了发动三次大规模的西征外,还派兵向南进军,首当其冲的是西夏,1227年,西夏灭亡,蒙古解决西顾之忧。在与南宋的联合攻打下,1234年金朝灭亡。此后蒙古发动了灭宋战争,一方面从北向南正面进攻,另一方面从甘肃经青海、四川到云南,1246年降服吐蕃,1258年消灭大理,控制整个西南地区,形成对南宋王朝包围的战略形势。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继续进攻南宋。1276年元军攻占临安,南宋灭亡。1279年元朝统一全国。元朝的统一,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学者姚大力认为元朝统一的意义,还没有在我们的标准历史叙事中被完全到位地揭示出来。元朝是真正大一统的中国,它力求把有效的国家治理与保持疆域内各人群的文化多样性最大程度地统一起来,在缔造多民族统一国家的体制方面,具有特别重要的历史地位。元代的统一,给中国带来了多元文化交相辉映的伟大成就。请同学们阅读课本50页知识拓展,合作探究:元朝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而文天祥组织抗元斗争却受到人们敬佩,两者是否矛盾?不矛盾。元朝统一全国,无论从整个中国历史,还是从蒙古族的历史发展来看,都应加以肯定。但在元统一全国的过程中,汉族人民遭受了残酷的屠杀和压迫。文天祥反抗的是民族压迫,符合人民利益,是正义的。他在抗元失败后又表现出宁死不屈的精神和崇高气节,理应受到敬佩。因此我们肯定文天祥抗元,并不是否定元统一的进步性,只是两者角度不同。课堂小结:本课学习的三位历史人物铁木真、忽必烈,他们被蒙古族视为民族之骄傲;而文天祥则是汉人心目中的英雄,鲁迅曾说过:岳飞和文天祥,是给中国人挣面子的。你怎么看呢?有同学曾提出如果我们把各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看成是历史上的中国,是不是就没有所谓的民族英雄了?宋蒙之间的战争就是内战了?这显然不对。我们讲历史上的中国是应该站在今天中国的立场上,但历史上宋和蒙之间的斗争当然还是国与国之间的斗争。宋朝方面有汉族的民族英雄,元朝方面当然也会有蒙古族的民族英雄。我们评价历史人物要学会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出发。不过今天,汉族和蒙古族都已生活在中华民族的共同家园里,都在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发展作出各自贡献。学习延伸:课后请同学们参观通州渡海亭,了解文天祥在南通地区的英雄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