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建兰中学七年级(下)期中物理试卷(Word解析版).docx
-
资源ID:41142596
资源大小:175.92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6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1-2022学年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建兰中学七年级(下)期中物理试卷(Word解析版).docx
2021-2022学年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建兰中学七年级(下)期中物理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0分)1. 甲乙两车并排停着,当甲车司机看着乙车时,忽然感觉自己的车正在缓慢运动,但当他看到地面时,却发现自己的车并没动,对此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以地面为参照物甲车是运动的B. 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是静止的C. 以地面为参照物乙车是静止的D. 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是运动的2. 下列关于速度的估测与实际不符合的是()A. 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2m/sB. 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5m/sC. 中学生跑800米的速度约为4m/sD. 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3. 噪声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下列关于防止噪声的方法中,可行的是()A. 人为控制所有声源不发生振动B. 中考期间考场周边工地停止施工C. 规定建筑工地上不允许使用大型机械D. 将所有的噪声声源都隔离在真空容器中,以免将噪声传出去4. 如图是小科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和相关实验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图甲中应选用光滑的硬纸板B. 图甲中EOM是入射角C. 图乙中反射光不存在D. 图丙、甲中现象说明光路是可逆的5. 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蝴蝶翅膀振动的声音我们听不到,是因为它的翅膀振动幅度太小B. 上课时听不到老师讲话的回声是因为教室太小不会产生回声C. 用硬卡片在梳齿上快划、慢划,可以听到不同音色的声音D. 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动”,说明声波具有能量6. 如图为玩具鸟在平面镜中的成像示意图。下列能改变像位置的是()A. 像与镜间放一挡板B. 竖直上移平面镜C. 人远离平面镜D. 竖直下移玩具鸟7. 关于生活中光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夏天树荫下有很多光斑,这是光的直线传播的例子B. 镜面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而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C. 太阳光发生色散、鱼塘里的鱼看起来位置变浅变近了,都是因为光发生了折射D. 近视眼镜利用了镜片对光线的发散作用,远视眼镜利用了镜片对光线的会聚作用8. 为满足特殊人群的需求,有一种眼镜的镜片可以改变(如图甲),它的改变是通过在透明的薄膜中注入或抽出光学液体来实现。图乙是某人看远处物体时的成像情况,此时该人的视力缺陷和矫正时应选择的镜片是()A. 近视眼,镜片B. 近视眼,镜片C. 远视眼,镜片ID. 远视眼,镜片9. 近年来流行一种“自拍神器”给旅行者自拍带来方便,如图所示,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神器”可以()A. 增大像距B. 增大像的大小C. 缩短景物到镜头距离D. 增大取景范围10. 如图所示,两块平面镜MP、PN相交,夹角为60°,一束光线AO斜射到平面镜MP上,光线经两平面镜反射后与入射光线AO重合,但方向相反。则AO与平面镜MP的夹角是()A. 30°B. 45°C. 60°D. 90°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11. 太阳光透过玻璃后照在白纸上,白纸上呈现红色,则玻璃是_色,一块棉布几乎将所有色光全部吸收,则这块棉布是_色。12. 如图所示,光线斜射到两种透明物质的界面上发生的现象,那么图中界面是_,折射角是_。(用图中字母表示)三、作图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6.0分)13. 如图所示,请根据反射定律在图中画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i14.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如图镜中的像。15. 根据光线的折射规律填上合适的透镜,并补全光路。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9.0分)16. (1)如图1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实验中,除图中仪器外,还需要用到的实验仪器是_。(2)实验时小金同学先点燃蜡烛A,则实验过程中人眼应一直在玻璃板_(选填“蜡烛A”或“蜡烛B”)一侧观察,直到看上去蜡烛B跟_(选填“蜡烛A”或“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在白纸上记下这两个位置。(3)小金正在观察蜡烛A的像,他用科学书挡在玻璃板的后面,那么他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蜡烛A的像。(4)接下来小金多次改变点燃蜡烛A到玻璃板的距离进行实验,这样做的目的是_。(5)小海根据所学的平面镜知识,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水位测量仪示意图,A点与光屏PQ在同一平面上,从A点发出的一束与水平面成45°角,方向不变的激光,经水面反射后,在光屏上的B点处形成一个光斑,光斑位置随水位变化而发生变化。若A点与水面相距3m,则A与它在水中的像A之间的距离为_m;若光斑B向左移动了1m,说明水_(填“上升”或“下降”)了。17. 璐璐和红红在老师指导下完成“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1)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在如图所示位置恰好能在光屏上承接到清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cm,此时要让像呈在光屏中央,应向_(填“上”或“下”)调节蜡烛。(2)她们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把蜡烛放在25cm刻度线处,调整光屏到透镜的距离,则在光屏上看到烛焰_(填“放大”“缩小”或“等大”)、倒立的像,_(填“照相机”或“投影仪”)的成像原理与之相同。(3)她们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同时取下光屏,直接用眼睛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各种情况。璐璐移动蜡烛使它从零刻度线处逐渐靠近凸透镜,同时红红从透镜的右侧透过透镜观察烛焰的像,如图乙是红红整理并记录看到的像的情况,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判断最先看到的像的编号是_(填数字)。18. 在学习吉他的演奏过程中,小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以下猜想:猜想1: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2: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3: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的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了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1)为了验证猜想1,应选用编号为_三根琴弦进行实验;为了验证猜想2,应选用编号为_三根琴弦进行实验。(2)为了选用其中三根琴弦验证猜想3,则G组需符合怎样的条件?请在表中编号G组填上所缺数据。编号材料长度(cm)横截面积(mm2)编号材料长度(cm)横截面积(mm2)A铜600.76F铜801.02B铜600.89G铁_ _ C铜601.02H纤维1001.02D铜800.76I尼龙1001.02E铜1000.76(3)随着实验的进行,小明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必须进行的操作是_。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9.0分)19. 科学家用声呐探测海洋某处的深度,已知超声波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是1500米/秒,如果在海面处发出超声波6秒钟后收到从海底反射回来的超声波,那么该处海洋的深度是多少?有一列车长100米,以90千米/时的速度通过一座400米长的铁路桥,列车过桥大约需要多少时间?另有一辆小汽车用时12秒通过该铁路桥,请计算说明小汽车是否超速。(该铁路桥限速100千米/时)答案和解析1.【答案】D【解析】解:甲乙两车并排停着,当甲车司机看着乙车时,以甲车为参照物时,乙车是运动的,以地面为参照物时,发现自己的车并没动,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此类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学习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用所学物理知识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作出解释,这样才能做到举一反三,活学活用。2.【答案】B【解析】解:A、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1.1m/s左右,故A符合实际。B、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故B不符合实际;C、跑800米的时间约为200s,平均速度约为:v=st=800m200s=4m/s,故C符合实际;D、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故D符合实际。故选:B。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对于生活中数据的估测,应从实际的角度出发进行判断,也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判断,如自己的身高、自己的体重、自己正常时的体温及正常行走的速度等方面来与题目中的数据比较,只要相差不大,即该数据就是合理的。3.【答案】B【解析】解: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人为无法控制所有声源不发生振动,故A不可行;B、中考期间考场周边工地停止施工,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可行;C、工地没有大型机械就无法进行工作,故C不可行;D、将所有的噪声源都隔离在真空容器里不现实,故D不可行。故选:B。解决此题的关键是知道防治噪声污染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解决此类题目要结合防治噪声的途径进行解答,噪声的减弱办法是针对声音的产生、传播、接收这三个过程来采取措施的。4.【答案】D【解析】解:A、当光线照射到硬纸板上时,为了能看清光路,需要硬纸板发生漫反射,所以硬纸板的表面要粗糙一些,故A错误;B、根据入射角的定义可知,图甲中EON是入射角,EOM是入射光线与镜面之间的夹角,故B错误;C、纸板的右半部分向后折,此时看不到反射光线,但反射光线是存在的,故C错误;D、由图可知,当光线逆着反射光线射入时,会逆着入射光线射出,这表明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故D正确。故选:D。(1)实验中为了能显示光路,硬纸板上应该发生漫反射;(2)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3)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4)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此题是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要掌握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知道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同时考查了光路的可逆性。5.【答案】D【解析】解:A、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的声音是因为蝴蝶翅膀振动的频率小于20Hz,属于次声波,不在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之内,故A错误;B、在小教室里,由于我们说话的地点离墙较近,当我们说话时,声音传到墙壁上反射回来的时间与我们说话的时间几乎是同时的,时间差太短,小于0.1s,所以我们的耳朵听不出说话声与回声的区别,也就听不到回声,故B错误;C、用硬卡片在梳齿上快划、慢划,改变了振动的频率,即改变了声音的音调,故C错误;D、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波具有能量,故D正确。故选:D。(1)次声波是振动频率小于20Hz的声波,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Hz到20000Hz。(2)回声是声波被反射回来形成的,人耳区分开原声和回声的最小时间是0.1s.如果小于0.1s,原声和回声混合在一起,人耳不能分开。(3)音调是声音的高低,与振动频率有关。(4)声音既能传递信息,又能传递能量。本题考查了与声现象有关的多个知识点,熟知相关知识并能与生活中的现象相结合,是正确解答的关键。6.【答案】D【解析】解:A、像与镜间放一木板,成像位置相对原成像位置不发生变化,故A错误;B、竖直上移平面镜,玩具鸟成像位置相对原成像位置不发生变化,故B错误;C、人远离平面镜,玩具鸟成像位置相对原成像位置不发生变化,故C错误。D、竖直下移玩具鸟,成像位置相对原成像位置发生变化,故D正确。故选:D。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上下(或左右)相反,它们的连线垂直于镜面,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本题考查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应用,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答题关键。7.【答案】B【解析】解:A、浓密的树荫下出现很多圆形的光斑,这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引起的,故A正确。B、镜面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也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故B错误;C、太阳光是复色光,经过三棱镜折射之后能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中颜色;插入水中的筷子,由于筷子反射的光在水面处发生光的折射,根据折射定律,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我们看到筷子变弯折,故C正确;D、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远视眼镜是凸透镜,利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故D正确。故选:B。(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日食、月食、影子、小孔成像都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2)光的反射分为镜面反射与漫反射两种,两种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3)光的折射是指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4)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本题考查了几种光现象,注重了物理和生活的联系,考查了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8.【答案】A【解析】解:由图可知,某人看远处物体时的成像情况时,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前方,所以是近视眼,需要佩戴凹透镜矫正,由图可知,镜片是凹透镜,故A正确。故选:A。近视眼是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视眼的成因以及矫正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是中招的热点。9.【答案】D【解析】解: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越小;“自拍神器”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增大物距,减小像距,减小人像的大小,从而增大取景范围,取得更好的拍摄效果,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自拍神器”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工作的,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越小。此题主要考查了有关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一定要熟练掌握规律的内容,特别是成像特点与物距之间的关系。10.【答案】A【解析】解:根据题意可知,反射光线与镜面PN垂直,如图所示:由图知,两块平面镜相交成60°角,则PMB=90°60°=30°,所以AO与平面镜MP的夹角=PMB=30°。故选:A。(1)掌握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要清楚要使光线经镜面反射后沿原路返回,光线要与镜面垂直。此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光的反射定律的掌握和应用,要知道在此题中光不只是经过一次反射,并且当光与镜面垂直时,反射光线沿原路返回。11.【答案】红 黑【解析】解:太阳光透过玻璃后照在白纸上,白纸上呈现红色,则玻璃是红色,一块棉布几乎将所有色光全部吸收,则这块棉布是黑色。故答案为:红;黑。(1)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它能透过什么颜色的光就呈什么颜色;(2)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物体反射的色光决定的,白色反射所有的色光,黑色吸收所有的色光。本题考查了物体颜色的决定因素,是一道基础题,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即可正确解题。12.【答案】MN AON【解析】解:由“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具有对称性”可知MN是界面,MN是法线,由CON=30°可得COM=60°,可知CO是入射光线,OB反射光线,OA是折射光线,折射角是AON。故答案为:MN;AON。(1)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光的折射定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而当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本题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规律。由于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关于法线对称,可先辩别出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这是此题的突破点。13.【答案】解:过入射点垂直于镜面做出法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的右侧即可做出反射光线;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如下图所示:【解析】掌握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归纳为:“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掌握入射角和反射角的概念: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首先要熟记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并要注意入射角与反射角的概念。14.【答案】解: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先作出物体的两个端点在平面镜中的对称点,连接两个对称点即为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注意辅助线和像用虚线,如图所示:【解析】首先要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大小相等、左右相反,即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其次掌握本题的基本作法:作出两个端点的像点,连接像点即为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在平面镜成像作图中,若作出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要先根据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先作出端点和关键点的像点,再用虚线连接各点即为物体的像。15.【答案】解:平行光经透镜后变得会聚,因此该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为凸透镜,如图所示:【解析】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除过光心的光线之外的所有射向凸透镜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都会比原来会聚一些。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能够判断出光线经透镜后变得发散还是会聚,是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16.【答案】刻度尺 蜡烛A 蜡烛A的像 能 从多组数据中寻找普遍规律,避免实验结论的偶然性 6 上升【解析】解:(1)为了探究像和物体到达平面镜的距离关系,需用刻度尺测量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面(蜡烛A侧)观察,直至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3)平面镜所成的是虚像,他能在蜡烛A一侧透过玻璃板看到蜡烛的像;(4)小明多次改变点燃的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进行实验,这样做的目的是消除偶然性,得到普遍规律;(5)根据平面镜成像中的像距等于物距可知,A点与水面相距3m,则A与它在水中的像A之间的距离为3m+3m=6m;若光斑B向左移动了1m,移动到E点,如下图所示: BE=OF=1m,因为从A点发出的一束与水平面成45°角,所以CG=12OF=12×1m=0.5m,则说明水位上升了0.5m。故答案为:(1)刻度尺;(2)蜡烛A;蜡烛A的像;(3)能;(4)从多组数据中寻找普遍规律,避免实验结论的偶然性;(5)6;上升。(1)实验中需测量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根据其判断所需的工具;(2)等效替代法是在保证某种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实际的、复杂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转化为等效的、简单的、易于研究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来研究和处理的方法。实验应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使观察效果更明显;(3)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4)从多组数据中寻找普遍规律,避免实验结论的偶然性;(5)平面镜成像的实质是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距等于物距、像物等大、虚像。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及其应用。这是光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近几年来中考经常出现的题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并学会灵活运用。17.【答案】10.0 上 放大 投影仪 1【解析】解:(1)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u=v=2f,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由图象可知,u=v=2f=20.0cm时,所以f=10.0cm;实验过程中,蜡烛变短,光屏上的像向上移动,要使光屏上的像呈现在光屏的中央位置,使蜡烛向上移动,或使凸透镜向下移动,或把光屏向上移动;(2)如图,物距u=40.0cm25cm=15.0cm,凸透镜的焦距是10.0cm,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3)移动蜡烛使它从零刻度线处逐渐靠近凸透镜,会依次经过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又因为探究凸透镜成像时,撤去光屏,眼睛在光屏一侧透过凸透镜观察烛焰,可以看到实像,也可以看到虚像,所以眼睛依次看到倒立缩小的实像、倒立等大的实像、倒立放大的实像、正立放大的虚像,故选1。故答案为:(1)10.0;上;(2)放大;投影仪;(3)1。(1)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等大实像,像距等于二倍焦距;根据光线过光心不改变方向,判断蜡烛的移动情况;(2)根据物距和焦距的关系判断凸透镜成像情况和应用: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3)根据凸透镜成像的几种情况进行判断: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探究凸透镜成像时,撤去光屏,眼睛在光屏一侧透过凸透镜观察蜡烛,可以看到实像,也可以看到虚像。本题主要探究的是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这是今后学习光学,研究光现象的基础,应该熟练掌握。18.【答案】A、B、C A、D、E 80 1.02 改变同一根琴弦的松紧程度,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比较音调【解析】解:(1)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与琴弦的横截面积关系时,应该控制琴弦的材料和长度相同,改变横截面积,可选择A、B、C进行研究。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与琴弦的长度关系时,应该控制琴弦的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改变长度,即选择A、D、E;(2)如果验证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应控制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故应选C、G、H进行探究,则表格中长度为80,横截面积为1.02;(3)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的松紧程度的关系时,控制长短、横截面积和材料不变,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必须进行的操作:改变同一根琴弦的松紧程度,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比较音调。故答案为:(1)A、B、C;A、D、E;(2)1.02;(3)改变同一根琴弦的松紧程度,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比较音调。猜想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琴弦的长短、琴弦的材料有关,实验探究时应采用控制变量法。(1)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的长短的关系时,控制横截面积和材料不变。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的横截面积的关系时,控制琴弦的长度和材料不变。(2)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的材料的关系时,控制横截面积和长度不变。(3)探究琴弦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的松紧程度的关系时,控制琴弦的横截面积、琴弦的长短、琴弦的材料不变。一个物理量受多个因素影响时,探究其中一个因素和物理量的关系时,控制其他因素不变,这种方法是控制变量法,在物理探究实验中经常用到,一定要掌握。19.【答案】解: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的时间:t=12×6s=3s,由v=st可得,该处海洋的深度:s=vt=1500m/s×3s=4500m。答:该处海洋的深度是4500m。【解析】知道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再回到海面的时间,可以求出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的时间,再利用速度公式求海洋的深度。本题考查了回声测距离(雷达测距)的应用及速度公式的应用,确定超声波从海面传到海底的时间(单趟用时)是解题的关键。20.【答案】解:(1)列车完全通过大桥的路程:s=L桥+L车=400m+100m=500m=0.5km,根据v=st可得列车完全通过大桥的时间:t=sv=0.5km90km/h=1180h=20s。(2)该小汽车的速度v=L桥t=400m12s=1003m/s=1003×3.6km/h=120km/h,因为120km/h>100km/h,所以小汽车超速。答:列车过桥大约需要20s时间,小汽车超速。【解析】(1)从车头驶入大桥至车尾离开大桥这叫列车完全通过大桥,列车完全通过大桥走的路程等于大桥与火车长度之和;由速度公式可求出火车通过大桥的时间;(2)另有一辆小汽车用时12秒通过该铁路桥,由速度公式可求出该小汽车的速度,然后与该铁路桥限速100千米/时比较即可。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变形公式的应用,知道火车完全通过大桥的路程是大桥与火车长度之和是解题的关键。第15页,共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