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丹东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PDF版无答案).pdf
-
资源ID:41154881
资源大小:895.86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3.6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辽宁省丹东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PDF版无答案).pdf
高二语文 第 1 页 共 9 页 丹东市丹东市 2021-2022 学年度(下)期末教学学年度(下)期末教学质量测试质量测试 高二语文高二语文 总分 150 分 时间 150 分钟 命题:朱俊锋命题:朱俊锋 傅傅 昕昕 杨杨 璐璐 徐晓辉徐晓辉 张莉莉张莉莉 审校:谢审校:谢 虹虹 李春媛李春媛 王英芳王英芳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5 分)分)(一一)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I I(本题共(本题共 5 小题,小题,19 分)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材料一:中华文明的独特性之一便是其特重饮食的传统,把饮食问题奉于至上的位置,而不仅仅停留在感官享受的表层上。历史上,铜鼎这种食器曾被作为政治与权力的象征,古之兵器、车器、农器、工器众多,而唯有食器被频繁作为礼器,这些都源于食器的独特地位,反映的是重饮食的文化习惯。饮食行为与中国古“礼”的形成存在着密切关系。古人的观念认为:人要生存就需脱离竞争抢夺资源的状况,以“货力辞让”来安排分配,此即礼之所由起也。觅食求生是古时最基本的问题,故礼亦起于会餐分食。由饮食乃有生命;有生命乃能长大成人,而遂有冠有婚有丧;有个人而后亦有群体,群体间乃需有祭、射、御、朝、聘等礼以“协于分艺”,才能形成一个彬彬有礼的社会。其实,围绕饮食与餐桌,每个民族在长期的实践中都会形成自己的一套规范化的宴饮礼仪。一般认为,筵席的出现与古代的祭祀、礼俗和宫室、起居密切相关。早在商周时期,中国便已出现宴饮礼仪,其时制定有“设宴之法”。有学者研究发现,殷商时代的祭祀十分频繁,需要安排很精致的礼器,盛放丰盛的祭品,奏乐唱歌,顶礼膜拜。祭祀之后,必得将祭品分给大家吃掉,这便是宴饮的雏形。到了周代,周公加以变革,把一部分宴饮从祭祀中剥离出来,设宴饮之法,成为人们在一起宴饮所需要遵循的礼仪规范。随着历史的绵延,筵席得到长足发展,食礼也几经变化而趋于丰富完善,但中国饮食文化的精蕴却基本未变,体现中国作为礼仪之邦的风范。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宴饮古礼的内容与细节令人惊叹。通过阅读古籍文献可以发现,作为汉族传统的宴饮礼仪,便有如下纷繁复杂的程序:首先主人折柬相邀,到期迎客于门外;宾至,互致问候,延入客厅小坐,敬以茶点;导客入席,循就座次;客人坐定,由主人敬酒让菜,客人以礼相谢。宴毕,导客入客厅小坐,上茶,直至辞别。至于席间之斟酒上菜的规程,礼记曲礼中记载:“凡进食之礼:左殽右胾;食居人之左,羹居人之右;脍炙处外;醯酱处内;葱渫处末,酒浆处右。”座次方位同样大有讲究,一般以座北面南为尊,是餐桌的上首;座东面西次之;座西面东再次;面北为下首。下首通常为主人座位,最次。在饮食过程中,应依个人的身份地位行事,敬重尊者与他人,对食的选择、食用的量度均应体现出个人的高贵品德,做一个有涵养的人,所谓“于饮食中见人品”。(摘编自陈洪东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宴饮古礼概观)材料二:宴饮作为一种仪式象征,同时也是家族伦理的存在方式,因此宴饮活动不仅是贵族家庭高二语文 第 2 页 共 9 页 的一项基本生活内容,而且是出于维护一个和谐稳定的家族伦理结构和等级秩序的功利目的。红楼梦中宴饮活动的座次方位、场所位置等空间因素无处不在彰显着伦理化、仪式化的礼制要求。左传庄公十八年云:“名位不同,礼亦异数。”礼制要求人们的行为表现必须亦步亦趋,循礼遵节,合乎规范,如此一来,“辨方正位”就显得非常重要。比如各种传统礼仪都是按男左女右,辈份亲疏,依次排列。平时吃饭坐席,左上方为上席,一般妇女是不能坐的。通过辨别方向,使各种身份的人适得其所,以正其位。在贾府举行的正式豪宴中,在宴请具有尊贵身份的客人的情况下,通常遵循的是尊爵原则。尊爵是依据政治关系而形成的礼制秩序,爵位的高低成为隆重宴会场合中安排空间座次的依据和原则。在有男性家长在场的宴饮场合中,座次安排会依照性别因素,最主要是依照男尊女卑的原则进行相应的调整。而在没有男性家长参与的宴饮场合中,辈份成为安排座次及方位的总体指导原则,而在有些宴饮场合的座次安排较明显地又体现出以客为尊的原则。红楼梦 中宴饮活动入席就坐的一般是贾府的主子阶层,但并不是只要隶属主子层就有入席的资格。根据不同性质的宴会场合,媳妇辈的女主们多数情况下是不能入席就坐的,而只能在地下站立伺候,个别场合中,若有座位也会独立一桌。宴饮场合中礼制的支配力量几乎占据着主导性作用,可以说礼制的约束无处不在,但是在某些特殊的宴饮场合,偶尔也允许暂时挣脱礼制的束缚而出现人情流动与越位现象。如欧丽娟所言:“礼制的语法原则是一种僵化森严的空间政治表现,而人情的流动原则却提供平等主义的温暖与弹性。”贾母因其自身具备了至高无上的母权,从而成为贾府中最高权力的代表和最尊地位的象征,凡贾母在场的宴饮场合中,贾母的喜好或宠爱便成为超越礼法之上的最高人情力量,使得在非礼筵盛典的宴饮空间里可以不那么严格地讲究尊卑原则,甚至偶尔可暂时泯除主仆的阶级之分。而在贾母缺席的宴饮场合中,人情也往往力图挣脱礼制的约束,旨在表现宝玉与众青春女儿的诗意人生价值,张扬一种活泼的自由的平等的浪漫精神。(摘编自上官文坤宴饮描写中礼制与人情关系探析)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 分)A作为食器的铜鼎在历史上曾被看做是政治与权力的象征,这源于食器的独特地位,反映出古人重饮食的文化习惯。B中华民族的宴饮礼仪从祭祀礼仪中剥离出来,几经变化而趋于丰富完善,成为人们在宴饮时需要遵循的礼仪规范。C殷商时期,便已出现了宴饮的雏形;周代,设置了宴饮之法。此后历经几千年,中国饮食文化的精蕴几乎没有改变。D宴饮作为家族伦理的存在方式,具有维护和谐稳定的家族伦理结构和等级秩序的作用,座次安排通常有一定讲究。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古人认为饮食是彬彬有礼的社会形成的关键,因此把饮食奉于至上,而这也造就了中华民族独有的文明。B礼的产生一方面源于古人财货和人力应谦逊推让分配的观念,另一方面则源于古时的“会餐分食”问题。C宴饮礼仪中,座北面南为尊,座南最下,置菜要脍炙处外,醯酱处内等等,体现了儒家礼制的等级思想。高二语文 第 3 页 共 9 页 D古代宴饮活动的礼制要求十分严格,比如红楼梦中,无论主仆,在宴饮场合都要亦步亦趋,循礼遵节。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材料一主要对中国传统宴饮古礼的源起、发展过程、具体内容、现实意义等情况进行了较为详尽的介绍。B材料一第三段引用礼记曲礼中的记载,论证了宴饮中斟酒上菜的规程和座次方位都大有讲究。C材料二采用总分总结构,主要就红楼梦所展现的宴饮礼制与人情关系进行探析,条理清楚。D两则材料都谈到了我国宴饮古礼中的座次方位问题,虽侧重点不同,但都表明了“辨方正位”的重要性。4请根据材料一概括汉族传统宴饮古礼的两个显著特点。(4 分)5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 薛蘅芜讽和螃蟹咏”中,贾母、薛姨妈、宝钗、黛玉、宝玉等众人在藕香榭游园、吃螃蟹,座次安排如下图所示。请根据材料二,分析这样的座次安排反映的宴饮礼仪遵守的原则。(6 分)(二二)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本题共(本题共 4 小题,小题,16 分)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人的高歌 冯 至 大家游西山回来,坐在滇池的船上,回望西山的峭壁,总不免要把那峭壁上凿出来的龙门作为谈话的资料。“这峭壁上一段小小的工程,比起云冈、敦煌等地的石窟来,真是小巫见大巫了”,M君这样说。C 君,略微知道一些昆明的掌故,听了这话,不以为然,他说道:“不能这样比。你要知道,像云冈,像敦煌,以及河南的龙门,多半是从南北朝开端,经过隋唐,一直到宋时,还在那儿开凿,那是几世纪内,千万只手的成绩。而这里的龙门规模虽然小,却是一个人左手持凿,右手持锤,只是两只手一点一点地凿成的”M 君不回答,C 君回转头来,望着山腰上的三清阁继续说:鸳鸯 琥珀 平儿 彩霞 彩云 贾母 薛姨妈 宝玉 薛宝钗 林黛玉 史湘云 王夫人 王熙凤 惜春 迎春 李纨 探春 高二语文 第 4 页 共 9 页“在乾隆年间有一个石匠,他姓吴,他在没有正式工作的时候,也离不开他的凿和锤,他在昆明城内或四郊到处走着,看见路上或桥上有什么残败的地方,就施展开他手里的工具,加以修补。一天,他正在西郊修补一座小石桥,对面来了一个人,用手指着那峭壁向他说,你看那巉岩,那上边有一座石室,从三清阁到石室是没有道路的,人们只在岩石边架上一条铁索。人在铁索上走着,稍一不慎,便会跌落到湖里。况且铁索如今也朽败不堪了,你为什么不一劳永逸,因山就势,开凿出一条石路呢?“那石匠听了,望着西山的峭壁,心中就从岩石里盘算出一条宛宛转转,高下不平的小路。不久,他开始了他的工作:左手持凿,右手持锤,不顾寒暑,不管风天或雨天,日日和那顽固的岩石搏斗。他不受任何人的帮助,十多年如一日,终于完成了我们方才登临过的那条石路。这十多年的工夫,是单调的,除却一凿一锤从早到晚的声音外,恐怕连话都没有说的机会。“现在逛西山的人,没有一个不到那里去玩一玩眺望湖景。就艺术来看,它当然抵不住云冈的任何一个石窟,但它的开凿人的意志是值得我们钦佩的!尤其是因为他在刚凿成的那一年便死去了。”M 君听了这段话,也不敢再小看这段工程了,只是说了一句:“这类的故事,恐怕当时在云冈,在敦煌也少不了吧。”这时同游的友人里有一位 T 君,显着很沉默,当大家正在唏嘘赞叹的时刻,他说:“我望着这湖水总爱想到海,方才我听完这段不言不语、与岩石搏斗的故事,不知怎么想起一个和海水有关系的人了。“我的原籍是一片硵地,不用说五谷不能生长,就是院子里想种一点花草,都必须到天津去取些泥土放在花盆里栽。粮食必须到外处去运,所以往营口的那条航线就成了那一带居民的生命线了。在这线上有一块只有两三个渔村的荒岛,附近的礁石最多,遇风暴或浓雾时最容易迷失方向,远处也许有比这里更凶险的地方,但是人们死在这里的最多。在许多年前,也许是我祖母的儿童时代,有一只船跟平素一样在一个风平浪静的早晨从大沽口起锚出发了。走了两三天,正在这荒岛的附近,海上起了暴风,这只船触在礁上沉没了。其中有一个人,在垂死的时候遇了救,被另一只船载到营口。“这人在垂死的时候遇了救,觉得仿佛又换了一个生命一般,同时想到那无情的礁石和全船将沉时恐怖的情况以及自己临死时的心情,刹那间就决定了一件事:在那荒岛上为什么不建筑起一座灯塔呢?“从此他就飘流在营口一带。他在他的家乡成了一个传说中的人物:有的说他死在海里了,有的说他遇了救不知流落在什么地方,有的说在营口街上被同乡看见过,好像成为乞丐。他本人呢,却像是化缘的和尚一般,到处请求布施,说是要在一座荒岛上建设一座灯塔。“陆地上的人很少有人想到海。谁听他这样荒唐的话呢?他用尽种种的言辞,翻来覆去地想使人相信他所说的不是谎话。有的是相信了,但大半的人以为他不是个疯子,便是个骗子。一天一天地过去,所募到的钱距离他所希望的数目还太远,他想,在他未死前完成这件事,他不能不想出一种残酷的方法。就是把自己的手指用布缠起,浸上菜油,在不肯施舍的人们的面前,把那块缠在手指的油布用火点燃,让火慢慢地燃到指尖。最后等到他的钱够建筑一座灯塔时,他的十指几乎都烧到了。他在营口出重资雇了几位泥水匠,率领着他们到了那只有两三个渔村的荒岛,开始了他们建塔的工作。高二语文 第 5 页 共 9 页“建塔的人从此就天天在那塔上走上走下,在雾里,在风雨里,在海上的黄昏里,燃起一点比长庚星的光大不了多少的橙黄色的灯光。船上的人们望着这点光,分辨得出方向,他们怀着感谢的心情,以为是岛上有什么仙人出现,在怜悯他们。“那人后来衰老得不成样子,但是他认为他是不能死的,因为塔上的灯光一天也不能缺少。据说,一天他病势很重了,他勉强爬到塔顶,燃着了灯,再也走不下来,他就望着那盏灯光,永久地闭上了眼睛。当时的海上起了很大的风涛”我们的船在湖上慢慢地走着,大家倾听 T 君的这段话,在 T 君刚一闭口的时候,C 君说出他的感想:“方才我说完那段石工的故事,M 先生曾经说,这类的故事,恐怕当时在云冈,在敦煌也少不了吧。我这时也觉得,在深山,在大海,在许多穷乡僻壤,也总少不了与这建塔者类似的故事。人间实在有些无名的人,躲开一切的热闹,独自作出来一些足以与自然抗衡的事业。”一九四二年,写于昆明(有删改)6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理解,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文章从作者与三位友人游览西山后的感想落笔,先后讲述了两个令人感动的故事,具有一种撼人心魄的力量。B石匠没有正式工作时,会对路、桥残败处加以修补,可见他对这份工作的热爱,他开凿龙门的原因也在于此。C建灯塔者不惜以伤害身体的方式残忍地对待自己,目的是表达诚意,取得人们的理解和信任,进而筹钱建塔。D无论是意志坚定、忍受枯燥与单调的石匠还是克服重重困难、完成壮举的建塔者,都体现出超然的勇敢和担当。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这篇散文的语言以叙述为主,穿插议论、描写,饱含情感又富有哲理,引人深思;句式 长短灵活,富于变化。B文章主要故事分别由 C 君和 T 君讲述,这样的叙事方法可以避免平板、单调,使内容真实可信且更具感染力。C写云冈、敦煌及河南龙门等石窟开凿时间长、参与人员多,直接表现了吴姓石匠凭一己之力完成开凿的艰难。D文中画浪线的语句通过 T 君的联想,把有着共同精神特质的不同人物的故事有机连结在一起,过渡巧妙自然。8画横线的句子在文中先后两次出现,有什么作用?(4 分)9从文章谋篇布局的角度,分析题目“人的高歌”是如何统摄全文的。(6 分)二、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分)(一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小题,20 分)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龚氏世耕谷升之里,至春所公,始读书为儒。公名大器,为诸生时,即拓落有大度,高二语文 第 6 页 共 9 页 人稀见其喜愠之色。家酷贫,舌耕犹不给,环堵萧然。公于于然,略无几微侘傺。性舒缓,善诙谐,虽至绝粮断炊,犹晏然笑语。其发奇中,令人绝倒。或横逆之来,人大不堪者,公受之怡然,旋即忘之,不复省忆也。为诸生,屡试皆高第,而连踬场屋。凡应试者,多先榜归。公独徐徐候榜出,阅罢,徐徐看新孝廉赴宴,买贤书数册,然后束装。失意者或藏匿避人,公独与得意人无异。岁以为常。至四十余,始举于乡。赴公车,同事者以年老慢易之,曰:“公即当谒广文选,迁一老别驾足矣,何得同我辈上春官乎!”公笑而谢之。如此者数四,竟笑而谢之,无忤也。然公即以明年成进士,授刑部主事。嗣后佐广西、江西、浙江、南直隶藩臬,为河南布政使。皆平易近民,所之号为“龚佛”。公不为苛清矫激之行,又素俭,所得禄入,自营产业之外,分给族人。居家时闻政有不便民者,公即入告邑长令,语甚激切。长令素重其人,悉听之。公以藩长致政归,年七十余矣。每至四节之会,簪袍烂然,人以此荣之。公能诗,与诸子诸孙唱和,推为南平社长。一日,公之子偕予兄及诸甥游石洲,以公老,难于往来,弗约。已至洲方共饮酒拾石子俄见雪浪中有舠迅疾而下中有一老翁踞胡床指麾江山旁若无人互相猜疑逼视之则公也舟已近,公于舟中大呼曰:“何为遂弃老子耶!”登洲,即于洲上舞拳数道,以示勇。诸人皆大笑极欢,至深夜乃归。各分韵记游,公归,诗已成,即于灯下作蝇头细字书之。明日黎明,遣使持诗遍示诸人。俱以游倦晏起,不得一字,皆大笑。(节选自明代袁中道龚春所公传,有删改)【注】连踬场屋:科考接连受挫。别驾:官职名。春官:礼部,上春官指上礼部考试。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已至洲/方共饮酒/拾石子/俄见雪浪中有舠迅疾而下/中有一老翁踞胡床/指麾江山/旁若无人/互相猜疑/逼视之/则公也/B已至洲/方共饮酒/拾石子/俄见雪浪中有舠迅疾/而下中有一老翁/踞胡床指麾江山/旁若无人/互相猜疑/逼视之/则公也/C已至洲/方共饮酒/拾石子/俄见雪浪中有舠/迅疾而下/中有一老翁踞胡床/指麾江山/旁若无人/互相猜疑逼视/之则公也/D已至洲/方共饮酒/拾石子/俄见雪浪中有舠迅疾/而下中有一老翁/踞胡床指麾江山/旁若无人/互相猜疑逼视/之则公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侘傺,失意的样子,在本文中的意思与屈原离骚“忳郁邑余侘傺兮”一句中“侘 傺”同义。B公车,汉代官署名,后也代指考中举人或入京请愿、上书言事,和现代的“公车”含义不同。C慢易,意为怠慢、轻忽。这里的“慢”与李密陈情表中“责臣逋慢”的“慢”含义相同。D致政,指官吏将执政的权柄归还给君主,意同致仕。文中指春所公解除政务职责,卸任退休。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春所公先世以务农为生,到他这一代才开始读书,最终通过科举进入官场。高二语文 第 7 页 共 9 页 B春所公年轻时家境贫寒,即使教书授徒,生活也还是难以为继,家徒四壁。C春所公平易近民,听说有不利于民生的政令,便向官府告发邑长令,言辞激烈。D春所公虽已年过七旬却仍然童心未泯,和晚辈同嬉同游,诗词唱和,其乐融融。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1)如此者数四,竟笑而谢之,无忤也。(4 分)(2)明日黎明,遣使持诗遍示诸人。俱以游倦晏起,不得一字,皆大笑。(4 分)14春所公为诸生时便“拓落有大度”,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有哪些具体表现。(3 分)(二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小题,9 分)分)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 1516 题。梦 中 刘光第 梦中失叫惊妻子,横海楼船战广州。五色花旗犹照眼,一灯红穗正垂头。宗臣有说持边衅,寒女何心泣国仇?自笑书生最迂阔,壮心飞到海南陬。【注】此诗作于光绪十一年(1885 年)中法战争之后。中国军队打败法军,李鸿章以“乘胜即收”为由,与侵略者订立丧权辱国条约。寒女泣国仇,出自列女传,春秋时鲁国一女子,倚柱 叹息,邻妇问原由,她说:“吾忧鲁君老,太子幼。”邻妇说:“此卿大夫之忧也。”她说:“鲁国 有患,君臣父子皆被其辱,妇人独安所避乎?”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诗歌开篇点题,诗人梦中失声尖叫惊动妻儿,激起读者好奇;次句一语道破,原 来是梦到楼船横海,海战激烈。B颔联“犹照眼”与“正垂头”对举,表明侵略者来势汹汹,虽我方士气高涨,但 时局凶险,仍令有识之士心忧。C尾联作者自嘲迂阔,壮心却仍飞向遥远的南海,爱国热忱,跃然纸上,颇有诗人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情怀。D全诗以梦中惊醒起笔,以因梦而生感慨作结,构思巧妙。题为“梦中”,实际上是 由梦而引出对时事的深重忧思。16本诗诗意含蓄委婉,但一腔激情并不因此减弱,请以颈联为例,谈谈诗人是如何实现这一艺术效果的。(6 分)(三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小题,6 分)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二十八星宿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常出现在古诗文中,如李白蜀道难中的“,”。(2)刘克庄贺新郎国脉微如缕中“,”句,连用典故表明韩世忠打败金兵时并无高人神仙传授。(3)苏轼在石钟山记中表达了重视实证的观点,他赞同亲身考察,认为欲求真相,如果“,”是不可以的。高二语文 第 8 页 共 9 页 三、三、语言文字运用语言文字运用(20 分)分)(一一)语言文字运用语言文字运用 I I(本题共(本题共 3 小题,小题,9 分)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青少年是国家科技创新人才的中坚力量。一个国家的崛起,从青少年热爱科学开始。研 究表明,儿童早期对科学的兴趣,对后续学习以及是否从事科学领域工作有重要作用。2020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仅为 10.56%,总体水平偏低,提升青少年群体的科学素质 。当然,提高青少年群体的科学素质不可能 ,需要在循序渐进、逐步发展中实现。想让更多的青少年拥有科学梦想,科普和科学教育一定要“下沉”。过去一段时间,在一些地方,青少年所接受的科普教育还比较有限,大多数青少年的科学兴趣没有得到激发,对科研方法也缺少了解,科学教育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还一直存在。如此下来,被置于“神坛”的科学总是披着面纱,。牛顿定律不只是几组公式,万有引力不只是书上的名词。青少年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或亲切可感的场景中,对有趣的现象进行思考与观察,并通过动手操作一窥其中迷雾。如此,科学才能摘掉“高冷”标签,走进青少年的内心,这也正是“天宫课堂”坚持的基本原则。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 分)1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 分)(二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3 小题,小题,13 分)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022 题。高尔基说过这样的话:“文学的第一个要素是语言。”词汇虽然并不就完全等于语言,但 它是语言的材料。制作一幅精妙绝伦的彩画,它的颜色所以那么逼真,原因之一,是画家的颜料异常纷繁,仅仅是一项红,可以铺展出不同的色泽。文学的道理也是这样:,“瞟他一眼”“盯他一眼”“瞪他一眼”“瞄他一眼”“注视他一眼”“斜视他一眼”真个是“不胜枚举”。文学的功能,人们可以开列出一大串: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啦,表现生活啦,传播知识啦,给予人以艺术美感啦,等等。但是人们往往会漏掉另外一项,这就是在精确描绘事物上起示范的作用,给予群众以语文技巧的教育。要使文学的各种功能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作家除了具备其他条件外,非熟习语言、掌握丰富词汇不可。优秀的语言艺术家,总是像海绵吸水似的,去吸取大量富有生命力的词语;总是像一座 喷泉喷出水柱似的,擅于说出优美动听的语言;总是像卓越的射手似的,精确地射中“意义的靶心”要做到这一点,我想,语言艺术工作者,应该比一般人对于民族语言具有更加深厚的感 情。20仿照文中画横线句,在其后面的横线处补写恰当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5 分)21第二段说明“文学的功能”的语句中,连用了四个“啦”字,试分析其作用。(4 分)22博喻是一种以多个喻体对某一事物或某事物的几个方面进行说明或描写的比喻。请分 析画波浪线部分博喻的表达效果。(4 分)高二语文 第 9 页 共 9 页 四、作文(四、作文(60 分)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从小就学习成绩优异的玲子,总是受到亲戚或邻居的称赞,大家都会对玲子的父母说:“这孩子将来一定会有出息。”有一天晚饭后,全家人坐在一起聊天,玲子问家人:“一个人究竟是怎样的才能算有出息呢?”爷爷说:“当大官,有权力,光宗耀祖。”奶奶说:“能挣钱,会顾家,孝敬父母。”爸爸说:“能力强,素质高,事业有成。”妈妈说:“有名望,口碑好,受人尊敬。”亲人们的话语,让玲子陷入了沉思。当晚她在自己的日记本上这样写到:“现在学习成绩好将来就一定有出息吗?不同角色身份的人,对有出息的理解也不尽相同。我将来究竟怎样发展才能算真正有出息?”读了以上材料,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你有哪些思考和感受?请以“我看有出息”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