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八年级全册 第三单元课题1 分子和原子 第一课时 教案.doc
-
资源ID:41165758
资源大小:35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八年级全册 第三单元课题1 分子和原子 第一课时 教案.doc
课题2 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了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认识微观粒子(以分子为例)的特征,能运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一些常见的现象。过程与方法: 1、学会运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来解释生活现象;2、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并获得新的化学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在实验探究,讨论中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增强合作精神,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初步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学习重点】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且分子、原子是客观存在的;2、认识微观粒子的特征,并解释有关现象。【学习难点】认识物质的微观性。【教学过程】问题导入:我们生活中常观察到这样一些现象:湿衣服在阳光下可以晾干;经过花园可以闻到花香;同学们有没有觉得今天教室里和以前不同吗?这是为什么?我们如何来解释这样一些现象呢?讲述:在很久以前,科学家对这些问题就有了探讨,下面同学们来进行一个实验,从这个实验中,你会得到一些启发,来解释刚才描述的一些现象。学生活动:实验31,品红在水中扩散(课件出示内容)提问:同学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学生回答:品红中一些细小的粒子在水中扩散,说明品红是由一些细小的粒子构成的。老师:为了解释上述这类现象,科学家也进行了大胆的设想,提出了物质是由微小粒子构成的,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发现了这些细小的粒子。自主学习: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48页倒数第二段,看看发现了那些微小的粒子?学生回答:分子和原子老师:于是科学家就得出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的粒子构成的。(课件出示)设问:物质真的是由这些微小的粒子构成的吗?活动与探究一:物质的微粒性现在,通过先进的科学仪器不仅能直接观察到一些分子和原子,还能移动原子。观察课本P49,苯分子的照片和硅原子的照片以及移动原子所得到的“中国”字样。这说明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分子、原子是真实存在的。活动与探究二:微粒的特征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A.请考虑:水是由分子构成的,为什么我们看到的是水而不是水分子呢?-因为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例如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为3×10-26 ,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很多的微观粒子聚集在一起才可构成宏观物质。所以: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B.探究P49 分子运动现象实验编号及步骤现象解释(1)向盛有约20ml蒸馏水的小烧杯A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的现象。(2)从烧杯A中取出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浓氨水,观察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3)另取一个小烧杯B,加入约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或水槽罩住A、B两个烧杯。观察几分钟,有什么现象发生。 综合分析实验中所观察到的现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设问:分子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吗?请同学们大胆的猜想并举出生活中的实例来验证你的猜想。 在品红扩散实验的基础上,你能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吗?C.分子之间有间隔的探究学生活动:用注射器取10ml空气,用手指堵住,然后用力推注射器的活塞,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该现象说明了什么?展示苯分子图像照片,在苯分子之间有黑色阴影,说明了什么?(课件)将100毫升的水和100毫升的酒精混合,测量混合后的体积-混合后的体积小于200毫升,这是为什么呢?http: /www.xk 分子之间有间隔用注射器取10ml水,用手指堵住,然后用力推注射器的活塞,观察有什么现象?和实验比较,你能得出什么结论?物质三种状态的分子间隔模拟图(课件)同质量的同一种物质,气态时分子间的间隔较大,液体、固体时分子间的间隔较小。物态变化、热胀冷缩等都是分子间隔变化的结果。问题思考:请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水受热变成了水蒸气”-分子都在不断地运动着,分子之间都有间隔。水受热时,分子运动加快,水分子间的距离增大,增大到一定程度,就从液体变成了气体。课堂小结: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有哪些特征?板书设计:课题1 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一、 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二、 构成物质的微粒的特征(以分子为例)1、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2、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3、 分子间有间隔一般来说,气体分子间间隔较大,固体分子间间隔较小。反馈检测:1、以下生活、学习经验,不能说明微粒之间有间隔的是( )A、打气筒能将气体压缩 B、酒精和水混合,总体积变小 C、物体有热胀冷缩的现象D、海绵能吸水2、下列事实的解释有错的是( )事实解释A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不断地运动B酒精灯用完后一定要盖上灯帽分子在不断地运动C水变成水蒸气水分子的大小发生变化D湿衣服在阳光下易晾干受热时,分子运动速率越快3、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现象,不正确的是( )A、端午时节粽飘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干冰升华变为气体,所占体积变大气体分子变大C、晴天湿衣服比阴天干得快晴天气温高,分子运动速率快D、6000L氧气加压后可装入容积为40L得钢瓶中分子间有间隔4、下列事实分别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1)非吸烟者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2)氧气加压后变成液氧。(3)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为3×1026kg。(4)乒乓球压瘪了,但未破裂,放在沸水中就会恢复原状。(5)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一些。拓展练习5、如图所示,将滴有酚酞溶液的滤纸放在试管中,试管口塞上一团棉花。(提示:氨水能使酚酞变红)(1) 用仪器A吸取浓氨水,滴在棉花上(1015)滴。 仪器A的名称是 ,其用途是 。(2)实验中,往往在试管下放一张白纸,白纸的作用是 。(3)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这说明了 。(4)某同学做上述实验时,发现试管内滤纸条没有变色,而试管口所塞的棉花却变成了红色,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错误操作可能是 ,这一实验事实还说明所用两种试剂中 具有挥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