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八年级全册 第七单元课题1 燃烧和灭火 第一课时 教案.doc
-
资源ID:41169291
资源大小:19.50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3.6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八年级全册 第七单元课题1 燃烧和灭火 第一课时 教案.doc
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燃烧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本课题从有关燃烧的图片引入,进一步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教材采用从实验观察现象,通过分析得出结论的方法,来探讨燃烧的条件以及灭火的原理,学生可以通过亲身体验和思考掌握知识。【教学设计思路】燃烧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本课题也是一节最贴近学生日常生活,最能培养学生从平常生活中追根溯源,发现问题,是培养他们创新精神和掌握科学探究方法的极好契机。本节课我从播放有关燃烧的作用和不恰当的燃烧导致火灾的图片,引入燃烧与灭火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新课。以启发、诱导、探究、交流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实验来探讨燃烧的条件以及灭火的原理,让学生可以通过亲身体验和思考掌握知识,并通过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2、了解缓慢氧化、燃烧和自燃的异同。3、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过程与方法:1、学习运用比较、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2、学习运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利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问题,使学生对化学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2、树立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进行知识迁移的能力。教具准备:500mL烧杯,100mL烧杯,薄铜片,硬纸片,酒精灯,蜡烛,镊子,金属罐,塑料盖,导管,沙土、棉花、水、纸、石块、木材、酒精、煤、火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展示与燃烧有关的几组图片,再联系生活实际,认识到火与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引出本节内容:燃烧与灭火。二、师生互动,合作探究:设疑:请大家回想一下,以前都学习过哪些物质的燃烧?学生讨论:结合生活经验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燃烧现象,讨论燃烧的现象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学生归纳燃烧的特征:发光、发热、剧烈、有新物质生成。引出燃烧的定义: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板书)设疑:在生活中我们常碰到以下的一些现象,如野炊时,要点燃篝火必须先要用纸片进行引燃;在燃烧过程中,如果树枝压得太紧,火容易熄灭;在熊熊燃烧的篝火下面,泥土却“安然无恙”,不为火所动。我们如何来解释上述现象?看来燃烧都需要哪些条件呢?讨论:给出沙土、棉花、水、纸、石块、木材、酒精、煤、火柴等物质让学生判断哪些物质能够燃烧,进而明确可燃物的概念实验探究:分三个实验来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1:点燃木材并用镊子夹住火柴梗直到燃烧完毕交流讨论:以上实验现象说明燃烧需什么条件结论:燃烧条件之一可燃物演示实验2:在500毫升的烧杯中注入400毫升热水并放入一小块白磷,用导管对准上述烧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氧气。 交流讨论:以上实验现象说明燃烧需什么条件结论:燃烧条件之二氧气(或空气)演示实验3:在500毫升的烧杯中注入400毫升热水并放入一小块白磷用硬纸圈住,在烧杯上盖上一片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交流讨论:以上实验现象说明燃烧需什么条件引出着火点的概念:着火点是可燃物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通过常见物质的着火点列表,知道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着火点。结论:燃烧条件之三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归纳小结:燃烧的条件(板书)1、可燃物2、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3、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改进实验2学生做,教师巡视,矫正学生的错误,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原因,这样改进的优点讨论:燃烧的发生,是否必须同时满足燃烧的三个条件呢?结论:在通常情况下,物质的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板书)【投影展示】燃烧的共同特征及定义师:提问:这三个条件是需要同时具备还是只具其一既可呢?如果正在燃烧的雄雄大火突然被破坏了一个或几个条件,会怎么样呢?下面我们利用桌面上的实验器材,探究如何使燃着的蜡烛熄灭?学生活动五:小组探究如何使燃着的蜡烛熄灭。学生活动六: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师:通过探究分析和讨论,我们知道破坏燃烧所要具备的条件之一,既可达到灭火的目的。所以灭火也可以采取三种方法。【板书】燃烧的条件: 1、要有可燃物2、可燃物要与氧气充分接触3、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灭火原理: 1、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2、使可燃物隔绝氧气3、移走可燃物【投影展示】 探究课题二:灭火的方法学生活动七:小组讨论灭火的方法【投影展示】灭火的方法【投影展示】探究课题三:列举一些生活中火灾防救和逃生的例子 视频一:火灾现场学生活动八:讨论火灾自救的方法 视频二:火灾自救方法【投影展示】小结火灾自救小常识学生活动九:总结本节课重点内容【投影展示】课堂闯关1.用化学知识解释其中的道理 煽风点火 釜底抽薪 杯水车薪 人要实,火要虚2.在一个城镇的一家临时饭馆里,它的厨房用的是煤气作燃料,电线在房内乱拉,在晚上营业时,师傅不小心,把锅里加温的菜油引燃了,燃起了熊熊大火,厨房里的师傅们都立即行动起来参加灭火。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你也在场,应该采取什么措施?为什么?【学生阅读灭火器的使用】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思考阅读三、课后作业根据学校建筑的特点设计预防火灾的方案,万一发生火灾时需采取的灭火和自救的措施四、板书设计燃烧和灭火一、燃烧的条件 二、灭火的方法:1、要有可燃物; 1、隔离可燃物;2、可燃物要与氧气充分接触; 2、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3、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课后反思本节课最大的亮点是引导探究法的灵活运用。教师灵活的引导情境,学生灵活的实验探究。在注重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的同时,更加注重了学生在活动中进行科学探究以及分析推论的体验。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实验操作、探究能力都得到了最大的发挥。对知识理解和认识水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探究中得到了提高。教师起着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学生是课堂的主体,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主动构建知识。其次是根据学情灵活的处理教材中的实验。如对“燃烧的条件”探究中,加入了对不可燃物的探究,有利于学生更准确的得出结论;对“灭火原理”探究实验,则完全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极大的发挥了同学们的想象力,激发了同学们对化学的热爱。另外,本节课充分地整合了“资源管理库”中的可用资源。如:大量和燃烧相关的图片以及“火灾和自救”的视频资料。这不仅充分发挥了远教资源的优势,更是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习不仅充满了乐趣,而且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更加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