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课件-化工原理-吸收小结.ppt
第7章 吸收(小结),概述 吸收操作是将气体混合物的各个组分予以分离的单 元操作。 依据:依各组分在溶剂中的物理溶解度或化学反应的差异实现组分分离。 吸收剂 溶质 惰性组分 吸收液 净化气 目的: 回收有用物质,如用水吸收HCl气体制取盐酸. 净化气体:原料气净化,防止污染。,分类方法: 1、 物理吸收与化学吸收:依有无化学反应; 2、 单组分吸收与多组分吸收:依吸收组分数; 3、等温吸收与非等温吸收:依温度是否变化。,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吸收剂的选择 原则(1) 溶解度要大 (2)良好的选择性 (3)蒸汽压要低 (4)较低的粘度,不易起泡 (5)便于再生 (6)安全、经济,2、吸收操作条件的确定 (1)吸收剂用量 (2)操作温度和压力 3、设备形式,、尺寸 板式塔、填料塔。,第一节 汽液相平衡 7-1-1 气液相平衡关系及其表示方法 1、气液相平衡 溶质在液相中的浓度受T、P以及Pe的影响。 当T、P确定后则:,2、相平衡关系的表示方法 (1) 溶解度曲线 (2) 公式表示法(享利定律),E,H 之间的关系:,E, m之间的关系:,m m* 之间的关系:,7-1-2 相平衡关系在吸收过程中的应用 1、判断传质过程的方向 2、确定相际传质过程的推动力 3、指明传质过程的极限,第二节 传质机理与传质速率,吸收过程: 气相主体相界面液相主体 单向传质 界面溶解单向传质,单相内的传质机理: (1)分子扩散,分子随机热运动 (2)涡流扩散,质点的湍动和旋涡 7-2-1 分子扩散与传质 分子扩散: 费克定律:,双组分等分子反向扩散:,一组分通过另一停滞组分的扩散: 总体流动:在 压力差的作用下,单相主体向界面移动称为 总体流动。,其中 和 称为漂流因子,其值大于1,意义:漂流因子反映了总体流动对传质速率的影响,其值愈大,总体流动作用越强。,7-2-4 对流传质理论 1. 对流传质的停滞膜模型 1) 模型要点: (1) 相界面处存在一层虚拟的停滞膜; (2) 膜外为流体流动的湍流区, (3)停滞膜非常薄,膜内无物质累积,为稳 态分子扩散. (4)对流传质阻力全部集中于停滞膜内。 2) 传质速率方程:,7-2-5 吸收过程(相际传质)的双膜模型 一双膜模型要点: 基于停滞膜模型. 1气液相间有稳定的相界面 2相界面两侧各有一停滞膜,膜内的传质以 分子扩散 方式进行(虚拟膜或者有效膜) 3传质阻力全部集中在虚拟膜内, 膜 外相 主体中高度湍流传质阻力为0,即无浓度梯度。 界面上气液成平衡状态。 二、吸收过程传质速率方程式,传质速率方程小结,以总推动力表示的传质速率方程:,传质系数间的关系:,第三节 低浓度气体吸收,低浓度:溶质10%(体积) 假设:(1)气、液两相摩尔流率恒定; (2)等温吸收。,7-3-1 吸收塔的物料衡算及操作线方程 在吸收塔的设计中,混合气体的处理量,进出口浓度为设计条件,而溶剂的用量则由计算得出 一物料衡算 (1)操作线方程,x,y,x2 x x1,y2,y,y1,A,P,B,0,E,(qnL/qnG)max,y=y1,y1,qnL/qnG,(qnL/qnG)min,x2,y2,A,B,C,x1 xe1,=饱和度,7-3-2 填料层高度的计算,7-3-4 传质单元数的计算 1.平衡线为直线 (1)平均推动力法:,(2)吸收因子法,2、平衡线为曲线时 采用图解积分或数值积分的方法求解。 3、近似梯级图解法,7-3-5 吸收过程塔板数的计算 1、图解法求理论塔板数 2、解析法求理论塔板数 7-3-6 吸收过程的操作型计算 第四节 高浓度气体的吸收 高浓度气体吸收的特点 第五节 多组分吸收、化学吸收与解吸 多组分吸收,化学吸收 特点: 增强因子: 表达液相中化学反应的存在对液相传质系数的强化作用。 7-5-3 解吸 操作线方程 最小气液比:,第六节 气体吸收问题的讨论 7-6-1 吸收剂的选择 7-6-2 吸收温度和压力的选择 7-6-3 吸收流程和分析 第七节 填料塔 7-7-1 填料塔和塔填料 1、填料塔特点: 通量大; 压降低; 持液量少; 弹性大。,2、填料塔结构: 塔体;填料; 填料支撑板和填料压板; 液体分布器和液体再分布器; 除雾沫器和气体分布器。 7-7-2 填料塔的流体力学性能 7-7-3 填料塔的传质性能,空气气速,u,压降P,L=0,L3 L2 L1,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