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防冠状病毒疫情主题PPT模板 (44).pptx
汇报人:小苑儿,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 因2019年武汉病毒性肺炎病例而被发现,2020年1月12日被世界卫生组织命名。冠状病毒是一个大型病毒家族,已知可引起感冒以及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等较严重疾病。新型冠状病毒是以前从未在人体中发现的冠状病毒新毒株。,前言,目录,1、概述,2、病因,3、症状,4、就医,5、治疗,6、预后,第一章 概述,概述,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所致肺炎 起初发热、乏力、干咳,逐渐出现呼吸困难等 具备人传染人的能力,正确佩戴口罩加强防护 多数预后良好,少数病情危重,甚至可致死亡,疾病定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种急性感染性肺炎,其病原体是一种先前未在人类中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即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avirus,2019-nCoV)。2020年2月7日,国家卫健委决定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暂命名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英文名称为“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简称“NCP”。 2020年1月30日,WHO宣布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 患者初始症状多为发热、乏力和干咳,并逐渐出现呼吸困难等严重表现。多数患者预后良好,部分严重病例可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或脓毒症休克,甚至死亡。目前,缺乏针对病原体的有效抗病毒药物,以隔离治疗、对症支持治疗为主。,流行病学,2020年1月30日,WHO宣布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基于目前的流行病学调查,潜伏期1-14天,多为3-7天。潜伏期具有传染性,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经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时主要的传播途径,气溶胶和消化道等传播途径尚待明确。人群普遍易感。密闭、不通风场所可能存在气溶胶传播风险,需加强预防和隔离处理。,流行病学,2020年1月7日,1月10日,1月12日,2月7日,1月30日,研究人员在患者标本中检出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完成病原核酸检测,世界卫生组织将造成武汉肺炎疫情的新型冠状病毒命名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WHO宣布将新冠病毒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019年12月12日,首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在湖北省武汉市被发现,随后的患者多有华南海鲜市场暴露史或家庭聚集现象,国家卫健委决定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暂命名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英文名称为“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简称“NCP”,第二章 病因,病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 主要是由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引起,基本病因,冠状病毒属于单股正链RNA病毒。既往已知感染人的冠状病毒有6种:,HCoV-229E,HCoV-OC43,SARSr-CoV,HCoV-NL63,HCoV-HKU1,MERSR-CoV,此次从武汉市不明原因肺炎患者下呼吸道分离出的冠状病毒为一种属于属的新型冠状病毒,即2019 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属于第7种。目前研究显示与蝙蝠SARS样冠状病毒(bat-SL-CoVZC45)同源性达85%以上。,诱发因素,老年人及有基础疾病者感染后病情较重。,第三章 症状,症状,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重型、危重型患者病程中可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轻型患者仅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等,无肺炎表现。,典型症状,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 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和腹泻等症状; 重症患者多在发病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和/或低氧血症,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第四章 就医,就医,该病为急性感染,常在第一周病情逐步加重,如有以下情况及时就医:,近期出现不明原因发热、乏力、咳嗽等,发病前两周内有武汉居住或旅行史,发病前两周有与确诊患者密切接触史,呈聚集性发病(2人及以上),就医,就诊时医生可能会问如下问题来初步了解病史,患者可提前准备好相应的回答:,什么时候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 发病前去过哪些地方、接触过哪些人? 身边是否有人有类似症状? 是否有呼吸困难? 有什么基础疾病?,诊断标准,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疑似病例(湖北以外省份),结合下述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综合分析,有流行病学史中的任何一条,符合临床表现中的任意2条。无明确流行病学史,符合临床表现中的3条。,流行病学史,发病前14天内有武汉市及周边地区,或其他有病例报告社区的旅行史或居住史; 发病前14天内曾接触过来自武汉市及周边地区,或来自有病例报告社区的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 发病前14天内有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核酸检测阳性者)有接触史 聚集性发病,诊断标准,临床表现,发热/或呼吸道症状 具有上述肺炎影像学特征 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或淋巴细胞基数减少,诊断标准,确诊病例(湖北以外省份),疑似病例,具备以下病原学证据之一者:,呼吸道标本或血液标本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呼吸道标本或血液标本病毒基因测序,与已知的新型冠状病毒高度同源。,诊断标准,疑似病例(湖北省),结合下述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综合分析,有流行病学史中的任何一条或无流行病学史,且同时符合临床表现中的2条。,发病前14天内有武汉市及周边地区,或其他有病例报告社区的旅行史或居住史; 发病前14天内曾接触过来自武汉市及周边地区,或来自有病例报告社区的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 发病前14天内有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核酸检测阳性者)有接触史 聚集性发病,流行病学史,诊断标准,临床表现:,发热/或呼吸道症状,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或淋巴细胞基数减少,诊断标准,确诊病例(湖北省),疑似病例,具备以下病原学证据之一者:,呼吸道标本或血液标本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呼吸道标本或血液标本病毒基因测序,与已知的新型冠状病毒高度同源。,第五章 治疗,治疗,目前,缺乏针对病原体的有效抗病毒药物,以隔离治疗、对症支持治疗为主。 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对于重型、危重型病例,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积极防治并发症,治疗基础疾病,预防继发感染,及时进行器官功能支持。采取以下方式进行治疗:,呼吸支持,循环支持,其他治疗措施,心理疏导,急性期治疗,有缺氧、呼吸困难的患者,应及时给予氧疗(如鼻导管吸氧、面罩吸氧),必要时给予无创或有创呼吸机支持。,一般治疗,卧床休息,加强支持治疗,保证充分热量;注意水、电解质平衡,维持内环境稳定;密切检测生命体征、指氧饱和度等。 根据病情检测常规、尿常规、C-反应蛋白(CRP)、生化指标(肝酶、心肌酶、肾功能等)、凝血功能,必要时行动脉血气分析,复查胸部影像学。 根据氧饱和度的变化,及时给予有效氧疗措施,包括鼻导管、面罩给氧,必要时经鼻高流量氧疗、无创或有创机械通气等。,药物治疗,第六章 预后,预后,从目前收治的病例情况看,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儿童病例症状相对较轻,少数患者病情危重,死亡病例多见于老年人、有基础疾病者。,后遗症,根据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呼吸康复指导意见:,轻症隔离及普通型出院患者: 多数患者肺功能损害轻微或无持续残留的肺功能问题,较少产生身体功能障碍,重型/危重型出院患者: 可能会有全身虚弱、呼吸急促导致身体功能受限,肺功能表现为限制性通气障碍,与胸部CT的检查显示的肺纤维化改变一致,此改变可能持续存在。,以上所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后遗症尚需要大量病例总结和观察。,汇报人:小苑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