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九年级化学下期知识点复习.doc

    • 资源ID:41550302       资源大小:114KB        全文页数:2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九年级化学下期知识点复习.doc

    八.一 金属材料知识要点 1、金属物理性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根据生活经验和对课本表81中所列出的一些金属物理性质的比较,我们可以发现,金属的物理性质特征与非金属不同,金属具有一些共同的物理性质:常温下金属都是固体(汞除外),有金属光泽,大多数金属是电和热的良导体,有延展性,密度较大,熔点较高。但各种金属的颜色、硬度、密度、熔点、导电性和导热性等物理性质差别也较大。 2、如何考虑物质的用途 根据生活经验和课本表81所提供的信息,分析我们熟悉的金属制品所选用的特定金属材料,我们就能知道,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们的用途,但这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在考虑物质的用途时,还要考虑价格、资源、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和对环境的影响等多种因素。 3、合金 合金是由一种金属跟其他金属(或非金属)熔合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属于混合物。金属制成合金后,由于组成的改变,使得合金性能也随之发生改变。合金的强度和硬度一般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更高,抗腐蚀性能等也更好,因此,合金具有更广泛的用途。我们常见的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 八.二 金属的化学性质知识要点 (1)金属的化学性质 我们可以将金属的化学性质归纳为下表: 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是因为铝的表面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化学性质稳定的氧化膜,可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 (2)置换反应 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排在氢前的金属与盐酸或稀硫酸等酸的反应,以及类似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里前面的金属与后面的金属盐溶液的反应)等都属于置换反应。 铁跟酸(盐酸、稀硫酸)及某些化合物溶液(如CuSO4)发生置换反应时,其化合价由02,而不是03,即生成低价铁的化合物而不是高价铁的化合物。 归纳已学过的化学反应类型,有以下三类: 化合反应:ABAB 分解反应:ABAB 置换反应:ABCACB (3)金属活动性顺序 经过大量的实验探究和去伪存真的分析,人们归纳和总结出了常见金属在溶液中的活动性顺序: 金属活动性顺序可采用“五元素一句”的方法记忆,即“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金属活动性顺序可以作为金属能否与不同物质的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一种判断依据。 八.三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知识要点 (1)几种常见的金属矿物 地球上的金属资源广泛存在于地壳和海洋中,除金、银等少数很不活泼的金属有单质形式存在外,其余都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几种常见的金属矿物的名称和主要成分见下表。 (2)铁的冶炼 在实验室按照课本图822进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时,可以观察到的现象为:红色的氧化铁粉末逐渐变成黑色粉末(铁粉),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2)。多余的一氧化碳气体有毒,尾气必须处理(如烧掉)。 工业上冶炼铁的原料、反应原理及主要设备见下表。 (3)根据化学方程式对反应物或生成物中含有某些杂质进行有关计算 化学方程式表示各种反应物和生成物纯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在实际生产时,所用的原料或产物一般都含有杂质,在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用料或产量时,对于含杂质的物质(不管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必须换算成纯物质的质量,才能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4)铁制品生锈的条件及防锈方法 设计证明铁制品在什么条件下容易锈蚀的实验,首先要根据生活经验对铁制品生锈的条件进行假设。铁制品在干燥的空气中不容易生锈,而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说明铁制品生锈可能与空气(氧气)和水都有关。再控制条件,设计以下三个对比实验进行证明: 常温下,在干燥的空气中铁钉不易生锈; 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铁钉与水接触也不易生锈; 铁钉只有在潮湿的空气中(即既有水,又有氧气存在的条件下)容易生锈。 通过以上的实验可以得出结论:铁生锈的条件是必须要有水和氧气。铁锈(主要成分是Fe2O3·xH2O)很疏松,不能阻止里层的铁继续与氧气、水等反应,因此铁制品可以全部被锈蚀。 依据铁制品生锈的条件,防止铁生锈的基本思路是破坏铁制品锈蚀的条件,使铁制品隔绝空气和水。具体措施有:在铁的表面涂油、刷漆、镀耐腐蚀的铬及制造耐腐蚀的合金等。 (5)金属资源的保护 金属资源有限。废旧金属随意丢弃,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还会造成环境污染。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有:防止金属的腐蚀、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合理开采矿物、寻找金属的代用品等。 九 溶液部分知识要点复习 一、溶液 (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溶液的特征:均一、稳定"均一"是指溶液各处性质一样,浓度相同;"稳定"是指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不会分层,不会析出固体物质 (2)溶质和溶剂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 溶剂: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叫溶剂 溶质和溶剂的区别: 当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是溶质,液体是溶剂 当两种液体互溶时,通常把量少的叫溶质,量多的叫溶剂如果有水存在时,不论水的多少,都把水看作溶剂未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指水溶液 (3)溶液的应用: 物质在溶液里进行化学反应速率比较快,可用于加快反应 动植物体内的生理活动在溶液中进行 二、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条件:"一定温度"、"一定量溶剂"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只有在这两个条件下才有意义改变条件二者可以相互转化: (其中改变温度的方法适用于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的物质) (3)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是两组不同的概念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对于同一种溶质的溶液来说,在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要浓一些 三、溶解度 (1)溶解性: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叫溶解性 影响溶解性大小的因素:内因:溶质、溶剂的性质;外因:温度、压强 (2)固体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理解溶解度的概念,要抓住四个要素: "一定温度"-条件 "100g溶剂"-标准 "饱和状态"-状态 "溶解的质量(溶质)"-单位(g) (3)固体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如图 (4)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表示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 表示同一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表示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的溶解度 比较某一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两物质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对应温度下的溶解度相同 (5)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情况: 大部分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例如:硝酸钾和氯化铵 少数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小例如:氯化钠 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例如:熟石灰 (6)气体溶解度 定义:通常讲的气体溶解度是指该气体在压强101千帕,一定温度时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影响因素: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 四、过滤和结晶 (1)过滤 适用范围: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物质跟液体分离 过滤装置(如图) 过滤操作注意点: "一贴":滤纸要紧贴漏斗内壁上 "三靠":盛过滤液体的烧杯嘴要靠在玻璃棒上;玻璃棒的一端要斜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漏斗管口下端要紧靠在盛滤液的烧杯的内壁上 (2)结晶 晶体: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的固体叫晶体 结晶:在溶液中,溶质形成晶体的过程叫结晶 结晶方法及适用范围: 蒸发溶剂-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的固体物质 冷却热的饱和溶液-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固体物质 (3)粗盐提纯的步骤:溶解过滤蒸发转移 五、溶质的质量分数 定义:溶质的质量分数就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计算公式:溶质的质量分数 理解这个概念,必须清楚以下几点: (1)溶质质量是指已溶解在溶剂里的质量,不一定等于加入的溶质的质量,未溶解的物质不能算溶质 (2)两种溶液混合时,质量可以相加,体积不能相加 (3)溶质的质量分数越大,表示一定量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越多,溶液越浓;相反,则表示一定量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越小,溶液越稀 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解度比较: 六、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实验步骤: (1)计算:溶质质量溶液质量×a 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 (2)称量:固体一般用天平称量,液体一般用量筒量取 (3)溶解:用玻璃棒搅拌,加快溶解 七、根据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 (1)溶剂质量、溶质质量、溶液质量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相互换算 (2)溶液的质量与溶液的体积、溶液的密度的有关换算 计算依据: (3)溶解度与同温度下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换算 计算依据:饱和溶液中 a溶解度(100g溶解度)×100% (4)有关溶液的稀释(或浓缩)的有关计算 计算依据:稀释(浓缩)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例如有A克质量分数为a%的溶液稀释(浓缩)成B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的溶液, 则Ag×a%Bg×b% (5)有关溶液混合的计算 计算依据:混合溶液的质量等于混合前两溶液的质量之和,混合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等于混合前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之和 例如:Ag a%的溶液与Bg b%的溶液混合,得到Cg c%的溶液,则: AgBgCg Ag×a%Bg×b%Cg×c% (九.二) 溶解度知识要点 (1)溶解性 一种物质(溶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溶剂)里的能力称为溶解性。溶解性的大小与溶质、溶剂的性质(内因)有关系,也与温度、压强(外因)有关系。许多实验证明: 不同的物质在同一溶剂中溶解性不同,如常温下食盐容易溶解在水中,而碘几乎不溶于水。 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溶解性)不同。如常温下食盐容易溶解在水中,却很难溶解在汽油里;碘微溶于水,却易溶于汽油。 同一种固态物质在同一溶剂中(通常为液态)的溶解能力(溶解性)与温度有关。如硝酸钾在20,100 g水中只能溶解31.6 g。而60时,100 g水中能溶解110 g。温度升高时,大多数固态物质在一定量水中所能溶解的量也越多。一定温度下,大多数物质在一定量溶剂中可溶解的量是有一定限度的。 同一气态物质在同一液态溶剂中的溶解性除与温度有关外,还与压强有关。通常是温度升高,溶解性减小;压强增大,溶解性增大。 注:液态物质互相溶解的情况比较复杂,中学不讨论。 (2)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溶质为气体时,还需在一定压强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溶质为气体时,还需在一定压强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还能继续溶解时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主要从下面几个方面理解这两个概念: 首先要明确“一定条件”、“一定量的溶剂”。在某一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里,对某种固态溶质来说饱和了,但若改变温度或改变溶剂的量,就可能使溶液不饱和了。如室温下,100 g水中溶解31.6 gKNO3达到饱和,若升高温度或增大溶剂(水)量,原来饱和溶液就变为不饱和溶液。所以溶液饱和与否,首先必须明确“一定条件”和“一定量的溶剂”。 必须明确是某种溶质的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如:在一定条件下不能再溶解食盐的溶液,可能还能继续溶解蔗糖,此时的溶液对于食盐来说是饱和溶液,但是对于蔗糖来说就是不饱和溶液。 (3)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大多数情况下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存在以下转化关系(溶质为固体): 但是,由于Ca(OH)2的溶解度在一定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此将Ca(OH)2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在改变温度时应该是升高温度;将熟石灰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在改变温度时应该是降低温度。 (4)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 一般说来,可以向原溶液中再加入少量原溶质,如果溶解的量不再增大则说明原溶液是饱和溶液,如果溶解的量还能增大则说明原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5)浓溶液、稀溶液的概念 为了粗略地表示溶液中溶质含量的多少,常把溶液分为浓溶液、稀溶液。在一定量的溶液里,含溶质的量较多的是浓溶液,含溶质的量较少的是稀溶液。 (6)固体的溶解度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 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如果不说明溶剂,通常所说的溶解度是指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 正确理解固体的溶解度概念需要抓住四个因素:一定温度。同一种固体物质在不同温度下对应的溶解度是不同的,因此必须指明温度。100 g溶剂。此处100 g是指溶剂质量,不能误认为溶液质量。饱和状态。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 g溶剂里所溶解的最大质量为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单位:g 严格地说应该是g/100 g(溶剂) 。 (7)溶解度曲线 当溶质一定、溶剂一定时,固态物质的溶解度主要受温度的影响,也就是说,固态物质的溶解度是温度的函数。这种函数关系既可用表格法表示,也可以用图象法(溶解度曲线)来表示。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得到物质溶解度随着温度变化的曲线,这种曲线叫做溶解度曲线。溶解度曲线既能定性地反映固体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而变化的趋势(溶解度曲线的伸展方向),也能表示某固态物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还能用于比较同一温度不同溶质的溶解度的大小。 从溶解度曲线中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固态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例如,硝酸钾、氯化铵。只有少数固态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例如氯化钠。极少部分固态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例如熟石灰。 (8)气体的溶解度 气体的溶解度是指该种气体在一定压强和一定温度时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气体的体积要换算成标准状况时的体积)。 (9)浓溶液、稀溶液与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 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但在同一条件下,同一种溶质溶解在同一种溶剂中,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例如,20时,100 g水中最多溶解31.6 g KNO3,此时所得的溶液是饱和溶液,也是浓溶液,但若将30 g KNO3在此温度下溶解在100 g水中,所得溶液虽然是浓溶液,但仍为不饱和溶液。20时,100 g水中最多溶解0.00024 g BaSO4,此时所得的溶液显然很稀,但它却是饱和溶液,若取0.000 20 g BaSO4在此温度下溶解在100 g水中,所得溶液既是不饱和溶液,也是稀溶液。 (九.三) 溶质的质量分数知识要点 (1)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以用数学式表示如下: 应该注意: 溶质的质量分数只表示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并不代表具体的溶液质量和溶质质量。 溶质的质量分数一般用百分数表示。 溶质的质量分数数学表示式中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单位必须统一。 数学表示式中溶质的质量是指被溶解的那部分溶质的质量,没有被溶解的那部分溶质的质量不能计算在内。 (2)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关系 浓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但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但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例如:20时,碳酸钙的溶解度为0.001 3 g。则该温度下碳酸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可见,对于像碳酸钙这类难溶的物质而言,其饱和溶液很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较小。但对易溶的物质而言,即使为不饱和溶液,溶液也可能会较浓,溶质的质量分数也可能会较大。 对溶质与溶液均相同的溶液来说,在相同状况(同温、同压)下,饱和溶液总比不饱和溶液要波,即溶质的质量分数要大。 例如:如何解答“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 g。该温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与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相比哪个更咸?”这一问题呢?此时,氯化钠的水溶液最大质量分数不会超过多少? 答案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更咸。因为对于固态物质而言,压强对溶解度影响极小,所以在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此时,氯化钠的水溶液最大质量分数不能超过: (3)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区别与联系 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溶解度(S g)的关系为: (4)配制一定质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实验技能 实验目的:练习配制50 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蔗糖溶液。 加深对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的理解。 实验用品: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药匙、量筒(10 mL、100 mL)蔗糖。 实验步骤: 计算 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公式,计算配制50 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蔗糖溶液所需要的蔗糖的:质量:50 g×5%2.5 g,水的质量:50 g2.5 g47.5 g 称量(量取) 用托盘天平称量2.5 g蔗糖倒入烧杯中,把水的密度近似地看作1 g/cm3,用量筒量取47.5 mL水。(思考:为什么不选用10 mL的量筒呢?如果选用10 mL量筒,需要量取5次才能量取到所需的水,这样将会导致误差偏大。) 溶解 把量好的水倒入盛有蔗糖的烧杯中,用玻琉棒搅拌,加速蔗糖的溶解。 贮存 把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放到试剂柜中。(思考:试剂瓶上的标签如何填写?为了以后正确方便取用,试剂瓶上都应有标签。标签上应注明试剂的名称、化学式、浓度。 若称是蔗糖时,砝码跟蔗糖左右颠倒(1 g以下用游码)则所配溶液是浓了,还是稀了?因为蔗糖与砝码左右颠倒,即实际所取蔗糖的质量为2 g0.5 g=1.5 g,所以所配溶液稀了。 若量取水时,俯视读数,则所配溶液是浓了,还是稀了?因为由计算可知需要量取47.5 mL水,而实际操作时是俯视读数,故量取的水不足47.5 mL,所以所配溶液浓了。 若称取蔗糖时,天平指针偏左,不作任何处理即用它称取2.5 g蔗糖,其它操作都正确,则所配蔗糖溶液是浓了,还是稀了?因为指针偏左,在右盘加足2 g砝码并移动0.5 g游码后,向左盘加蔗糖至左右托盘平衡时,所加质量不足2.5 g,故所配蔗糖溶液变稀了。) (5)关于溶液稀释或增浓的计算 关于溶液稀释的计算 因为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所以若设浓溶液质量为A 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加水稀释成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的稀溶液B g,则A g×a%B g×b%(其中BAm水) 关于溶液增浓(无溶质析出)的计算 溶液增浓通常有几种情况: a、向原溶液中添加溶质: 因为溶液增加溶质前后,溶剂的质量不变。增加溶质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增加的溶质的质量,而溶液的质量=原溶液的质量增加的溶质的质量。所以,若设原溶液质量为A 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加溶质B g后变成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的溶液,则A g×a%B g=(A gB g)×b%。 b、将原溶液蒸发去部分溶剂 因为溶液蒸发溶剂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所以,若设原溶液质量为A 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蒸发B g水后变成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的溶液,则:A g×a%(A gB g)×b%。 c、与浓溶液混合 因为混合后的溶液的总质量等于两混合组分溶液的质量之和,混合后的溶液中溶质质量等于两混合组分的溶质质量之和。所以,设原溶液质量为A 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浓溶液质量为B 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两溶液混合后得到溶质的质量分数为c%的溶液,则:A g×a%B g×b%(A gB g)×c% (6)关于溶质质量分数运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解这类问题时要注意:化学方程式下相对应的物质质量不能直接写溶液的质量,而要写参加化学反应的溶质的实际质量。 若已知溶液的体积或求溶液的体积,要用m=V这个公式进行换算。 单位要统一。 十.一 常见的酸和碱知识要点 (1)酸碱指示剂:遇到酸或碱的溶液,本身可显示不同颜色的物质,叫酸碱指示剂,简称指示剂,像常见的石蕊、酚酞这类物质。注意语言叙述要准确。 教材P49页 (2)常见的几种酸的特性及主要用途 盐酸和硫酸的物理性质:教材P51页 纯净的盐酸是无色的,但工业品盐酸常因含有杂质而带黄色(主要由Fe3引起)。观察浓盐酸时常会看到白雾,这是由于浓盐酸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里的水蒸气接触,重新结合为盐酸小液滴,许多盐酸小液滴散布在空气中,就形成了白雾(雾是液滴分散悬浮在气体中的现象)。 浓硫酸和浓硫酸的稀释 教材P52页 浓硫酸能将纸张、木材、棉布、皮肤(由含氢、氧、碳等元素的化合物组成)里的氢、氧元素按水的组成脱去,这种作用叫做脱水作用,因而浓硫酸能使皮肤脱水炭化造成严重的灼伤,此外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如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硫酸能与水以任意比例相混溶,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耐温度变化的容器的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切不可将水倒进浓硫酸里。如果将水倒进派硫酸里,由于水的密度小,浮在硫酸的上面,溶解时放出的热不易散失,使水暴沸,带着酸液向四处飞溅。 因为浓硫酸能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而导致溶液变稀,所以浓硫酸一法要密封保存。利用这一性质,浓硫酸可作干燥剂。 (3)酸的通性(酸溶液的相似性) 教材P53页 酸溶于水时都能解离(又称离解或电离)出H(阳离子)和酸根离子(阴离子),即不同的酸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阳离子H,所以酸溶液有一些相似性通性。 酸溶液能使酸碱指示剂显示一定的颜色 (石蕊、酚酞、PH试纸) 酸的溶液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也就是只有可溶性的酸才能使指示剂变色,其实质是H使指示剂变色。 稀酸溶液能与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面的金属发生置换反应,如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但是浓硫酸和浓、稀硝酸与金属反应的情况复杂,初中化学不讨论;单质铁跟稀酸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时,生成的盐为亚铁盐,例如: Fe2HCl(稀)=FeCl2H2 酸溶液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如氧化铁、氧化铜等)反应,生成水和盐。如: Fe2O36HCl=2FeCl33H2O Fe2O33H2SO4=Fe2(SO4)33H2O 常用稀盐酸(或稀硫酸)除去铁器表面的铁锈,如将表面生锈的铁钉放在盐酸中,一段时间后,铁钉表面的锈没有了,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这是由于盐酸跟铁锈起反应,生成氯化铁溶液的缘故。如果铁钉放在盐酸里久了,表面的铁锈被盐酸溶解后,盐酸又可与铁发生反应,生成氢气,因此可看到有气泡产生。 与碱的反应 -中和反应 教材P59页 与某些盐发生反应。(产物符合复分解条件)教材P71页 (4)常见的碱的特性及用途 教材P54页 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 氢氧化钠固体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所以氢氧化钠固体要密封保存。利用这一性质,可使用固体氢氧化钠作干燥剂。 熟石灰可由生石灰(CaO)与水反应而制得,反应中放出大量的热。石灰是重要的建筑材料。 (5)碱的通性 教材P55页 碱溶于水时都能解离出金属阳离子与OH,即不同的碱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OH,所以碱有一些相似性通性。 碱溶液能使酸碱指示剂显示一定的颜色。(石蕊、酚酞、PH试纸) 与酸一样,只有可溶性的碱的溶液,才能使指示剂变色,不溶于水的碱是不能使指示剂变色的。 碱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水和盐,例如: 足量氢氧化钙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碳酸钙和水,而足量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溶于水)和水。 注意教材P56页两个化学反应的规律。 与碱的反应 -中和反应 教材P59页 与某些盐发生反应。(产物符合复分解条件)教材P71页 十.二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知识要点 (1)中和反应: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教材P58页 例如,盐酸、稀硫酸等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的反应,其反应的实质是酸溶液中的H与碱溶液中的OH结合生成水的过程。 中和反应在工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有极其广泛的作用。如: 改良土壤。用熟石灰来中和土壤的酸性。 处理废水。用熟石灰中和硫酸厂的污水(含有硫酸等杂质)等。 用于医疗和日常生活中。如用胃舒平(含氢氧化铝)等药物来医治胃酸过多的病人;再如,当我们不小心被黄蜂刺了(黄蜂的刺是碱性的)就可以用食醋涂在皮肤上以减轻痛痒。 (2)酸、碱、盐三类物质的比较 酸与碱之间发生中和反应除生成水外,还有一类物质生成,那就是盐。盐是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又一类化合物,如NaCl、CaCl2、Na2CO3、NaHCO3、Cu2(OH)2CO3等。 酸、碱、盐三类物质的水溶液比较 酸、碱、盐三类物质都是化合物,可溶性的酸、碱、盐在溶于水时都能解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水溶液均能导电。酸、碱、盐的水溶液是电中性的,故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应该相等;但是每个阳离子与每个阴离子所带电荷数不一定相等,所以溶液中阴、阳离子数目不一定相等。 (3)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 教材P60页 溶液的酸碱性和酸碱度 我们知道,盐酸、硫酸等酸类物质的溶液显酸性,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碱类物质的溶液显碱性,而像食盐、蔗糖等物质的水溶液,既不显酸性,也不显碱性,我们将这样的溶液称为中性溶液。溶液的酸碱性指的是溶液呈酸性、碱性还是中性,通常用酸碱指示剂来测定。但很多情况下,我们仅仅知道溶液的酸碱性是不够的,比如,正常雨水略显酸性,为何不叫酸雨呢?什么样的雨水才是酸雨呢?这就需要知道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酸碱度,即酸碱度是定量地表示溶液酸碱性强弱程度的一种方法。稀溶液的酸碱度可用pH表示,常使用pH试纸来测定。 pH和溶液酸碱性的关系以及溶液pH的测定方法 a稀溶液的pH范围通常在014之间,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常温下,pH7时,溶液呈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pH7时,溶呈中性;pH7时,溶液呈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 b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的方法:将少量被测液滴在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便可粗略知道溶液的pH。不能用pH试纸直接蘸待测液,也不能先用蒸馏水将pH试纸润湿,再向试纸上滴待测液。因为用试纸直接蘸待测液,会使待测液受到污染;如果将试纸先用蒸馏水润湿,则待测液就被稀释了,所测得的pH就不准确。 c要使酸性溶液的pH升高,可向该溶液中加入碱性溶液(能否加水?),要使碱性溶液的pH降低,可向该溶液中加入酸性溶液(能否加水?)。 酸和碱知识点 一、酸、碱、盐的组成 酸是由氢元素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 如:硫酸(H2SO4)、盐酸(HCl)、硝酸(HNO3) 碱是由金属元素和氢氧根组成的化合物 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氨水(NH3·H2O) 盐是由金属元素元素(或铵根)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 如:氯化钠、碳酸钠 酸、碱、盐的水溶液可以导电(原因:溶于水时离解形成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 二、酸 1、浓盐酸、浓硫酸的物理性质、特性、用途 浓盐酸 浓硫酸 颜色、状态 “纯净”:无色液体 工业用盐酸:黄色(含Fe3+) 无色粘稠、油状液体 气味 有刺激性气味 无 特性 挥发性 (敞口置于空气中,瓶口有白雾) 吸水性 脱水性 强氧化性 腐蚀性 用途 金属除锈 制造药物 人体中含有少量盐酸,助消化 金属除锈 浓硫酸作干燥剂 生产化肥、精炼石油 2、酸的通性(具有通性的原因:酸离解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 (1)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2)金属 + 酸 盐 + 氢气 (3)碱性氧化物 + 酸 盐 + 水 (4)碱 + 酸 盐 + 水 (5)盐 + 酸 另一种盐 + 另一种酸(产物符合复分解条件) 3、三种离子的检验 试剂 Cl- AgNO3 及HNO3 SO42- Ba(NO3)2及HNO3HCl 及BaCl2 CO32- HCl 及石灰水 三、碱 1、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用途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 颜色、状态 白色固体,极易溶于水(溶解放热) 白色粉末,微溶于水 俗名 烧碱、火碱、苛性钠(具有强腐蚀性) 熟石灰、消石灰 制法 Ca(OH)2+Na2CO3= CaCO3+2NaOH CaO +H2O= Ca(OH)2 用途 氢氧化钠固体作干燥剂 化工原料:制肥皂、造纸 去除油污:炉具清洁剂中含氢氧化钠 工业:制漂白粉 农业:改良酸性土壤、配波尔多液 建筑: 2、碱的通性(具有通性的原因:离解时所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 (1)碱溶液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2)酸性氧化物+碱 盐+水 (3)酸+碱 盐+水 (4)盐+碱 另一种盐+另一种碱(反应物均可溶,产物符合复分解条件) 注:难溶性碱受热易分解(不属于碱的通性) 如Cu(OH)2 CuO +H2O 2Fe(OH)3 Fe2O3+3H2O 常见沉淀:AgCl BaSO4 Cu(OH)2 F e(OH)3 Mg(OH)2 BaCO3 CaCO3 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当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有气体或有水生成时,复分解反应才可以发生。 五、酸性氧化物与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定 义 凡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 大多数酸性氧化物是非金属氧化物 凡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大多数金属氧化物是碱性氧化物 所有碱性氧化物是金属氧化物 化 学 性 质 (1)大多数可与水反应生成酸 CO2+H2O= H2CO3 SO2+H2O= H2SO3 SO3+H2O= H2SO4 (1)少数可与水反应生成碱 Na2O +H2O= 2NaOH K2O +H2O= 2KOH BaO +H2O= Ba(OH)2 CaO +H2O= Ca(OH)2 (2) 酸性氧化物+碱 盐+水 CO2 +Ca(OH)2= CaCO3+H2O (不是复分解反应) (2) 碱性氧化物+酸 盐+水 Fe2O3+6HCl= 2FeCl3+3H2O 四、中和反应 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 1、定义: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2、应用: (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 (2)处理工厂的废水 (3)用于医药 3、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 (1)0 14 酸性增强 中性 碱性增强 (2)pH的测定: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 用玻璃棒(或滴管)蘸取待测试液少许,滴在pH试纸上,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溶液的pH(读数为整数) (3)酸雨: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因为溶有CO2) pH<5.6的雨水为酸雨 十一.一 生活中常见的盐知识要点 (1)几种生活中常见盐的组成及主要用途 我们可以通过列表归纳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组成及其主要用途。 (2)粗盐提纯 这里的粗盐,指的是含有较多杂质的氯化钠晶体。通过晾晒海水或煮盐井水、盐湖水而得到的粗盐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杂质(氯化镁、氯化钙、硫酸镁等)和不溶性杂质(泥砂等)。可以通过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等步骤来制取精盐。 (3)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组成里含有 (或HCO3 )离子的盐,都能跟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利用此反应可以检验盐的组成中是否含有离子(或HCO3)。例如: CaCO32HClCaCl2H2OCO2 Na2CO32HCl2NaClH2OCO2 NaHCO3HCl=NaClH2OCO2 实验室里利用此反应,常用易得、廉价的大理石(或石灰石,主要成分都是碳酸钙)跟稀盐酸反应来制得二氧化碳。实验室制二氧化碳不用纯碳酸钙、碳酸钠或碳酸氢钠的原因是相对成本较高;不用浓盐酸的原因是浓盐酸有挥发性,将使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较多的氯化氢;不用硫酸的原因是硫酸与块状碳酸钙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见书后附录),会覆盖在石灰石表面,阻止硫酸与碳酸钙进一步反应。 (4) 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我们已经知道,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只有当有沉淀或有气体或有水生成时,才能发生。 可见记住酸、碱、盐在水中的溶解性,对判断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是非常重要的。酸、碱、盐的溶解性可以查阅书后的附录。从附录“部分酸、碱、盐的溶解性表”,我们可以发现一些规律。一般来说,钠盐、钾盐、铵盐、硝酸盐在水中都是可溶的;氯化物中除氯化银难溶于水(也不溶于硝酸)外,多数是可溶的;硫酸盐中除硫酸钡难溶于水(也不溶于硝酸),硫酸钙、硫酸银微溶外,其余多数是可溶的;碳酸盐中除钾盐、钠盐、铵盐可溶,碳酸镁微溶外,其余都难溶。常见的碱中,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和氨水易溶,氢氧化钙微溶,其余都难溶。 可以将常见的复分解反应归纳如下表: 要注意,碱非金属氧化物盐水,此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例如: 2NaOHCO2Na2CO3H2O 十一 .二 化学肥料知识要点 (1)常见化肥的种类与作用 我们可以将书上介绍的各种化肥及其作用归纳成下表: (2)化肥、农药的利弊及合理使用 化肥和农药对提高农产品的产量有重要作用,但不合理的使用化肥和农药,不仅难以实现增产效益,还会带来环境问题。因此,应注意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以尽量少的化肥和农药投入,尽量小的对环境的影响,来保持尽量高的农产品产量及保障食品品质,走可待续发展的道路。

    注意事项

    本文(九年级化学下期知识点复习.doc)为本站会员(飞****)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