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德育工作案例.doc
班 级 德 育 工 作 案 例 用爱点燃后进生转化之火 高 丽背景:众所周知:只要有班级存在就有会优等生和后进生之分,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班主任就是这样的班级中的核心人物。班主任工作每天甚至每时每分都要开展,其核心内容就是德育工作,而德育工作中最令班主任费时费力而又可能收效不大的是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转化后进生是每一个班主任所肩负的重大而艰巨的任务,也是教育工作者不容推卸的责任。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我们的班主任同仁想出了很多绝招和妙法,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班主任转化后进生工作策略方法追源溯本、千变万化中都离不开对后进生的关爱这一法宝。我国著名文学家、语文学家夏丏尊先生在翻译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们知道,教师对每一个学生的爱就是“师爱”。师爱是每个教师必须具备的一种优良的道德品质,它应具备正直少却虚伪、具备无私少却自我、具备广阔少却狭隘。它可以使学生在逆境中得到安慰,克服困难,增强信心;在顺境中更加奋发,不骄不躁,永远向前。然而现实的教育不容乐观,一部分教师虽然也爱学生,但学生却从未真正感受到教师的爱。原因何在?首先我认为每个学生都是有思想、有感情、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人需要我们的教师能做到很好的了解,尽管从表面上看,学生间似乎差别不大,但实际上,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与众不同的一面,都是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因此,如果不了解学生就不可能有对学生真正的爱,教育与学生的感情要求就会背道而驰,更谈不上有的放矢、有着见效。再就是学生是我们教师工作的对象,是教师工作意义及人生价值的直接体现,对学生的关心和了解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对学生的同情和理解则是一种理智的爱,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石,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关键所在。典型案例过程:我班有个学生叫刘成成。四年级上学期,他不做作业、迟交作业、上课情绪低落,下课狂奔乱跳找不着人影,同学间经常闹矛盾,种种行为和表现跟父母为他起的名字一点不相称。于是,我找他谈话,希望他在学校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以学习为重,自我调节,自我改进,做一名合格的小学生。但经过几次努力,他只在口头上答应,行动上却几乎没有进展,四年级下学期考试得分十几分。看到他不思进取,表现成绩上不来,我真的为这孩子着急。怎么办?我必须要想法贴近他、走进他直至改变他。记得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指出:“如果教育要多方面培养人,那么他首先应该多方面地了解学生。”为了有针对性地做他工作,我决定先专程深入到他家去家访,进行详细了解,然后再找对策。接待我的是他的爸爸,他跟我详细谈了儿子小学的情况。从与他父亲的交谈中我得知:这孩子自尊心很强,但小学基础很簿弱,多次努力,多次失败,加上他自己长年在外做生意,平常很少管他。孩子的妈妈是位农村妇女,没什么文化,也不懂教育的方法,仅知道给儿子吃饱了穿暖和了就认为可以了,其他什么都不能帮助他,特别是孩子心理上的需要她根本没去多接触、多了解。在家访回学校的路上,我想好了第二步乃至下面的工作该怎么开展了。我首先设法接近他,清除隔阂,拉近关系。经过观察,我发现他非常喜爱打篮球,他爸爸还特地为他买了比较好的篮球供他玩耍。篮球不也正是我自己的擅长吗?于是,到了班级学校开展的活动期间、,我总让他参加,彰显他的个人爱好,发挥他的特别之长。每到这时他就特别开心,围绕他转的同学特别多。他既是大家的技术员,又是大家的焦点,同学们和他在一起探讨篮球的技巧及打篮球的快乐等。让他从心里感受到我对他的关爱,同时拉近与他的距离,从内心深处去更进一步的了解他。(我最开始心里一直不想和他这种不听话的人打篮球的,说简单点就是不耿直.因为当时想反正不是班主任)。通过多次反复的实践,他的篮球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在班级和同学中的威信也越来越高,我趁机在对他提出个人表现方面的要求,他欣然接受,而且改变很快。一段时间下来,开学初的一些不良表现渐渐消失了,上课专心听讲、遵守纪律了,也不和老师起杠了,并且带头为班级着想了。虽然成绩提高不大,但是学习的激情真超出同学们的意料之外。后来,我便加强攻势、锦上添花:把他推选为班委干部的后选人待同学们考察通过。他非常懂得老师的一片良苦用心,从方方面面努力表现自己,一心想得到大家的认可。于是上课时有了聚精会神的神态,课外活动时有了与班长一起钻研难题的影子,作业准确工整,书写大方,班上手抄报里有他的笔墨,劳动课上有他大汗淋漓的样子一切的一切证明他正在逐渐改变自己,而且变得越来越棒。有了他自己的不停努力及我和各科老师的适时激励,同学们对他的认可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班委竞聘时他如愿以偿顺利的当上了班级纪律委员。他不但自己主动遵守班上的纪律,还带头管好班上的纪律,并且管的时候还很有方法和技巧的,深得同学们的信任,真正起到了班干部模范的作用。在五年级下学期,经过我和全体老师的不断努力,他已横扫一切旧习,各方面遵规守纪,成了同学们的楷模.并且在五年级的第二学期,同学们一致推荐他为我们班的优秀学生干部。实践证明,只有在全面深入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理解学生的甘苦,教育工作才能“对症下药”收到实效。案例反思与评点:一、 以人为本,释放师爱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而常常被人们忽略,但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却要让这常被人忽略的爱让学生感知、感受。因为,转化后进生的工作不能缺少爱,爱应融入到我们教师的职业生命中、渗透到我们奔腾不息的育人血管里。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尊重每一位学生,“以人为本”,是对每一位教师的基本要求。我们教育的对象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我们的教育过程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更应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对于刘成成这样的后进生我放下架子亲近他,敞开心扉走进他,给他机会,给他时间,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动之于情,晓之于理”,用师爱去温暖他,用温情去感化他,用道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主动地改正错误。二、 良师益友,宽容为上心理学研究表明,青少年的心理活动常常带有一定程度的“闭锁性”,这就会给教育工作带来较大的困难。鉴于此,教师应当主动和学生交朋友,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理解他们,取得他们的信赖,倾听他们的心声。班主任每天跟学生接触时间最多,了解情况最全面,掌握学生动态最敏锐,应当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见到学生的不足应宽容以待之。据调查:在小学群体中,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老师的过于直率和火暴,尤其是批评他们的时候太严肃而让他们下不了台,没有脸面。因此,我对刘成成同学的转变主要从他的兴趣爱好入手,利用课余时间和他打篮球,篮球运动会商让他展示了自我、找回了自信、做出了正事、积攒了人气,同时更让他感受到这一切都得益于班主任老师对他的信任,感受到老师是自己的良师益友,老师给自己带来了快乐,从而让他能够在快乐中学习、生活,在学习、生活中尝到从未有过的甜头!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故应“宽以待人,容人之错”。在通情达理中暂时性的容忍宽恕学生的错误,采用灵活委婉的方法去教育他,引导他、鼓励他,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促进了师生的情感交流,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因材施教,发挥特长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一个后进生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必须要求班主任深入了解情况、弄清学生的行为、习惯、爱好及其后进的原因,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教育对策,因材施教,正确引导。但在有的教师眼里,对后进生常常不屑一顾,甚至是放弃不管。但如果是一个眼中有情、心中有爱的老师一定会设身处地的为后进生着想:后进生是多么的不容易、又多么的令人佩服啊:明知听不懂教师讲课的内容,却天天要坚持到校听讲;面对考试,明知要失败,却是屡败屡考;明知学校期中期末表彰会上听不到他们的名字,却要一直陪坐替别的优等生捧场。他们的坚强毅力和心理承受能力是多么的牢不可破啊!如果我们的教师对他们能够给予深深的理解就会发现他们值得你爱,值得你贴近他们、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教师信任理解学生,对他们怀有较高的期待,学生就会微妙地觉察到教师对他的态度和行为方式,进而对教师产生好感和信任,同时也能激发起自信心,产生进步的动力,从而实现教师期待的目标。刘成成的情况主要来自缺乏家庭的温情、父母的交流,和同学对他的排斥,失去了应有的家庭之爱、友爱。而我就以爱心为媒介、以爱心为原材料,搭建师生心灵相通理解的桥梁。抓住他喜欢篮球,与他交朋友;抓住他自尊心强,有颗热情为班级同学服务的心给他挑起班级纪律委员的重任,用关爱唤起他的自信心、进取心,使之改正缺点。这,虽是个个案,很普通的一个个案,但也包含着转变后进生的一些技巧、方法,愿我们的广大同仁能在转变后进生的道路上寻出更多有效的策略,为每一个学生的顺利成长、健康发展倾出我们作为人师的全部的爱。因为,惟有爱,才是人类最美的语言;惟有爱,才是人类最好的教育;惟有爱,才能点燃后进生转化永不熄灭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