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西林壁教学设计(正式).doc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教学设计广坪镇中心小学徐永平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古诗。能力目标: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2、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情感目标:体会诗人在庐山时,观察的地点和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景象也不一样。教学重点: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2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思想,说说自己的感受。课前准备:完成预习任务;学生收集有关苏轼的资料。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趣、谈话引入课前背诗比赛出示(课件1:望庐山瀑布)看到这幅画,你想到了哪首古诗?(生答、齐诵)许多诗人都被庐山的美景所感动,留下了千古名句。今天我们也一起去爬庐山好不好?好大家做好准备,我们出发了。(课件2:风光片)师配乐导语,引入古诗。(板书课题)二、解诗题,知作者1、回顾学习古诗的方法我们已经学习了很多首古诗,也学了古诗的学习步骤,大家还记得吗?(解诗题,知作者;抓字眼,明诗意;多诵读,悟诗情)2、请结合课文注释,理解题目意思。(书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诗)3、介绍作者(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散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是苏轼在被贬途中经过庐山时写下的。唐宋八大家:三苏、韩愈、曾巩、欧阳修、王安石、柳宗元)出示(课件3:古诗)4、欣赏古诗,小声跟读两遍。三、读诗1.仔仔细细读上两遍,第一遍注意读准字音,把诗念得字正腔圆;第二遍注意诗的停顿。指名读题西林壁评价2.读诗不但要正确、有节奏,还要尽可能读出它的味道来。3.读古诗,不仅要的的准确,还要读得有节奏,要读得有板有眼。师生合作读:生读前四字,师读后三字,交换角色再读。4、齐读。读出自己的味道和感觉。四、自学古诗生自学,师巡回指导。五、理解古诗1、检查学生自学情况,思考:作者都站在哪几个地方看庐山?学生汇报,体会不同角度、不同方位看到的景象不一样(指名读)2、作者还可以按哪些不同的顺序去看。3、用“之所以是因为”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反过来说一说。学生练说,指名。4、引导学生质疑:读到这里大家产生了什么疑问?生活中有这样的情况吗?举例一:(出示课件4:地球)不识地球真面目,只缘身在地球中。举例二:我们现在坐在教室中,能看清我们学校的样子吗(引读)不识学校真面目5、学生听盲人摸象的故事,说说盲人为什么错了。6、小结:结合我们今天学得这首古诗让我们知道,要了解一个事物必须怎样做?7、明白了这一道理后,想一想,如果我们把庐山换成我们身边的同学,应该怎样正确的评价我们周围的同学呢?是看他的优点呢还是看缺点呢?8、学生试着这样评价一下自己?学生自由发言。9、师小结:刚刚几位同学都说得很好,只有客观全面的看待自己和别人,才能取长补短,使自己变得越来越优秀。10、下面我们就再一次齐声朗诵这首古诗五、吟诗古代的诗歌往往被谱成曲子广为传唱,更能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心境,想听听吗?(课件播放歌曲题西林壁)六、升华主题今天,老师很高兴与大家一齐游览了庐山,在旅途中还明白了一个道理,希望同学们以后看待人(物)都应该全面的、客观的去看,这样才会更加准确。七、作业1背诵、默写题西林壁。2结合生活事例,说说你是怎么理解“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诗的意思。八、板书:题西林壁各不同远近高低峰 侧横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