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教互学”模式下高中英语阅读课的教学实践与思考.docx
“互教互学”模式下高中英语阅读课的教学实践与思考内容摘要:所谓“互教互学”就是老师以授课内容为单位编写的具体教学方案,其中“三案”包括预学案、研学案和巩固案;有效教学,是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亘古不变的追求;三案教学的目的即为追求高效课堂。在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设计三案教学是摆在我们英语老师面前的一个话题。本文以一节阅读课设计的实践,对于有效教学展开反思和探索,期待在探索中得到提升。关键词:高中英语;互教互学;有效教学一、提出问题新课程标准提出高中英语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在进一步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着重提高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课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阅读策略,培养语感,特别强调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简言之,教师应该牢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突出有效教学的原则,整合多元学习方式,勇于实践,积极反思。以教材为基础,激活教材,开发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与时俱进,全方位地用好媒体资源。有效教学(Teaching Effectiveness)就是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刘洪,2006:9)。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人们对教学有效性的关注主要集中于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的教学目标是否吻合以及吻合的程度,这样就把教学效果窄化为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掌握,并通过考试分数的高低表现出来。在新课程背景下,有效教学的本质和内涵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除了教学有效果、有效率和有效益三个本质特征之外,有效教学还包括 “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 “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 “以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条件,促使学生有效学习”、 “要关注教师的教学策略”等新特点。为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转变教学模式,变传统的讲授式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提高能力。这种现代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想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取得最大效益,就要精心设计教学案,充分发挥预学案、研学案、巩固案三者的作用。所谓“互教互学”就是老师以授课内容为单位编写的具体教学方案,其中“三案”包括预学案、研学案和巩固案。“三案教学”为课堂教学提供丰富、具体的内容材料,师生互动的基础得以夯实,可操作性增强。它帮助学生系统全面地把握知识内容,克服盲目和片面,减少教材阅读和作业中的困难,有利于准确理解,提高学习效率。对学习新课作用尤其明显,从而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效率更高。老师充分运用“互教互学”这一“导航仪”,在科学合理的任务驱动下,应用各种资源,优化班级课程教授,唤醒学生沉睡的潜在能力,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实现课上高效和课下高效的双赢。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的核心任务之一,对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等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三案教学中体现阅读课教学的实效性是笔者一直在实践和思考的问题。二、实践探究2012年9月,我校开展了互教互学模式下的同课异构的教学研究活动,我们英语组所选课文为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一Unit 2 Project Growing pains,要求以阅读课的形式展开教学。课文结构清晰,阅读难度适中,话题贴近学生生活。(一)预习案:扫清词汇障碍,掌握文章的段落大意。词汇是学生阅读中最大的障碍,要提高阅读的实效性,扫清词汇障碍是关键。在预习案的设置环节,笔者从词汇的角度考虑,设置了match环节,让学生选择匹配的English to English解释,因为英英互译有助于提高学生用英语思考的能力,而且便于扫清词汇障碍。此外,对文章主题的掌握是笔者设计本课的重点,旨在以循循善诱的方式培养学生整体阅读能力,尤其是主题归纳和语篇整体理解能力,因此笔者设计了find the key sentence of each paragraph和conclude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t。将主题句渗透于英语课文整体教学之中的方法,有力地促进了英语课文整体教学,训练与活跃了学生思维,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进一步提高。(二)研习案:任务型设计,环环相扣,尽显实效。在英语阅读课教学中,笔者比较推崇任务型教学。任务型教学方法(The task-based teaching method)就是直接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用英语完成各种真实的生活、学习、工作等任务,将课堂教学的目标真实化、任务化,从而培养其运用英语的能力。即,以具体的任务为载体,以完成任务为动力,把知识和技能融为一体,通过听说读写等活动,用所学语言去做事,在做事的过程中发展运用自己所学的语言。1.有效的读前活动(pre-reading):要围绕学生展开。读前活动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了解、熟悉的内容展开去,使学生有源可循。本节课的主题是成长的烦恼,贴近学生生活,学生也比较感兴趣。笔者以当前热播的家有儿女导入,让学生有话可说,自然导入文章的话题。2.以阅读文本为载体,开展有效的读中活动(while-reading):读中活动包括略读(skimming)、跳读(scanning)、掌握文本结构、识别主题句、根据上下文推断词义、细节理解等阅读能力培养的活动。跳读skimming是速读的一个重要项目,主要用来搜索、确定信息,从而达到找到答案、解决问题的目的。此环节的实效性体现在引导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找到信息,解决问题,教师的引导起到辅助作用。新高一的学生,正处于初高中的衔接和适应时期,对于高中英语阅读策略这一概念还比较模糊,因此,在skimming环节,笔者有意让学生知道What is skimming? When skimming, what should you do? 从而设置了较为简单的问题:What are the three kinds of growing pains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要求学生快速而准确地找到信息来源。略读scanning重在培养学生对细节的把握及延伸。To find certain and detailed information is one of the main aims of scanning. 在这一环节,笔者首先设置了寻找主题句(key sentence of each paragraph),要求学生通过轻声快速阅读,在较短的时间内找出每段的主题句。在此基础上,笔者再要求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归纳出文章的段落及主题思想,旨在培养学生的掌握文本结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精读detailed reading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这一环节中,笔者设计了猜词、推断、细节理解等来提升学生相应能力。在引导学生掌握文章整体框架之后,笔者引导学生回到课本,以课本为载体,以任务为导引,听说读有效结合,展开细节阅读。比如,Part 1以“听”为中心,设计了两个相对较为简单的问题,旨在让学生“听有所获”:1. Why do many teenagers feel lonely? 2. In what time of life do teenagers usually experience growing pains?Part 2以“任务阅读”的形式展开,旨在操练学生寻找细节的能力,可操作性较强。Part 3 conclusion旨在锻炼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在阅读教学中,笔者始终坚持总分总的教学模式,坚持引导学生对语篇的整体掌握。因此,在本课中,基于任务教学的实效性考虑,笔者引导学生再次归纳了文章的结构,渗透introduction, body, conclusion的概念。深层次阅读further reading是阅读有效教学的延续。在这一环节,笔者着重培养学生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推理判断、主题归纳能力,基于文本设计了以下四个问题:1.What does the phrase “go through” in the sentence “During adolescence, teenagers go through great physical changes.” (Line13-14) mean?A. passB. suffer fromC. experienceD. enjoy2.Which sentence is wrong?A. Though growing pains bring many unhappy experiences, theyre good for us.B. Teenagers want to be independent, so they dont need their parents love any more.C. Boys and girls may have different psychological changes during adolescence.D. If we take a positive attitude to growing pains, we will benefit from(得益)them.3.Whats the genre of this passage?A. An narration.B. An argument.C. A drama.D. An exposition.4.Whats the purpose of the passage?A. To tell an interesting story.B. To help students understand what growing pains are all about.C. To tell teenagers they should be nervous about growing pains.D. To tell teenagers how to deal with growing pains.讨论discussion环节是阅读教学的升华。教学是教与学两个方面,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决定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课堂上学生参与积极性高,教学效果会得到提升。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独立性、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笔者以为,这一环节对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培养功不可没。同时,这一环节也是课外阅读延伸和补充。这篇课文相对简单,所以笔者首先设置了情境讨论,以problem solving的形式展开,学生感兴趣且有话可说:Read the passage on the paper, then discuss with your partners: what should parents do with childrens surfing the Internet? And what should children do?在这一环节,笔者主要考虑了德育渗透情感教育,引导中学生正确对待成长中的烦恼,懂得和父母沟通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在此基础上,再次升华,引导学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成长中的烦恼:When facing growing pains, what kind of attitudes should we take? Positive or negative?同时引导学生美文阅读Growing pains and gains,在感受美文魅力的同时接受情感的洗礼。在本课的结尾处,笔者以蒲公英图片为媒介,与学生共悟一个道理:Just like a dandelion, before you grow up, you will experience many sufferings, unhappy moments, and become confused about the world around you, so long as you keep going and have a positive attitude towards them, you are sure to overcome them and become stronger.笔者以为,本节课中学生的收获应该不仅仅来自于课文本身,能力的训练也不仅局限于此。(三)巩固案:及时有效巩固当堂所学内容,为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奠基。巩固案亦即复习案。阅读的目的之一是写作,学以致用。课文缩写既考察了学生对语篇的掌握情况,又考验了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应为课后巩固的实效方法之一,故设计了summary环节:Rewrite the passage by filling in the blanks.Loneliness and misunderstanding are _ when someone is in _. Growing pains are _ _ the teenagers face when they _ _ _.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when teenagers grow, _ changes will certainly happen _ their bodies. At the same time, they feel _, _ and so on, which means they have _ changes in their _. Obviously, teenagers become more _ on themselves and want to know how to _ to the society.To sum up, growing pains dont _ a long time and the changes are an _ part of _ life.三、反思提升从同仁们的反馈来看,本节课师生的互动较为理想,课堂容量大,节奏快,设计缜密,环环相扣,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有明显的实效性,以学生为主体,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找到了培养素质和应对考试的平衡点和结合点,故课堂效果较好。笔者的感悟如下:课堂的实效性体现在立足课堂,活用教材。遵循以学生为本、一切教学设计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原则。不一味地追求所谓的“热闹型课堂”,“思考型课堂”是笔者一直以来较为推崇且在不断实践的教学模式。因此在编写三案的时候,笔者以此为出发点,力求将自己的教学理念体现在三案中。引用我们组长程老师的理念:预习案用于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兴趣,并且尽量使学生联系已学的相关知识,激活相关的知识、技能储备,为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做铺垫。研习案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怎样学”,充分体现学生活动。复习案是对研习案的拓展和延续,用于检测课堂教学目标和帮助学生复习巩固当堂所学内容。实践证明,实现“互教互学”模式高中英语阅读课的有效教学并非难事。课堂的实效性还体现在是否突出学生的实践体验,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语言学习环境,能否鼓励学生大胆尝试运用所学的语言,是否关注学生情感教育,不是为了“教阅读”而上阅读课,而是在阅读教学中不仅仅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更要注重情感的渗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书育人”。本堂课中的德育渗透亦是笔者的教学目的之一。教学的有效性来自于学生的反应,因此教师设计的活动应强调知识的渗透以及能力的培养,重视趣味性、交际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让学生有话可说,且能紧跟时代的脚步。诚然,这节课中仍有诸多不足之处。笔者认为,课堂问题的设计亦是课堂实效性之一,因此问题的设计要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适当降低难度。在本节课的讨论环节,笔者过高地估计了学生的理解能力,一度出现了学生思考的“卡壳”现象,此乃值得借鉴和反思的之处,亦是今后要不断探求之处。此外,如何有效地把阅读教学的“模式化”巧妙地融合在教学的步骤中,让课堂如行云流水般自然流畅亦是今后追求的目标。总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生态课堂,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作为教师,我们要勤思考,常总结,多考虑学生个体,把有效教学切实运用到实际教学之中,精心设计教学活动,那这一梦想的实现将在不远的将来!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