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_优秀教案.doc
归去来兮辞(并序)【教学目标】1.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热爱田园生活的积极精神,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2.掌握“胡、奚、曷、焉、何”五个疑问代词,归纳“行、引、乘、策”等四个词的一词多义,了解“以、而、之、兮、来”等文言虚词的用法。3.背诵全文。【教学重点】1.了解作者辞官归田的原因,深刻体味诗人鄙弃官场,热爱田园的无限欣喜之情。2.背诵全文。【教学难点】1.理解记述中渗透出的或喜或哀,或决绝或犹疑的复杂感情。2.归纳实词、虚词的用法,掌握省略句、倒装句两种句式。【教具准备】投影仪 投影胶片【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了解陶渊明及其作品。读课文,利用注释、工具书,初步把握文章,朗读课文,找出押韵的字,由押韵归纳各层大意,帮助学生理清背诵思路,背诵全文。教学步骤一、导语桃花源记是我们在初中接触过的陶渊明的作品。师生一同背诵。桃花源记中悠闲自得的田园生活正是作者精神追求的形象反映。今天我们学习的归去来兮辞正是作者决别官场,同上层社会分道扬镳的宣言书。二、作者简介选一学生读注解教师稍作补充:陶渊明因不能适应官场的世俗约束,决心去职归隐。他长于诗文辞赋。他的作品有两类题材,一类是描绘田园美景,寄寓对官场的厌倦,表露出洁身自好的高洁志趣;另一类如咏荆轲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等诗,寄寓抱负,多悲愤慷慨之音。散文以桃花源记最有名,辞赋以归去来兮辞著称文史。三、放录音或教师范读,读出情感、气势朗读常规指导:本文朗读时,应注意语调,语气和语顿。本文有不少感叹句、疑问句,应读出语气,同时注意语调(感叹句读“”调,疑问句读“”调)。本文以四字句、六字句为主,四字句以2、2顿读,如“乃瞻/横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六字句以1、2、1、2顿读,如“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在第2段的换韵处,停顿的时间应稍长一些。四、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熟悉文意,并要求找出所有押韵的字,在换韵的地方做出标记,反复朗读由换韵开的段落和层次,并写出这些段落层次的大意。学生朗读。明确:第一段用一韵,押ui韵,韵脚有“归”“悲”“追”“非”。主要写作者弃官归家的原因。“田园将芜”是原因之一;“心为形役”是原因之二。弃官归隐是迷途知返、痛改前非。第二段用三韵,全段可分三层:第一层开头到“熹微”,押i/ui韵,韵脚有“衣”“微”,写作者昼夜兼程,归心似箭,心情的愉快尽显其中;第二层“乃瞻横宇有酒盈樽”押un韵,韵脚有“奔”“门”“存”“樽”,写刚入家门的热烈场面,充盈着浓郁的亲情和欢悦的气氛;第三层“引壶殇以自酌抚孤松而盘桓”,押an韵,韵脚有“颜”“安”“关”“观”“还”“桓”,写归家后的日常生活,闲适淡泊,怡然自得。本段以路途家门居室庭院的顺序来写,表面写景,实际抒情,营造了一个旷达悠然美妙和谐的境界。第三段用一韵,押ou韵,韵脚有“游”“求”“忧”“畴”“舟”“丘”“流”“休”,写回乡定居后的生活情况。“游”“求”两韵述志;“忧”韵乐以忘忧;“畴”“舟”“丘”“流”是一段充满诗意的描绘;“休”韵写春来万物复苏,有感于自然生生不息,由此想到人生短暂与匆促,顿生感慨。第四段除“曷不委心任去留”以上几句,其余押I韵,韵脚有“之”“期”“耔”“诗”“疑”,抒发对人生宇宙的感想,当乐天安命,追求精神自由。梳理本文叙事思路,决意辞归归途抵家室内涉园外出纵情山水安度余生。学生根据思路提示及韵脚,尝试背诵。五、学生细细品读课文,体会感悟作者的情感,然后根据“情”的表达需要,有感情地朗读提示:第一段自责自悔,有悔恨之情,也有庆幸之意,应读得“气中声硬”。第二、第三段,自安自乐,有喜悦之情,也是自得之意,基调是静谥而愉悦的,应读得“气满声高”。第四段乐天安命,有达观之情,读得旷达、悠然。学生复听一次录音,细细品味。六、布置作业1 背诵课文2 结合二、三段内容,通过联想、想象,写一段文字描绘陶渊明这位隐逸诗人的形象。不少于500字。第二课时教学要点检查背诵。突破难点,理解述志中渗透的或喜或哀,或决绝或犹疑的复杂感情。学习疑问代词及文言虚词的用法,归纳一词多义。教学步骤一、检查背诵,个别抽查、轮流背诵或滚动式背诵。二、难点突破提问:有人认为本文结尾一句“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包含着悲观消极的思想,试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学生讨论。明确:“兼济天下”规范了中国古代文人的心路历程,作为中国第一位隐逸诗人、田园诗人,他的“济世”的确让人费解。文中为我们呈现了恬淡安闲、自然静谧的田园情趣,但这并不意味着陶渊明消极避世。古代出仕是文人志士必然的价值取向,在封建专制独裁统治下,他们只能在无条件服从与维护自身尊严、保持独立人格的矛盾中苦苦挣扎。除了陶渊明,李白、苏轼、辛弃疾都曾流露过归隐的心绪,只不除渊明比较明显,且付诸实际行动罢了。在前面介绍陶渊创作题材时曾提到过,陶晚年作过大量诗,“猛志”一词出现多次,这表明显然有一股济世的热流贯穿于他的一生,其平淡自然的诗风始终未能掩盖此股热流的跃动,看似恬淡的归隐并不意味着痛苦的消失,而是象征着苦难的加剧,即“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归去来兮”“忆矣乎”“胡为乎遑遑欲何之?”这些句子表明诗人在惆怅悲苦中饱受折磨。诗人回归田园,崇尚自然,这里“自然”指人的质朴真实、率性而行的本性。他无法忍受官场对人的本性的扭曲,追求“本我”“真我”,不一味趋同,以求保存他的社会政治理想和人格价值,从字里行间我们不也体味到济世不得的痛苦与回归田园的无奈了吗?因此,本文陶渊明的思想感情,既有回归田园的欢悦,又有理想受挫的失落和忧伤,应有完整的认识。三、小结:欧阳修曾有“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的慨叹。那是因为文中体现的人生态度,思想感情能引起旧时许多不满现实而又无可奈何,只能洁身自好的知识分子的共鸣,陶渊明是属于时代的,他永远是古代文人心灵中的一片净土。四、归纳总结文言知识5.课后思考练习第三题有4个实词,归纳其一词多义,力求在动态的语境中辨析词义.学生逐一明确教师归纳总结资料显示(投影或多媒体)行例句 出处 释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 行走赵王畏秦,欲毋行 廉颇蔺相如列传 走、离开、前往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 出师表 实行,做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故何如哉 五人墓碑记 行为,品行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归去来兮辞 将要琵琶行 古诗一种体裁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出师表 (háng)行列 引例句 出处 释义引而不发 成语 开弓、拉弓引壶殇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归去来兮辞 端起乃引匕首提秦王 荆轲刺秦王 举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 赤壁之战 率领、导引乃一路奇景,不觉引余独往 游黄山记 吸引乃设九宾于廷,引赵使者相如 廉颇蔺相如列传 召引、召请令查出引入上谕中 谭嗣同 引用、援引李凭箜篌引 诗题 乐府诗体名3 乘例句 出处 释义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左传 驾、乘车乘虚而入 成语 利用、凭借聊乘化以归尽 归去来兮辞 顺着乘鄂渚而反顾兮,秋科之绪风 涉江 登上、升自京师乘风雪 登泰山记 冒着、顶着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 信陵君窃符救赵 (shèng)辆,量词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 左传 (shèng)数词,四4 策例句 出处 释义振长策而御宇内 过秦论 竹制的马鞭策扶老以游憩 归去来兮辞 拄着退而论书策 权书 写字用的竹简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 过秦论 计策、策略五.布置作业课外阅读读本P266第93课世说新语五则,并思考这五则作者的认识是否全部可取,哪一则的意义比较深远.板书设计归心似箭(一)归去来兮辞 天伦之乐(二)自得其乐 田园之乐(三)综述情志(四)延伸阅读阅读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序”, 回答“序”后的问题.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 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逐见用于小邑。于是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已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已岁十一月也。注释:四方之事,指陶渊明接受建威将军刘敬宣的命令出使的事。四方,意为到各处去。归欤,论语·公冶长有“子在陈曰:归欤归欤”的话,表怀乡之情。骏奔,诗经·周颂“清庙”篇有“骏奔走化庙”的话即去祭祀。1 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生生所资(生产生活) B脱然有怀(轻快的样子)C寻程氏妹丧于武昌(寻找) D非矫后所得(勉强去做)2. 判断“以”字用法,正确的选项是 ( )耕植不足以自给 诸亿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 足以为酒A相同 不同 B不同 不同C相同 相同 D不同 相同3. 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错误的一项是A 及少日,眷然有归与之情:等到过一些日子,便产生留恋故园的怀乡感情。B 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本性任其自然,这是勉强不得的。C 饥冻虽切,违己交病:饥寒虽然来得急迫,但是违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到痛苦。D. 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就盼望遇上丰年,便辞官归乡。4.下列选项是对本文文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陶渊明做官单纯是为了养家糊口。他做彭泽令,仅以“有酒可饮”为理由。B.陶渊明去做官,既有家贫、求生无术的原由,也有亲故劝告、诸侯惠爱、家叔引荐、彭泽县离家不远的因素。C.陶辞官罢去最根本的理由也是质性自然,感到官场拘束,出仕违背平生志向。D.当然其妹新亡,前去奔丧也应成为辞官因素之一。答案:1.C2.B(用来 把 因 用来)3.D 仍然希望任职一年,便收拾行装,连夜离去4.A